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琅琊榜》中,梅长苏究竟是何许人?江左又在何地界?谜底揭晓了!

法之剑 法之剑 2022-11-27

文|叶子


 

《琅琊榜》是几年前一部大火特火的电视连续剧。

 

该剧改编自海宴同名网络小说,由胡歌、刘涛、王凯众明星联袂主演,讲述的是琅琊榜首麒麟才子梅长苏以病弱之躯在国仇家恨兄弟情义的漩涡中见招拆招,谱写一曲“江左梅郎赤子悲歌的故事

 


具体讲,什么是“琅琊榜”?小说作者解释:南朝梁时,琅琊阁位于琅琊山顶,是天下最神秘的地方,备受江湖景仰。为了回馈江湖儿女,琅琊阁每年都会发行各大排名榜单,是为“琅琊榜”。

 

那么,发行“琅琊榜”的琅琊山,究竟地处何方?梅郎真有其人,会是何方神圣

 

 

虽然,该小说是架空历史的,琅琊山也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地名。但是,现实中真的有一座琅琊山,它位于安徽省滁州市。

 

作者海宴曾经说,《琅琊榜》中靖王的原型是东晋王司马睿,靖王与梅长苏的故事,跟司马睿和谋臣王导的经历非常相似。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史料记载“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琅琊王司马睿用王导的谋略,曾暂居于滁州西南的摩陀岭,在此招贤纳士,厉兵秣马。经过近10年的准备,他率部渡江,并于 公元317年登上皇位,史称东晋。

 

因而,《琅琊榜》的故事,既是跳脱历史,又是依托历史的。由此可以推断,电视剧中的琅琊阁所处的琅琊山,不太可能远在山东,它真正的所在地,就是安徽滁州!

 

 

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与江苏南京接壤。地处于苏皖交汇滁州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

 

滁州的琅琊山,则一直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和“皖东明珠之美誉。其还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后来,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滁州任太守时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更令山水秀美的琅琊山,成为了“皖东第一名胜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系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一支余脉,共有50余座山峰,连绵起伏,山幽涧深。传说,西晋伐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然因东晋元帝琅琊王司马睿称帝前在此避难,琅琊山

 

琅琊山真正名扬天下,得益于欧阳修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琅琊山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赋予了其丰富人文内涵使得琅琊山位列于我国二十四座文化名山之一,并成为历代达官显、文人名士雅聚游之地。

 

琅琊山,仅300米,峰峦俊秀,古树参天,泉幽境雅,因有欧阳修老先生描绘的醉翁亭和琅琊寺等名胜古迹而名贯古今。

 

不过,因为岁月侵蚀,历史变迁,琅琊山不少古建筑毁损严重。现存的大多为清代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建或修复。

 

建国后,滁州市人民政府对景区的殿宇、亭台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并新辟了野芳园、深秀湖两个新景区

 

 

琅琊山的北山门进入景区,仿佛瞬间置身于一个绿色葱茏的大氧吧中。山色空云雾缭绕,绿荫如盖,山花似锦。

 

沿着登山步道向前走,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野芳园

 


该园的建筑风格仿苏州园林小桥、流水、假山亭台在红枫、桂花、紫荆、绣球等各色花木的映衬下,别具情趣和风采。

 

园中的碑廊集中收集了大量与琅琊山、醉翁亭有关的珍贵诗文名人墨宝,是游人了解、研究琅琊山的好去处。

 


野芳园不远,是醉翁潭水清澈,与周山色亭台相映成趣。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是当年欧阳修发现的一泓清泉,老先生对其情有独钟

 

在《醉翁亭记》中称誉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还在《题滁州醉翁亭》一诗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泉侧,有一块清康熙年间滁州知州王赐魁刻有“让泉”两字的石碑。我这就傻傻分不清了!

 

欧阳修文中分明叫做“酿泉”,可为什么石碑上却清楚地写着“让泉”?到底是怎么回事?据说,可能是版本的问题,不同版本有不同的写法。苏轼题写的《醉翁亭记》,上面写的就是“让泉”。是不是也可能是通假字,或是口误呢?我刚查了下,网络上也有人对这个泉的名称提出质疑,但没有结果。有知道的吗?亲,记得告诉我呀!

 


四季不竭,“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当年,欧阳修以酿泉为酒,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的东侧,立有一玲珑别致的洗心亭,亭边巨石上镌刻着枕流漱石四字。

 

 

的西侧,便是醉翁亭。其位居中国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之首,又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醉翁亭建于宋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造的当年,欧阳修因在朝廷得罪了奸党,被贬至滁州任太守,郁郁寡欢的他,常在这亭子饮酒赋文。欧阳修自称醉翁,便把它为醉翁亭。也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传世经典《醉翁亭记》。

 

一座醉翁亭飞檐翘角,嵌砌漏窗,雕梁画栋。因为全是用木头精雕而成,且色彩淡雅柔和,所以,整个亭子看上去既气宇不凡又古香古色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置身中,我恍惚看到了欧阳修与一文人雅士们赋诗言欢,对弈饮酒”……

 

亭子的座位,分别有两快桌子样的小木板。据说是欧阳修办公用的。我悄悄地坐上,闭上眼睛,屏着呼吸,轻轻触摸这方小小的木桌,似乎还能感受到老先生身上散发出的,一股忧国忧民的气息。

 

 

醉翁亭西侧有古梅一株,欧阳修手植,故称欧梅

 

相传,欧阳修种植此是为纪念他的老朋友梅尧臣。只是,来的早已枯死,此株为明人补植。现在的古梅7米,粗有1尺,几百年雨雪风霜,仍然枝叶茂,花开满树,清香不绝……

 


树下方的花坛上,镌有“花中巢许”四个大字,是清人对先贤的清白、高雅表达敬意。

 


古梅面,古梅亭,是明嘉靖年间,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赏梅而建。古梅南面,则一座影香亭,两亭错落有致,别有风韵。

 


醉翁亭旁,还有座意在亭。该亭四边亭角翘起,呈飞翔,乃嘉靖年间,滁州太仆寺卿毛鹏建、卢洪夏重建,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之意。

 

也正是因为这些造型各异,风格独特且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成就了滁州“中国亭都”的美誉。

 


醉翁亭的北面肃穆典雅的“二贤堂。二贤分别是谁?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是也。这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事而贬谪,但他俩的官德与才学均深得民心。

 


二贤堂西为宝宋斋斋内,珍着两块稀世珍宝——刻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石碑。

 

 

游览完醉翁亭,前面步道的正前方竖立着一块,由乔石撰写的“琅琊山”三个大字的巨石

 


选择由此右行,就到了同乐园。该园分东西两院,以亭廊相连。进入其中,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错落有致又精致大方的假山园林。

 


走进东院,跳入眼帘的便是,气势恢弘,令人叹为观止的摩天石壁。石壁上刻有现代书法家沈鹏、萧娴、范曾、朱穆之、张恺帆等书写的与琅琊文化有关的墨宝。

 

壁上有泉,壁前有亭,与友相约,饮茶泼墨,不亦乐乎!

 


东院左侧是欧阳公馆,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内有欧阳修塑像和介绍欧阳修生平的数十幅壁画。

 

出公馆,连接西院的长长庭廊两侧,则镶刻了苏轼、祝枝山、赵孟、文征明等历代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碑刻,值得一观。

 

 

原路返回刻有“琅琊山”三个大字的巨石处,沿着开满山花的登山步道,径直向南攀援。

 


一路上,听竹叶飒飒,鸟鸣阵阵,流水潺潺,我几乎忘了身在何方,如流云,如清风一般,沉醉在了高岩深壑的琅琊山!

 


好在,到了“峰回路转”,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存在,因为酸痛的双腿,在提醒我山路的逶迤与悠长。

 

过“峰回路转”不远,就看到了青山环抱,景色怡人的深秀湖

 


此湖,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意湖水源自琅琊溪。一泓湖面,四面环山,湖如镜。清澈的湖水与湖中九曲桥、湖心亭、玉带桥、水榭等相互映衬,美得宛如梦境……

 

忽然,就想起了唐代诗人韦应物那首著名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真的好想在此泛舟垂钓呵。

 

 

再往前行,越发觉得层峦叠嶂,寒树丛立,山涧幽深,快到“天溪云径”了吧。

 


登琅琊山顶峰的南天门,有两条路,一条走天溪云径,路虽陡但距离近;另一条是走二九径,路相对平坦但距离要远些。最终,我选择走天溪云径,一是因为快,二是因为人少,三是因为刺激。

 

只是,上了路才发现,路真的很陡也窄,爬起来很吃力。一路上,碰到不少畏难怕苦而半途而废的人,我心里也时不时打起了退堂鼓,但双脚却始终没有停止攀登。而实际上,山顶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大概花了百分之八十的体力和耐力吧,我就成功登顶了。

 

后来想想,我们的人生之途也一样,为了追求成功,人人埋头跋涉,但有许多人到了半路就被困难吓倒了,还有不少人则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了,只有少数人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一往无前的勇气,最终收获了成功!我联想到,我们现在努力打造“中国芯”,虽然困难和阻力很大,但只要有万众一心的决心,精卫填海的坚持,成功必定属于中国人!

 

十一

 

到了南天门,必须要登一登会峰阁现称琅琊阁)。为什么改名?是不是也跟电视剧《琅琊榜》有关?

 


登上阁顶,极目远眺,群山起伏,沃野千里,翠浪翻滚,心情极度舒适!

 


琅琊山顶除了南天门,还有座道教的碧霞宫。

 


传说,琅琊山的秀丽山水东岳大帝女碧霞仙姑所赐,于是,滁州人为了感谢仙姑并祈求平安故在山顶上建造了宫。每年正月初九,人们纷纷前来烧香祭祀,久而久之,形成了远近闻名、热闹非凡的琅琊山庙会

 

十二

 

下山,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走“二九径”。到了环翠亭,向左,去往唐宋摩崖群。

 

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这里比比皆是,有数百处。其中,以唐代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人的诗碑最是珍贵。

 


从摩崖群原路返回登山主步道,很快到了“琅琊胜境”,看来琅琊寺就在不远了。

 


琅琊寺,原名宝兴寺,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771年),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是皖东著名的佛教胜地。

 

该寺,在建筑上兼具南北两种建筑风格,寺门、院墙及寺外建筑采用红墙、拱门,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而寺内的明月观、山门、藏经楼等建筑,则采用粉墙、细柱、漏窗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手法,别具匠心

 


寺内大雄宝殿,高大宏伟又古朴典雅,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珍品。尤其,大殿后院的墙壁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绘的《观自在菩萨》石像,眉目津津,向人欲语,为稀世珍宝。

 

十三

 

该寺有一山洞叫雪鸿洞”,值得一逛。来自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险奇峻峭的雪鸿洞一直为琅琊寺历代高僧研习经典,禅定修行的处所

 

由天王殿拾级而下,左首是三天门,内藏无梁殿

 


无梁殿,又名玉皇殿殿系砖石结构无一木梁,仅有石柱数根。殿前,有座石制的天香炉,上雕两匹临空驰骋的飞马。

 

从此下山向北,据说还有归云洞和石上松等景点。但因为天阴且暮色渐起,只能结束在琅琊山的寻古探幽了。

 

十四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是呵,山峦俊秀,曲径幽泉琅琊山,四季晨昏好景,特别是夕阳晚照,雨后听泉,尤其让人神往。若真的有缘,下次再来探访和感受吧。

 

十五

 

下山的时候,再次路过醉翁潭,发现这里人头攒动,声音鼎沸,笑语喧哗。

 


原来,潭中的声控喷泉正在喷水,有不少孩子正站在水榭里向着喷泉的方向拼命喊叫,他们希望自己越来越高的分贝,能让喷泉喷得高些再高些……一时间,孩子们在欢叫,旁边的大人和游客们在开怀大笑!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我想,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欧阳修老先生,如果看到眼前人们笑逐颜开的幸福场景,看到如今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中国,可以含笑九泉了!

 

读原创美文,请点击最上方蓝字“法之剑”

小编提醒,本文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恶炒钟南山,假头像,假身份,烦请贵圈给个解释行么?

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有人急了

山东齐鲁晚报公信“反噬”的惨痛教训

乐山大佛被洪水洗脚了,但我们不怕!

宋家最早恋上孙中山的,并非庆龄,而是她!

威胁受害人删帖,山东政府能整点阳间操作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