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围点打援陈巷桥 ——“小老虎”王必成常州成名战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炬网 Author 老虎不哭

围点打援,即把某据点(或城市)的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歼,而以之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增援,其真正目的是攻打增援的敌人并达到歼灭援敌的战役目的。

 

围点打援,也是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运动战、歼灭战的具体体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为我军经常使用。据说,围点打援是徐向前在1928年发明并实践成功的。而十多年后,在常州西北的抗日战场上,“小老虎”王必成就多次活用了这一经典战法,带领新四军打得小鬼子损兵折将,重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势,进一步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提振了民族志气,挺直了民族脊梁。


 


王必成,1912年2月23日出生于湖北麻城县,14岁就参加了革命,曾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副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任参谋长、团长。根据上级指示,为新四军大踏步东进抗日开辟了前哨阵地,王必成率部由茅山出发,挺进宁沪铁路以东作战略侦察。1939年2月,王必成就采用围点打援战术,在溧武公路上东湾,毙伤日、伪军110余人。其后半月又长途奔袭延陵(今镇江市丹阳市延陵镇),全歼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中队。3月初面对日伪5000多人的报复性攻击,新四军与敌激战八小时,突出重围,并击毙日、伪军90余人,大挫了日军的锐气。

 

为进一步打开局面,有效杀伤敌人有生力量,面对日伪的围追堵截和嚣张气焰,驻在丹阳王庄(今丹阳市丹北镇王庄村)东北的王必成再次用起“围点打援”战术,选择不远的陈巷桥作为伏击点做起了文章。

 

陈巷桥,位于西夏墅(今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南约四华里的孟河上,北距丹阳王庄二十多公里,老的镇澄(镇江到江阴)公路由此而过。陈巷桥北侧四公里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的西夏墅据点,驻守常州的日伪军下乡扫荡就是经常以此为据点的。假如佯攻西夏墅的日伪据点,常州的日军必定会前来增援。

 

经过周密部署、安排,1939年9月8日夜,当年只有27岁的王必成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三营和特务连、侦察排400余名指战员,从丹阳王庄出发,急行军两个多小时于夜9点多到达陈巷桥。到达目的地后,王必成安排战士和当地民兵等首先对陈巷桥地区进行严密警戒,封锁消息,一方面安排围点部队,另一方面做好打援准备,同时积极组织西夏墅和附近的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和群众,搬运石头、门板、树木等杂物,很快堵塞了镇澄公路……

 


准备完毕后,王必成安排新四军一个排由南向北以拔掉据点的架势,向西夏墅敌据点发动猛烈射击,据点的日伪军惊慌失措、拼死顽抗,同时紧急向常州驻点的日伪军求援。当夜11点多,常州方向公路上出现了炽白的灯光,随着嗡嗡的声音,日伪军的卡车飞快地驶了过来,一辆、二辆、三辆……一共有八辆。当第一辆卡车接近障碍物时,只听“嘎”的一声,卡车紧急刹住了,后面的卡车也“嘎、嘎、嘎”地停了下来。敌人被这意外的事故急怒得像饿狼似的,“巴格”、“巴格”地嚎叫。说时迟那时快,只听王必成一声令下“打”,新四军重机枪立即开火,紧接着密集的手榴弹像雨点似的飞向敌军。顿时,前面的四辆卡车被炸瘫痪了,车上的日军死伤大半,其余的拼命逃生,一股劲地直往车底下钻,狼狈不堪,有的嘶叫着滚下了河岸,有的企图负隅顽抗。这时,新四军一个排的战士在火力的掩护下,跃上土埂,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到敌人尸体狼藉的公路上,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直杀得日军鬼哭狼嚎,嗷嗷直叫,钻在车底下的敌大队长也被我军当场击毙。

 

而后面未进入我伏击圈的四辆卡车上的日伪军,狡猾而凶狠地向我军阵地射击。这时,埋伏在土埂上的一队新四军战士立即开始猛烈打击,同时组织火力掩护撤退。这次伏击战前后仅花了40多分钟,速战速决,我军以伤亡30人的代价,击毁敌军车7辆,毙伤敌大队长以下官兵180余人,缴获日式九九重机枪等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品,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此后,王必成又率部又先后取得了贺甲歼灭战等战斗的胜利,新四军二团也因此获得“老虎团”的美誉。

 

新四军在常州的陈巷桥伏击战,尽管在抗战史上算不上大战役,但却是新四军战史上著名的围点打援战例之一,它充分折射出全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艰苦卓绝、顽强坚持八年抗战的钢铁意志和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新四军在华中》

《新四军对日作战研究》

为了围剿华为,美国彻底不要脸了

网约车当街行凶,围观路人请珍惜你的生命!

8强产生!欧洲6劲旅围剿南美2豪门……

再次射失点球的梅西,还有机会吗?

生命的点金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