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30年前没有按下快门……
在去年年底热播剧《繁花》里
黄河路上的至真园
是上海生意人的风水宝地
来这儿的客人
都不是简单吃饭
而是谈生意
彼时现实世界的深圳
也有着自己的至真园
——东园路的“八仙楼”
只不过
到这里来的人
谈的是,艺术
和赚得盆满钵满的至真园不同,“八仙楼”的老板张之先还得倒贴一点。只要有人介绍说这是哪里来的艺术家,免单,本地的打七折。
有趣的是,这老板在店里设了个简易摄影棚,凡是来吃饭的文艺工作者,都要“留下人头”——拍摄人物肖像。
也是从那时起,张之先开始用镜头记录大量来深的富有才华的文化人、艺术家。当中有业余爱好者,有艺术从业者,甚至还有深圳文化艺术的开拓者……
镜头下的文艺创作者
胡洪侠,便是其中一位。说起这位资深媒体人,不得不提他与深圳“申都”的故事。
申请全球第四个“设计之都”?“真敢想!”
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这对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有重大意义。
在历时两年的申请之旅中,时任《深圳商报》编委的胡洪侠,先是因缘际会发现深圳“申都”的可能性,后来被委以重任,作为深圳代表团一员,参加前期调研考察、完成“申都”报告撰写等工作。可以说,他是推动者、亲历者和见证者。
2008年5月,深圳代表团递交“申都”报告,左二为胡洪侠。(来源:晶报)
今年3月,一张三十年前拍的“青春靓照”,勾起了他与张之先相识的许多回忆。
“我们办《文化广场》专栏那阵子,常去八仙楼赴老张(张之先)的饭局,席间认识不少艺术名流。记得画家田原是他介绍我们认识的,采访季羡林先生也是他帮忙争取到的机会。”
1995年和2024年的胡洪侠
“在深圳吗?”张之先联系上胡洪侠,说要补拍“老年照”,于是便有了这组对比照。
原来,张之先正忙着筹办一场肖像展。
聊到策展缘起,他提到,“最初是给一位老画家拍照后,把多年前老照片一对比,深感岁月不饶人,忘不了他们年轻鲜活的样子。决定再次给朋友们重拍一次肖像,做一个对比展。”
与其说张之先拍的是一幅幅文化人物肖像,不如说是一篇篇鲜活的、励志的深圳文化故事。
比如,连续两年为央视设计吉祥物,将“深圳元素”带到春晚舞台的陈湘波,这位关山月美术馆馆长也被张之先捕捉到了镜头里。
那时候
“福田中心区还是一片荒地”
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准备筹建关山月美术馆,当代国画艺术大师关山月想到了刚从广州美院研究生毕业的陈湘波,向他发出邀请。
就这样,陈湘波怀抱着对艺术的赤子之心来到深圳,参与美术馆筹建,也见证了深圳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陈湘波还记得刚到深圳的情形,当时正在筹建的关山月美术馆在一片临时安置区。那时候,“福田中心区还是一片荒地。如今福田已经是高楼林立、繁花似锦。”
他感慨道,“作为时代见证者,我是看着深圳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看着深圳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越来越好。”
1999年和2024年的陈湘波
正如陈湘波所言,那个年代的深圳,到处是打桩的声音。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生态,吸引着有干事创业热情的人纷纷踏入这片热土,这其中,就有年轻导演李亚威。
“我觉得应该到一个很火热的地方”
李亚威从7、8岁开始学音乐,拉小提琴,接受音乐的熏陶。
在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之后也当过编剧、导演。她说,“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了十六年,我对影视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有前辈说,‘如果你想创作和创业,一定要到深圳。’我动心了,我觉得应该到一个很火热的地方,把我很多创作的欲望激发出来。”机缘巧合下,她在36岁时进入深圳市文联工作。
1999年,拍摄《深圳故事——升》时剧照,右为主演奚美娟,左为李亚威。
李亚威拍摄创作了大量以深圳为背景的艺术精品:《深圳故事》系列、《百年中英街》、《下沙村有个原著民》……用镜头记录从五湖四海来到深圳的一群人,以及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情感挣扎。
1998年和2024年的李亚威
三十载艺术坚守
数以千计的肖像
按下无数次快门的张之先,也是上世纪90年代南下深圳的一员。鲜为人知的是,那时年近半百的他才开始涉足摄影艺术,全凭自学。
将镜头对准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年由他经营的“八仙楼”曾作为深圳文化人的一个据点,荟聚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拓荒牛”。
对此,张之先感受深切,“他们在深圳掀起改革大潮的时候就来了,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是年富力强的中年。在领风气之先的前沿,用青春岁月辛苦耕耘,换来这个城市的绚丽多彩。”
在深圳文化建设的版图上,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根植改革创新文化热土,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讲述着福田故事、深圳故事、中国故事。
通过一大批脍炙人口、传之久远的优秀作品,他们为这座创新之城赋予了精神动力和人文关怀。
2007年和2023年的鲁慕迅(书画家)
1998年和2024年的彭名燕(作家)
2005年和2024年的田克盛(油画家)
1997年和2024年的裴建华(油画家)
1997年和2024年的邹炯文(书法家)
尽管“八仙楼”在2002年关门,但张之先对摄影的痴迷不曾停歇,还到全国各地办展览。
“八仙楼”关门前,文艺届聚餐部分人员合影
不曾预料,这份坚守背后的积累,水到渠成地有了这次肖像展的筹办。张之先坦言,这段时间是他拍摄人像的顶峰时刻,“一个月拍几十次”的强度给这位78岁的摄影师带来了不小挑战。
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岁月如歌”深圳文化艺术开拓者肖像展在深圳青年美术馆顺利开幕。
致敬艺术家 礼赞劳动者
透过镜头,策展人张之先抓拍了188位深圳文化艺术工作者从青春壮年到人艺俱老、霜染两鬓的自我对照,今昔同框,引人驻足。
再加上一纸创作履历的简介,一群人、一座城和一个时代的艺术芳华尽数展现。
此次展览由福田区委宣传部指导,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田区总工会、深圳市老年摄影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正值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章海蓉表示:
这一幅幅肖像汇聚起来,就是深圳文化故事的精彩辑录,更是深圳文艺界把深圳建设好、把文化发展好,努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缩影,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福田双区建设、“二次创业”再出发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福田区文化议事会总顾问王京生看来:
城市要有温度,温度包含着人的感情,这感情里面藏着对往事的尊重。
我们就是要这样对历代人的贡献进行认真梳理,对他们每个人永远不会忘记,尊重名家、尊重各路人才。
在策划人张之先的设想里,闭幕式那天,文艺界老朋友将齐聚一堂。展览结束以后,“物归原主”,让他们把照片领走留存。
也许青春不再,但艺术长青,这片土地上的创作激情仍将接续迸发……
展览信息
丨 开放时间 丨
2024年4月28日—5月8日(周一闭馆)
9:00-17:00 (16:30停止入场)
丨 地址 丨
深圳青年美术馆(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广场东厅)
丨 交通方式 丨
红岭地铁站B出口步行10m
特别鸣谢:
文艺工作者的公共朋友——张之先老师。
1994年和2024年的张之先
-END-
编辑 | 文字:劳子殷、古丹妮;部分摄影:吴书楷;照片提供:张之先
校对 | 郑芳、魏鼎、王建交
审校 | 杨莎
监制 | 周常
信息来源 | 福田融媒、深圳特区报、深圳艺文惠、晶报
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
❷ 又一批战略合作意向达成!福田“新伙伴”+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