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新的信息成色

法之剑 2021-06-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八分斋 Author 八分斋


疫情至今,财新很抢眼。媒体的专业主义形象,让财新影响力剧增。对中国,报道是一个标准;对欧美,报道是另一个标准。很有意思。

鲍毓明事件,财新用这个专业主义,干了一件让很多人反感的事情。如椽之笔,对准的是受害者。至于鲍毓明,则成了被财新信息保护的对象。就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媒体可以随意操弄信息。

有不少网友会问我怎么看,我说这是很正常的信息现象。自从资本成为媒体的主人,专业就成了伤人的利器。媒体的商业化,必然导致媒体必须代表资本意志而非公道公义。它们宣称的,连它们自己都不信。

大家留心一下财新的金主。基本上全是金融寡头、地产豪强、信息霸主,笔头子指向哪个,必然会代表另一个的利益。仅仅疫情期间,本来采取付费阅读的财新,对疫情报道开放了免费。赞助商是谁?隐于其后的资本庄家。

作为财经产经媒体翘楚,财新以胡舒立强大的人脉网络,这些年不仅仅停留在财经领域,更是横跨政经。过去的近十年,财新总能举起大义的媒体之刃,刺向被反腐的巨无霸对象。看起来是在做社会监督,实际上仍然是刀柄操持,屁股选了座位,报道代表利益。

不要小觑这种势力。控制一个国家,影响一个社会,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文化。网上各类公知总喜欢宣称美国资助了中国大学,人家那是战略。从源头控制文教,而后霸占讲台输出思想,改造你的文化,替换你的认知。

其次则是控制你的宣传工具。以前不好使,咱们挺强。有了网络工具,人家成功换道超车。通过资本,控制了所有的商业网络平台,同时改造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流通渠道。源头上,牢牢把控信息供应链。

生产上,培植财经产经、都市类媒体,不断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提供信息弹药;供应上,让所有信息弹药能够以信息军火的方式完成利益变现,架设传统媒体与网络信息平台的输送通道;流通上,控制所有的信息平台,通过技术等手段进行信息分流,直接干预和影响用户的信息认知。

这个链条,已经十分成熟。也正因如此,我们的信息管理和治理困难重重。当然,这样的模式,同样被复制到了传统宣传路径里。玩笔杆子的,无论是文教还是文宣领域,都可以通过信息供应链完成利益变现。

因此,我们看到了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信息生产社会化,就是全面解构传统媒体权威、颠覆新闻生产模式的最好方式。

信息生产模式的变化,让财新这类专业财经媒体,在信息需求井喷的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流量。信息时代,影响力决定高度,所以有人在提“影响力经济”,有人在讲“流量变现”。相对于浅薄的“网红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变现才是核心。

影响力会被购买。资本会俘获各类商业媒体,甚至可以猎取党媒里各类笔杆子。自媒体被资本包养就更容易了,普遍存在。这样的生态,包括财新在内,都不可能没有信息选择,也即根本不可能有媒体公正。

鲍毓明事件,财新的信息表现,就是这样。立场在资源倾向,观点站鲍氏一方。为啥?鲍毓明中美通吃,顶尖精英,美国派到中兴的太上皇小组成员之一。无论是“性侵养女”还是“送养黑链”,鲍毓明都应该被钉到耻辱柱上。

就是这么简单的人伦和道德,这么平常的公序良俗,财新视而不见。它们选择了支持鲍毓明,并公然违背专业主义攻击受害者母女。舆论哗然,财新道歉,但这个现实让人毛骨悚然。

大家会有一个疑问,财新代表谁?有一点是肯定的:它肯定不代表公众利益。也即,这样的媒体,不会是老百姓的代言人,而是资本的傀儡。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明白了,高贵如财新者,早已成为别国利益的持刀柄者,何况其它?

最近这几天,财新这种信息导向的内容也多了起来,针对受害者自身问题的质疑也多了起来。关于鲍毓明的信息,也从激烈批判开始淡化为信息对冲。这是一种信息动向,也是对鲍毓明的变相保护。

送养黑链是一回事,鲍毓明参与其中是另一回事。最高检派督导组,对于这一事件的调查是好事。同时也说明,鲍毓明这个人的能量之大,超过我们很多吃瓜网友的想象。财新都能明火执仗拿脸面去洗地,来头不小。

不过也好,这一事件有助于让大家认识到财新的信息成色,警示大家媒体可以成为资本的工具,认识到文化领域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战场。无论任何平台多么天花乱坠,无论任何个体如何粉墨登场,判断信息真伪的标准只有一个:真实。凡是不真实的信息,多大的媒体、多大的腕发出来,都毫不留情的撕碎谎言即可。  


川普女婿的国难财

财新网,你给英国洗地的文章,咋就自宫了呢?

搬运财富?还是创造财富?

“原配”如何向小三索赔、“喜当爹”怎么要精神损失费、试婚期财产分配……这里统统说清楚了

央视财经记者探访“水氢车”车间,信息量超大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