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上:《语文园地七》课文辅读(朗读+解析+微课)
语文园地七
一、交流平台读一读情景对话,我发现这些都是积累词语和句子的好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1)随机摘抄。阅读时先画出优美语句,然后抄在本子上,注意不要抄错字哦!(2)归类摘抄。这样的摘抄方式便于翻阅和查找,比如按照春、夏、秋、冬的类别将写景的句子进行归类。(3)写下感受,再抄下来。阅读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再抄写优美语句,这种方法能让你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4)标明摘抄内容的出处。其实这不是一种摘抄方法,而是一种让摘抄更完美的做法,也就是说前三种方法都可以用上这一做法,让自己摘抄的内容更加清楚。概括起来是:①画出来,摘抄②分类摘抄③摘抄新鲜的,旁批感受④注明出处。
交流示例:
1、阅读中,我也有一些积累优美语句的方法:比如分修辞手法积累句子,然后再试着仿写句子。2、当读到好词佳句,遇到不懂的字词时,我会先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然后抄写下来。这种方法能让我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用得更准确!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1)妈妈累得直不起腰。(2)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彭拜。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本题的例句,有三个短句组成,后一个短句开头的词语与前一短句的结尾的词语相同,突出小溪、河流、大海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语意相连,气势贯通,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顶真。
三、日积月累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王昌龄: 690--756年 ,字少伯,汉族,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诗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等,有《王昌龄集》。
注释: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③芙蓉:指荷花。④乱入:杂入、混入。⑤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⑥闻歌:听到歌声。⑦始觉:才知道。
古诗大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古诗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点“在看”让我们一起为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