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6

深圳大梅沙去往南澳的高速路上,有一个出口,写着两个字:土洋。

不知道为什么起了这么奇怪的地名。经常看到,却不曾专程去看过。

后来突然去了这里,因为沙鱼涌。




土洋村里有利、李两家祠堂,利、李是土洋的两家大姓。

据说,利、李两家世代通婚,关系一直十分和睦。清雍正年间,大量移民涌入深圳垦荒,利氏就是这时从嘉应州(今梅州一带)迁入新安县最后落脚土洋的。李氏则从甘肃迁徙而来。

传说,土洋村的名字与一场冲突有关。

土洋村附近的沙鱼涌海滩,曾是华南主要交通口岸和物资运输要道,有许多远洋来的物质先运抵此地再发往各地,因此这里名叫“屯洋”。

民国初年,葵涌镇其他17个村与土洋村爆发了一场争夺沙鱼涌海滩的冲突,让人意外的是“17村联军”竟然败给了土洋的子弟兵。

17村联名上告到当时的宝安县县官处,状纸上写着土洋村民“土霸洋盗”,独占海滩。县官骑马到此实地调查,恰好遇上退潮,发现海滩和土洋村联成一条直线。结果,县官将海滩“判”回给土洋,但“土霸洋盗”成了土洋人的代名词,随后连地名也被改称为了“土洋”。


沙鱼涌的海滩贸易在明朝年间就开始兴起,最繁华的时期是上个世纪初至30年代。当时的沙鱼涌口岸是惠州、东莞和宝安三地最大最旺的口岸,香港以及外国的商船就停在海面上,然后用小船把商品运到岸边的沙滩上交易。

沙鱼涌当时有海关、银行、典当、赌场、妓院、烟馆,从事搬运、经商的人员多达上万人,被称为“小北京”。

在旧版中国地图上,也标有“沙鱼涌”

解放后,沙鱼涌仍然很繁华。大约在1953年前后,香港水警经常到沙鱼涌的海面上突查商船,解放军看到香港水警船越过边境线就阻止。

从此,商船就不来了,昔日的兴旺烟消云散。

土洋背山面海,社区中央的后背山是制高点,后背山一巷就是天主教堂和东纵司令部所在地。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最早是意大利传教士修建的天主教堂,大约建于1921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教堂的神父逃离土洋。随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土洋村正式公开宣布成立,并在1943年12月至1945年5月,将这座建筑作为司令部。

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和军政委员会在葵涌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广东和东江地区的斗争形势,作出6项重要决定,对加强广东党组织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史称“土洋会议”。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土洋村共产生了9位烈士。

如今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中间有走廊相通,建筑总面积400平方米。西边的主楼是两层半的夯土木构楼房,外形及装饰颇为西式化,特别是顶部有一个方形类似钟楼的建筑,上面有一个墨绿色的十字架,昭示着建筑物的来历;东边的礼拜堂是主要的展览室,陈列着东江纵队的大量史迹。

现址是按原样修复的,不仅土黄的外墙,连内里的地砖一部分是按原样订制的;另一部分则属“原配”,第二展室的瓷砖是当时为了修建教堂而专门从欧洲运来的。二楼有领导人曾生等的居住室和会议室,东纵历史上著名的“土洋会议”就在这两尺见方黝黑的四方桌和靠背椅上召开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东江纵队主力需北撤烟台。1946年6月30日,在以曾生为首的北撤部队军政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北撤人员2583人在大鹏半岛的沙鱼涌登上美军三艘登陆舰开赴山东烟台。1985年9月,当年东纵北撤登船地点建立了东江纵队北撤纪念亭和纪念碑。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正以“三天一层楼”速度飞速发展,然而在二线关外的部分村落,依旧是渔村的田园生活,土洋村也是如此。拥有东江纵队司令部和东江纵队北撤处等历史遗迹的葵涌镇土洋村仍是个名副其实的渔村,村民以“男人出海打鱼,女人在家种田”为业,生活窘迫,村集体几乎没有一点资产。


1987年,利锐良成为土洋社区的负责人。这位16岁就出海打鱼,18岁当上船长的土洋人铁下心一定要带领村民们告别贫困、诀别渔业,走工业发展、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发展工业经济要厂房、要投资,而村里只有1000元资金。利锐良决定放手一搏,他说服家人拿出自家的房产证作抵押,贷款15万元,开始修建厂房。1987年,这个深山坳里的小村引进了第一家合资加工厂,实现了工业从零起步。很快,土洋实现了工业取代农业,村民收入翻番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民全部盖起了新房。随后,土洋村创造了葵涌镇许多的第一:全体村民第一家集体分红、第一家集体办社保、第一个医疗保险站、第一个村级派出所……


如今的土洋社区,已由过去深圳最贫穷、最偏僻的地区成为节假日人人向往、争相驱车前往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尤其是随着盐坝高速的开通,给游客带来了更多便利,土洋的免费海滩、美味海鲜、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客家人文风情都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每到临近“七一”,仍有许多市民和党员到东纵司令部旧址参观游览,或者过组织生活、进行新党员入党宣誓,激荡人心的依然是土洋的这段红色历史。

(来源: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深圳老地名发掘整理工作室)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