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见岛专稿|林正修震撼演讲:未来已来(之一)人类自非洲出走以来,已到进化的新拐点

乐见岛君 乐见岛 2018-12-04

作者简介


林正修,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城乡研究所硕士。曾任原台北市民政府局长、台湾环保联盟台北分局总干事,都市改革组织秘书长(OURS);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生态花椒项目负责人等现任海西咨询负责人;乐见岛专栏作者。


本文共计3200字,建议阅读时间9分钟。


提要:当代的人类不是因为受环境胁迫而放弃生育的机会,是一种对生物本能的提升,不因荒年,却能不执意以自己的基因来达成种群的延续,能做到这点的,只有人类。而不婚不生看似平常,却是人类进化的拐点。


(讲座精彩花絮,视频较大,建议wiff观看。)


我并不是人口专家,养育孩子的经验也非常有限。但今天借着人口与婚恋来谈谈对未来与余生的想法,希望符合乐平社会创新的精神。

 

去年我刚过了五十,也就是所谓知命之年,至此对人生有种了然,了解有些事情这辈子不太可能做到,但也没有一定要得到。正因为了然,你会知道什么事情是更该珍惜的。今天我试着用一些已经发生的端倪和改良的修辞,来描述人类社会即将可能面对的巨变。



智人(homo Sapiens)几万年前人类从非洲出走,到了高加索分界。往右边走大致就变成亚洲人,往左边走就变成欧洲人。至于时间到底多久远?一般说6万年前,也有说12万年前,其实与今天的主题关系不大。


今天首先要讲的是自然史尺度的观点跟当下感受的对冲。有的时候在当下觉得非常激烈,波涛汹涌,但在历史的长河里面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波澜。而另一种情形却是,当下我们觉得十分平常,但放到人类自非洲出走的历史来看,其实正好在拐点上。我原来定的题目叫做“‘卵宫’革命,余生共享”。我认为人类在生育及看待余生上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变。

 

谈到余生,这里先借用一下共享的概念,大家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废弃的共享单车尸骨成山。当融资的海浪退掉之后,不怎么令人开心的现实就会留在沙滩上。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共享的本意与限制,共享一定是你有需要,而我可以提供,双方透过一个平台来媒合,但它不是一个重分配的机制,更不可能一下就改变共同体的边界,但时间长短会决定共享的项目。


举例来说,在当下时段中,保姆的时间也许可以共享,但一般人却不会愿意把家里的宠物和别人共享。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来看,你全家出去旅行时,也许还得付费请人家帮你溜狗。


在此引用一组语言学的概念,一个叫共时性(synchronically) ,另一个叫做惯时性(diachronically)。上个世纪语言学的解构主义革命,大概都从这里开始。现在讲的共享大部分都是所谓共时性的情境,在当下你需要什么而我可以提供什么,可是如果我们用把各自未来长期的需求也放到共享里来考虑,合作的可能性与对待的方法就会很不同。

 

人的一生里要不要出场并不是由自己决定,下半场怎么过叫余生。所以如果我们把余生跟要不要生与怎么养小孩这些事情用共享的精神来看,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在人生的几件大事上,从买车买房,结婚生育到余生安排,几乎都是想喝奶就得自己养牛。

 

谈到全球的人口的预测,影响的变量当然还很多。但根据推估50年后(2068年),全球人口大概是104亿左右,到时一定是有更多的农田被开垦,有更多环境恶化。我20岁的时候是一个很激烈的环境运动者,到了50岁相对乐观一点,以科技的发展来看,100亿的人口地球还大致撑得住。


而以100亿具体的分布来看,会发现除了非洲以外的各洲都已长期平稳了。亚洲在2068年的时候大概有50亿人,但也已经开始下坡.而非洲是在唯一成长的地区。


(https://www.populationpyramid.net/population-projections/africa+asia+europe+latin-america-and-the-caribbean+northern-america+oceania)


如果对比中国,印度与非洲三地的人口金字塔型,可以看到非洲底部最大,人口最年轻,印度次之,中国的老化最快。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35181967)


如果把这些全球各地的人口金字塔放到纬度上来对照,大致会有一个印象,就是越接近赤道,它未来人口会越多。用四季来形容人口的发展,北方的国家比方说日本及俄罗斯,基本上已经是深秋或初冬,而中国大概已经到了夏末初秋,印度与非洲则在春夏之间。而站在一个长期的角度来讲,人口逐渐减少未必是坏事。


除了环境减少负荷外,例如日本这样一个老人纸尿裤卖得比卖婴儿纸尿裤还多的国家,其实是闹不起军国主义的。当社会越老化,会越理性去处理像战争这样的问题。也许再多等个20、30年,等大陆与台湾都更老一些时,两岸问题会有更好的解决。

 

(来源:http://andywoodruff.com/blog/land-by-latitude-and-longitude-or-a-pile-of-continents/ )


但是回到非洲,2068年+它的人口还是继续成长,当全球人口破100亿时,非洲大概有40亿,5个地球人中有2个是非洲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知识界长期关注一个的问题,但现在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就是再过五十年,非洲要如何变成一个国家?

 

平心而论,五十年前欧盟也只是概念,但如今却是现实。非洲如果真的成为一个国家,最大的功臣是谁?我认为是中国。如果非洲真的能够早一点从贫穷的循环走出来,搞不好还真要谢谢“一带一路”。各位也许可以想想当时的地缘政治是什么样的情况?难道安理会还应该只由占少数的北方国家来掌控吗?


也许该由非洲联盟、中、美、欧盟来主导,印度、巴西、俄罗斯、阿拉伯联盟是重要成员。所以人口与科技是未来最重要的变量,会影响你我的余生。

 

过去70年,全球人类的余生大幅度的增加,从几万年来,人的寿命大概都是30几岁。这从智人(Homo sapiens)的演化上非常合理,30几岁去见祖先,因为你的孩子已经到了性成熟的年纪。所有的物种都是被设计成寿命足以养育下一代。


所以如果15岁是性成熟,人类几百万年以来,其实30岁死掉是正常的事情。从上个世纪中开始,人类的寿命大量延长,连非洲都不例外大家都长期的提升,发达国家几乎都超过80几岁。


与此同时,有大量的人结成人生伴侣或者去法院登记结婚,并不是因为他们想生孩子,当人不以产生后代为前提做结合去组织家庭的时候,对人类十万年来或者从所有的生物来讲,也是非常特殊的。


(来源:https://twitter.com/maxcroser/status/868835611670663171 )


我愿意正面乐观的看待这件事情,人类身上总有一些动物的本能,比如说地盘意识。一旦人开始愿意跟伴侣长期生活,而不以生养后代为目的,这是一个关键的转变,我认为这是人类进化上的拐点。


有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作者主张生命根本就只是一个基因的载体,其实都是基因在拉着我们走,因为基因是自私的。然而这个作者之后又出了六本书,解释生物在自私动机下的各种协作。以狼群为例,在年头不好的时候,他们会只让头狼和母狼生下它们的子女,这些小狼的姑姑叔叔自动放弃自己生育的机会,只为让它们有血亲关系的幼崽能够活下来。


所以虽然基因是自私的,但是个体之间的协作是可能的。当代的人类不是因为受环境胁迫而放弃生育的机会,是一种对生物本能的提升,不因荒年,却能不执意以自己的基因来达成种群的延续,能做到这点的,只有人类。所以我认为此时不婚不生看似平常,却是人类进化的拐点。



【名词解释】


所谓“共时性”是指审美意识能够在撇开一切内容意义的前提下把历史上一切时代的具有形式上的审美价值的作品聚集在自身之内使它们超出历史时代、文化变迁的限制在一种共时形态中全部成为审美意识的观照对象。共时性和历时性相对,是索绪尔提出的一对术语,指对系统的观察研究的两个不同的方向。


若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在文末打赏支持,打赏收入将全部用于内容生产上,为诸位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为原作者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果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乐见岛运营人员。


The   end

编辑: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


“乐见岛”第四期乐平讲堂《解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文化断层危机——儒家如何返本开新》正在报名中。



乐平讲堂是“乐见岛” 子栏目,每月我们都会邀请一名资深人士,探讨领域内关于创新解决方案的讲座。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著名国学大师赵士林先生为主讲嘉宾,为我们分享主题《解困21世纪中国的文化断层危机——儒家如何返本开新?》


所谓文化断层是指文化传统的断裂。这种断裂导致文化上的真空,导致个人在文化上的失根、失范尤其失去自信。没有了文化上的滋养,没有了千年传承的礼仪和教养,现代社会的公民文化又不可能一朝养成,人们不能不陷入困顿和迷茫,并被困顿和迷茫所焦虑。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性质是类似本能的,一方面具有先天的、人种遗传的基础,一方面其表达又没有纯粹的本能那么强烈,而是脆弱的,还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等因素。


而越是高级的需要,例如自我实现,其本能的性质越弱,其表达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人要自我实现,必须要有一种强大的文化支撑。


中国人普遍人格的自信,与文化的自信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中国人要普遍获得幸福感,必须弥补这个文化断层。


而儒家作为古代中国代表性的思想状态,今天如何评价和处理其思想资源,无疑是走出文化断层的困境,及中国转型进程不容回避的文化任务。


具体说来,如何看待对下一代的国学教育?又有哪些东西是在国学教育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如何通过国学减轻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焦虑感,迎来幸福美好生活?如何让国学于小处助己修身,在大处谋事帮人?我们期待一个答案。


适合人群:愿意思考的国人,尤其是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急于寻路而迷茫、并被迷茫所困扰所焦虑的年轻人;同时也适合商业的精英阶层;国学从业者及学习者;公益机构;等....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