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区块链+”在福建④|国投福建资源:区块链技术描绘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新图景

网信福建 2022-08-04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发展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的重要部署,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牵头启动了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行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目前我省已有4家单位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并取得初步进展,其成果将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进一步呈现。作为数字峰会的预热宣传,网信福建围绕“‘区块链+’在福建”专题推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来展望互联网时代区块链技术描画的新蓝图。



2022年2月,国投福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福建资源)、福建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省高交所)以及多家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创办的“区块链+制造”研究院正式成立。从“区块链+制造”国家创新应用试点项目,到成立长期的科研机构并建立专家库和人才库,国投福建资源在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的探索之路越走越宽。
2022年2月“区块链+制造”研究院正式成立


今年1月

作为国投福建资源下属企业的

国投福州资源入选

国家“区块链+制造”创新应用试点

这是国内再生资源行业

唯一一家入选

国家“区块链+制造”特色领域

试点的企业

  再生资源行业既是有多年发展历史的行业,又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无论从节约资源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都将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传统的线下回收模式效率低下,也不利于数据的采集,亟需转型升级。”省高交所党支部书记、监事会主席、院长张建福表示,区块链应用于再生资源行业,可以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追溯,解决信任缺失和数据缺失的问题,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行业经营风险和成本,带动行业往更加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自主研发,

实现区块链技术国产化
“专业回收旧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踩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用喇叭喊着“收破烂”,是我们大部分人对再生资源行业的初印象,其实这只是再生资源行业的一个微小环节——回收。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中国再生资源行业目前已形成了从废旧物产生,经过回收散户或企业分类分拣、加工企业资源化加工,最终到再利用企业的完整流程。然而,原料高度分散、回收层级多、处理技术落后、产品标准缺失;消费者回收激励缺失,再生资源回收困难;回收渠道全流程数据缺失,回收链条低效、高成本,以及无法对业内企业进行精准补贴和扶持等现实痛点,也在限制着行业的发展。如何破解?区块链,与再生资源行业具备天然的契合点。其技术的核心要素在于去中心化,一个可信、透明公开的网络,为可再生资源的管理、市场等方面建立了一个优秀的模型。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没有传统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通过促进可靠的价值转移,从根本上加速交易,降低成本,构建再生资源新型协作生产体系和产能共享平台,提升供应链协作水平。最初,区块链技术更多地被应用在金融、互联网管理等领域,再生资源行业对区块链的潜力认识相对缓慢,行业内也缺乏应用区块链的意识。国投福建资源是较早吃螃蟹的企业,“2015年,我们就组建了专业的团队,进行区块链技术的自主研发”,张建福介绍说,国投福建资源的“区块链+制造”应用项目全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技术。目前,已申请区块链核心技术国家发明专利91项,其中72项专利已通过初步审查并合格(目前均已进入实审中),19项发明专利通过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并获得授权。国投福建资源区块链核心技术国家发明专利(点击查看大图)


打造“环保闭环”,

提升再生资源利用价值


不论是环境监测、垃圾处理还是废弃有色金属、钢铁、塑料等的分类回收,再生资源行业在绿色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区块链公开透明、智能合约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既让参与各方都能了解整个运作流程和透明的利益分配,又能让用户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奖惩由程序来执行而非依靠人为,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环保监管和处理的成本,这是一项造福于民的事业。

2019年9月,《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发布,从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垃圾分类在全国全面推行,也成为当年的新闻热点。这一年,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国投福建资源以垃圾分类作为试点,开启了将区块链正式应用到行业发展的步伐。“结合自主研发的服务社区生活的区块链及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我们对投放的垃圾进行精准数据采集,为社区管理、规划决策提供可靠、精细的大数据支持。”在张建福看来,区块链可以解决以往垃圾分类对居民激励不足的问题。据了解,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街道便是这一应用的“样板”之一:这里的垃圾分类智能柜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可进行24小时投递垃圾,居民通过投递卡、二维码、手机号等多种方式随时开箱,只要把垃圾投进指定仓中,垃圾分类质量与居民身份绑定,智能数据就能记录用户所有投递垃圾的种类、数量、重量,实现垃圾“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数据可确认”。不仅如此,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内每桶均装有智能电子秤,能够将投递垃圾总量进行统计,居民投放准确后按重量可返还积分并兑换日常用品,有效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并正确进行分类。垃圾分类智能柜在成功入选“区块链+制造”特色领域试点后,作为处理电动汽车废旧电池的末端企业,国投福建资源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动力蓄电池防伪溯源监管区块链平台建设;2023年下半年,初步建成动力蓄电池供应链管理区块链平台和动力蓄电池新型协作共享区块链平台。“我们之前使用的是互联网+信息溯源体系,这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系统之间数据无法交互,容易成为信息孤岛,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信息安全。”张建福说,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后,每一块电池从产生到废弃回收,都会有可溯源的、不可篡改的生命周期记录,既能促进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在行业中形成规范,还能为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科学监管和执法提供依据,用区块链建立起政府、企业、民众间的“环保闭环”。国投福建资源科研团队

建立专家智库,

助力区块链技术研发可持续

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就“区块链”技术方向提出:提升再生资源利用价值。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在再生资源领域的应用,助力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而随着这项事业的深入推进,加强科研、不断创新是必由之路。2022年2月,国投福建资源联合省高交所以及多家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创办了“区块链+制造”研究院,专注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领域的创新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果。7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省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高校类)立项名单的通知》,国投福建资源与福建师范大学的合作项目“基于区块链溯源的废旧汽车精细化绿色拆解与再制造技术及深度资源化”入选,张建福对此充满新的期待。在他看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把相关领域专家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智库群”,通过研究和不断地培养、输出人才,支撑区块链创新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反哺社会,比入选国家试点项目更有长远意义。



出品:网信福建融媒体工作室
编辑:任秋霜审核:黄凌、张小菁  



推荐阅读

“区块链+”在福建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以区块链构建版权产业新生态

“区块链+”在福建②|福州:打造“区块链创新应用之城”

“区块链+”在福建①|斯雪明:区块链创新应用要“抓两头、拓中间”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