来的是首相安倍,我却想到了栗原小卷……
文|茉莉
这两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在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近七年来,安倍的第一次访华。这似乎预示着,在经历了七年的风风雨雨后,中日关系或将重新走上了正轨。随着他的来访,我们的耳边也再次响起了“中日友好”,这久违的声音。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在经历了多年的冰封和雪藏之后,还能秉持“中日友好”的理念,重新走到一起,实属不易。
在我的记忆中,“中日友好”呼声最热烈的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日电影人还为了表达“中日友好”的愿望,共同拍摄了一部叫《清凉寺钟声》的电影。
昨天,我重温了这部影片。该片由已故的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由濮存昕、丁一和日本著名影星栗原小卷联袂出演,讲述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位中国的普通农家妇女——羊角大娘,收养日本遗孤的故事。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驻扎在在河南农村的日本军队仓皇撤离。随后,羊角大娘将被遗弃的日本孤儿抚养长大,后因自己年老体衰,便送其出家为僧,法号“明镜”。多年后,“明镜”赴日交流时与亲生母亲(当年的随军护士大岛和子)相认。但是,“明镜”最终并没有留在日本,而是返回了生他养他,他所眷恋所深爱的中国。
通过这部影片,我重新见识了不一样的濮存昕,也再次走近了日本著名影星栗原小卷。
对许多的中国观众来说,栗原小卷绝不陌生。认识她是因为《望乡》,而《生死恋》则让我们爱上了她,《清凉寺钟声》呢,则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她。她那优雅的气质,高贵的举止,以及谦和的笑容,实在令人难忘。
但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丁一扮演的羊角大娘。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母亲,她用博大的胸怀,无私的爱心,战胜了仇恨,她的身上体现着人性中最可贵的善与美。
其实,当时在中国大地上,像羊角大娘这样的中国母亲还有很多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二战结束之后,在中国养大的日本遗孤共计有4000人之多。这些遗孤分布在我国各地,尤其集中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无数的中国母亲用她们的善良和爱,把他们养育成人。这些遗孤,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许多成为了沟通中日关系的桥梁,同时,他们的亲身经历,也在警示日本人民,尤其是年轻人,远离战争,不要让悲剧重演。
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历来是咱中国人的品格与风范!
前段时间,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的栗原小卷,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周”专门发来了祝词:“中日友好是心与心的交流。”
我想,所谓“中日友好”,不仅应表现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上,还应表现在中日两国人民的民间交往上。彼此间的交往多了,民众们的心就近了!
据称,《清凉寺钟声》当初代表的也正是导演、编剧和演员们的良苦用心和希望两国世代友好的美好心愿。
向来,中日两国的利益大于纷争。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彼此以诚相待,将心比心,以情换情,中日关系必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此,希望正在归途中的安倍,回国后把“中日友好”的初心,尽快落实为实际的行动。
愿“中日友好”万古长青!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最上方蓝字“法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