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越过山丘的笃定
在创作中,创作者们保持激情的同时,更需要的是保持清醒。在《散射至弥漫天空》剧组,导演何梓源在拍摄初期过多地被一些灵光一闪的瞬间所吸引,导致在后期定剪过程中片长过长。“电影永远会让你迷失,尤其当素材越来越多,最终面对的时候你真的会崩溃。”导师陈哲艺表示,“年轻导演在创作的时候可能把一个没有那么重要的一个细节看得非常的重,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局观。今年的主题我设定为‘越界’,是希望所有的创作者他看到的就不只是懂得拿起,也要懂得放下。”
电影实作之外,也需时时反省。对实拍现场那些冲突的、幽默的、惊喜的、悬念的灵光一现的掌握与把控,其实来自于某种自省和自觉的能力。纵然所有创作都来源于主观,但对新锐影人们而言,早点具备某种客观视角也绝对必要。在年度导师陈哲艺看来,这些“爆发”的瞬间在创作中经常会出现,但要将这些灵感落到实处,需要的是经验上的方法论,也只有这样,创作者们才能够真正彰显自己的作者性。《暑间即兴》这个创作氛围欢快而又松弛的剧组,从始至终都在游刃有余中进行拍摄。这种游刃有余来自于导演马骜对自己创作模式的自信,除了选用熟悉的演员,同时他们也会在片场不断地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即兴创作。在莲花湖拍摄时,他们在现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越界”时刻:只要有人越过湖边的警戒线,就会有喇叭广播自动播放警告。导演马骜觉得这个点能跟剧中两名角色的关系发生奇妙的链接——看似是跟某位不可见的管理员的对抗,其实也是两人之间关系的映照,于是临时决定加入了这场戏份。
作者性,同样也来自于一种穿透剧本与拍摄空间的观察锐度。在实地堪景过程中,《河童》剧组意外地在当地的回族村落捕捉到一群小朋友在河边爬树、下水玩耍,那种野生与童真的状态打动了导演钱柠,他们在这些素人孩子身上观察到了所有他们此前没有想象过的细节,于是邀请了他们一家五兄妹参演短片。这种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发生的创作瞬间,跟《河童》的剧本气质也天然地符合。
对于导演们来说,电影是根植于自我的。在训练营我们通常乐见于那些“麻烦”的创作者,TA们对时长、镜头、情节的坚持与笨拙的固执常常显露着独特的个人气质。在这届创作图谱之内,多见创作者们对剧本中高概念表意的坚持。而在此基础之上,让创作的种子需要接触地面,然后去感觉,去触碰,最终在不断地激发中成长,则是TA们在训练营中经历的第一课。
不过,总有些赤诚的坚定标示着创作最初的灵光,《看的见湖的窗子》的导演张王就是顶住压力的那一个。尽管导师建议加上关键人物以更好链接大众观看,张王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形式执着,并且以毋庸置疑的效果获得了导师认可。
在训练营的创作氛围下,工业化流程体系中的各种中心制观念被反思和挑战,我们倡导看见每一位创作者的内心,尊重创作中的每一个灵感,让不同工种岗位上的电影人都平等地参与到创作中。在《湖畔黑匣子》剧组中,声音隋玥在偶然中发现了运动相机的自带麦克风的音效很符合剧情情绪,于是大胆向导演提出想法,采用运动相机麦克风录制逃亡过程中的声音,将这种带有瑕疵却能大幅度收取紧张急促喘息声的声音带到电影院内,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隋玥表示:“我觉得这种事其实挺越界的。因为传统来讲,我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录声音都是要录得干净、漂亮,但是我想把这种情绪在影院同样传递给观众。”
这种热忱的原因说来并不复杂:这种创作的真诚,正是导师顾问们眼中最为珍贵的东西。在表演顾问童瑶看来,这是继曾经作为参演影人参与训练营之后,第二次以不同的身份回归训练营,依然是一次十分兴奋的体验。“我很喜欢和青年导演呆在一起,也希望自己有合适的角色的话,能继续参演短片,这会让你觉得这很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