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去玩完之后,在朋友圈写游记真的好吗?

2015-05-02 婉君表妹 友心人


小友说:五一假期肯定很多人出去玩,一看朋友圈就会看到各个地方的游记,到底写游记好不好呢?



不知道有没有人碰到过这样一些情况:


去旅游玩得很开心,回到家想写日志和大家分享,写着写着却发现没什么意思,然后默默把草稿删掉了;


碰到一件自己觉得很好笑的事情,和朋友分享并且把笑点向他解释之后,自己反而觉得没有那么好笑了;


在一次满意的网购之后写下了超级好评,之后回想却感觉东西并没有自己写得那么好;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



俗话常说:“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可有心理学研究说,那可不一定。


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心理学家莎拉•摩尔发表在《消费者研究》的一项研究表明,语言表述会改变你对某件事情的体验感受:


一个人把消极负面的体验经历(例如一次不愉快的网购经历)告诉别人,能够降低他的这些负面情绪感受的强度,使得他对这次经历的评价有所提升;


但若是分享积极正面的体验(例如去了一家非常棒的餐厅),那事件带来的积极正面的情绪感受强度就会降低,此人对这次体验的评价会下降。




也就是说,分享痛苦,可以使痛苦减半,但是分享快乐,你的快乐不会增倍,反而会减少。



明白原因,就没那么好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语言表述都会抹杀一段美好的体验。研究表明,主要是解释性的语言起着影响作用。它经过一个意义建构过程来最终影响人们对体验事件的评价。人们在经历负面体验时更多地使用解释性语言。


当经历一件事情时,我们会有自发的情绪体验,有些时候这些情绪是无法厘清的,这时的我们是感性的。然而一旦开始对这件事情的发生或者对我们自己的喜恶体验作各种各样的归因(例如“我去欧洲是因为机票便宜”,或“我喜欢欧洲因为它历史悠久”),这时候的我们就已经变成了“理性的动物”,而自发情绪的光芒就渐渐褪去了。


意义建构过程存在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体验的产生,使各种各样的体验都能合理化,以减少个体对这一体验的兴趣,避免过多的注意力投放在这件事情上。所以这个过程有一种“平复”情绪的“中庸”倾向,只是希望你能快点淡忘这段经历。



有什么用?



  • 解释性的语言在面对负面体验时是很有用的。比如说认知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就经常做这样的事:当来访者沉浸在自己的低落情绪中时,他们会向来访者解释他们情绪低落的原因,并且驳斥他们的不合理思维,把他们带进“理性”的世界。


  • 你沉浸在某种积极的情绪中并想留住它时,就不要想“为什么”。有时在一些积极情绪体验中,我们并不提倡过于“理性”。比如说在爱情中,很多人喜欢问对方“你为什么说你爱我”,当对方开始寻找各种理由向你解释,你会知道后果是什么。




婉君表妹

友心人执行总监,中山大学心理学本科毕业。曾担任心理学科普公益组织“少少人读书会”执行策划人,并为果壳网心事鉴定组撰写多篇科普文章。


分享到朋友圈,只赞美,不解释


来源果壳网(微信公众号:Guokr42),原文标题《写游记会减少旅行乐趣吗?》,本文已获授权,经作者同意,略有删减。


投稿/媒体合作:media@yoxinli.com


-关于友心人-

我们是你懂心理学的好朋友。友心人成员是来自世界各个地方心理学专业人士,为你精选专业又实用的生活心理学文章。


网站 www.youxinren.cn

新浪微博 @友心人心理社区

联系小友 yosum@qq.com




↓更多优质心理学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