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摄影 | 皖北矿工的远征

2016-11-05 王伟伟 工人日报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一些煤矿面临着减产或关停。如何妥善解决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和企业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此,一些煤矿积极求变,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外拓市场,对异地煤矿进行整体托管,实现从“提供煤炭产品”向“为煤矿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转变。

10月7日下午,大巴车经过省界桥时,一名职工拿起手机拍照。


10月7日晚上,山西省长治市南仙泉煤矿会议室,掘进队的职工们正在开班前会。


107日上午10时,四辆大客车如约开进安徽省皖北煤电工人村的大院里。矿工牛海峰的妻子带着孩子在一旁抹着眼泪——这一去便是一个月后才能再聚。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来自皖北煤电集团恒源煤矿的284名职工终于登上了开往山西的大巴车。远在540公里之外的山西省长治市南仙泉煤矿食堂里,提前一天到的后勤人员正忙着准备牛海峰他们一行的晚饭。

10月7日上午,安徽省淮北市皖北煤电工人村的大院里,来自皖北煤电恒源煤矿的284名职工即将踏上前往长治的大巴车。临行前,牛海峰的妻子掉下了难舍的眼泪。


10月5日,汪萍(右一)回到淮北市皖北煤电工人村,碰见曾朝夕相处的工友后热情拥抱。1994年的时候,她们就是该集团的提升机司机。

“两厢情愿”的托管计划

山西长治县南仙泉煤矿原是2009年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后单独保留的矿井,核定生产能力50万吨/年。重组之后,由于技术设备陈旧、管理方式落后,这家民营煤矿于2012年停产。

10月8日,南仙泉煤矿井下采煤区。今年5月份,已经停产4年的南仙泉煤矿被托管后成功复产。

与此同时,皖北煤矿正面临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尽管有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但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很多优秀的老职工不得不转岗,这让皖北煤矿一边惋惜,一边还要承受职工转岗安置的压力。

复产后的南仙泉煤矿,一名工人正用推车将煤矸石送出煤厂。

今年5月,南仙泉煤矿与皖北煤电取得联系,双方达成托管协议,这才有了数百名皖北矿工浩浩荡荡开向山西的“远征”。

“我们这也等于创业啊!”矿工杨士忠说。这次异地“创业”却更像是一种回归。48岁的杨士忠与爱人汪萍是在皖北煤电工作了20多年的老职工。今年初,因为企业效益下滑,两人一起办理了内退手续,转了行。干了半辈子煤矿工作的两口子本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与煤炭打交道了,可今年5月份的一个电话又将他们拉回到了熟悉的岗位上。

意想不到的困难

“刚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没信心。”身为采煤区队长的凌德华坦言,有些人甚至准备随时打退堂鼓。破败的厂区里,杂草有半人多高,矿井里的铁轨都浸泡在了水里,连运煤用的传送带都是坏的。

10月7日晚上,山西省长治市南仙泉煤矿提升机房,汪萍开始了她的新工作。

这里的设备大都是十几年前的,想要按时恢复生产,零部件 都得专门找厂家做。一些习惯了自动化生产的技术工人,碰到这些“老古董”都傻了眼。

更糟糕的是职工们低落的士气。职工们刚到矿上不久,井下生产的种种困难已经悄悄地在工友们之间传开,让本就失望的职工们情绪更加低落。面对这样的生产条件,他们甚至担心预想的工资能不能按时发放。

为了让职工们安心工作,身为矿长的吴修山挨个找职工们聊天谈心。“要想留下人,得先抓住他们的胃。”为了改善食堂伙食,吴修山通过集团公司特意从淮北市请来了熟悉矿工口味的厨师。

10月5日,安徽省淮北市的一间出租房里,42岁的凌德华正在和妻子一起准备午餐。


凌德华是采煤区的老队长。今年,他家的大儿子刚考上大学,女儿又在上高中,正是家里花销最大的时候。两天后,他将前往山西开始新的工作。

但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他们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作为托管方,皖北团队在这里开展每项工作都需要与甲方充分沟通后才能进行。这种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让习惯了国企工作流程的皖北职工们很难适应。“换一个小零件都得找甲方签字。”凌德华说,这在老家队长就能决定。管理方式的不适应,往往造成工作进度的减缓。为此,吴修山经常与甲方沟通协调,希望简化手续,提高井下的工作效率。

变化在一点一点发生

回想起刚到南仙泉时的境况,吴修山说:“刚开始总能听到一些风凉话,大家也很沮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双方的工作人员终于慢慢形成了默契,托管团队一些先进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也逐渐得到甲方的认可。从5月30日正式进驻南仙泉煤矿到现在,从厂房到井下,从车间到每一位矿工的内心,变化正在一点一点发生。

10月6日,安徽省淮北市恒源煤矿的门外。40岁的柳兆军刚参加工作时就在这里。13年过去了,如今他不得不面对现实,远赴山西。


国庆节后,天气也将渐渐变冷。临行前,柳兆军的爱人为他准备了一件御寒的皮衣。


628日,由皖北煤电托管团队开采的第一批煤通过1000米长的传送带平稳输送到地面,这个进度比预想的提前了一个多月。一周后,三年多没有启动的地磅终于迎来了第一辆运煤车,呼喊声、发动机声、喇叭声……冷清的煤厂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如今,南仙泉煤矿的效益开始好转,职工们的月收入比在老家多出近2000元。而最让托管团队欣慰的是,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人”终于被矿方理解并接纳,职工之间也变得熟络起来。

10月7日下午,当坐了7个多小时长途车的牛海峰和工友们走下大巴车时,一位操着长治口音的矿工笑着说:“你们一来,这院子就更热闹了。”

猜你喜欢

提醒 | 关于身份证,这些知识你未必知道!

注意,你的收入里这些不能扣个税!

本期编辑:窦小涛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