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招生专题-学院巡礼 | 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招生信息
一
学院介绍
公共管理学院于2008年3月成立。现有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的48.5%;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46人,占专任教师的88.5%;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9人,广东省思想教育战线“十百千”培养对象1人。目前,学院拥有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社会工作5个本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授权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2013年以来,《城市社会学》教学团队获得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广东省赛二等奖;学院1人获得广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人获得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
近年来,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级项目9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0多项,市厅级项目28个,横向课题86个;在南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篇,其中学校认定的A类论文20余篇(含中国社会科学1篇),B类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明专利(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聘请了30多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部门领导为客座教授。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公管学子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第十五届“挑战杯”国赛二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优秀组织奖、2项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三等奖,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二等奖,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最佳案例奖”,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首届案例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最佳文本奖等众多奖项。
公共管理学院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大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培养方案。公共管理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高,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深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欢迎。
广东财经大学第一届“吉湖杯”模拟市长大赛
二
专业介绍
01
行政管理专业
(1)专业课程: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社会学与社会调查方法、公共经济学。
(2)基础课程: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管理文秘、管理沟通、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电子政务、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行测与申论实训、国家公务员制度、量化分析方法与工具、领导科学、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智慧社区管理、基层治理案例专题。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课程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课程实验、专题研讨;
二是集中实践性教学:如实习基地学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
三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如各类案例大赛、创新创业项目(三下乡、双百、挑战杯等)、模拟听证会等。
主要专业实验课程: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与工具、社会学与社会调查方法、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等课程,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环节。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学生就业情况: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2018届97.17%、2019届100%、2020届95.6%、2021届96.15%、2022届97%。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机构从事行政管理实务工作和公共政策分析工作。具体而言,可在基层至中央各级国家机关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件处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监察监督、后勤保障、辅助办公、机关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以及申请赴国(境)外留学深造。行政管理专业第十一届模拟听证会
02
城市管理专业
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实验、专题研讨;
二是集中实践性教学,即城市管理实践调研、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三是参加科研项目、社会科学调查、“三下乡”暨百千万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城市管理案例创新大赛、模拟市长大赛、探索城市系列活动等;
四是参加城市数智治理论坛和“城就未来”读书会,为学生学术研究探索提供平台;
五是我校与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学生的全周期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六是与城市运营类企业及社会组织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城市管理就业场景体验。
主要专业实验: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应用、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社会统计软件分析等。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城市管理专业(城市与区域治理方向、城乡规划与空间治理方向、城市经济与政策方向)、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公共管理专业等研究生。学生就业方向:在城市管理、发改、规划、住建、交通、生态环境、科创、工信、投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民政、文旅、社区等相关政府部门和基层治理组织;城投、产投、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商、城市美好生活服务商、产业运营商、城市商业运营商、城市综合运营商等等企事业单位;在战略发展、土地整理、规划策划、产业和园区发展决策咨询等大型咨询公司和政策法规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从事管理、运营、咨询分析等工作。学生就业情况:本专业是为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于202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置换新增”专业,以往为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2020届91.46%、2021届93%、2022届95%。城市管理专业在广州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见习
0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具体培养目标:
(1)熟练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对不动产等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投融资分析、营销策划;
(2)掌握无人机摄影测量、实景三维数据建模、土地空间信息管理等技术进行海量数据挖掘和自然资源动态监测;
(3)能够在新技术环境下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开发与整治、土地利用评估、国土空间智慧化管理。
培养规格:标准修业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学士学位主干学科:管理学、土地科学主要课程:(1)经济管理模块课程:经济学概论、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地籍管理学、土地法、不动产登记代理实务;
(2)金融投资模块课程:房地产金融与投资、土地与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营销与策划、项目策划与管理;
(3)规划勘测设计模块课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学、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学、土地测量与制图、建筑制图、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应用;
(4)空间信息技术模块课程:地形地籍制图基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土地管理软件应用、土地资源与遥感监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综合实践”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1)基础实践环节:校内课堂实验。
(2)专业实践环节:学科交叉实验、专业校外实习(自然资源调查实习、专业综合实习)。
(3)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创新创业竞赛、虚拟仿真实验、科研课题研究。
(4)综合实践环节:依托时代地产、万科、南方测绘、易居企业集团等著名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主要专业实验:不动产金融投资实务、不动产登记代理实务、地籍调查、房地产经营管理仿真模拟实训;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生态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测绘仿真;无人机摄影测量、动态实时全球定位系统数据采集(GPS)、卫星影像处理与遥感动态监测、实景三维建模与重构、虚拟现实管理。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国内外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城乡规划、人文地理等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情况: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2019届100%、2020届97%、2021届100%、2022届95%。
学生就业方向:(1)行政事业单位: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国土规划、城市更新、不动产登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城建部门等;
(2)勘测、规划、设计企事业单位及研究机构:勘测规划院、规划设计院、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等;
(3)金融投资企事业单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
(4)不动产及相关企业:不动产登记代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策划等公司。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潮州实习
04
社会工作专业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立足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重视实践教学,并采用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模式。其中,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模拟与观察能力;实训旨在增强学生的专业体验与成长;实习旨在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与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具体形式主要有:行业参访、假期见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社会统计实验、社会工作实验。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海内外高校攻读感兴趣的硕士学位。社会工作专业历年考生入读的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学生就业情况: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2018届96.67%、2019届97.94%、2020届84.62%、2021届94.4%学生就业方向:各级政府部门、银行及金融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基金会、社会组织等。社工师生与牛津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来访学者们一起考察广州的社会变迁
三
招生咨询方式
学院咨询电话:
020-84096932
020-84096023
0757-87828703
学院官网:
E-mail:spm@gdufe.edu.cn
END
编辑 | 郑瑾
初审 | 桑毅
复审 | 吴玉强
终审 | 李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