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一部无惧争议的好电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司马平邦说 Author 司马平邦
【我曾经的两个疑问】
我曾经在上海呆过那么两年,空闲的时候就经常走走老上海那些有故事的地方,四行仓库就是那个时候去的,且不只去了一次,还留下很多疑问一直未解。
比如,现在站在苏州河这边,隔着苏州河望过去,四行仓库早就不算什么高大的建筑,15或20年前也早就不算了,单单看它现在的样子,你很难想像这样一座建筑,当年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为什么攻了好多天都攻不下来?以及,孤立于苏州河和新垃圾桥边的这样一座建筑,侵华日军如此反复地攻击,不惜死那么多人,意义又何在?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突然进攻上海,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三事变”,那时候的国民革命军士气还是相当高涨的,对日军组织了70万人规模的强大军事反击,即“淞沪会战”,但苦战经月,枪炮不如人,战术不如人,人亦不如人,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蒋介石只好命令国军全线撤退,当时日军的总兵力已达30万人;而以“国联”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上海战事非常关心,国民党高层很想继续给国际社会以奋起反侵略的好感,所以,蒋介石和顾祝同就命令孙元良第八十八师独守上海,以拖住日军,但最后的结果是,孙元良把第八十八师师五二四团一营共452人留在了师部四行仓库,由团附谢晋元和营长杨瑞符指挥,于10月26日晚开始了4天的孤军抗战。
所以,电影《八佰》宣传语中,“800人对抗30万人”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说法虽有商业宣传噱头的意味,但其实也算是一种客观描述。
四行仓库,因为曾是上海4家银行共用的大金库,就建设得极为坚固,外墙居然厚达1米,普通的炮火对它根本毫无办法,又因做过第八十八师的师部,其中的弹药装备亦非常强大,所以这才被选择成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管虎导演的这部电影《八佰》一上来并没有交待如此复杂的军政前情和高层隐秘,我以为这部电影一以贯之的优点亦在于,它没有沉浸在那些复杂的军政内幕里,而是用更为纯粹电影的手段,在风雨交加血火混杂的夜晚开始了这个爱国和英雄故事,正如很多此类战争题材电影一样,那些真正对电影内容感兴趣的观众,一定会在事前和事后查阅更多的史料,也让自己的观影体验更为五味杂陈。
这时候,就可以回到本文前头我的那两个疑问,我以为,至少看了这部电影,我对四行仓库和“八百壮士”的疑问,以及许多人的更多的疑问应该能够得到答案,我想这也是一部合格的历史题材电影应该做到的。
【用电影方式还原历史】
据说,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八佰》剧组和投资方在外景地干脆直接建造了一个同比例大小的“四行仓库”,还挖了一条苏州河,并建设了新垃圾桥以及河对岸的英租界街区,在电脑特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八佰》如此传统电影意义的努力在效果上收到了足够的回报,它使之得以用更丰富的机位和视角描述四行仓库之战的全局,在四行仓库的四周,三面飘的是日军的膏药旗,另一面飘的是英国的国旗,这客观上让这部电影更多了一份清晰解释战斗进程的特殊使命,以我个人的体验,这个特殊使命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超过了这部电影的故事的重要性,它所能产生的对观众的代入感之强烈,即使对这个历史题材非常陌生的人,也会很快进入故事,并很快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在意识上参与到这个故事和这场战斗中来。
而且,你一定还要记住,这并不是管虎自己编出来的一个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现在交由这部电影来描述。
在当下的互联网上,在这部电影仍然没有上映的时候,它已激起大量的讨论,其中有期待的,也有抨击的,还有观望的――所有这些,其实正是一部历史题材电影所能引起的正常反应,而不仅是一部战争剧情片所能引起的反应。
这也正是我对这部电影之所以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主要原因所在,因为无论是它的故事情节,还是它的战场置景,还有它的战员配置,更有它的客观使命,意图都在于首先还原于历史,还原于战争,还原于战场,而不是投某些预先设立的什么观念和思想之所好,我相信,这样的立意一定会让这部电影在公映之后,经受得起艺术上的、军事上、历史上的种种检验。
【“八百壮士”用心良苦】
从1937年的10月26日晚到30日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一营在团附、黄埔四期学员谢晋元的指挥之下,在四行仓库与三面合围的日军孤军对抗了4个昼夜,之后他们在接到了来自最高指挥官蒋介石的撤退命令后,于当夜冲出重围退入公共租界,最后又困守孤军营;至1941年,民族英雄谢晋元被叛徒刺杀,谢死后,日军突入租界,将困守在此手无寸铁的第五二四团余部俘走,他们中的一部分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并在日军战败之前死在了异国他乡……也就是距今数年之前,有中国游客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荒郊野里发现了这些抗日英雄们的坟冢……
当然,作为一部电影,《八佰》并没有表现这些内容,但我觉得作为一名观众,想看明白这部电影,或者说想对得起这些死难的抗日英雄,应该更多地知道这些历史。
其实,“八百壮士”并不是真的有800人,而是当时困守于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是为了向日寇彰显守军的强大故意说出的一个豪壮数目,真实的人数是包括谢晋元自己在内只有452人,这样的彰显,在两军交战的时刻,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在今天更不应产生多大争议,电影《八佰》里也再现了这样的过程,在战时这样的坚守意志不但可以打击日军,也可以鼓舞那些围观、关注的国人和“国联”观察者团们的心。
其实,这也正如在当年,在抗日战争一开端就进入令国民政府非常困难境地之时,国民党当局为什么要拼力彰显“八百壮士”的英雄事迹一样,我们很多人在评价历史的时候,容易从今天、今人的全知全能视角审视,而不考虑历史正发生时局囿于历史中的人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八百壮士”伟大业绩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在当时条件下做的英明之举(虽然蒋也做过很多错事蠢事),它的确对当时中国人民的抗争斗志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在这部《八佰》中,有两处彰显了这种鼓舞作用:一处是在四行仓库守军内部,那些被临时征调进来的国军散兵(王千源、姜武、张译、区豪等人)在4天之内从溃兵到强兵的心路成长,其实在关于“八百壮士”的历史记录,主要还是记载五二四团是一支德械装备的王牌部队,有着强大的火力和过硬的军事素质,但电影选择加入这些溃兵残部,应该算是更有意义的一笔,他们精神状态的转变,正是表出了英雄主义的感召力,是最底层中国军人的那种英雄主义;另一处,在四行仓库之外,即处于英租界里的那些苟且性命于乱世的中国人,他们中有流氓大享,有赌场阔少,有大学教授,也有天涯歌女,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们代表了当时年代中国人的底色,四行仓库里的抗战就在他们眼前发生――管虎用力透银幕的电影手段展现了如此的众生相,并渐渐催化和塑造出麻木者们的抗争之心。
【争议与自问】
还得承认,我今天提前冒着“剧透”的风险写出这篇文章,一个很大原因,是《八佰》还没有上映,就在网络上遭遇到非常多的争议,这或者是创作者们事前想不到的,同时,这本身已经在证明它题材选择的成功。当然这样的社会话题也可以反过来提醒创作者们更要做好充分的历史功课。
首先,我还是那个观点,无论当年的国民党军队,以及国军的领袖和将领在抗日战争犯过什么样的聪明的或愚蠢的错误,但都不能掩盖那些为国捐躯的军人们的英勇与伟大,历史尽管极为复杂,但亦有它极为简单的一面,正如人们都崇敬的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其实在“七七事变”之前曾经因与日军谈判过而被国人痛骂为汉奸卖国贼,但很明显,民族英雄才是他的本色和归宿;“八百壮士”传奇的出台亦有复杂前情,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在全民抗战的最早期,在中国军民于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面前束手无策之时,有那么452个勇士敢于慷慨赴死,惟信一死可以报家国,这也是作为后人的我们必须歌颂的。
其次,关于本片中那些故事细节也很值得讨论,比如15岁的小姑娘杨慧敏当时是如何进入四行仓库的?是游水过去的?还是坐汽车过去的?或者一路爬过去的?这些都只是需要被电影手段表现的细节,而这些方式本身亦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在那个时候能进入四行仓库就是英勇的;“八百壮士”传奇诞生之后,其细节在历史记录里确实有许许多多的版本,而今天的电影创作者会采信什么样的版本,多半还是出于电影创作的需要,在我看来,哪种激励人心就采信哪种,这是电影创作的原则。
再次,就是电影《八佰》对蒋介石、对国民党军队究竟有怎样的评价?这也是现在网络上最大的争议处之一,关于此,我想观罢电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清晰评价的;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并不是直接得出了什么有倾向的结论,而是努力还原了历史,尽量用无可替代的电影手段还原了当年历史中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更容易让观众在这种强烈代入感的推动之下去体验崇高,去理解艰难,或去抨击软弱,去愤怒阴暗,这会让我们一边看电影一边扪心自问,如此残酷的战争若是发生在我身边,我自己将何去何从?
司马平邦后记:
刚才闻听,《八佰》撤档了,以后上映时间未定。呵呵,我是看过这部电影的,才敢说出以下如此的话:
一,你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把一部原本表达了你们非常想表达的思想的电影终于给搞掉了,比如国军的腐败、军阀风气和阶级压迫,比如蒋介石的政治做秀与治国无能,换句话说,如果你有上述诉求,还真找不到比这部电影更合适的,所以,这样的结局真没什么可高兴的;
二,电影出品方为电影投资数亿元,因此在汹汹的公众话语权面前属于战战兢兢的弱势,生怕一招出错满盘皆输,所以撤档并不代表电影本身有问题,当然最后这笔投资能不能赚回来谁也说不清;
三,既然我们在谈电影,还是要就电影谈电影,毛主席总讲要实事求是,你们连电影一眼都没看过就围着人家五雷轰顶,实事求是的精神何在?这种胜利与精神胜利法又有何异?
四,因为这部电影的撤档,也许会让你们觉得胜利了,但这种胜利是建立在连蒙在唬或挟带私愤,且极不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因此你们此处胜利了,在别处一定会失败的,因为你们的方法论是错误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五,不知道怎么就把孙元良与这部电影联系在一起,其实电影里根本就没提过孙元良,最高军官到团附谢晋元止,其他全是底层军官和士兵,拍电影赞美他们为了抗战流血牺牲,我怎么也想不清这有政治错误?管虎跟秦汉合个影,就证明电影在为孙元良洗地?
六,还有就是关于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以及八百壮士传奇中的一些细节,其实,要求任何历史题材电影的细节完全如实都是不可能的,《八佰》不可能,《建国大业》也不可能,杨靖宇牺牲的细节有无数版本,影视作品表现也个个不同,这些该如何看呢?
七,说不能在建国七十周年的时间上映一部表现国民党抗日的电影,这他妈是什么屁话!每到国庆,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的画像都立在天安门广场,其中道理你之所以想不明白是因为你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切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者(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怎么写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曾是国民党员,在建国七十周年的日子是不是也都得打上叉叉叉?
八,算了不说了,爱咋咋地吧,反正我是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