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辅读(朗读+解析+微课)
18.只有一个地球
一、课文导读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感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接着又写“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地球很小,两段话从整体上介绍了地球。
第二部分为第3、4自然段,围绕关键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写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却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损坏,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枯竭的威胁。
第三部分为第5~7自然段,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部分为第8、9自然段,引用宇航员的感叹、以假设式的递进写了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课文语言准确、严谨,用词精当、贴切,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如,“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其中的“本来”强调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因“随意破坏后现在的不可再生性。再如,“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其中的“40万亿千米”以列数字的方式,一方面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另一方面也说明“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同时,文中还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如,“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清晰地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二、字词识记
1.我会写:莹:yíng(晶莹、莹白、蓝莹莹)裹:guǒ(包裹、裹着、裹足不前)篮:lán(花篮、竹篮、篮球)蔼:ǎi(蔼然、和蔼、和蔼可亲)资:zī(资本、资费、资格)矿:kuàng(铁矿、铁矿、煤矿)慷:kāng(慷慨)慨:kǎi(慨然、慨叹、感慨)贡:gòng(贡献、贡品、进贡)滥:làn(滥用、滥伐、宁缺勿滥)基:jī(基础、基本、基金)睹:dǔ(目睹、熟视无睹、先睹为快)2.形近字:莹(晶莹)营(营业)裹(包裹)褒(褒奖)篮(花篮)蓝(蓝色)资(资助)姿(姿态)慨(慷慨)概(概括)睹(目睹)赌(打赌)
4.近义词:遥望——眺望 晶莹——明亮 枯竭——干枯和蔼——慈祥 渺小——微小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节制——限制 贡献——奉献毁坏——破坏 感叹——感慨 指望——渴望威胁——胁迫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5.反义词:晶莹——晦暗 节制——放纵 渺小——巨大 慷慨——吝啬 指望——失望 枯竭——充足 随意——慎重 和蔼可亲——冷若冰霜
6.理解词语:遨游:漫游;游历。晶莹:光亮而透明。和蔼可亲:指说话、待人态度和气,让人容易接近。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枯竭:(水源)干涸;断绝。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造句: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7.词语扩展:描写环境的词语: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依山傍水 山高林密满目疮痍 烟雾弥漫 风雨交加 寸草不生
8.课内词语:
三、句段解析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上矿物资源生成非常不易,而且是有限的,提醒我们珍惜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数)“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但由于人类的破坏,变成不能再生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即使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火星或月球上居住。
5.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数)结尾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同时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呼吁人类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四、段落大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说明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只有很小很小。第二段(3-4自然段):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如果随意毁坏,就会使资源枯竭,就会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第三段(5-7自然段):说明人类别无去处,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四段(8-9自然段):说明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五、问题解析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3.”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 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出疑问,引出下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破坏资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过渡到对别的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明。
六、中心思想
七、习题参考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结合“地球是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几个关键句子,课文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数)作者首先写宇航员介绍太空看地球美丽壮观的样子,通过列数字和同整个宇宙作比较的方法,说明地球是渺小的;然后通过地球是无私、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的典型事例,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接着以“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的问题,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说明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宇航员的感叹令人为之一振,呼吁人们保护地球, 不能再破坏地球的资源了,进而得出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现象:乱砍乱伐、乱倒垃圾、无节制开采、大肆捕杀、乱排乱放导致水资源及大气受到污染等现象。标语:(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3)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课外拓展:关于保护自然的名句1.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黑格尔2.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3.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世界地球日( The 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点“在看”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