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救命神器可破窗自取”点赞,然后呢?

龚先生 工人日报 2023-02-17

据1月5日《大河报》报道,1月2日,河北邯郸一名网友发视频说,自己路过一辆贴有“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标识的车,标识上注明了可远程开车门,也可破窗自取,并附有车主电话号码。拍摄者表示,这名车主真的很有爱。此事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约3000万。(视频来源 武安融媒抖音账号)

“这就是一位行走的救护员呀!”

“虽然不希望自己能用上,但看了让人安心”……

一个陌生人为他人应急而不惜做出可能“被破车窗”的牺牲,这样的善意令网友纷纷点赞且敬佩。

AED是一种非专业人员也能使用的医疗设备,可为心脏病突发者进行电除颤帮其恢复心律,会显著提高心源性猝死人群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被称为“救命神器”。

生活中人人如这位爱心车主自备且共享救命神器,显然不现实。车主此举更多在提示我们,应对疾病和意外灾害,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十分重要。当更多人加入其中,自然会不断扩大爱心救助的“半径”。

(图源 新甘肃客户端)我们看过不少类似新闻,比如有的车辆张贴文字标识“我是医生/退伍军人,如有需要请截停我”;个别地方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后,市民之间悄然流传“在线应急互助文档”;前不久解热镇痛类药品紧缺时,各地市民纷纷“共享药箱”……一个人的善意可以点燃更多人的善意,这是一种正向的价值引领力量。在国家和社会层面,近年来,民法典“好人条款”赋予了施救者因施救造成他人受伤时不被追责的权利;AED设备在多次发挥重大作用后,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场所、交通枢纽普及开来;心肺复苏等简易高效的急救手段常常出现在媒体公益广告中;火灾逃生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时常在一些校园展开;在应对极端天气等方面,各地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形成更加卓有成效的防控机制……

(图源 新华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事求是地说,不论是个人层面还是组织层面,在应对意外风险、组织救济的意识和能力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诸多可能性。在组织层面,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储备更充足的应急救助资源,训练更多的专业救助人员;就个人层面,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可以做的也不少,比如,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给自家准备一个常用小药箱,学习急救常识、火灾逃生办法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在遇到意外事件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不论是“救命神器”,还是各类应急机制,被启用的概率相对都不大。但正因为有这些应急举措“兜底”,我们才能更加安心。希望这位爱心车主的事例能够让更多人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也可以成为一种坚实力量,共同筑起抵御意外冲击的堤坝。

提升民间互助和急救效能,任何一个善意、任何一个善举,哪怕如星星之火,都值得呵护与褒扬。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相关新闻

“私家车上高铁站台”,这样的增值服务可不可以有?

谎称“5天感染两种毒株”,别让谣言成了更难对付的“病毒”

本期编辑:于芊芊

(点击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