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骂”贫困户被刷屏!而毕节这名贫困户变身“牛”老板,看他靠什么?
来源:百姓关注 天眼新闻
近日
一条名为
“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
的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
这位扶贫工作者
其实是在教育贫困户
她虽然情绪激动
却说出了一些实在的道理
网友热评:
@冲锋号:这样的扶贫工作队员才是心向国家,服务人民,敢讲真话,讲实话的好干部。向她致敬!
@胡:她这样是教育不是骂。扶贫得扶志,要让贫困户懂得感恩,真的很需要这样的人多站出来,让好吃懒做、等靠要的贫困户无地自容。
@风清云飘:说得好,幸福生活不是等靠要得来的,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扶贫先扶智
必然要先扭转
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
说起这事儿
毕节市黔西县的王学文
也有自己的“秘诀”
接下来听听他的脱贫故事
几年前,王文学不愿守着贫困过日子,多次尝试发展养殖,希望能实现增收,但由于缺乏技术、经营不善,王学文养的鸡、鹅一年下来钱没赚到,反而亏损了一大笔。
创业几经波折失败告终,两个孩子上学需要妻子照顾,家庭经济入不敷出,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了王学文一个人的身上。2014年,王学文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被识别为贫困户后,王学文无时不在想着如何脱贫,创业的念头没有磨灭,苦于没有资金,王学文只能望洋兴叹。就在老王一筹莫展的时候,扶贫政策的及时雨下到了家门口,王学文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2016年,定新乡在脱贫攻坚战中启动“特惠贷”精准扶贫到户小额信用贷款工程,将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三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贷款,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王学文申请了5万元“特惠贷”,购买了1头牛进行养殖,还种起了3亩高粱。令王学文意想不到的是,才过半年,老牛便产下了一头牛犊,秋收季节,3亩地的高粱也获得了丰收。一年折腾下来,王学文赚了8000多元。2016年底,王文学一家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感觉发展劲头来了,脱贫有了希望。”王学文喜上眉梢,决心扩大种养殖规模。
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养牛产业和高粱产业,王学文积极参加乡、村举办的各种种养殖技术培训班,不断储备种养殖知识,解决了一次次难题,种养殖规模不断加大。
牛越养越多,棚越来越挤,2018年,看着牛棚已经过于拥挤,老王便与妻子商量:“要不咱把牛棚扩建吧。”说完便开始行动,扩建了牛棚,老王和妻子又买了7头牛,此时,王学文家的牛已经从一头变成了13头。
“13头牛,按现在的市场价,保底也能值10多万。”王学文乐呵呵地说。通过养牛、卖牛,老王在脱贫的基础上不断增收,买了汽车、还清贷款,过上了好日子。王学文告诉记者,自己还打算继续扩大养牛规模,将养牛的技术传给乡亲们,带领更多村民一起发展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