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12课《桥》课文辅读(朗读+解析+微课)
12. 桥
一、课文导读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着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本课有27个自然段,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奔向北边那座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了老支书和他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课文在情节叙述上很有特点。
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的“站”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一一老支书用自己的威信镇住了村民们的慌乱,为顺利进生赢得了先机。第二次冲突,是老支书下令“过窄桥,党员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老支书果决的一句话“可以退党”立即化解矛盾,为大家排队过桥维持了秩序。第三次冲突将情节推向高潮,写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第四次则是在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而老支书与小伙子的人物关系直至结尾老太太的祭莫才交代清楚,让人顿悟:最大的冲突并不是危险面前,自己如何抉择生与死,而是当亲人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时,党性的天平向谁倾斜。老支书毫不犹像地选择了群众,将党性和人性的光辉融合成一座水恒的“生命桥”。
课文的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
一是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多以一两句短句组成,五百多字的小说,竟分成了27个自然段,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中无形中产生顿挫、紧追之感。
二是课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像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如,开头用五个自然段描写故事发生的环境,“像泼。像倒”、“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这些环境描写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也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了伏笔。再如,“水渐渐蹿上来……”“木桥开始发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等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暗示着人物的命运,也为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作了背景铺垫。
三是小说的“留白”处很有意味,“党员”形象如暗线贯穿全文。如,“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这一“望”中包含信任和希望,联系上文的“拥戴”,即可联想出党支部书记平时在村民心中的为人与威望。再如,“竟没人再喊”,则可联想到村民们被老党员正义凛然的气势所感染折服。又如,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为什么要“瞪”?为什么要“喊”?则让读者对二者的关系产生多角度的猜测。结尾写一个老太太来祭莫她的丈夫和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但人们却恍然大悟,小伙子不仅仅是党员,更是党支部书记的儿子,如此的胸怀和牺牲精神,正因为他们都是“党员”!这虽让人感到“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占据两页连成一幅完整的画。画中狂风暴雨,洪水肆虐,村民们扶老携幼,走在一座没入洪水中的小桥上。插图很好地表现了课文的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字词识记
1.我会写:咆:páo(咆哮、咆号、咆哮如雷)哮:xiào(哮喘、哮吼、咆哮西风)嗓:sǎng(嗓子、嗓门、嗓音)淌:tǎng(流淌、淌汗、淌眼泪)哑:yǎ(沙哑、哑语、哑口无言)揪:jiū(揪住、揪心、揪出)呻:shēn(呻吟、悲呻、无病呻吟)废:fèi(废物、废话、废水)2.形近字:咆(咆哮)跑(长跑)党(党员)堂(课堂)淌(流淌)倘(倘若)哑(沙哑)碰(碰撞)揪(揪心)瞅(瞅见)废(废水)泼(活泼)
3.多音字:冲:chōng(冲刺)chòng(冲着)号:hào(号码)háo(怒号)当:dāng(当作)dàng(上当)折:zhé(打折)zhē(折腾)shé(折本)没:mò(没落)méi(没有)
4.近义词:咆哮——怒吼 惊慌——惊惶 狞笑——奸笑拥戴——拥护 沙哑——嘶哑 清瘦——瘦弱放肆——放纵 势不可挡——所向披靡痛苦——痛楚 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5.反义词:黎明——黄昏 惊慌——镇定 狞笑——微笑清瘦——富态 沙哑——清脆 拥戴——唾弃放肆——拘谨 势不可挡——强弩之末痛苦——欢乐 跌跌撞撞——稳稳当当
6.理解词语:咆哮:①(猛兽)怒吼。②形容水流奔腾轰鸣。文中指洪水奔腾轰鸣。狞笑:凶恶地笑。文中指洪水的凶猛、可憎。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呻吟: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文中指木桥快塌时发出声音。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文中指老太太为死去的丈夫和儿子举行仪式,表示追念。惊慌:害怕慌张。拥戴:拥护推戴。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搀扶: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乱哄哄:形容声音嘈杂。文中指人们在洪水来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7.词语扩展:形容水势很大的词语:汪洋大海 浩浩荡荡 翻江倒海 一泻千里 波涛汹涌一片汪洋形容人品质高尚的词语:光明磊落 鞠躬尽瘁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赤胆忠心 舍生忘死 克己奉公 顶天立地 兢兢业业
三、句段解析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咆哮的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的气势。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洪水“跳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窜”写出了水上涨得迅速,“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水位不断上升,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洪水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人们的生命。
4.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没有立即逃生,而是留下来指挥人们撤离,真是一个为村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全村人都拥戴他。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冲” “揪” “吼”几个动词写出了老汉动作果断,毫不犹豫,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因无私而无畏自然灾害的威望极高的老汉形象。
6.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老汉想要说的话很多,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作为一个父亲,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下来。洪水吞没了老汉的身躯,但是却永远吞没不了那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精神。
四、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奔向北边那座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了老支书和他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五、问题解析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静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2.简练概括一下课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老支书伟大的光辉形象,也充满了父爱。
4.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写大雨和洪水有什么区别?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写出了雨的大、急,洪水的疯狂肆虐,这是自然环境描写,为后文写人们的慌乱蓄势,烘托出了主人公老汉崇高的精神品质。
5.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村民们有哪些表现?面对洪水,人们的表现是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挤做一团。
6.老汉是如何疏散群众,把群众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老汉让人们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然后依次过桥。
7.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老汉是一个沉着镇定、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舐犊情深的村党支部书记。
8.课文为什么以“桥”作题目?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9.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体现出了老支书的大公无私。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
六、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七、习题参考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书记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父爱如山的好父亲。神态: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语言: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神态、语言、动作: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3.画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读一读。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雨: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洪水: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对雨、洪水和桥的描写都属于环境描写,作用是:渲染洪水暴发时极度危急的气氛,衬托出老支书的临危不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风亮节。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篇末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联系前文看却又在情理之中。构思精巧的文章确能让看似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变得新奇而有魅力,这样的设置方法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塑造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高大形象。
课外拓展:
描写无私奉献的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点“在看”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