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被“点名”,直播带货前路在哪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谭浩俊 Author 谭浩俊
今年的3·15,被“点名”的产品,既有“老面孔”,如汽车及零部件、手机软件、教育机构等,也有“新面孔”,如直播带货、短视频等。特别是直播带货,应运而生,却诞生不长时间,就成为3.15“点名”对象,不能不说有点尴尬,也有点意想不到。因为,所谓的直播带货,大多是名人、明星、网红等,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对象,更应当爱惜自己的形象羽毛,怎么就成了3.15年纪最“轻”的被“点名”对象呢?这样的现象,参与直播带货的名人、明星、网红们真的不感到脸红吗?
一些直播间集聚了假冒伪劣、夸大其词、货不对板、售后不力等消费陷阱,产品质量低劣、虚假宣传、售后不到位等老问题,公众人物带货刷单造假、流量造假、虚假举报,等等。也就是说,这些年来线上线下商品销售的问题,在直播带货领域,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甚至比线上线下的所有问题加起来还要多。即便天猫、京东等购物平台对刷单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网络上的流量贩子并不难找,甚至在一些网站直接输入“涨粉”“直播流量”等关键词,就能找到卖家。同时,一些明星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还喊出了再增加1000万,我就脱衣等带有色情诱惑的“口号”。可见,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假冒伪劣、服务低劣、制假卖假等的“代名词”。
要知道,在去年的一段时间,直播带货火遍了大江南北,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甚至有人预测,这样的销售方式,会让实体店、网店等都备受伤害,更有人扬言,这种新销售方式,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市场风口。也正因为直播带货火得发烫,一些官员也加入到了直播带货的行列中来,名为帮助企业在疫情影响下推销商品,实质也是趁机过一下网红的瘾。更有甚者,用直播带货来偿还自己所欠的巨额债务。
只是,这种红火、热闹,很快就被各种问题包围了。特别是辛巴事件的发生,更让直播带货直接进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消费者面对直播带货出现的问题,不仅后悔购买直播带货的商品,更是发誓永远不会再相信网红们、明星们、名人们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的商品。
名人也好,明星也罢,网红也行,通过直播带货,把该拿的利益放进了口袋,却留给了直播带货市场一地鸡毛,留给了广大消费者满心后悔。一些购买了直播带货商品的消费者,想退货都找不到门。特别像燕窝这种很昂贵的商品,很多已经把“糖水”喝进了肚子,又怎么去让欺骗者退货呢,只能自认倒霉。
直播带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网络销售市场,又以自由落体般的速度,在消费者心中打下后悔的烙印,如果再没有明确的规范和规则,就只能像网贷一样取缔了。因为,直播带货领域很小,染上的病毒却很多。在实体商店已经基本被遏制的假冒伪劣、制假售假等问题,却在直播带货中明目张胆地出现。即便是网络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在网络平台采取强有力的打击和预防措施,已经得到比较好的规范的情况下,又被直播带货冲出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直播带货,必须要有明确的规范与规则,否则,就应当立即取缔,不能让其野蛮生长,不能让其损害消费者利益。真正受到关注且大面积推开的时间不足一年,就在今年的3.15活动中出现被“点名”这样的行为,还允许继续发展下去吗?还能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规范和约束吗?
国家网信办2020年11月发布的《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社会公序良俗,真实、准确、全面地发布商品或服务信息,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禁止行为。同时,第十四条规定,直播营销平台应当记录、保存直播内容,保存时间不少于六十日,并提供直播内容回看功能;直播内容中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交易信息,保存时间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于三年。
为什么要对直播带货的记录和信息保持这么长时间,说到底,就是对直播带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留下痕迹,以便于消费者能够通过法律手段讨公道、追责任。也只有这样,直播带货才能健康地发展下去,不会成为倒在起点的商业销售模式。
从总体上讲,直播带货不能成为商家、名人、明星、网红赚快钱、尤其是赚昧良心钱的工具,而要成为推动消费创新、促进市场繁荣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快制度建设和规则制定,否则,就有可能对整个市场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假冒伪劣等问题,会在直播带货中越来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