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革新的岔口寻找可能
媒介的更新与迭替是过去与未来岔路口投射出的光束。便携式摄影设备的出现、影像摄制相关信息在媒介平台上的广泛共享,正在使得专业主义设置的壁垒不再成为阻碍;聚集着各类人群的社交平台,正在变成一个不设场域的放映场,影像的流动随时随地发生。
正因为此,时代正在呼吁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前启过往大师时代的箴言,直面当下次第出现的种种变化,也势必要面向一个更加多元的未来。
在这种叙事中,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叙事碎片正有待捡拾,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站到前台。我们希望看到既有的影像定义如高墙般被推倒,更期待有全新的建筑耸立,但这一切的地基必须要关乎时代、言之有物。
FIRST携手vivo开启的超短片单元或许可计为在此挑战下的一种实验。今年3月5日,FIRST超短片单元征片正式开始。在官网和B站双渠道收到到数以千计的作品之中,5分钟的体量并未构成形式和叙事上的限制,我们看到众多创作者正在电影的方式介入生活。而在入围的23部作品之中,我们更是看到某种呼之欲出的表达。(点击查看入围片单推送)
但是比起众声喧哗,我们也需要一点确定的答案。在赶赴未来的途中,让我们共同展开一场思辨的对诘,在过去与未来交织的迷宫中寻找出路。
曹斐、戴锦华、黄轩受邀组成本次超短片单元的评委阵容,分别来自艺术、评论、演员三个领域的他们,将结合对于当下敏锐的洞察和在影像领域的深耕,引领一场对于当下影像创作的追索。
身为演员,黄轩在证言视频中扮演了追问者,察觉影像创作者所处的岔口。当迷宫提供了不可尽数的前路,敞开的窗户或许也是出口,但是来自各方影影绰绰的光亮在希望之余也构成一种虚妄:什么才是时代呼唤的叙事?创作者该如何立足承前启后的结点,找到前路?黄轩将“生活”视为这个问题一种可能的回答。
身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曹斐在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积累之下,为我们提供了冷静的观察者视角。她深知经典和大师的意义,也鼓舞探索边界的人群。万千种意识正在不断交汇、碰撞,新的可能永远敞开臂膀,但谁将是抓住灵感之炬的人?
身为知名学者,戴锦华的视阈则扩展到影像和人群的边界处。作为产出者和接受者,人群是影像回归之处。也正因此,日常感成为新的美学,人和人的沟通与共情在影像中获得了归宿。当我们在呼唤一种未来影像学,我们也在呼唤一种未来的人群形态,它永远包含着希望和向好的可能。
在三位评审共同的追问和求索之下,评审黄轩最终循着光亮走向了未来。期待超短片单元也能承载创作者的这份热望,在5分钟影像的呈现之中,勾勒出属于未来叙事的某种形状。
在7月30日的西宁,我们将共同见证FIRST超短片首映暨颁奖礼的举办。在影像革新的岔口,我们终将迎向光亮,奔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