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理论 | 在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彰显工会作为
观点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作为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工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文
陶志勇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两者具有天然的联系。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作为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工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热情拥抱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的概念和理论,要积极引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形成正确认知。
首先,要加深对生产力理论的理解。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1845年3月,马克思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首次把“生产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加以运用,并阐述了关于生产力的初步思想。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因为生产力的停滞,人类在农业时代停留了数千年才进入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正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才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必然。当前全球经济展现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信息经济—数智经济”演变的新态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持续演进,生产力跃迁式发展,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考量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在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搞“脱钩断链”、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卡脖子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答题”,是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培育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抢答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
同时,还要认识到,我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已建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们有社会主义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依托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新型举国体制打造的创新合力,可以推进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工会要引导职工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和决心,引领广大职工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前列。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产业链、技术链、价值(市场)链环环相扣,一旦受制于人,就会限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打破限制的关键,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已是当务之急。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劳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劳动者在生产力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最需要的是三方面人才:一是极具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二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三是知识化、技能化、专业化的技术工人大军。先进的理念和设计,只有通过技术工人的巧手才能实现,否则只能停留在图纸上。广大职工长期活跃在生产一线,对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最为熟悉,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遇到的生产技术难题最有发言权。把亿万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激发出来,让他们参与到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中,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此过程中,工会组织能够发挥其独特优势和作用。各级工会要以实施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建设工程为抓手,组织职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以及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建立健全职工创新体系,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持续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帮助“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技术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劳模评选表彰导向作用,在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最美职工、先进工作者的选树,以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命名等方面,注重向涉及新质生产力的企业、一线职工倾斜;拓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途径,推进职工创新成果常态化交流转化机制建设,畅通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
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
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它是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由数字技术塑造的基础平台是新质生产力的底座。人机交互技术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劳动方式和劳动场景。数字经济时代各种先进技术快速迭代,生产体系内部相关技术之间互通性增强,技能边界趋向模糊,生产过程需要更多复合型技术人才。我国目前的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也要看到,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仍然十分稀缺。
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工会要抓住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这个重点。各级工会要继续在提升职工素质特别是技术技能上下功夫,紧盯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等对职工技术技能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全总提出的“559”工作部署,以实施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为依托,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健全工匠学院培育体系,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职工技能培训的办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一线技能人才。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知识与信息的价值在上升,对劳动者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依赖增加,能够推进新型劳动力市场中劳动价值的重新认定和分配方式的更新。要推动完善以人才、知识、创新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推动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与此同时,工会要积极主张正确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我国是人口大国,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些地方还是主导产业,解决了大量就业,在我国制造业当中,大部分还是传统产业。工会要立足实际,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扶持传统产业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向“新”而生。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减缓对职工就业的影响,保持就业岗位和职工队伍总体稳定。
作者|陶志勇 编辑 | 陈晓燕 张菁
工道 第619次推送
【往期回顾】
工道·一周速览 | 全国总工会机关党纪学习教育现场会议召开;台州市椒江区工会兼职副主席“带项目竞聘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