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Obsidian 移动版,我的纯文本笔记系统越来越牛逼了(文末福利 x 2)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我使用纯文本构建个人笔记系统的七大理由》,详细阐述过我为什么使用纯文本构建个人笔记系统,以及具体用例。
概括那篇的核心思想:
纯文本跨平台,体量轻,存储空间便宜
纯文本逼迫你聚焦内容本身,而不是表现形式
纯文本文件是属于你的数据资产,可以长期存留
纯文本文件处理起来最灵活
纯文本配合其它工具,能衍生垂直场景的可能性
你散落在各家读书服务的笔记摘抄,应该收拢于一处
纯文本更 Geeky,更酷
当初没推荐具体工具,是因为 2020 年火了一批具有双向链接功能、Markdown 语法的卡片式笔记软件,譬如 Roam Research、 Notion,我都试用过,做了很久的个人适配迭代,毕竟趁手神兵值得花时间追寻打磨。
最终选择的最完美本地纯文本笔记工具——Obsidian。
Obsidian 是啥?
Obisidian 是一款完全免费的笔记工具,支持 Mac、Windows、Linux 桌面端,笔记数据都保存在本地,功能强大,而且有一个很棒的社区开发人员不断更新迭代,开发了各种好用的插件。可以完全实现我的各种笔记系统构想,和针对不同场景的展示结构。
今天正式推荐,是因为它最新推出了移动版客户端 iOS + Android,支持跟桌面端同步(Sync)(同步功能是收费的,一年折算下来大概两三百人民币,我觉得很值)。
主界面:
最爱赏玩但其实没啥卵用的「关系图谱」:
卡片视图插件:
看板视图插件:
时间轴视图插件:
图表插件:
每日行事历插件:
思维导图插件:
—— 自带 community 的工具就是好,插件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我的主要用途:
1、用于不断维护迭代个人的永久笔记( 这个概念有 everlasting notes / evergreen notes / permanent notes 几种不同英文说法),或者更 fancy 一些说是数字花园(digital garden)。—— 关于这个概念,请去 flomo 公众号或者少数派搜索「永久笔记」「数字花园」了解更多,我不打算重复再写一篇介绍了。
2、用于事实性概念的学习,厘清各种关系图谱。比如去年读春秋战国的历史,搞了个概念图。
3、用于发现事物内隐性的关联,让它们自动涌现。方法是针对一堆未读过的文章资料,自己写脚本,把感兴趣的主题打上双向链接标记。然后就会在 Obisidian 看到关联。
秀一个视频,去年抓了湾区日报 5000 多篇推荐的英文文章之后,写脚本提取了关键词,丢到 Obsidian 生成关系图谱,拍下了过程:
今天看还是觉得震撼,像极了星系的诞生(此刻脑海里闪过《圣斗士星矢》里两个中二招式的名字:星屑旋转功、银河爆炸)。
Obsidian Sync 同步的设置经验:
第一次接触 Obsidian Sync 的操作可能会懵逼:为啥我下载了 App 根本找不到同步入口?以下是完整同步流程——
1、注册账号、付费购买 Obsidian Sync,用信用卡支付最快捷。如果是微信支付还得发邮件过去确认,我直接 pass 了这个支付途径。
2、启用 Sync 插件。之后会提示你建立一个 remote vault(vault = Obsidian 的数据库)。建立好之后,remote vault 就会跟本地 vault 首次同步。
3、任何移动端,首次使用都得先新建本地 vault(数据保存在手机存储)才能进入主界面。然后登录账号。再启用 Sync 插件。同步完成。
最后关于 Obsidian 使用经验的几个延伸:
如果不想付费购买 Obisidian Sync 功能,可以自己把所有文本丢到任何同步网盘(比如 iCloud、Google Drive、Dropbox、自建 WebDAV 等)。我买 Sync 主要是怕麻烦,减少耦合依赖,统一操作界面。
有个 iOS 上的 App 叫 Working Copy,能把 Github 上的一个 repo 作为一个笔记资料库,用 git push 和 pull 的方法完成备份同步、版本管理。推荐给更 geeky 的用户。
我的 Obisidian 主要沉淀自己消化过、二次加工过的笔记。不建议用作外部未读资料的保存库,这个需求更推荐 DEVONThink,数据维度更多更全,无论是检索还是批注都更强大。
# woc 你居然真的看到了这里,那就发点福利吧。24 小时内,点赞最多的 3 个评论留言,各送一本《卡片笔记写作法》。
另外搞了个催更群「范冰这厮更新了吗」,会经常发红包/独家资源/优质推荐,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