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归电影的路上
银幕中是怀旧青涩的台词与音效,朴素而慢节奏的叙事令原本遭受雨水击打的夜晚情绪渐渐平静,而银幕外是安静观看的观者或影迷,Ta们曾在雨中站立等待许久,紧邻围杆站着,直到时间被延后许久的入场。
“虽然很冷,但穿雨衣看电影是从未有过的。”
“在露天看电影体验真的和影院不一样,好像被电影和城市一起包围了。”
当露天成为与城市对话的场域,从全国各地来的嘉宾和影迷、青海西宁本地人、忙里偷闲的志愿者散落在每个角落区域。他们与银幕中画面连接在一起,时代里的故事突然拥有新的生命。
本次展映的大多数影片不同,《小街》作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老片”,出生于80年代。与整个「归程」策展的其他影片一起,策展人一舒期待以一种松散的电影史作为脉络,回望“电影”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践行的功能与承载的意义。
当集体观看正在发生,“观影经验也将转化为对普通人生活的关照,成为集体主义与个人生活中相过渡、相交互的桥梁。”
“我外公是退伍军人,我曾经在大院里和一群退伍军人一起看电影。”“我对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好奇,也对那个年代中的影像好奇。”
我们仍能捕捉到影片浸于当下的联系。而相对的,场域里也存在着另一些观众。
“就是偶然来的,工作太累了,和大家坐在一起很放松。”“广场上音响很大,很好奇这边发生了什么,过来看发现是在放老片,也挺新鲜。”
不论人们入座的原因为何,老电影的记忆总会为当下生活带来鲜活感知。如同被带到复古的场景,共视共历。
Ta们会惊奇地发现,旧电影同样拥有明暗分明的打光。——如《金银滩》和《八千里路云和月》,勾起观者记忆童年时,坐在爷爷奶奶辈大院里和老人共同观影印象。Ta们也从电影中捕获关于时代认识的转变。“《马路骑士》里的那个电影排片员的爱情,那样纯粹的故事,是不是在当下早已不可行?”
当演员的面庞在未成熟的摄制手法、并不足够高的分辨率下呈现一层柔光,在雨中就像被加了一层时代的滤镜,诉说关于时间的印记。
所以这样的放映是否真的将策展的意义触达观众?
一舒试想过关于现场的情况:“可能观众看一会儿就会因为无聊而离开,也可能全场就没几个观众。”可对于FIRST而言,即便大多影片会经历这样的境遇,作品或策展观念也一定要被表达,“这恰恰才是FIRST存在的意义,也是回归电影的意义。
如同那些迎着雨等待的影迷,如同坐在影院中,因年代中某个瞬间而动容的观众,只要故事能被传递,被观众乃至路人所注意,它便开始拥有生命。而这份情绪的共鸣会持续多久,又会有多深刻的震荡,“不如就把这个独一无二的场域交还给观众”,给予他们自由解读、尽情做梦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