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青年电影展

其他

越过山丘的笃定

“在才华这件事上,你要看到自己的才能,在团队合作中,你要看到自己的无能。在才能与无能的看见中,需要的是一个无比坚定的信念去完成它,而不是让它搁置案头!”正如FIRST影展首席执行官李子为所言,FIRST训练营是一个放大缺点的地方,但同时要做的是让那些管创作的纯挚得以保留。第十七届FIRST训练营成片《越界》今日在西宁奥斯卡国际影城世界首映。年度导师陈哲艺携潘依然、郑在欢、杜露希、冯彦茗、赵楠、封山育林、张一博、李大卫、梁郁、壮藏、张潋等导师出席,FIRST主竞赛评委杜杰、一号人物张颂文亦到现场支持FIRST训练营,七部影片《散射至弥漫天空》《暑间即兴》《羊湖》《看得见湖的窗子》《三三两两》《湖畔黑匣子》《河童》在经历了6天的拍摄周期与5天的后期制作后,最终抵达银幕。第十七届FIRST训练营世界首映礼现场本届训练营以“越界”为主题。从拍摄地的选取上看,早在创作开始前,“越界”便已经发生。潜入到西宁及其周边地区更纵深的沟壑之中,七个剧组上山下河,甚至到达坎布拉、鹞子沟等人烟稀少的原始森林与黄河河岸;从创作来看,自西宁的高原草场、原野密林中生长而来,七个故事无论是类型叙事的呈现还是高概念的映射,抑或是对两性关系、家园与故土情感的剖析与表露,都呈现了创作者身上非常规的创造力与饱满蓬勃的叙事热情。第十七届FIRST训练营侧拍而越过界限之后,我们还要发问的是:回归创作本身,我们需要的是什么?FIRST训练营驻扎西宁,一直以来所代表的那种野生、坚定、不妥协的精神,为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在长时间的训练下形成了一定的创作惯性,无论是导师抑或是学员,时常提及最多的词句不约而同的都是回到了学生剧组拍作业时自由、无拘束的情状。不过“作业”也指向青涩与粗糙,缺乏较为宽松的时间与制作预算,又是多名导演轮流执导缺乏统一的作者风格,成品往往“不好看”,往往在首映后便尘封于硬盘的深海之中。第十七届FIRST训练营拍摄现场当创作正义成为一种泛滥的口号,克服创作惯性便是一场反重力运动;当FIRST训练营步入第十二年,我们需要再次校准的目的,回归到更加扎实的根基中去,回归“训练”本身。训练的表意训练营训练什么?是创意还是执行?是艺术还是技术?“越界并不代表要刻意挑衅,而应该说是一种挑战,对自我的挑战。”年度导师陈哲艺阐释道,“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放下曾经的自我,跨越自己灵魂与创作上的界限,寻求作品上的某种突破。”六天实拍的越界突围,从本届训练营的各个剧组中,我们能够看到,从头开始的勇气、取舍的清醒、保持即兴的灵感、对传统进行反思的创见,种种为了越界所必须的品质均得以训练。从头开始的勇气,需要训练才能获得。拍摄进入第二天,《羊湖》(原名《羊湖吊坠》)剧组在傍晚迎来了一个打击性的消息:由于前期的剧本把控以及选角方面的问题,粗剪版效果不尽人意,导师陈哲艺要求剧组停拍。在经历了一场持续到凌晨四点的集体会议之后,剧组依然坚持完成拍摄的想法,于是在开机第四天后重振旗鼓,修改剧本重新勘景,继续投入到拍摄中去。《羊湖》拍摄现场在创作中,创作者们保持激情的同时,更需要的是保持清醒。在《散射至弥漫天空》剧组,导演何梓源在拍摄初期过多地被一些灵光一闪的瞬间所吸引,导致在后期定剪过程中片长过长。“电影永远会让你迷失,尤其当素材越来越多,最终面对的时候你真的会崩溃。”导师陈哲艺表示,“年轻导演在创作的时候可能把一个没有那么重要的一个细节看得非常的重,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局观。今年的主题我设定为‘越界’,是希望所有的创作者他看到的就不只是懂得拿起,也要懂得放下。”《散射之弥漫天空》拍摄现场电影实作之外,也需时时反省。对实拍现场那些冲突的、幽默的、惊喜的、悬念的灵光一现的掌握与把控,其实来自于某种自省和自觉的能力。纵然所有创作都来源于主观,但对新锐影人们而言,早点具备某种客观视角也绝对必要。在年度导师陈哲艺看来,这些“爆发”的瞬间在创作中经常会出现,但要将这些灵感落到实处,需要的是经验上的方法论,也只有这样,创作者们才能够真正彰显自己的作者性。《暑间即兴》这个创作氛围欢快而又松弛的剧组,从始至终都在游刃有余中进行拍摄。这种游刃有余来自于导演马骜对自己创作模式的自信,除了选用熟悉的演员,同时他们也会在片场不断地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即兴创作。在莲花湖拍摄时,他们在现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越界”时刻:只要有人越过湖边的警戒线,就会有喇叭广播自动播放警告。导演马骜觉得这个点能跟剧中两名角色的关系发生奇妙的链接——看似是跟某位不可见的管理员的对抗,其实也是两人之间关系的映照,于是临时决定加入了这场戏份。《暑间即兴》拍摄现场作者性,同样也来自于一种穿透剧本与拍摄空间的观察锐度。在实地堪景过程中,《河童》剧组意外地在当地的回族村落捕捉到一群小朋友在河边爬树、下水玩耍,那种野生与童真的状态打动了导演钱柠,他们在这些素人孩子身上观察到了所有他们此前没有想象过的细节,于是邀请了他们一家五兄妹参演短片。这种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发生的创作瞬间,跟《河童》的剧本气质也天然地符合。《河童》拍摄现场对于导演们来说,电影是根植于自我的。在训练营我们通常乐见于那些“麻烦”的创作者,TA们对时长、镜头、情节的坚持与笨拙的固执常常显露着独特的个人气质。在这届创作图谱之内,多见创作者们对剧本中高概念表意的坚持。而在此基础之上,让创作的种子需要接触地面,然后去感觉,去触碰,最终在不断地激发中成长,则是TA们在训练营中经历的第一课。《三三两两》拍摄现场不过,总有些赤诚的坚定标示着创作最初的灵光,《看的见湖的窗子》的导演张王就是顶住压力的那一个。尽管导师建议加上关键人物以更好链接大众观看,张王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形式执着,并且以毋庸置疑的效果获得了导师认可。《看得见湖的窗子》拍摄现场在训练营的创作氛围下,工业化流程体系中的各种中心制观念被反思和挑战,我们倡导看见每一位创作者的内心,尊重创作中的每一个灵感,让不同工种岗位上的电影人都平等地参与到创作中。在《湖畔黑匣子》剧组中,声音隋玥在偶然中发现了运动相机的自带麦克风的音效很符合剧情情绪,于是大胆向导演提出想法,采用运动相机麦克风录制逃亡过程中的声音,将这种带有瑕疵却能大幅度收取紧张急促喘息声的声音带到电影院内,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隋玥表示:“我觉得这种事其实挺越界的。因为传统来讲,我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录声音都是要录得干净、漂亮,但是我想把这种情绪在影院同样传递给观众。”《湖畔黑匣子》拍摄现场作者在哪里?训练营6天的实拍验绝非是为了带来创作观念上的颠覆,而是为青年创作者提供一个平台和土壤。这块土壤供他们坦露创作观念与直觉,直面他者的置疑与碰撞,激发自我的可能性。而重新校准作者性的目的,其实正是一种摒弃一切机巧、回归朴实的创作真诚。为此,导师顾问团在自剧本创作阶段便介入,剧本顾问潘依然、郑在欢亲自调整剧本结构,声音顾问赵楠、冯彦茗早在开拍前便详细指导各式技术规范与制式,美术顾问杜露希、罗顺福亲自上手协助置景,剪辑顾问张一博、封山育林、叶翔们则在深夜中精神抖擞地予以陪伴。六天中辗转往返与西宁的高原、牧场间走访各个剧组亲自上手指导,年度导师陈哲艺每天均300公里往返于各组拍摄地,导师顾问用实践回归到最为本质的言传身教,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这群年轻创作者的自我意识。第十七届导师顾问团这种热忱的原因说来并不复杂:这种创作的真诚,正是导师顾问们眼中最为珍贵的东西。在表演顾问童瑶看来,这是继曾经作为参演影人参与训练营之后,第二次以不同的身份回归训练营,依然是一次十分兴奋的体验。“我很喜欢和青年导演呆在一起,也希望自己有合适的角色的话,能继续参演短片,这会让你觉得这很FIRST。”“越界并不代表要刻意挑衅,而应该说是一种挑战,对自我的挑战。”年度导师陈哲艺阐释道,“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放下曾经的自我,跨越自己灵魂与创作上的界限,寻求作品上的某种突破。”在集体创作中,勇敢的创作者学会了如何在迷雾中辨别方向,也在主创面试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答案——“一次拍摄就像孩子要去游乐场。在出发前,ta对这次旅行有着全部的计划和幻想,但当真正踏进游乐园后,应该将先前所想都抛之脑后,尽情地感受当下。”第十七届训练营拍摄现场越界之物“训练营持续的11天内,什么都在发生:生活被记录,电影被简化,桎梏被打破,太多规格化的理念正在被颠覆。当然,一些未被注意的碰撞也不可避免地显现。这一切几乎是滚滚而来的,注定强烈,就像是西宁七月骇人的紫外线级数。”而FIRST训练营要传达的和教授的,不是那已经规格化的拍摄流程和电影理念,而是希望每一位学员明白一句话: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训练营开营|用一辆车,抵达那片湖

第十七届FIRST训练营今日正式开机。年度导师陈哲艺、声音顾问赵楠、声音顾问冯彦茗、摄影顾问刘懿增、美术顾问杜露希、美术顾问罗顺福以及206位训练营工作人员已经抵达西宁。17位导师顾问团将在7月17日至7月23日期间,以“越界”为题,带领7个剧组的42位主创进行极限的创作挑战。向右滑动查看第十七届FIRST训练营开营现场地缘:3200公里,50次寻找以“越界”为主题,今年的故事将从一辆车、两个人、一片湖讲起。身处北纬36°13′~37°03′、东经101°09′~101°54′的地域,在瑰丽而神秘的北纬36°上,七个剧组的故事线索将延伸到城市和城市之外更广阔的高原、山谷、湖泊、密林中,聚焦于对“在地性”的深度探索。在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宁市委宣传部、西宁市湟中区委宣传部等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本次训练营驻地毗邻西宁市湟中县的莲花湖与塔尔寺,这也是FIRST训练营在西宁甚至青海地域范围内,地理辐射区域最广的一次。就目前来看,前期勘景实现了地理维度上的巨大跨越,行驶公里超过3200km,堪景位置超过50个,覆盖西宁市所有行政区县,甚至到达鹞子沟、甘青边界等地。在与西宁的地貌环境产生更深的关系与链接之后,让我们期待这些关于现实主义、惊悚、当代、奇幻等更加野生和多元的影像诞生。第十七届FIRST训练营拍摄地图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曾说:人们对自然地景有自身特定的理解方式,会将自己的身体和风景之间对应,给看似无机的自然赋予意义,如“山脊”“河口”......随着FIRST训练营进入第一个本命年,我们重新锚定西宁这片土地,汇集在青藏高原的入口,让电影创作的目光越过广袤荒原,直指星空之下、土地之上的人与人的在地依恋。从一辆车、两个人、一片湖的越界之旅谈起。越界,勇敢者的冒险未来七天,年度导师陈哲艺将领衔16位来自编剧、制片、摄影、美术、声音、剪辑、选角、调色等不同领域的导师顾问团,共同参与到七个剧组的创作中。这似乎也指向对“越界”的另一解读。在吸取导师顾问的经验之余,也要勇敢挑战所有的否定论,让创作抵达最为原始和赤诚的内心表达。“我也一直在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去到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团队建立亲密信任关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自己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的旅程,这或许就是越界最迷人的部分。”开营仪式上,继2019年担任主竞赛评委会评委后,再度回归的年度导师陈哲艺与年轻的电影人们分享了他对本届训练营主题“越界”的解读,也给出了他对本届训练营的期待:“我不是在逼你们拍我想要看的片子,更期待看到你们自己的创作,你们的作者性。导师顾问团是陪大家来打仗的,拧成一股绳,一同大胆地去完成这场属于勇敢者的冒险。”向右滑动查看训练营开营现场“勘景以来,我们围着核心场景湖区每天上山下山,跑完了目之所及的山坡。行至悬崖边上,时刻提防着车来个侧翻,摔下悬崖。这或许是我的越界时刻,在挑战不擅长与恐惧中走向笃定,感受它。”恰如本届训练营《三三两两》导演缪吉娜所言。本次训练营创作主题“越界”,同样也强调了青年创作者对于自身的突破,动手的乐趣、质朴真诚的创作、陌生地域的探索,当这些元素同时聚集在西宁,青年创作者们也将在未来一周内突破自身创作的界限,重新寻找抵达拍摄终点的路径。也如本届训练营《散射至弥漫天空》的导演何梓源所说:“从剧本到勘景、演员......一步步的明晰中,现实和虚构的边界也正在变得模糊。有时甚至分不清身处西宁的我到底是活在虚构的故事中还是现实里。这就像一场开心的郊游,我们知道要去哪,但我们不会规划好具体的路线,唯一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一定会走到那个地方,仅此而已。至于怎么走?会看到什么?我觉得这是到了才知道。”第十七届训练营开营仪式在T.S.艾略特那首著名的长诗《荒原》里,荒原意味着一种“现代人”的处境。身处青藏高原的入口,长途跋涉的青年电影人们常在倏忽间卷起的狂风面前体验带有某种宗教感的敬畏;它也代表着危险与未知,本届训练营的主创们今日开启的这趟踏足荒原的旅途,也意味着一次交付命运的越界挑战。越界之后,界限的另一边会是什么?创作时刻即将到来,大胆越界,在这片生猛狂野地,更多的可能性必将发生。第十七届FIRST训练营成片《越界》将于7月28影展期间首映,期待年轻的电影人在极限试炼的时日内,锻造出又一年度的西宁之光。第十七届FIRST新闻中心编辑|杨婕妤、郑乔尹图片|刘畅、蔡青、刘垚影像|邓成铖、王杰霖、何清源剪辑|赖晓雪、冯佳悦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超短片展映|众声回响

FIRST超短片每年都会迎来极为年轻化的创作群体,和极为多元的作品生态。当无数种表达被输送到端口,FIRST超短片努力为这些不同频率的声波寻找适配的传达路径,向观众呈现出热烈丰茂的影像密林的生长全貌,在感悟生机的同时,无限绵延想象的边境。众声广阔,回响云集。在本年度影展期间,除竞赛入围的20部超短片作品之外,FIRST超短片单元还将邀请20部超短片参与特别展映节目。借此,我们希望更加全面地呈示超短片生态的多元性,也希望将关注和鼓励输送至更多的超短片创作者,拓展个人史影像写作的最大边界。在本届超短片特别展映的影片中,我们看到荒诞与浪漫共同飞升,真实也拥有了多重解读方式与实现路径;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创作者以破域的思维操刀视听实验,贡献出新鲜的影像切片的同时也探问社会,并展现出对现代科技与媒介新变的洞察;此外,那些将着力点置于创作行为的“元电影”叙事,或是对“时间”这一无形元素进行拆解与重构的作品,也体现了创作者强大的创造力。无数短骤却明亮的星火,即将登临西宁夜空下的银幕,以飨观众。想象之境的荒诞与浪漫借由想象之翼,创作者们大胆构建未来世界框架,探索并描摹未知事物的奇异样貌。《2053年的最后一名学生》描绘了仅有一人的未来学校,在《猎户座悬臂中转站》中,来自外星的女孩最终选择以人类生命的形态留在地球,《停车场的尽头是宇宙》中,废墟探险爱好者竟发现了一处通往异时空的大门。在荒诞不经的奇思异想中,蕴藏着献给宇宙的独特浪漫。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单元展映海报(滑动查看)靠近真实的多种方式在超短片的独特篇幅之内,贴近真实的呼吸也有多种节奏。《吃》通过对不同时空下的“吃”进行回忆与拼贴,在扑面可闻的烟火气息中,传递家庭温情;《妈妈找工作》以手持跟拍的方式,记录了母亲的一次挫败的找工作经历。《地下室拍摄始末》以默默跟随的视角,呈现了一位导演系学生拍摄作业所经历的挫折与困顿。《北京二环搭车鬼漫游指南》以充满自嘲而颇具喜感的科教片形式,拼连起具有典型性的当代青年夜生活景观。参差各异的当代生活断面,给了我们观测世界的不同角度。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单元展映海报(滑动查看)影像实验的多元切片当影像成为一种言说工具,创作者可以借此在主观构建的自由领地内不受限地漫游。在《白天》中,一群艺术家对拆迁旧迹进行着精神性的探索与回望;在《耍惹石主》中,一位宿居于废弃厂房的青年画家在现实与梦境间游走往返。在隐晦和迷幻的氛围中,创作者深入自我、地域与信仰的秘境,进行着一场场可视化的灵魂对话。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单元展映海报(滑动查看)现实痛点的深入探析以影像钻探现实痛点,是许多创作者坚持的实践立场。《反暴力》以桌面电影的形式,强化了一条评论引发的网络暴力的冲击感;《您已进入监控区域》通过酒店隐藏摄像头的偷拍视角,揭秘一位普通女性被窥视、被猎捕的处境;《舞蹈教室》以单一镜头刻画了一位舞者在舞蹈教室的日常训练,细腻明亮的柔光背后却隐约潜伏着某种危机;《手》在一只手的特写镜头中,展现了人之将死时所遭遇的家庭波澜。撬动现实议题的扳钳,或许就藏匿在我们视而不见的生活角落之中。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单元展映海报(滑动查看)故事内外的趣味翻转“世界就是舞台”,戏剧与生活、虚构与现实之间来回翻转的关系,总是令人好奇。《勿开此门》在黑白默片与现实场景的即时切换中,再现了一场混乱的恐怖片拍摄过程,《模特》展现了一个男人组装模特的诡异场景,《杀手故事》塑造了一个拼命寻找奇怪气味来源,却发现根源竟在自己内心的男人。当完整表象的裂隙敲开,创作过程本身的蓬勃张力,在泾渭显露的一刻获得生机。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单元展映海报(滑动查看)解构时间在叙事挑战和影像实验之外,更有创作者就“时间”这一时常在影像中隐匿的本体展开论述。在《时钟》中,伴随着手握秒针的少女的默数,无意义重复的节奏与动作成为时间的刻度,《那时候没有门铃》重现了童年记忆中温馨的归家时刻,《一个工作日里最重要的五分钟》用主观视角记录了一个中年男人一天中无数个戏谑而无奈的“五分钟情境”,《现实》以微型景观的形态呈现出五分钟之内微波炉中的食物变化。独具创意的影像,让观者感知中的时间重量被放大、强调,显露那些被省略和吞噬的细节碎片。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单元展映海报(滑动查看)本年度FIRST超短片单元还增设“300击·超短片发展计划”,关注那些准备启程的创作群体,为具备表达价值的超短片创作方案提供现金及拍摄支持,在更广阔的创作视野中鼓励技术实践。年度入选项目将于影展期间公布。如本年度超短片入围评审黎佳能所说:“超短片是这样一种生态:一方面,它无法被任何一种单一的标准概括;另一方面,不论用哪一种标准去看,都能发现亮点。”我们希望创作与观看的彼此映照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持续发生。让那些冲破边界的努力汇集,并被看见。*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观影证件注册将在7月13日于FIRST官网开启。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FIRST FRAME丨年度观察与推介

FRAME第一帧”单元学术推介人,以沉淀的思辨之力,回应15部影片所组成的独立生态,为每部影片撰写推介语。借助思想之翼,让呼喊之声传递至更远的远方。“FIRST
2023年7月10日
电影

FIRST FRAME丨前往广阔之地

FRAME年度影像荣誉并于同年全国公映。此外,香奈儿邀请青年导演张大磊参与创作,周迅、王一博出演的年度宣言短片《我的朋友》亦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2022年“FIRST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主竞赛入围丨行则将至

作为疫情三年期间未曾停办或推迟举办的电影节展,FIRST在充满裂隙的时代中,保持了青年电影生态记录谱系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第十七届FIRST主竞赛所呈递出的创作图景时,得以站在一个更加绵长的历史维度予以读解,穿破表象的嬗变,增添一份笃定。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征片自2023年1月1日开始,持续至4月28日,共收到影片报名记录932条,其中有效报名影片为877部,相比2022年(833部)增加5.3%。尤其是考虑到这样的增长幅度主要来自短片,而剧情长片和纪录长片的数据则一平一跌,更可从中看到,在火热的市场数据之下,深入到创作层面,中国电影的创作力量并未如一些乐观的预言那样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而是以艰难而坚定的势头从谷底逐渐爬升。从地域来看,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总投递影片为753部,占比86%,来自大中华地区之外的影片占比14%。可以发现,随着国际交流环境的持续开放,与去年相比,国际背景的影片报名比例有所上升,但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创作者构成来看,本年度参赛影片导演的性别分布中,除去2%性别保密的创作者之外,女性导演占比达31%,为历年最高;90后创作者仍占总体人数的一半,00后创作者从去年的16%上升到23%,体现出年轻创作力量的稳步成长。尤其是在纪录长片领域,90后创作者数量已超过80后创作者近17%,且几乎达到纪录片导演总人数的一半,让我们看到在愈发促狭受限的纪录片创作生态中,依然有强大的生机注入,折射出一丝来自未来的光亮。“能看到还有这么多热爱电影的,把电影‘当回事儿’的人在拍电影,很高兴,也确实没想到!”入围评审、演员耿乐表示,在国产电影供给侧整体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当下,FIRST的创作者们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自己的困惑。本年度的剧情长片中,创作者在成本、环境和拍摄条件的局限之下,完成创作突围的卓绝努力依然凸显。许多影片将故事的场域选择在闭锁的空间中,或是选择在特征明显的区域,如乡镇之内讲述故事的主体部分。这样的选择自然会带来叙事方式的某些改变,如预选评审王志钦所言的“事件的浓缩化”,即“让一个刻意营造的情境成为叙事主体,成为各种联外情节分枝的引力中心”。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的生态中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明确回应市场需求的影片。这些影片的创作基于对主流院线观众的清晰判断之上,拥有相对更充足的制作预算,对于表达和市场的边界也有着更加自觉的认知。这些传统上被认为“不太电影节”的影片,构成了本年度FIRST主竞赛迥异于往年的一簇生态,更呈递了一种对剧情长片创作路径多样化的探讨——鸿沟何在?如何跨越?高鸣:编剧、导演,代表作《排骨》《回南天》。王志钦:影评人、教师,著有《在巴洛克与禅之间寻找电影的空缺》。杨弋枢:导演、教授,代表作有纪录片《浩然是谁》《路上》,剧情片《一个夏天》《之子于归》。纪录长片的创作者们在孤勇之中依然没有放弃以各种方式寻求通途。除了深耕多年的纪录片导演以外,由学者、教师、记者、作家和摄影师构成的多元创作阵列,令本年度的纪录片所讨论的议题极为广阔,让更多主流视野之外的“隐秘的角落”和“不被看见的人”进入关切和思考。此外,观察和表达视角方面的锐利,是本年度纪录长片们所坚守的秉性,尤其是那些以私影像为基本素材、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为主要视点的纪录片,从鲜活的个人身上的印痕,折射出时代的特征。参与纪录长片预选的评审沈燕妮这样表述这些影片的价值:“一个人的挣扎,即是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甚至可以泛化到整个人类的挣扎;一个人的追求与热爱同样如此……通过何种角度、又如何能够发觉和呈现,正体现出了创作者的视角、能力与强烈的意愿。”黎小锋:纪录片导演、《电影作者》编委,海上影展暨论坛策展人,代表作《游神考》《昨日狂想曲》《遍地乌金》《我最后的秘密》《夜行人》等。
2023年7月4日
其他

评审札记|纪录片人就应该直面生存真相

就个人趣味而言,我期待在纪录片竞赛单元看到这样的影片:有文体探索勇气、有语言自觉意识的作品。就我看来,纪录片不必都朝向戏剧和故事,也可以朝向诗,只要那股创造的劲儿在,与年轻新锐伴随的粗粝感、挑衅性,都是可以接受的。期待看到基于独立判断、自由表达,具有开阔社会视野、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不必讳言,我比较偏爱那种生猛的、鲜活的、残酷的、刺痛的、真挚的、诚实的片。个人以为,在这个急剧转型的时代,纪录片人就应该扯掉温情脉脉的面纱,直面生存真相;那种有腔调、有人味、接地气的作品总是让人难以拒绝。主竞赛入围纪录长片《金鸡冠的公鸡》剧照取舍总是艰难的。我在选片中努力秉持一种开放态度,不排斥旧的方法,会关注新的趋向。例如,某些观察型纪录片,观察用心、紧密,跟拍持久、深入,体现出某种“纪录精神”,值得肯定;某些私影像作品,将不乏伤痛的个体生命经验直接袒露在公众前面,勇气可嘉;某些在结构和叙述方式上有突破野心的片,可能会引发我反复的观摩;与此同时,期待看到后人类语境中,当代纪录片可能作出的某种反应与调整。入选与否存在偶然性。无论如何,持续不懈的创作,才是我们抵抗虚无的不二法门。
2023年7月4日
其他

FIRST一号人物丨奔赴的动能

在电影节展通往公众的表达中,总是需要多个面向的“转译者”,将电影节所传递的信号解码、放大,并传输至更广阔的人群。多年来,FIRST
2023年7月3日
其他

FIRST超短片|书写自己的历史

移动影像创作发展至今,为我们带来一种敏锐灵便的方法,发掘未被察觉的创造力,以个体影像写作自证存在。制作体量的轻质化,不仅带来了技法和结构创意的突破,更将影像创作的能量移交到更为广阔的个人手中,唤醒了个人观照社会、反照生活的能动性,让“人们自己书写自己的历史”在最直接的意义上成为可能。在三年的赛道开垦上,FIRST超短片由“5分钟有效影像叙事”和“便携式设备拍摄”双驱动的极限影像短跑愈发精彩。当移动影像创作以全新的姿态和介质,复归于在影史上源远流长的短片精神,其对当代人和当代生活的呈现也浸润一种人文关怀,为观者带去情感与理性的多重共振。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自4月12日开启征片,总后台投递影片数量达到556条。进入评审流程的有效报名影片为539部,其中,311部影片使用手机参与拍摄,占总投报影片数的58.44%,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创作者们从生活的各个面相切入,不断发掘便携式设备的记录潜力,捕捉转瞬即逝的影像遐想与灵光。拍摄设备与制作规模的精简,帮助不同世代的创作者加入超短片的创作前锋阵列。从代际分布来看,出生于2000年及之后的作者占比首次超过50%,较往年上升7%。报名作品中更包括25部由出生于2005年及之后的作者所创作的超短片,“Z世代”已经迅猛成长为超短片的拓疆者。在入围者的丰富群像中,既有青年作家、舞者、独立音乐人、诗人等文化工作者,也囊括了大学老师、银行职员、服装设计师、工程师等来自不同社会领域的从业者。多元主体的开源式创作,得以统合成更具代表性的实践者图谱。在本届超短片的创作生态中,随处可见多元化的类型结构与独创性的表达路径。在有限的时间度量内,创作者以经典类型包裹时代所特有的题材,努力触达叙事。此外,具备影像实验属性的影片占比也不容忽视,“论文电影”作为经典的影像词源被更多投入实践,创作者敢于突破素材形式边界,对新闻画面、监控录像、私人记录等影像词汇进行再造与重构,最终复归到对现实的关怀,其勇气和独创性令人击节。在本届收到的投递影片中,具有纪实属性的影像也呈现很大的基数。创作者以手边的便携设备为触媒,纪录流经时代的个体生活,用镜头赋予庸常琐事以温度。时代的轨迹在个体记叙中得以显影,纪录精神在超短片的有限篇幅内再次焕发出人文主义的某种复兴。“动人的,真诚的,将关怀探入深层。”在预选和入围评审过程中,评审们希望看到的,并非深思熟虑的谋划成果,而是在真实具体的当下,创作者抛出的勇敢与坦诚。越出系统范式和精致设计之外的青涩而生猛的冲力,蕴蓄着更多破开缝隙的机遇。狂阿弥:自媒体视频创作者,播客创作者,2021年bilibili百大UP主,代表作《一个人系列》《对话》。应照宜:导演、编剧,代表作《火锅》《寻常傍晚》。张鸱:导演、美术、编剧,代表作《记忆囚笼》《海洋动物》《白雾谜岸》。关天:导演、编剧,代表作《未来商店》《捉迷藏》。黎佳能:摄影师,代表作《街娃儿》《小大人》《破碎太阳之心》。佟珊:策展人、青年学者。经过评审的观看讨论与审慎评价,以下20部超短片作品最终入围。在20个300秒的影像试水中,既有对新兴技术的近身探查,也有对多元媒介的创意粘合;既有私人情感的呢喃低诉,也有对社会议题的解剖关切。在多元融合的创作样态之中,独属于个体的声音逐渐突破围障,剥离显露。一些创作者从个体细腻的生活日常中发掘出不凡的瞬间,传达了真切的情感体悟。《宝儿》以人生的特殊时刻折射母女之间沉默但深挚的亲情连接;在《所有道路都不遥远》中,一个失去母亲与一个失去视力的女孩在缺失中保持着动态的生命平衡,清淡自然的情绪氛围自然流淌。有的影片选择深入现实肌理,探讨社会议题。《刺儿》从女孩青春期的特有身体经验出发,在明媚复古的色调氛围和富有趣味的视觉联想中,表达了对个体自由和社会规训的思考;《拼车》将冲突集中于网约车内的公共空间,在话语的交锋走火间,揭露出当代人亲密关系的不堪一角。《来咧》以简洁质朴的画面构思和寓意独特的人物语言,揭示出多层压力下当代人的生活处境。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入围海报(滑动查看)创作者对影像手段再次创造,尤为令人惊喜。《焰火青年》以巧妙的长镜头调度和时空转场,呈现出留守少年的成长历程;《小鬼当家》以孩童的视角见证了一场“小鬼”与“大鬼”的机智较量,妙趣横生;《水鬼的季节》以出色的视听容纳了交缠着故乡的水、回忆、死亡和鬼魂等诸多意象;《鸵鸟绿洲》通过灵动的视觉表达、准确的叙事节奏与绝佳的人物状态,演绎一幕现代寓言。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入围海报(滑动查看)在纪录影像中,从个体、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层面切入现实,以直接影像呈现真实的第一现场,《失眠症》以手机屏幕记录了一位实习护士的工作日常,真实的生活细节铺设出极具代入感的情境;《她去上班了》在对日常生活的温情追踪中,独白出在都市中挣扎生存的当代青年人心灵共鸣;《父亲的独白》借助固定长镜头具有的真实力量,以轻盈的笔触为观众展现了家庭关系的复杂剖面。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入围海报(滑动查看)《两只黄鹂鸣翠柳》将不同时期拍摄的家庭影像穿插展现,令我们走进一个普通家庭的历史境遇;《春节垃圾》以随手拍的方式捡拾生活碎片,又以松弛而幽默的叙述将其缀起;《走马灯3——城市上空的流浪汉》以“流浪”开题,方言的旁白在自嘲中变得愈加笃定。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入围海报(滑动查看)不少创作者留意到迅猛发展的科技对于人类生活的介入与影响。《____,开始了吗》讽刺地呈现了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被AI绑架的个体生命,《子不语》将惊悚片的传统类型与人工智能元素嫁接,营造出极具张力的氛围。《转文字不小心删掉了,能再发一次吗?》在扑面而来的文字、画面与声音的复合剪辑中,隐约可闻被社交媒体的信息汪洋所淹没的人类呼救。非常规叙事的实验类型中,创作者对技术形式的掌控愈发熟练。《人类幻象》以数字影像的绚丽突变与纷呈流动,强有力地冲击了惯常的视觉接受系统。《呱》以逐帧动画的形式解构了手工陶瓷的视觉样态。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入围海报(滑动查看)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举办期间,本年度入围超短片作品即将抵达西宁,给予观者电光火石的影像冲击。同时,入围超短片还将交付由陈正道、杜可风、刘擎、宋佳、谢霆锋组成的FIRST超短片评审团。评审团成员将以各自的专业视角发现并回应创作者涌动的表达激情。(点击跳转《超短片评审团官宣|构筑标准,回应生态》)本届影展期间,基于关注超短片创作者成长的共识,鼓励多样化的超短片创作生态,提供更丰富的观看视野,呈现超短片作品阵列的丰富样态,将以“年度特别策划”形式呈现超短片单元的特别展映节目,片单将于7月初公布。本年度FIRST超短片单元开启“300击·超短片发展计划”,为具备表达价值的超短片创作方案提供现金及拍摄支持,年度入选项目将于影展期间公布。在入围评审会议上,有评审评价道:“个人史和家庭史是无法复制的,现代便捷设备则能使个人生活变成个人历史。”个体的记忆总是充溢着丰富的生机,在细节中传递真实。希望超短片能够帮助我们每个人收拢视线,凝望个体,感受他者的皮肤所辐射的温度,回归具体的现实感知,并从中听见历史的脉动。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单元入围混剪视频公共教育&VIP观摩嘉宾注册开启|更多一种连接媒体注册开启|另一种书写市场嘉宾注册开启|市场在哪里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野性无际

空气稀薄,植被稀疏,水源匮乏,射线强烈,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否还有生命力生长的空间?如果有,这样的生命力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它能否找到习性相近的同类?FIRST自2011年前往西宁,在守护并帮助青年电影人的过程中,一直在探寻答案。这样的身影为十七岁的FIRST带来启发:相比于用某种固化的概念单向度地、不容辩驳地自我定义,与某种成长中的生命体建立连接,更能帮助我们在具体的世界中,阐发自身所集聚的能量,帮助我们更加明晰地表达自我,亦向多重的可能性开放。荒漠猫,中国特有的稀有野生猫科动物。它极具野性,生猛警觉,神秘独立,是青海省生物多样性的代表物种之一。在它奔跑时呈现的毛发纹理之中,我们感知到一种熟悉而又令人惊叹的力量。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视觉这股力量源自莽原之中,无拘无束,朝着不可预知的远方翻涌向前。群山赴会,长河奔流,野草生长。在高原之上,这样的力量寓于一个个具体事物当中,经历千万年时光,塑成了独一无二的景观和生态。正如无数创作者、影迷、嘉宾、志愿者们所贡献的具体的参与,共同构成了FIRST在过去十七年来独一无二的生命态势,也将在未来持续形塑华语电影世界中的一种迥异于他者的创作集群。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隆重推出“FIRST荒漠猫”主题形象,呈递野性、独立、原生的影展气质,也代表我们对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公共环境议题的持续关注。作为多样性的代言人,荒漠猫自身也拥有不止一种形象,在FIRST合作艺术家的笔下,这位来自荒野的神秘来客以不同的画风,穿梭于不同的次元,伸伸懒腰,摆摆pose,或者跳一支自我沉醉的舞蹈。本年度影展开幕前夕,FIRST将在西宁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FIRST荒漠猫”主题形象。希望这只来自高原的生灵能在电影的维度中,跃向更大的世界,也希望越来越多野性的生命能出现在高原之上,在自由奔跑时听见掠过的风声。公共教育&VIP观摩嘉宾注册开启|更多一种连接媒体注册开启|另一种书写市场嘉宾注册开启|市场在哪里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FIRST训练营 | 跨进不可能之域

公共教育&VIP观摩嘉宾注册开启|更多一种连接媒体注册开启丨另一种书写市场嘉宾注册开启丨市场在哪里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FIRST嘉宾注册开启|更多一种连接

电影,沟通起无尽的远方,连接起无数的个体;西宁,地处高山和湖泊之间,洋溢着传统与现代的魅力。当灯光暗下,我们得以构筑一种短暂、自由而具体的精神联盟;走出影院后,我们携光影记忆与城市重逢,涉入与过往不同的河流。FIRST致力于多维开发电影展参与度,为更广阔的人群提供丰富体验,并打破观者与影展、观者与观者之间的区隔,使电影节成为不同社群交往和表达的崭新场所,为人群和城市的连接提供另一条充满惊喜的路径。为构建严谨、高效、全方位的定制增值服务系统,提供更深入体验影展各环节的通道,FIRST特别构筑公共&教育嘉宾、观摩嘉宾和首席观摩嘉宾(Premium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FIRST电影市场丨野火之后,万物生长

第十七届FIRST电影市场创投会年度入选电影计划和产业放映入选名单正式公布!创投会年度入选电影计划产业放映年度入选名单在评价本届FIRST电影市场的生态时,“没想到”是评审们不约而同的关键词。“没想到能看到如此多元的类型尝试”“没想到能看到如此成熟的剧作”“没想到能见到如此的勇气和创意”……带着多年电影从业和产业观察经验的评审矩阵,发现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在6月5日至11日举行的第十七届FIRST电影市场公开周期间,电影市场汇聚的创作者群体首度相聚。“有面子,也要有里子”提案陈述日是本届FIRST电影市场公开周高光时刻之一,28个年度入围电影计划的创作者们用5分钟时间,把自己的故事第一次带到市场的门廊之前。陈述过程中,《全屏搜索》以全程桌面电影的方式,呈现一部100分钟的长片,获得了提案评审们的鼓励,也收获了多方建议。提案评审梁郁表示:“这种新的电影形式非常有吸引力,新的形式是我们的市场所稀缺的,亟需更多有勇气的人去进行探索。”电影市场公开周·提案陈述(滑动查看)以成熟剧作支撑类型探索,同样是吸引提案评审注意力的重要因素。《莎士比亚在东北》凭借鲜明的喜剧特质戳中全场笑点,带来了整个上午最热烈的陈述现场,也获得了提案评审忻钰坤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是所有项目中最接近观众的,主题应该更加落地,用更好的制作呈现出这个故事。”敏锐的学习能力同样是创作者在陈述中呈现的突出特质。经过提案陈述预演环节、结合提案导师的建议,做出了有效调整。《失荆州》平衡创意概念和内容介绍的比例,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风格赢得了提案评审张小北的鼓励:“这是一个有风险的项目,同时也可能是那种一名创作者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创作,应当有点一往无前的精神,勇于坚持你的想法。”电影市场公开周·提案陈述现场(滑动查看)“也许有些导演并不是特别善于表达,但通过ta的陈述,我能感受到一颗火热的内心。”提案评审王砚辉认为,青涩的陈述并不能掩盖背后的个性和热情。提案评审六兽也表示:“考虑到这些创作者所面临的压力,尤其是这次陈述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处女作的命运,可以说这些讲述都是成功的。”提案评审张小北在点评时提到:“中国电影要有‘面子’,同时它也需要很强的‘里子’。”所谓“面子”,是繁荣的档期、火爆的票房;除此之外,同样重要的是要保持真正的活力,将多样性、新的电影输送至观众面前。电影市场公开周·提案陈述现场(滑动查看)“很自由,但也很残酷”作为FIRST电影市场下设的另一大重要板块,FIRST产业放映的创作者群体也首次深度参与公开周活动,通过私影会放映和制作工坊等方式,众多产业放映已完成影片和未完成项目(WIP)迈出了前往观看、前往市场的步伐。2023年FIRST产业放映收到的报名影片中,75.8%的作品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其中部分由有较多制作经验的电影人创作,对影片质量起到了加持作用。电影市场公开周现场(滑动查看)值得注意的是,报名产业放映的纪录片中,包括许多具备社会价值和表达探索的作品,令我们注意到纪录片人行进不停的顽强身影。本年度的影片依然涵盖爱情、青春、悬疑、喜剧、家庭、奇幻、体育等主要题材。其中,在科幻、奇幻、喜剧、爱情、悬疑等领域均有佳作出现。从数量上看,今年投递的影片题材多样性进一步提升:相较于去年占比高达34.2%的家庭题材电影,今年最多的虽然仍是家庭题材的电影,但占比下降至25.8%。同时,爱情与喜剧并列第二,占比皆提升至24.19%。儿童、奇幻、青春、实验等题材的影片都在逐步增长,而作为强类型的悬疑以及科幻影片则呈下降趋势。制作工坊(滑动查看)有感情,也很有技巧公开周的工坊培训体系从电影创作和制作的不同环节着手,向创作者们供给具体的帮助。拓展工坊·表演工坊(滑动查看)首日进行的拓展工坊在导师六兽和单立人团队带领下进行,在七号院的草坪上,参与者们通过即兴喜剧和拓展游戏,在一次即兴的故事共创中彼此“破冰”。随后,选角导演张潋从自身经历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试戏”,演示了一名选角导演在面对新剧本、新角色时的专业工作方法。陈述工坊·国际发行工坊·技术工坊·制作工坊·闭麦分享会陈述工坊中,黄执中讲授如何综合调用“问题、意外和具体”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的提案被重要的听众记住;制片人谢萌带来国际发行工坊,聚焦作者电影的国际电影节通路,启发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者主动拓宽航道;调色师唐强在技术工坊上盘点用技术实现影像风格的多种方法,讲述“为艺术的技术”如何实现;剪辑指导张一博面向产业放映影片主创,讲述一部电影在走向观看前所必须经历的打磨历程;编剧雷志龙、杨治学和张珂的编剧工坊以一对一辅导的方式细致拆解剧本,帮助创作者解决具体问题;制片人陈力之、梁颖和导演、编剧刘言文珺带来的开发工坊则从前端着手,从电影计划的策划、开发角度提供指导。在闭麦分享会上,导演王一淳以自我经验为向导,分享在创作各环节中面对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提供了最切身的第一手经验。(点击关键词跳转:陈述工坊-黄执中|制作工坊-张一博
2023年6月11日
其他

主竞赛评委会丨回到拉斯科的壁画前

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评委会今日正式公布。陈冲担任评委会主席,杜杰、沈暘、陶经、姚晨、邹静之担任评委。一个影展的历史,也是一种电影评价标准被构建、被传承的历史。在FIRST走过的十七年中,评价本身既需具备生态观察的前置视野,同时也需要具有足够丰富的多元视角,能够回应在电影穿越时间代际时所面临的不同困境。在全球的电影节展都经历了巨大的考验后,刚刚落幕的戛纳电影节,再次验证着电影节展开始重新肩负其在社会、文化维度的公共话语属性。在这样的语境之下,FIRST继续组成具有跨文化、跨代际、跨专业创作经验的评审团,希望以此再度振奋电影的力量,并凭借这股力量,与不懈坚持的创作者们一起走向更广阔的远方。导演、编剧、演员。14岁从影,1980年主演《小花》而获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1981年赴美,之后出演了斩获九项奥斯卡奖的《末代皇帝》,大卫·林奇导演的《双峰》,奥利佛·斯通导演的《天与地》,奈飞原创剧《马可·波罗》,李安导演的《色戒》,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误杀》《忠犬八公》等八十余部影视作品,多次获奖,凭《红玫瑰,白玫瑰》和《意》两度成为金马影后。导演作品包括《天浴》《纽约的秋天》《英格力士》《世间有她》等。曾担任柏林、威尼斯、上海、圣赛班斯蒂安、夏威夷、圣彼得堡、平遥等国际电影节评委,于2014年荣任中国台湾金马影展评审主席。在中国电影人的影响力走向国际的进程中,本届影展评审团主席陈冲是新时期以来的前锋。通过多年来与贝托鲁奇、大卫·林奇、坂本龙一等知名国际影人的合作,陈冲累积了开阔而深入的国际化创作视野。从出演的《末代皇帝》《意》和《太阳照常升起》,到执导的《天浴》和《英格力士》,陈冲的作品序列以一种深沉、锋利的反思姿态,呈现了华文世界民族变迁与文化的迭代,期待其丰富的评价视野引向电影艺术价值的再次复归。此外,继张艾嘉、章子怡,作为影展连续第三年的女性评委会主席,我们同样希望她能够为我们所坚持的对性别议题的关切写入新的符码。摄影师,2004年为宁浩导演的《绿草地》担任摄影指导,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巴拉多利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指导奖。2006年担任《疯狂的石头》摄影指导,2013年担任《无人区》摄影指导,提名中国台湾金马影展最佳摄影指导和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盛典最佳摄影。参与拍摄的电影包括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独行月球》和《唐人街探案》系列,以及《罗曼蒂克消亡史》《转山》《静静的嘛呢石》等极具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其中《罗曼蒂克消亡史》获得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指导、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指导、汉米尔顿幕后英雄盛典最佳摄影等多项提名。杜杰作为摄影指导的作品序列,体现出鲜明的作者-类型兼长的特征。2005年,杜杰担任《疯狂的石头》和《静静的嘛呢石》两部影片的摄影师,同时开启了国产中小成本商业电影和藏地作者电影的新浪潮。此后,杜杰参与了多部表达风格独特,也获得观众热切追议的现象级电影。在2022年的《独行月球》中,杜杰更参与完成了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以及电影工业化制作管理流程的一次更新迭代。期待杜杰能够从视觉语言切入,发掘具备多重可能性的作品,进一步帮助凿穿青年电影创作中时常遇到的作者与类型之惑。监制、制片人、策展人。监制制作的每部影片都入围了国际A类电影节,其中很多为新导演作品,包括:《南方车站的聚会》制片人,影片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白日焰火》监制
2023年6月2日
其他

创投会年度入围丨保卫那只会飞的猪

“有一个小孩,指着天上的一片云彩说:‘妈妈快看,天上飞着一只猪!’,妈妈回答道:‘傻孩子,那是一片云。’在那一刻,又一个孩子的童年结束了。”第十七届FIRST创投会的项目评审会议上,有评审以这样一个故事开场。“在我们的创作群体中,存在着大量故事中的那种创造力被压抑的‘傻孩子’。”评审们认为,那些有关“天上飞着一只猪”的电影计划或许尚显稚嫩,但其背后新鲜的、在既定认知范围以外的可能性尤其值得捍卫:“看到了很多在预期中没那么‘FIRST’的类型与故事,也看到了很‘野’的电影计划。很多创作者没有受过学院式的电影教育,项目资料的格式也并不完善,但是真诚热忱的创作态度依然能够力透纸背,应该让这样的作品走得更远。”在本年度创投会征案开启时,我们曾以“攀出洞穴”来譬喻创作者们所面临的创作条件。随着创作者们逐渐从暗处攀爬至出口,ta们也愈发需要面对更多具体的问题:创作意愿是否坚定、创作思路是否清晰、影像能力与自身预期是否匹配……而伴随着征案的进行,我们的感知也愈发明晰:既关于当下的创作旨趣,也关于对塑成当下经验的过去的关切。崭新创作力量的持续注入,成为第十七届FIRST创投会生态多样性的基础。本年度创投会共收到601个电影计划报名,其中有效报名数572个,处女作数量492个,占报名总数的82%。创作者的年龄横跨从18岁到61岁的超长年龄段。平均年龄约为33岁。此外,和去年相比,不论是导演还是制片人岗位,其男女性别比例都变得更加均衡,提示着创作领域更加丰富的性别视野;而其改善幅度的相对有限,也同时提示着我们,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依然需要久久不息的努力。在有效报名的电影计划中,涵盖了国内电影市场中常见或不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与题材,其中既有青年创作者较常涉猎的剧情、喜剧、家庭、犯罪,也有奇幻、科幻、动作、悬疑、惊悚等更具类型倾向的创作实践。值得注意的是,有共计27个电影计划将音乐、武侠、战争、动作、魔幻等在当下电影市场中颇为稀缺的题材引为自我定位,呈现出无畏的创作勇气和探索欲望。本年度的FIRST创投会延续了项目评审与剧本评审依次进行、分工协作的流程体系,针对电影计划的创作主题、成长性、文本价值及其团队建构、制作价值、发行潜力等维度展开。“但是”,是评审们的最常用句式。“很怪,但是有趣,忍不住想看被拍出来之后的样子”“故事还需打磨,但视角正是社会所需要的”“角色动机还需明确,但可操作性很高,期待改善后的效果”……在一个个“但是”的转折背后,评审所代表的评价视角试图将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输送至未来。不论是精微的社会观察、独特的剧情编排、新颖的故事设定,还是具有先锋气质的视觉美学,每当创作者在不同维度上迈出探索,都令评审感到兴奋。评价的同时,如何引导与帮助也成为讨论中心。“应该提供给专业的投资公司,才能更好实现其美学效果”“应该交给合适的编剧去帮助修改”“应该考虑流媒体等非传统的发行路径”在讨论中被多次提及。经过项目评审和剧本评审的审阅与讨论,29个电影计划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FIRST创投会的年度入围电影计划。6月5日至11日举行的FIRST电影市场公开周期间,年度入围电影计划的创作者将首度亮相,并进行公开陈述。FIRST产业放映预选入围项目主创也将首次深度参与公开周活动,在论坛工坊系统所构建的深度交流场景中,迈出前往寻找观众的坚定步伐。媒体注册丨另一种书写市场嘉宾注册丨市场在哪里超短片开启丨300秒,完成一击训练营招募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超短片评审团官宣丨构筑标准,回应生态

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评审团阵容正式公布:陈正道、杜可风、刘擎、宋佳、谢霆锋(按首字母排序)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媒体注册丨另一种书写

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媒体嘉宾注册即日开启,至7月5日截止,请登录FIRST官网查询章程并报名!身处于重新启动的时空当中,电影和一切以记录和表达为使命的媒介一样,面临着某种似新仍旧的困境:满腔热情与现实发生冲撞,带来的痛感一如此前;当AI革命的号角一次次吹响,被替代的焦虑又占据内心;尤其是,在整个社会以不可思议的幅度调转方向、全速逃离过去的时候,那些还在奋笔疾书、记录过去和当下的人,更难免遇到不合时宜的尴尬。在年初主竞赛开启之际,我们希望以“具体的力量”鼓舞青年电影人,从身边与脚下开始,以具体的努力,达成具体的改变,以此来对冲环境中或显或隐的不确定性。伴随着主竞赛、电影市场、超短片、训练营、纪录片实验室等多个板块陆续开启,这些具体的力量渐次显露于视野,也成为一种坚实的凭据,我们借此想象一种更加去中心化、更加接近土壤,也更加明确地指向现实的书写电影史的方式。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现场(滑动查看)这样的生态启发我们,在电影之外的表达领域,力量或许也并不像我们通常想象得那样稀缺。电影和电影节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开启讨论的起点,激起批评与捍卫、注视与对话,进而带回一种围绕人们普遍关心议题的有力表达。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媒体嘉宾注册即日开启,至7月5日截止。本年度,我们将对媒体嘉宾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加强媒体嘉宾社群的内部链接,保护内容生产者的权益,促使信息流通与对话交谈更加高效地进行,传递更具公共性的讨论。除针对媒体配套服务的全面升级,影展将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开设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内容集合专区,聚合媒体报道内容,并联合各平台官方提供资源支持。此外,我们还将于FIRST官网搭建线上视觉库,针对主要内容形式为图片、影像的媒体人或机构,入选FIRST官方发布内容的现场图片及被使用的影像素材,影展官方将提供授权费用或奖励奖金。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现场(滑动查看)电影史是媒介史的别册,而媒介史则是当代史的缩影。以另一种方式,书写另一种电影史,需要不止一个执笔者。当更多声音得以汇聚,电影亦将从更多方向真正抵达观众,激发讨论,这部历史的各个条目下都将增添更多细节。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FIRST官网注册及了解更多资讯。市场嘉宾注册丨市场在哪里训练营招募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市场嘉宾注册丨市场在哪里

市场是资源聚集与分发的中心,也是信息的交流场。交易和交谈发生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FIRST电影市场于2010年建立,是青年电影项目集散地、电影行业交流及交易平台,包含创投会和产业放映两个重要单元,分别聚焦版权交易和人才交易,以及已完成片和制作中项目的交易。通过电影市场公开周、公开陈述、一对一洽谈、内部观影、行业首映、电影市场论坛、工作坊、颁奖典礼、酒会、Industry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训练营招募 | 从一辆车、两个人、一片湖聊起

要拍一部包括一辆车、两个人、一片湖的短片,需要经历什么?在FIRST训练营的经验里,创作出发于日常,以短期试炼令创作者在不断被激发中成长,滋生了一种更鲜活的表达,我们视它为“动手的乐趣”。《我还认识你,十一》-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超短片开启丨300秒,完成一击

自2020年起,FIRST联合战略合作伙伴vivo,共同发起超短片单元。在过去三年的实践中,FIRST超短片单元藉由“5分钟的影像叙事”和“便携式设备拍摄”所构成的路径,汇聚了41548份影像档案,在影展竞赛系统中形成独特的创作者群像。相较发源自世界和历史宏大叙事的代际创作特点,在工业发展不断解放影像生产工具的新世界,对比更长叙事单元必须所借用的技巧、灵感、深度,超短片单元本身不断被拆解为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切近个体生活半径、展示具体影像价值、以最大可能性重塑生活图景的全景式影像档案库,其中有个体的情感体验,也有集体的时代色彩。当影像成为阶级迁跃、社会观察、表达不确定之物的丰沛根源时,每一位正在生产影像、想要言说的创作者,都参与塑造了超短片单元的当代价值。第十六届FIRST超短片·露天放映(滑动查看)回顾第十六届的超短片入围作品生态,获得年度超短片荣誉的《行星B602》将疫情背景下局促斗室比作无垠星球,讲述了一个被局限又渴望超越局限的时代故事;评审团荣誉超短片《时间病》以个人化的记忆回溯,折射Z世代的自我经验及情感表述方式;vivo手机最佳创作超短片《高速公路》带领观众亲历少年的一次意外出走;评审团特别提及《二号公寓801》《梦联播》关注情感关系、青春记忆,《游者多未惧》以泳者彰显武汉的城市精神。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进程中,这些300秒都实证着影像存在的重量。第十六届FIRST超短片单元首映&颁奖盛典(滑动查看)本年度超短片单元将增设影像探索奖,鼓励运用便携式影像工具探索技术可能,在数字影像写作中呈现极高完成度的作品。以此继续强塑超短片单元的影像工具特点。在技术迭代为表达、甚至创造本身开辟新的可能性时,来自身体力行实践者的探索与观看行为的同构中,更是确定的意义。第十七届FIRST超短片单元征片主视觉(Designed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FIRST志愿者招募 | 不被定义的自画像

在FIRST与志愿者共同度过的十七年间,我们在试图归纳时,发现在TA们身上学习更为重要:TA们在聚合中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在相处中探索个体与集体的特性;一种珍贵的包容与自信......更重要的,是来自生活在当下的个体的回应,如何不被定义。和ChatGPT聊了聊志愿者文化第十七届FIRST志愿者招募开启,至5月5日截止,请通过底部“阅读原文”跳转FIRST官网报名。在喧闹的世界中,我们期待再一次好久不见与终于相见,与每个独立个体一起,具象一种关于自我的解答,回归一份坚实的平和与笃定。第十七届FIRST志愿者招募主视觉
2023年4月7日
其他

纪录片实验室征案丨捍卫每一寸真实

即日起,FIRST纪录片实验室开启第七期征案,至5月22日截止,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FIRST官网查阅详细章程并报名。拍摄进展有限、剪辑陷入瓶颈、好的想法难以实现、资金和环境带来的窒息感依然如故……“复苏”来临了吗?即便在今日,对于纪录片人来说,这个问题依然难以指向一个足够乐观的答案。纪录片试图记录真实,但真实却绝不止关于记录。在“真实”的词条之下,写满的是遮蔽与突破遮蔽、指控与自证无罪、化约与反抗化约。这些释读之间充斥的张力,是纪录片人持久孤独的来源,也推动ta们持续行进,探求更多一种可能的未来。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主动放映丨再次成为动词的电影

不论是作为商品还是艺术品,以名词形式出现的电影都时常被放置于宾语的位置,伴随着制作、交易、放映、观看、评价等流程的推进,愈发清晰地展露其面相。然而,从历史到当今,动词,同样是电影不可忽视的一种词性。由强烈的内在动力驱动,以自我为视角,对真实世界进行审视与回应。这是电影作为一种动词的存在方式,且将指向超越电影本身的目标——营造一个自由而开放的公共空间、构建一种基于共同志趣的人际关系,想象一种不同于当下的未来,或塑造一群富有表达和思考欲望的人。FIRST主动放映现场(滑动查看)十余年间,FIRST主动放映一直在促成的是,让那些个性独特、表达意志猛烈的电影不仅仅在电影节的“限定”时空呈现,而期望其在不同的放映场地和交流语境中,催生更加可触碰的变化:在银川,一名医生连续三天在繁忙工作结束后抵达观影现场,并参与映后的剧本朗读环节,“找到了大学时在舞台上演出和在宿舍看电影的记忆”;在晋中,放映后的青年导演创作论坛一再被延长,句号并没有被画在走下舞台那一刻,三五成群的自由交流持续到深夜;在昆明,策展人在开场后惊呼:“原来这里有那么多热爱电影的朋友散落在各地”……FIRST主动放映现场(滑动查看)在新的春天来临之际,我们希望再度提起电影的动词属性,以FIRST所汇集的与众不同的影片样本为纽带,将彼此区隔却又拥有共通气质的众多小型共同体连接,让一个个跨越地域的公共社群再次呼吸,面对众多或显露或潜藏的议题,激活讨论和想象。2023年度FIRST主动放映招募于即日启动,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FIRST官网查看片单并在线报名。我们希望呈现具有先锋探索精神的作品序列,入选片单的影片或具有自由不羁的影像想象力,或致力于完成一次锐利生猛的叙事尝试。在这些影片中,极具刺痛感的当下议题和未经雕琢或束缚的创作者思考之间碰撞、共振、铿然作响,挑战那些被认为是不言自明的“真实”图景。在内地电影市场再度走向繁盛的如今,这些影片顽固地提醒着一种当代华语电影创作的生命力,与自由的电影意志相遇。此前数年间,FIRST主动放映邂逅了一个庞大的青年策展人群体,并建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长期链接。从今年起,我们也将对这一链接直接回馈,在所有放映活动结束后,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产业放映征片丨前往机遇的十字路口

第十七届FIRST电影市场·产业放映于即日起开始征片,至5月15日截止,接受已完成影片和制作中项目(WIP)投递,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跳转官网查看详细章程并完成报名。(创投会板块征案已开启,点击跳转)在电影产业中,“机遇”是可望不可及的稀缺资源,步履的停滞司空见惯,一些项目或能利用转瞬即逝的窗口完成换气,但距离面见观众仍有不止一步之遥。“市场”是临近洞穴的出口,如何运用机遇的杠杆,实现叙事的价值,既考验着创作者的敏锐和热情,也考验着那些试图提供机遇、创造机遇的节展平台本身。第十六届FIRST产业放映现场(左右滑动)自FIRST产业放映创立以来,一直在行进中探索,在创作者和产业的汇合中,如何增加“机遇”的确定性,在系统化的交流空间中,理性预期机遇的到来?过去的数年中,我们看见了一些成果,也对创作者们身处的环境有了更深切的体认。提及来到FIRST产业放映的时机,《拨浪鼓咚咚响》的导演白志强和纪录片《一百五十秒》导演杨少博不约而同地用“最艰难的时刻”予以概括。据导演白志强介绍,《拨浪鼓咚咚响》在抵达西宁之前处于“后期几乎没做,前期又欠了很多帐”的阶段,主创对发行渠道缺乏认知,“几乎是无路可走”。而《一百五十秒》作为纪录片,同样处于纪录片常见的制作难以为继、缺乏产业资源对接渠道的困境之中,“本意仅仅是想通过参加FIRST来获得一些关注,从而获得更多支持,甚至没想过能获奖。FIRST产业放映历届入选电影计划(部分)从结果上看,在产业放映上所收获的机遇,成为两部影片得以推进的助力。《拨浪鼓咚咚响》成为当届产业放映乃至影展的“爆款”,在观众的一再要求下加场放映,在影展结束后,由产业放映所链接的后期、营销、发行力量纷纷注入,直至影片成功公映;而《一百五十秒》也在斩获三项大奖之后,与更多的产业力量建立了良性的互动,获得了进一步前行的动能。第十六届FIRST电影市场荣誉之夜(左右滑动)在众多取得进展的项目之外,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个以不确定性为基本特征、高度依赖热情和灵感的行业内,想要实现相对稳定的机遇供给,注定是一场远征。在节展所构建的电影市场交互系统中,那些未能达成的交易、未能生效的对话、未能推进的项目和未被满足的预期同样构成了不可遮蔽的常态的另一面,也提示着进步和改善的方向。第十六届FIRST产业放映·1v1洽谈(左右滑动)本年度FIRST产业放映征片即日开启,至5月15日截止。板块将在多个维度上进行升级,旨在让更多的机遇得以发生,优化对话与交易的效能。项目征集期延长和去年相比,本年度的产业放映征片时间从61天增加至75天,以期囊括更多的已完成影片和制作中项目样本,为更多创作者提供展呈自身价值的机会,也为市场嘉宾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视野。奖项设置系统优化FIRST电影市场将联合电影市场合作伙伴,于产业放映板块设立现金和非现金类奖项,从年度入选的已完成影片及制作中项目(WIP)中选出获奖电影项目。其中,现金奖项常设1-3个,由
2023年3月1日
其他

电影市场丨攀出洞穴,直视骄阳

当一名电影创作者为自己的剧本砌起第一块砖,一系列问题也纷涌而至,或大或小,或宏观或具体:什么是电影艺术?我应该写点什么?舍弃什么?我的表达能够被接受、被理解吗?现在真的是适合创作的时候吗?起初,创作者或许可以将这些问题放在一边,埋首文本,摸索前行。但随着市场环境发生秋毫之变,机遇的微光依稀闪烁,更加明晰的蓝图则意味着更高的建筑效率和更稳固的建筑架构。2022FIRST电影市场公开陈述现场(滑动查看)譬如:“仅仅具有小众的姿态不是艺术,你知道怎么把影像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搁在一块儿’,这才成其为创作,这才成其为艺术。”譬如:“‘贪多’是很多新创作者的共同问题。其实,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情节的容量都不大,但故事之下的东西却非常丰富。”还有:“市场从来不排斥自我表达。相反,对自我困境的深刻梳理,对于电影主题的确立至关重要。从这种梳理中生长出来的表达,不会被任何形式所束缚。”以及:“当你在追求电影之路的旅途上不断摔倒,或者是你觉得自己被整个世界拒绝和抛弃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够相信,这有可能会成为你人生当中最有意义的阶段……因为这种失败者的感受非常真实而刻骨铭心,我们或许能够借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真正理解何为真诚、何为敬畏,将此刻变为未来的灵感来源。”在去年的FIRST双影展平台和公开周期间,如上这些源自创作与市场一线的回答频频迸发,为摸索前进的创作者照亮方向、校准航路。2022FIRST惊喜实验室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主竞赛征片开启丨以个体作为介质,以具体指向未来

当规训时隐时现,停留在封闭的房间里,我们是否还有想象世界的能力?当秩序边界模糊,远眺的目光被遮蔽,创作的光谱是否还能继续闪耀?当自由被动消极,冒险的脚步停止,如何再次登上精神高地?2022年,某种源自云端、难以触及,更无从对抗的抑郁情绪成为不少人的共同体验。诚然,能够因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遭遇而产生共情和刺痛,是走向改变的第一步。但在刺痛之后,我们终究还是要问:那下一步呢?在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举办前,突如其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笼罩在每个奔赴西宁的心灵周遭。但当人群汇聚,大幕拉起,具体的行动与观看依然令知觉变得真实,在一阵阵忙碌中感知到力量破土而出的声音。工人师傅李志宁正在为会场墙面喷漆,该瞬间成为开年征片视觉概念来源在影展闭幕后,《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成功抵达院线银幕,在影展期间收获广泛关注的《钓鱼》《之后的一周》《何处生长》《废物故事》等影片也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观看。每次我们看到这类消息,都收获一分努力得偿的安心感,也收获一次提示:或许,要想对抗云端的抑郁,不如低头躬身,以伸手可及的具体为支点,撬动改变。这是我们在2023年希望蓄力和发力的方向。经由电影节,我们力图让更多具体的支点得以确立,撬动紧闭的闸门,让光芒照进生态、传导力量,为困惑者照亮周遭的道路,也让奋力生长者获得更多滋养。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征片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开启,至4月28日截止。报名将分为早鸟阶段、标准阶段和延迟阶段进行。请点击文末
2022年12月31日
其他

电影市场颁奖 | 属于勇敢者的游戏

面对多变的环境、市场的窘境与匮乏的表达,你是否还有勇气让自己的作品站上台前?当“作者”的冲动与“类型”的范式两相龃龉,你是否还能刨根究底,在层层线索的密丛中直击叙事的核心、自我的初衷?一直以来,似乎忤逆自我、委身外部标准才是在市场中胜出的法宝。遵循市场规律固然重要,但是在良性的市场环境和丰沛的支持系统之下,那些独特而坚定的创作者们往往获得更多的青眼。FIRST电影市场呼吁勇敢的创作者,也以多维度的对创作者和市场路径的校准和链接来尝试提供底气。第十六届FIRST电影市场产业放映&1v1创投会洽谈(向右滑动查看)2022年7月27日-7月31日,FIRST电影市场·产业放映,连续展映10部入选已完成项目和10部入选制作中项目,同步开启市场嘉宾与片方主创的产业洽谈。8月1日-8月2日,FIRST电影市场·创投会,20个年度入选电影计划经过初选评审、剧本评审和提案评审三轮,到达终审公开陈述。终审评委郭俊立、黄渤、黄建新、杨超、周冬雨及市场嘉宾代表,在第十四届FIRST创投会入选项目导演邵艺辉的主持下,于陈述现场进行沟通对话。第十六届FIRST电影市场创投会公开陈述现场(向右滑动查看)在创投会公开陈述的现场,各位评委从自身的专业角度给予入选电影计划的主创们真诚的建议、与创作者展开积极的讨论。经历了FIRST电影市场公开周的主创们虽然难免紧张,但也比之前显得更有把握,与评审展开平等的交流。郭俊立表示:“电影在热闹的同时,还需要给观众呈现出人物的成长。”黄渤表示:“创作者讲出生命体验中深刻的瞬间,这样的表达是更吸引人的。”黄建新表示:“故事架构搭建后,我们更想看到贴近生活的细节。”杨超表示:“我们应当突破自我生命体验的自我保护,在静水深流中看到疼痛与反思。”周冬雨表示:“很可贵看到在中原环境中进行叙事的创作者。”8月3日,第十六届FIRST电影市场颁奖礼举行,公布19项荣誉的归属。恭喜《一百五十秒》获得世纪优优“ULIGHT创新制作”奖,由世纪优优提供价值三十万元的非现金奖。世纪优优面向FIRST影展创投会年度入选电影计划及产业放映已完成影片/制作中项目,提供ULight智能光场拍摄制作支持或提供视效制作、动态影像合成制作支持,同时可以提供影视项目海外发行评估服务。恭喜《摩登澡堂》获得两比特网播潜力奖,由两比特娱乐提供价值三十万元的非现金类奖。两比特娱乐基于两比特·千乘平台,不断探索内容生产、变现效率提升。通过用户洞察、媒介优化、物料匹配等全流程运营,实现效果导向的新一代,高效率、低损耗的线上宣发运营服务。恭喜《一百五十秒》获得微尘时代“微助力”奖,由微尘时代提供价值三十万元的非现金类奖。微尘时代投身影视海报设计行业以来,始终致力于配合创作者们呈现影像之外的视觉表达。微尘时代“微助力”奖为获奖者提供价值三十万元的电影海报设计与电影版权音乐支持。恭喜《一百五十秒》获得直接调色技术大奖,由直接调色提供价值三十万元的非现金类奖。直接调色将为获奖项目提供价值三十万元的前期色彩风格开发、后期数字中间片调色及制作服务。恭喜《23号》获得龙跃中欧制片人特别奖,该奖项由龙跃中欧制片人协会提供。为支持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为其在欧洲节展和市场打开可能性,龙跃中欧制片人协会特设“龙跃制片人特别奖”,针对三部产业放映的入选影片领发。得奖者将获得由龙跃中欧制片人协会提供该项目在欧洲的节展策略、融资、后期合作、销售等工作的支持。恭喜《旺姆的夏天》获得爱奇艺“上上座”奖,由爱奇艺赞助现金十万元。爱奇艺电影持续助力
2022年8月3日
其他

训练营首映|拍摄不是终点

当场灯再次亮起的的时候,电影《时机》已在人们的心里。练习遗憾是作为电影创作者的功课。正如年度导师顾问张律所言:“只要电影完成了,它就该开始自己的旅程了。”训练营的西宁时间如同一次高台跳水,期冀35位青年电影创作者们在时机结束时开始,永远葆有一猛子扎进电影的勇气。当所有影片播放完毕的那一刻,我们终于可以宣布:完成万岁。今日,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七部影片《时机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误差》《我晕的,是时针》《日环食》《国际学校》《杀死孤独》《我还认识你,十一》在西宁奥斯卡国际影城完成世界首映。西宁十二时辰·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侧记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以“时机”为主题,邀请导演张律担任年度导师,由表演顾问王传君、周一围,剧本顾问葛瑞、秦海燕、潘依然、忻钰坤,摄影顾问李然、朴松日,美术顾问梁鸿鹄、钟诚,声音顾问黄峥、张金岩,剪辑顾问孔劲蕾、刘新竹、屠亦然共同组成导师顾问团。招募导演、制片、摄影、美术、录音五个方向共计35位青年电影人组成七个剧组团队。本年度训练营七个剧组在7月20日至7月27日期间陆续完成拍摄。从“时机”的创作主题出发落地实拍,到完成定剪,七个涉及亲情、成长、爱情、梦想影像的碎片逐渐被拼凑出意义。第十六届FIRST训练营“时机”海报现场创作的乐趣“现场”是创作发生的场域,也是创作中最不可控的部分。当前期预设被训练营的状况打碎重构,于导演、制片、摄影、美术、录音们而言,打开思路后,一些现场创作的乐趣也正在发生。在剧组《杀死孤独》的现场,拍摄陷入匮乏与倦怠,一次自由发挥的一镜到底让习惯严格按照分镜的摄影曾浩然体会到了现场创作的乐趣:不妨胆子大一点,卸下一切负担,与演员李梦基于现场出发,创造不一样的故事。《杀死孤独》拍摄现场(滑动查看)《误差》剧组在拍摄跟踪戏份时,隔壁影厅突然闯入巨大的“恐龙咆哮”音效。在恐惧的镜头情绪下,噪音介入反而更加别具一格。“就用这条吧,我觉得这个声音挺好的。”
2022年8月2日
其他

纪录片实验室丨问题在于是否改变

7月27日,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第一天,纪录片是毫无疑问的主角。而这名主角的高光时刻无疑是傍晚的锅庄广场,第六期FIRST纪录片实验室在此举办“荣誉之夜”活动,为入选项目和特别推荐项目颁发荣誉。尽管今晚的活动并不包含电影展映环节,但围绕在锅庄广场周围的人群依然热情满满。随着一名名纪录片创作者的努力得到回报,现场也传出一阵阵掌声。“照相术的发明就是为了真实地纪录世界,电影最早的形态也是纪实影像。”FIRST青年电影展组委会荣誉主席谢飞在为创作者颁发荣誉时表示,纪录片是不容被忽视的一个影像门类,期待更多的好纪录片被创作、被观看。第六期FIRST纪录片实验室共征集到102个有效项目进入初审视野。初审阶段以项目书、导演阐述和样片为基础进行筛选,选出13个项目进入复审。在复审阶段,评委们通过线上或线下面谈的方式,深度了解创作者的意图、目标、计划,以及项目推进途中所遭遇的挑战,并从13个初审通过项目中选出6个进入入围名单。(点击查看第六期纪录片实验室入围项目介绍)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纪录片实验室丨好的选题只是一个开始

为了将纪录片人及其创作连通至更宽广的影像创作流域,以更大范围的观看提供更多维度的支持,第六期FIRST纪录片实验室首次移师西宁,正式并入影展核心场景。而随着一个个项目投递而至,力量开始在同一语境下汇聚沉淀,而通过交流实现成长的潜质也愈发令人期待。本期纪录片实验室征案共102个,其中制作阶段为拍摄中的61个(59.8%)、粗剪阶段28个(27.5%)、后期制作阶段10个(9.8%)、田野调查阶段3个(3%)。66名创作者参与了FIRST组织的创作生态调研。结果显示,纪录片创作所面临的困境一如预期。71.2%的创作者认为资金不足是困扰创制作最大的难题;而渠道有限(42.4%)则是播映发行过程中的主要阻碍因素。约三分之一(30.3%)的创作者们表达出了对院线传播的诉求,这与目前实际纪录片的院线传播现状(1.52%)差距较大。除了客观条件一如既往地局促之外,创作者对自身的预期也成为无形间的束缚因素,这突出体现在普遍偏低的项目预算当中:102个项目中,预算最高的为800万元,最低的为4万元。预算在300万及以上项目14个(13.7%),预算在50万及以下的项目共42个(41.2%)。“出于现实考虑,纪录片的创作者倾向于将预算压低是可以理解的”,评委庄一敏认为,“纪录片人应该懂得让预算匹配项目的计划,而不能把自己搞得惨兮兮的。”在困境之下,独立不迁的创作意志依旧令人欣喜。约78.8%的创作者为独立创作,72.7%的创作者通过自筹资金推进项目;即便如此,依然有超过60%的创作者将纪录片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内容或未来主要职业规划,84.8%的创作者将社会现实意义作为内容的第一标准。繁茂的创作生态,在初审阶段便点燃了几名评委的讨论热情,尽管面对的是102个项目带来的庞大评审任务,但丰富的评价维度和深度依然被激发而出。项目的提案是否成熟、拍摄伦理和表达力度之间的关系是否平衡、影片结构和人物发展的弧线是否完整,均成为评委们讨论的重点。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

问题或许从第一天就开始。露天放映的倾盆大雨,突如其来的疫情,被迫调整的行程,无法抵达的作品。而一切却都在西宁照常发生。银幕光亮不减,交错在多个影厅与三个影院;几何书店的阶梯上,返场谈的故事由光影延展至观众更深的心底;自公开陈述的光亮舞台走下,主创们在自己的作品背板前,信心相谈“我想讲述的事”。九天,关于电影的一切在不同的场域同时发生,主角是观众,是创作者,是作品,是参与在内的所有人。我们遇见了许多突发的,惊喜的,不稳定的,而我们仍葆有持续的,冷静的,翻滚不止的。像点燃炬火的人,摔倒了依旧爬起来的人,指引航向的人,我们寻找应有的立场与声音。最佳短片:《木官木才》蔡源青、黄厚植、NATHAN
2021年8月2日
其他

训练营丨翻越《对立面》,共抵创作高原

灯光渐暗,场内掌声不断,观众席与台阶早已经坐满人,却还有在外等待进入的人群。这是第15届FIRST训练营首映礼现场,来自导演、摄影、制片、美术、录音5个岗位的34位入选电影人,带着各自组别创作的作品与大家见面。这七支蕴含着高潮与低谷的故事,透过不同风格尝试与部门磨合,在影像创作与现实挑战中脱颖而出。从开营仪式到首映,创作者们试图完成对自身的征服与挑战。而在现场每一个身影,每一张面孔之后,都是值得被记录的画面。影像创作不是独狼行动训练营期待新的尝试,但电影绝非一人独行,我们憧憬青年创作者打破单一,也在团队协作中寻求火花。抵达西宁前,创作者们需要提炼创作阐述,这令团队在见面前就已经远程建立了某种联系。书写第一版内容方案时,剧组《如斯》的主创们还局限于各自岗位分工,零散想法的拼凑效果差强人意。好在几次尝试以后,剧组终于放下生涩,一次大胆的发言为影片定调,每帧画面终于实现物理空间、声音空间、视觉空间的协调配合。《如斯》剧组在讨论饭桌的空间安排而先行启动的勘景工作,也需要团队协助。美术部门抵达西宁前,会先通过网络开展前期调查,《来客》的美术金华联想到“扑面的蓝”,但蓝色钢制窗户当地并不常见。开拍在即,剧组集体化身粉刷匠,终于如期完成了置景,在其他部门的协助下“共同填满电影这个大圆”。为维护秩序,《狗儿子》剧组成员在片场练就了一身“神龙摆尾”技能“画面是共同填充起来的。”《狗儿子》的摄影杜晨同样传达了协作的重要性。《太阳雨事件》临时换景,新定的喷泉更能营造“释放”的感觉,但水流冲劲大,对拍摄造成许多阻碍。摄影师朱怡遥于是穿上由团队共同研究出的“防水装置”,跪在泉眼间移动,相互协作,捕捉更好的画面。撒开了拍,大胆操练“训练营更想看到年轻创作者怎样说故事”,摄影顾问程马说,“青年人可能跌跤,但粗粝尝试和解题体验才是训练营的魅力。”三天拍摄时间,《太阳雨事件》切换15个场景,要完成130个镜头,难度极大。排完分镜,有人建议剧组重新调整,制定更实际的规划。临时的调整令剧组成员有些不知所措又沮丧。摄影顾问曾剑于是发短信给“受挫”的年轻人:“别听我们说什么求稳,撒开了拍,拍坏也没关系。”他还鼓励剧组《拼图》的摄影宋悦鑫跳出光影和构图的限制,“摄影机是死的,它应该跟着表演走,关注现场感,捕捉人的温度。”《拼图》的美术倪峥嵘在间场时比对照片陈设于是创作者们试图推翻制式的条框与公式。在《如斯》的初版剪辑诞生后,导师和剧组成员认为“太工整了”,串联的画面如同固定的板式。“怎么让结构“破”一点?”主创们集体释放想象,大刀阔斧进行剪辑改动。制片张泽凡同样解锁了一些野生玩法。有限预算、紧凑时间内,《铁三分》请来35位群演,完成了将整个篮球场搭建为建筑工地的置景。“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更多可能性。”于是他借助附近工地的施工材料,辅以简单改装,本以为要远超预算的美术工程就落地了。当逐日而来的问题遇见“解决问题的决心”,开营仪式上的关键词“胆子要大”、“操练起来”也成为拧开故事阀门的螺丝刀,推着众人不止步于向前。延续对话,抵达旷野奔赴《对立面》的过程中,对话在发生、延展,而作为年轻电影人最坚定的后盾,导师顾问团为年轻人们提供了最有效的协助。导师顾问团恨不得在每日穿梭每个片场。当《铁三分》剧组在调度群众演员上遇到困难,导师郑大圣试图给出方法:“走几遍戏就清楚了”。他带着演员讲戏,提醒演员配合机器视戏,年轻人于纸面上讨论不清的问题很快便迎刃而解了。声音顾问温波亲自给剧组装设备,手把手传授经验。当他发现现场收音不佳时,更是在深夜街头思考补救措施;美术顾问兰志强忙里忙外地提醒年轻创作者记得准备预案,鼓励他们“坚持到最后,决不妥协”。声音顾问温波说:“录音是个细腻的活,你得有自己的心思,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训练”难免遇到困难,但当导师顾问团倾力分享经验,年轻人也在逐渐成长,摸索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面对房东的驱逐,《来客》的成员一边与负责人交涉,一边忙着收拾转场。导师郑大圣和声音顾问温波就淡定淡定地看着,相识一笑,却不做干涉。《太阳雨事件》现场,摄影指导曾剑指着监视器说:“惊了!拍得这么好,我可还没指导呢。”而当《太阳雨事件》发生部分拍摄素材丢失时,团队即刻决定召开紧急会议,即刻便行动起来——联系器材、约下场地演员,重新制定补拍计划。即使有人员已经提前买票离开,也有其他组的创作者赶来支援。导师郑大圣说:“电影人们始终要面对限制和问题。”在彼此陪伴与协作中,青年人在挫败中寻求突破,成长,坚守着热情与纯粹,一点点行至更远的旷野。世界首映当训练营成为创作的大胆操练,连系跨越代际的电影人。无数个日夜颠倒以后,勇敢的创作者们终于迎来属于Ta们的夏夜。7月31日晚,训练营的七部作品将以长片《对立面》的形式于影城世界首映。这是一场盛大邀约,那些“胆子大”“心要野”的年轻创作者,经历线上课程、前期筹备、紧张拍摄与后期制作,终于在大银幕中与自己的作品相见。创作者在首映礼会紧张吗?面对观众,创作者是否有所期待呢?当此起彼伏的掌声在影厅内不止,导师顾问团、影人、年轻创作者们共同站在大银幕下,Ta们的热望与执着得到回应。导师郑大圣所说:“我们不是竞赛,不是选秀,我们是实实在在做事情,要等待大家真的拿眼睛印证的。我们要在所有不如意中克服问题,持续创作,这才是我们永远都要去学习的话题。”如果《对立面》的创作是高原夏日中年轻人对内心的呼应与肆野挑战,那么这份信念也并不会随着夏日的结束而消散。胆子要大,心要野,试图跨越心底所有对立面,在影像书写之外,坚定的对话持续发生。最后,感谢伯乐营销提供的宣传营销支持,星润艺霖提供的选角支持,KINEFINITY提供的摄影设备支持,派华传媒提供的后期声音及调色支持,南光提供的灯光设备支持,新阅提供的云操作支持,AgileBox提供的技术支持,感谢创益同行伙伴GEOX,感谢美特斯邦威提供的组服支持,二十一圈提供的协拍支持,宫羽电影提供的录音设备支持,与年轻创作者共同打破限制,回归电影,大胆撒野。出品:FIRST新闻中心撰文:邵欣敏采访:邵欣敏、吴琪、丘颖茵图片:章炳睿、潘静、刘俊鹏、王豪阳、林煜锋(训练营图片组);王泓霖(新闻中心)《真正的「世界首映」》《在回归电影的路上》《新朋友,老朋友》
2021年7月31日
其他

超短片颁奖 | 看见簇新的,自由的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超短片?由FIRST青年电影展联合vivo共同发起的超短片单元,呈现了一种在时限上简短,但在寄望上绵长的新形式。不论是出于一种“去记录,去表达”的质朴本愿,一种打破庸常、重塑叙事的野望,抑或是一种回应当下的必要,我们都看到涌现的作品正在建构一种原本模糊的框架。在今年的超短片评审会议上,面对23部入围作品,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新兴媒介的多元样貌、传统叙事的基本要素、创作者本位的内容输出,三位评审都给出了自己的期冀。评审黄轩提出对多元性的期待和对作者性的尊重。“我不太会希望看到那些工业水准制作的东西,相反我不介意他们的作品是粗糙的或有颗粒的。”便携式拍摄设备正在对专业主义祛魅,手持相机、基础镜头,就足以达成创作的充分条件。依托在央美教授实验影像的经验,评审曹斐对网络化语言的超短视频表达了认可。当下的观影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多屏幕多窗口只有在当下的流媒体才能发生。创作者不需要一定按照长片和短片中的叙述框架展开,也需要鼓励一种更放松、更松弛、更活跃的创作状态。“创作上的异类太少,想象力这个东西还是很重要的。”评审戴锦华则认为旧的叙事评量标准并没有完全丧失意义。“无论什么形式都是应该成为一种倾诉,都需要一个目的去抵达。”因此在使用新拍摄手段时,应当去发挥新媒介的更多可能性,来匹配某种创作的意图。相比于单一的独白、自白,社会性表达的尝试或许能给人更多惊喜和启迪。最终,有7部超短片脱颖而出。它们不是一种确定的答案,正如三位评审都给出了自己对于超短片的理解和期冀。但是对于簇新的、自由的、未经定义的超短片来说,它们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姿态。【年度超短片】只要熊春辉不请假,他可能就是酒仙桥地区业绩第一的中通快递员。周末,媳妇会坐公车带着孩子,在他送货区域附近的小树林跟他见一个小时。这天下午,他下定决心,骑着他没有前视灯的二手电瓶车,回到他位于皮村的家。《如果可以》将视角投向了快递员熊春辉的生活。
2021年7月30日
其他

真正的「世界首映」

谁没有想象过自己的片子第一次走上大银幕的情状呢?那些曾经被反复品咂推翻又重来的剧本、那些开拍前难以入眠的夜晚、那些在拍摄中接踵而至的问题、那些在后期时与伙伴的分歧与争吵、那些在最后定稿递交作品时刻的郑重,都将在影厅灯光暗去的时刻沉淀,也在银幕亮起的时刻重生。作为青年导演处女作的汇集处,FIRST每年都会承担部分影片的世界首映。但是对于一些青年导演来说,真正的“世界首映”发生在展映前夜——导演会提前来到放映厅,测试自己的片子。这将是一些导演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试片时间有限,往往只有半小时左右。不少镜头被快进略过,时间留给最紧要和牵挂的镜头。面对这次“世界首映”,主创们会作何感受?他们对于影片满意吗?他们会回想到自己创作和拍摄中的故事吗?他们会想象明天首映后观众的反馈吗?从一次试片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电影人关于自己作品所有的爱与怕。
2021年7月28日
其他

在回归电影的路上

淅淅沥沥的雨一直笼罩着露天放映广场,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停。风雨交加时,影迷们肩并肩、身披雨衣坐在西宁的夜里。这是FIRST露天放映第一天,播放的影片来自主题为「归程」(点击跳转)的策展单元——《小街》。银幕中是怀旧青涩的台词与音效,朴素而慢节奏的叙事令原本遭受雨水击打的夜晚情绪渐渐平静,而银幕外是安静观看的观者或影迷,Ta们曾在雨中站立等待许久,紧邻围杆站着,直到时间被延后许久的入场。
2021年7月27日
其他

新朋友,老朋友

当FIRST在光阴的流动中逐年成长,陪伴在身边的人也来去不断。每一年,FIRST总会遇见熟悉的面孔,Ta们或在青涩的时期与FIRST相遇,怀抱各自性格与形态的梦。而每一年也总是会有初次相遇的新面孔,Ta们或是观众,或者路人,共同在时期与场域中相见,交互来自盛夏与电影的情绪。【你好,新朋友】小唐坐火车来看电影的人小唐是电影专业的学生,这是他第一次来FIRST看电影。几个月前,他渴望以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这里,但遗憾没有通过复试。最后,他选择和朋友一起从浙江坐火车来到西宁与FIRST见面。“前天我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今天我连着看了FIRST的四部电影。”观众小唐分享今日观影感受小唐最初是被2018年的入围影片吸引的,逐渐开始关注FIRST的所有动态。“每年都能看到很多很好的片子从FIRST出去并获得认可,入围的片子也会来学校放映。”小唐希望来年自己也能以创作者的身份参与FIRST。“明年我一定还来。”他显得很坚定。穆穆第十五届FIRST宴会组志愿者组长穆穆来到FIRST之后喜欢和很多人聊天,她说自己是个喜欢听故事的人。2018年,穆穆去看了《大象席地而坐》,她隐约感觉到,自己仿佛遇见了电影的另一种形态。就是这种微妙的感受,让她决定去尝试一些有关电影的东西。FIRST和西宁给她的第一印象大概是陌生的令人好奇。穆穆在核对仓库里的宴会酒品穆穆心中有一个很模糊的电影形象,来到FIRST就是为了让这些东西变得清晰一点,好给自己在将来选择电影的时候提供判断的依据。她也强烈地想要看看,其他的年轻人到底在做些什么事情。和很多向往创作的人一样,穆穆下一年想要尝试训练营。她觉得这个影展很丰富,不是一次可以看得清楚明白的。当然,使她再一次靠近FIRST与西宁的,其实还是自己心中对于电影的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好久不见,老朋友】芋圆第15届FIRST训练营《如斯》剧组
2021年7月26日
其他

开幕 | 故事在发生之前

如果开幕成为所有人瞩目的时刻,所有先前的期待化为屏息凝神的观看、惊喜活动的发生、人群之间的热络,这是前所未有的共历。但这不是唯一被注视的故事。FIRST从来无法被单一定义。当展映、论坛、活动、酒会等各环节与场域的筹备共同联动构成一个有机体,每一个正在忙碌中的、每一处正在筹备的,都是整体中不可被忽视的一部分。在影展开幕之前,故事已经发生。这些错落发生的故事,亦是影展开启的记忆。📍
2021年7月25日
其他

在影像革新的岔口寻找可能

这是一个为影像创作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能的时代。媒介的更新与迭替是过去与未来岔路口投射出的光束。便携式摄影设备的出现、影像摄制相关信息在媒介平台上的广泛共享,正在使得专业主义设置的壁垒不再成为阻碍;聚集着各类人群的社交平台,正在变成一个不设场域的放映场,影像的流动随时随地发生。正因为此,时代正在呼吁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前启过往大师时代的箴言,直面当下次第出现的种种变化,也势必要面向一个更加多元的未来。在这种叙事中,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叙事碎片正有待捡拾,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站到前台。我们希望看到既有的影像定义如高墙般被推倒,更期待有全新的建筑耸立,但这一切的地基必须要关乎时代、言之有物。FIRST携手vivo开启的超短片单元或许可计为在此挑战下的一种实验。今年3月5日,FIRST超短片单元征片正式开始。在官网和B站双渠道收到到数以千计的作品之中,5分钟的体量并未构成形式和叙事上的限制,我们看到众多创作者正在电影的方式介入生活。而在入围的23部作品之中,我们更是看到某种呼之欲出的表达。(点击查看入围片单推送)但是比起众声喧哗,我们也需要一点确定的答案。在赶赴未来的途中,让我们共同展开一场思辨的对诘,在过去与未来交织的迷宫中寻找出路。曹斐、戴锦华、黄轩受邀组成本次超短片单元的评委阵容,分别来自艺术、评论、演员三个领域的他们,将结合对于当下敏锐的洞察和在影像领域的深耕,引领一场对于当下影像创作的追索。身为演员,黄轩在证言视频中扮演了追问者,察觉影像创作者所处的岔口。当迷宫提供了不可尽数的前路,敞开的窗户或许也是出口,但是来自各方影影绰绰的光亮在希望之余也构成一种虚妄:什么才是时代呼唤的叙事?创作者该如何立足承前启后的结点,找到前路?黄轩将“生活”视为这个问题一种可能的回答。身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曹斐在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积累之下,为我们提供了冷静的观察者视角。她深知经典和大师的意义,也鼓舞探索边界的人群。万千种意识正在不断交汇、碰撞,新的可能永远敞开臂膀,但谁将是抓住灵感之炬的人?身为知名学者,戴锦华的视阈则扩展到影像和人群的边界处。作为产出者和接受者,人群是影像回归之处。也正因此,日常感成为新的美学,人和人的沟通与共情在影像中获得了归宿。当我们在呼唤一种未来影像学,我们也在呼唤一种未来的人群形态,它永远包含着希望和向好的可能。在三位评审共同的追问和求索之下,评审黄轩最终循着光亮走向了未来。期待超短片单元也能承载创作者的这份热望,在5分钟影像的呈现之中,勾勒出属于未来叙事的某种形状。在7月30日的西宁,我们将共同见证FIRST超短片首映暨颁奖礼的举办。在影像革新的岔口,我们终将迎向光亮,奔赴未来。在视听语言日趋与文字同等重要的时代,手机正在成为新的影像书写工具,重塑我们的观看方式,创作者的意义也被重构。vivo相信在“人人都是创作者”的当下,移动影像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人性化的专业影像技术,赋予每个人表达和创作的自由空间。在去年的超短片单元中,手机作为个人便携创作工具,为移动影像的电影化叙事打开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今年vivo将继续携手FIRST,探索移动影像创作的边界,让更多人享受创作的乐趣。
2021年7月23日
其他

FIRST论坛|一次对问与质询的邀约

在电影展,人们有很多机会去发现问题,因为电影鲜活的形式和创制常常能够重新点亮一种对社会、文化、艺术等维度的视线,而那些由电影所辐射出来的问题,在某一时刻是亟待获得回馈的。面对问题,即是面对着将来路径,FIRST作为一个专注培育青年创作者的电影展,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搭建一个开放的对话环境,希望给电影行业带来独到的青年观察,也尝试给青年创作者开拓一些前沿的行业视野。每一年,各种视角、观点与立场都会齐聚FIRST论坛,针对时下不断更新的问题做出回应。第14届FIRST板砖论坛现场当新框架遇上老问题,青年创作者遇上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时,新旧语境之间那盘根错节的基底就会被看见。旧模式如何失范又有何处可借鉴,新规则之于旧语境的适应性为何?在创作者代际之间展开的沟通也许能够提供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而FIRST的论坛也将聚焦一些或时新的,或持续性高、发酵性强的问题。在2020年FIRST开辟了的超短片单元,对此,论坛也将针对该新型单元成立以来,对电影讨论中的惯常话题——创作与观看所带来观念和实践上的变化。第14届FIRST电影市场论坛现场对于社会乃至整个时代的议题,FIRST论坛也有呼应。“后电影”时代,于观看中逐渐被代替或取消的电影院,以及日益高涨的女性呼声,FIRST将就这些议题,继续思考电影于目下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蕴。当然,在第15个年头,对于如何更好地、持续地走下去,FIRST仍存有困惑;而对于影展所落地的青藏高原,这个承载FIRST的旷野之地,它的可持续发展也同样是我们所关切的。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论坛信息公布—纪录片创作工作坊—作为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开山鼻祖,吴文光在其个人创作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变革与折返。此次工作坊,他将沿袭对“纪录片精神”的尊重,展开基于对“真实材料”或“真实影像”的创作与运用的探讨。吴文光将影像认作一种写作方式,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轶纪录片的经典范畴和规则界限,更多地专注于纪录片作为一种自由之精神的影像呈现。这位具有开创性地位的导演,将阐述他是如何践行那些鲜明而又尖锐的创作观念。—“可持续”主题论坛—是青海西宁提供给FIRST一个可奔逐梦想的旷野之地,FIRST立足于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又依托着它的人文资源。一直以来,我们也在试图用影像不断关照人与自然的连接、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站在拥有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雪域高原——青海西宁,我们想从电影的镜头里眺望更真实广阔的现实图景——可持续在青藏高原意味着什么?我们对于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持哪些想象?
2021年7月22日
其他

对抗饱和工作,我们准备了十条插空锦囊

还有5分钟就要迟到,在离公司还有一公里的地铁上却遇到同事不急不躁,胸有成竹地拿出手机说:“别着急,我发现咱们公司的打卡系统在这儿就能直接打上,这样每天能多睡5分钟。”我见证了一位职场时间管理大师的高光时刻。但不得不说,大部分职场人的排期表总是被填得满满当当,微信、邮箱的提示音连起来能奏一首曲子,周末最大的休息也只是关掉微信的新消息提醒。这时,如何管理时间,在密密麻麻的排期表中插空休息,做一名“插空青年”,成为每一个职场人的必修课。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左滑查看插空锦囊插空青年努力省出时间,进化成时间管理大师,或许是职场的“小聪明”,但却是应对职场人工作和生活难以分清困境的无奈之举。毕竟,人们现在不仅要适应碎片化的工作,也在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好像也因此被撕成碎片,难以一心一意了。省出的时间,或许能组成一个片段,以有机会构成一个生命的回忆;那些帮插空青年省出时间的物件,本身也是一种可留存的生活。而珍视时间、拼接生活的方式,或许都能在FIRST
2021年7月20日
其他

奔赴应许之地

亲爱的伙伴们:你们好。欢迎你们与FIRST一同迈入第十五届,我们想用接下来这个别致的方式再次介绍大家。一个影展的性格如何养成,除了自我更生之外,还来自于异质环境的影响与滋养;一个真正富有创造力的场景如何建构,除了雄心勃勃与满腔热情,还有实验精神与精密协作;一个具备可持续性的创作生态如何养成,除了孜孜不倦的耐心与实践,还要有信仰者之间的步调同频。哪怕他们来自山川湖海各不相同,也恰好都怀着对未来终将到来的期许之心,尝试去寻获一些关于电影如何创造美好的答案,这是一个影展与合作伙伴所共同催生的应许之地。天色渐暗未眠时,我们邀请本届所有合作伙伴,步入被夕阳拉长了影子的未来电影大道,街上并不喧闹,却暗藏神奇,所有新鲜与屏息在此交汇,等候盛典揭幕,人群入场。前往未来之前,在此地稍作停留,希望所有奔赴西宁的人们,在这座未来电影小镇里寻获潜藏的深情与秘密。
2021年7月19日
其他

竞赛入围|纪录作为天职

去记录,去表达,几乎是每一个纪录片创作者的本能。纪录片作为FIRST主竞赛单设的一个单元,承载着对于当下电影创作切入真实影像的某种期待。在高速发展的当下,种种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景观层累地出现: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有关乎摩天大楼的,也有关乎乡野小径的;有日常发生的,也有前所未见的;有指向广袤的人群的,也有投射于隐微的个人的。我们从未感知到有如此厚实而丰富的素材土壤,等待创作者去挖掘。在今年入围的纪录片作品中,既有成熟作者携新作而来,也有新鲜名字的惊艳亮相。当众人正在对这个时代的主题进行反复求索,我们看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应答。01有一种应答来自重大事件的回响。随着便携式拍摄设备的普及,对于重大事件集体记忆的书写几乎形成一种自觉,这种自觉正蔓延向更广大的人群,我们往往能在重大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看到相关作品的涌现。这固然可贵,但我们同样期待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有来自纪录片创作者更加稳重深刻的讲述,帮助我们不断反观过去,不忘过去。《两个星球》范俭《两个星球》正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跨越十余年的珍重的记录。这是关于在地震中失去一个孩子的家庭,又重新养育一个孩子的故事。当新生命来临,往日的苦痛似乎并没有真的消散:川川的父母反复提及过世的姐姐,游哥、高姐家的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也避不开关于地震的话题。
2021年7月17日
其他

声光、盛夏、西宁的夜

今年是FIRST来到西宁的第十年,由土地生长而起的城市与电影节文化愈加深嵌。在远离海洋的高原入口,FIRST以影展盛会汇聚形态各异的目光,发生在城市中心,由丰富光影衍生而出的气息绵延不止。当电影引领观者去往一处远离繁杂之地时,FIRST也希望呈现更多元的个性,不断尝试影展场景的可能性,为所有聚集而来的人群找到独特的西宁之声,无论是电影的叙事,还是音乐的回响,「西宁的夜」作为连接视听的场域应运而生。舞台气氛浸入周遭场域,「西宁的夜」试图创造声光与城市的全新对话伯格曼说:“再没有什么艺术比电影更像音乐的了。”如果电影是不语中心照不宣的默契,音乐则是在观看前后被延续的珍贵与温柔。因画面而生的情绪借旋律被流溢出画外,由音乐汇聚的能量也与场域乃至整个放映交汇。在影院、银幕这些容纳能力有限的介质之外,以音乐开辟一个敞开的、共知的语境。幕色落下之前,链接与观众间的回应、即要发生的美好与情绪、思虑与观察的细腻。光影之外,音乐渗入更直接的情绪链接FIRST汇聚的作品中,在平凡或烦闷,喜悦或好奇的日常里,西宁的夜提供着另一种世界景观,日出日落,草原河流,眺望星辰的无尽浪漫,真诚叩问与肆意生长。第14届FIRST「西宁的夜」现场露天放映作为影展标志性的公共空间,西宁的夜也在这里发生。去年夏天,黄觉迷幻的电子音乐混入张尕怂悠远绵长的西北唱腔,仿佛对撞出一个异度时空;来自武汉的江城之声ChineseFootball在峰潮将退的前夕来到西宁,带着一个个有趣的都市玩笑,用音乐让每一个在现场的人们继续保有美丽的幻想,;长于西北土地的低苦艾和野孩子,对西宁这座城市的每一片自然都仿佛熟稔于心,唱出这片土地的内生力量,也为FIRST打上了它深深的地缘印记。(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第14届FIRST「西宁的夜」现场在一个新的夏天,我们继续为「西宁的夜」带来新的声音,有再次返途的老朋友,也有来自辽阔音乐世界的新伙伴。期待他们的音乐叙事。The
2021年7月16日
其他

竞赛入围|不受限形式,无止尽漫游

真实和虚拟是否泾渭分明?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回答。电影有穿梭在二者之间的魔力,既可以停驻于绝对的冷峻,用客观的视角呈递现实,也可以动用奇幻的画笔,将日常中鲜见的浪漫尽情挥洒。当形式不再受困于界限,电影拥有穿梭真实与虚拟的能力。真人影像和动画便是两种不同的载体。在动画中,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让物品进行夸张和形变,甚至打破透视原则和物理定律,让叙事在极强的美学风格下完成;真人影像也不必固守生活本真,寓言、神话等虚构神秘的元素的加入,现代舞、软科幻等艺术形式的交互,也将带来奇妙的化学反应。于是我们看到在种种这般的尝试之下,青年创作者的讲述变得愈加灵动深刻。这种打破桎梏的自由,带来了更加有趣的故事,更加强烈的观点,我们看到奇幻和讽刺都在影像中找到了自己的自留地,每次观影都可能是对视听体验的革新。在今年FIRST主竞赛的入围片单之中,也不乏相关佳作。在接下来的10部入围影片介绍中,让我们在区别于传统说故事的方式中,见证新手段与形式赋予影像的多种可能。——动画短片——动画题材一直给人带来惊喜。在本次入围的17部短片中,有7部为动画。创作者们以自由而完整的美学风格,在另一次元构筑叙事。不受拘束的动画,用创意与思想的突破带领观众进入无尽的漫游,但发轫于现实观察的灵感,也让人感觉到“戏如人生”。《白露》陈莲华男人、女人、仙鹤,月的盈亏,六个重复场景。《白露》在黑白的剪影之中完成了一次循环动画的美学尝试。《黄金吃人啦》苏夏贪婪是人欲望的延展与失控,《黄金吃人啦》则将它赋予不同阶层的掘金者、相互火拼的兄弟、彼此残杀的朋友……这个精致的寓言,是架空时空里的种种闹剧,对于现实人性的一次叩问。《龙头树》王家琪如若谈到虚构故事的巧思,那么《龙头树》算得上特别的一例。用龙的语言讲述,以龙的视角展开,目睹最后一只龙的死亡。在片中,龙不只是一种长形的动物,而是一种由细胞逐渐演化的一个物种,这个消亡实录便指向了所有生物可能的命运。《稻草记》周浩然或许暂时忘记那些深刻的寓言,回顾一个稻草人长大成人的童话。《稻草记》之中,稻草人执着寻找着自己的玩具。失乐园、移民潮、流水线,沿途的光怪陆离眩人眼目,但是他的追问没有改变。当成长在顷刻之间到来,谁也说不清他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又何尝不是成人世界降临到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的样子呢?《木官木才》蔡源青《木官木才》的作者选择将庞大而拥挤的一种现实一股脑儿塞进狭小的房间。有人这样形容蜗居生活:“我还没死,就住进了棺材”。当嘈杂的人声放大百倍,水和火都侵入逼仄的空间,我们才能感受到城市深处的憋闷感。球赛不可能踢到架子床间,脏水也不至于没过头顶,但对于某些普通人来说,每个难以入睡的夜确然存在。——真人短片——在真人影像之中,同样可以玩转各种叙事的技巧手法。有不少创作者选择以真实影像为媒介,向虚构的边界延伸,让观众感叹“生活如戏”。民族传说为少男少女的情愫赋予朦胧的色彩,杀手故事则为叙事平添几分冷峻;现代舞元素的演绎将日常情感的张力最大化,戏中戏像是一场亦庄亦谐的排演;软科幻外观之下,反乌托邦的叙事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被续写……《布谷鸟》麦尔哈巴·伊斯拉音少男少女的情愫之间总隔着层薄雾,正如扎伊娜和蓝色布谷隔河相望时,水面上升起的淡淡水汽。短片《布谷鸟》讲述了女孩扎伊娜遇见男孩拜尔的故事,也关乎流言、信任和羞于表达的真情。当朦胧的情感里烙下古老传说的光晕,那些隐秘的内疚和遗憾变得透明而可贵。《岛屿故事》张林翰如果现实和传说的结合是梦幻,当杀手元素介入《岛屿故事》,则带来另一种复古又现代的时间感。老电视里播放的杀手故事为静默的现实作注,平和的叙事之下暗流涌动。退休杀手阿海和徒弟小马身后,将是一汪无言的海。《蝴蝶百合公寓》姬京璐《蝴蝶百合公寓》的表达同样与现实咬啮得极紧。一段真实的录音,一段令人窒息的关系,亲密与暴力一同在舞步间露出面目。不论这是对于现实的艺术再表达,还是一剂疗愈的药方,它就像现实的影子,始终漂浮在梦魇的一隅。《赖桑の黑色喜剧》黄季雍或许戏剧可以是现实的一次演练,就好像万年临演赖桑在一个预演的丧礼仪式中,找到了当下躺进棺材时的最佳状态。在《赖桑の黑色喜剧》中,导演黄季雍尝试探讨:在真正离开的那刻,我们最希望能让谁记住、最希望谁能最后留在身边、能带走的又是什么?《当外星人到来的时候》关天从个人生活放眼到整体系统,《当外星人到来的时候》提供了一个极具科幻外观的喻体。外星人即将到来的讯息、清洁不辍的面目模糊的人们,到底谁能突破沙尘,打破一个堂而皇之的秘密?在反乌托邦的叙事之中,我们期待精密系统中的一个漏洞,其实是期待那个窗口之外的真实,而那种真实其实与现实别无二致。突破形式的大胆尝试令今年的入围影片呈现不同风貌,丰富的叙事策略让我们仿佛走进嘉年华,在不自觉间进入无与伦比的观影体验。随着10部入围影片,我们将不断在虚实之间穿游。而因不受限的形式而呈现的故事,往往融汇了创作者对于“虚与实”、“生活与戏”的思考。戏剧并非生活的翻版,虚拟也非现实的影子,电影的创作里往往寄予着作者对于所想主观能动的呈现。在光影间构筑新时空中,我们可以幽默地调侃,也可以严肃地发问,或是仅仅颂唱一首平实的寓言小诗。无论是戏剧之中的真实,还是浸入现实的虚构,总有一根表达的主轴成为创作者的跑道,注定需要跋涉去抵达。我们永远可以期待用视听语言说故事的人带来惊喜,正如同我们应当永远对形式下的内容亮点保持思考与想象。
2021年7月15日
其他

竞赛入围|当青年创作者重返人群

青年创作者的镜头在寻找什么?当芜杂纷繁的事实流在眼前淌过,我们的眼神总是渐渐失焦。电影则执着于用一孔光亮探求着人性的未抵之境。这种找寻将会脱离空谈的虚妄,投向具体的人,勾勒出人群的形状。
2021年7月14日
其他

惊人首作 | 踏着生活的行板,歌声在旷野传荡

首作的意义是什么?当沉淀的经验还未在创作者身上留下痕迹,一切尝试、想象、热望、笃定的最初样态在首作中成形。在陌生起点处,执拗的,强烈的,敏感的,不确定的,都会成为最珍贵的。本届FIRST惊人首作单元片单公布,李崧鸣导演的剧情长片《故乡异客》、郑陆心源导演的剧情长片《她房间里的云》、闫冰导演的剧情长片《雨打芭蕉》,以及陈东楠导演的纪录长片《旷野歌声》入选。在Ta们之中,创作起点的缘起或来自平凡遭遇的反思,或形塑于对城市片段的捕捉,不变的是当作品视角由日常生长,又重新映射回生活本身,“平静且坚定地继续往前”,成为不二答案。《故乡异客》李崧鸣影片在北京开机的时候,李崧鸣仍处于下肢截瘫的康复期。常说三十而立,李崧鸣的三十岁却因突发脑膜炎而几乎丧失起居能力。胸部以下只有脚趾能动,在医院住了13个月。袭来的困境为家庭带来巨大损耗,他时常陷入记忆的自省——恍惚间梦见童年,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的疏远,混乱的电影片场切面。他发现记忆片段与家人的描述形成巨大落差,虚实难辨,前方只剩下丢失回应的不确定。李崧鸣将住院时经历的记忆落差写进剧本,成为故事的主要架构“如果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我要如何继续我的生命?”当生命的反思与沉淀成为李崧鸣追问的对象,编剧出身的李崧鸣有了写的冲动,他想以电影作为刺破黑暗的武器,直面原生家庭、童年经历中的晦暗阴影,试图找到答案。一场对话于是在两间重症病房发生。在努力被摇转而起的病床这边,李崧鸣强迫自己振奋精神,视频的另一侧是因心脏病住进ICU的80多岁的外婆。在家庭关系中,外婆如同李崧鸣的太阳,他害怕失去外婆,于是立下约定,将生活与电影牢牢维系在一起:“外婆,你一定要坚持住,我要拍一部电影,没有资金请别的老演员,所以你必须帮我,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带着《故乡异客》的电影剧本,李崧鸣成为那年康复科里唯一走着出院的人,并行的还有另一件奇迹——几乎每天收到病危通知书的外婆康复了。李崧鸣回忆拍摄中最幸运的事:“外婆没倒下,我也没有。”起初摄制组对外婆的参演仍保持怀疑,但李崧鸣坚持,“先跟着拍三天,如果不行,我们再换。”结果第一天的拍摄还未结束,外婆的表现就已经赢得阵阵掌声。在老人面前,许多规则都变得虚假,台词被以最真实的乡音传递,是影片里无法替代的风景。李崧鸣仍然会在片场想起那些摇摆于内心的记忆,但与家人的一天天相处,故事的一点点完成,困惑李崧鸣的记忆不再冰冷,他与作品一并成长,关于电影的初心也愈渐清晰,“在人的弥留之际、生死关头,关注的还是电影与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那这不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吗?”(向左滑动查看更多)《故乡异客》剧照《她房间里的云》郑陆心源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开幕、排期、观影证 | 未来之行出发,与野蛮人共舞

过往,我们选择了一些电影,试图通过它们回望历史,又能想象未来,在FIRST探索城市电影展的路径上,给观众带来了值得讨论的命题。今年,在关注对影像体验之外,我们试图共享强烈又原始的个人探索,与纯粹的艺术情境。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影片公布,在这场夏日盛宴的最开始,FIRST将给大家带来陈翠梅导演的新作——《野蛮人入侵》。导演/编剧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属于她的第一帧

当电影成为洞悉当代、反观自我的一面镜子,它会映照怎样的形象?我们或曾在画面中看见千万张卓绝的面孔,也曾在电影中看见她们的困顿,在女性身份背后,有太多种言语需要表达。她们是果敢的,也是疑惑的;她们是美丽的,但也有挣扎。在不同的时空背景、叙述语调下,我们试图捕捉更多面向,构成被重新定格的角度与立场。「FIRSTFRAME第一帧」官方特别策展,由FIRST与香奈儿联合发起,旨在关注华语青年电影人作品中的多元女性形象,鼓励女性主题影像书写。本次展映影片自第15届年度主竞赛入围作品中甄选而来,承载不同女性生命体验,将于7月影展期间与观众见面。
2021年7月10日
其他

「归程」之中,看见电影的另一种寄望

我们怎样看电影?我们又怎样看待电影?这样的问题在疫情的浪潮渐向平缓之后,重新变得本质起来。在银幕数量、票房纪录、档期被反复甚至刻意地提及和庆祝的时候,我们仿佛已经很难回忆起,电影在如此广泛地成为现代文化生活的一种组成之前的样貌。但在诸如《一秒钟》这样的影片里,我们依然时常能够窥见电影曾经承载的另一种寄望。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剧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电影承担过许多不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蕴。起初,摄影机/电影充满了工具特质,被固定在特定距离和视角之上,却依然能够敛聚众人的目光,形成公共性的场域;而当摄影机开始运动,观众便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唤醒了自身能动的主体性。观影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的汇聚,开始成为充满各种交互意义的行为。我们试图以一种松散的电影史作为脉络,回望“电影”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践行的功能与承载的意义。作为一种集体观看、集体创作的艺术形式,电影在以怎样的力量聚集人群?通过一系列“关于电影的电影”,我们尝试并置在彼时与此刻,导演对于电影形制所寄托的表达、电影本身创作意义上达成的表达、电影对观众所产生的观看的意义。电影《金银滩》剧照作为一种聚集观看的形式,华语电影的早期发展与戏曲和戏剧源流相交,又因特殊的历史时期背景,继承了更多政治文化的宣教功能。但也因资源集约与知识群体的导向创作,呈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在之后的电影史发展历程中,电影得以脱离过于稀缺的资源,承担更为多样的功能。知识分子群体以电影书写反思,承载历史的另一种表达;资本进场后,作为更为纯粹的娱乐消费产品;以及作为集体与个人意义交互年代,复杂梦想寄托的产品……而对比当下我们在院线所能看到的影像,影像由高度集中、高度提炼,逐渐变得宽容、松散又多样,但也在此过程中变得更为具体,在每一个向度上呈现出单一与割裂。电影《喜剧明星》剧照作为一种可以广泛复制、传播的媒介形式,电影塑造了人的“观看”习惯和以观看为核心的思考判断方式,在每一个电影院被建立的地方,就有一个既公共又私密的空间在接纳着不同的欲望和梦想。于是我们设立名为“归程”的主题策展,共展出6部影片,且这些影片大多是“关于电影的电影”。我们试图在这个简单的电影序列所呈现的影像变化中,反思我们对于电影这一媒介在政治、艺术表达、观看消费等等不同维度上的寄托。*上文图片来源:百度、1905电影网、豆瓣。《八千里路云和月》导演:史东山、王为一
2021年7月9日
其他

前往未来之前

我们无时不处在前往未来的路上。当过往与未来的对照关联FIRST青年电影展的发展脉络,Back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