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专题:比孩子更脆弱的,是高同理心的父母
小友说:我们常常感恩有为我们牵肠挂肚的父母,然而,当我们开始叛逆着要为自己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又开始反抗甚至是指责父母的体贴入微,年纪渐长离开了爸妈身边甚至是开始体验着父母的角色,才开始懂他们的付出和爱,开始念叨着父母“别为我担心,多爱自己一些!”。今天是母亲节,给妈妈捎去祝福,顺带告诉他们“别担心,我很好……”
一般来说,一个拥有高同理心父母的孩子都被认为有着诸多好处,比如,更阳光活泼,更团结友善,更有同情心。而那些EQ高的父母也觉得自己在理解他们孩子感受的过程中更有成就感。
但实际上,这些高同理心的父母这样做会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不少伤害,他们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积极健康。
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做了个研究,实证了父母高度同理心的隐性代价。他们研究发现,当高同理心父母的孩子在心理和情感上更为丰满的时候,父母自己的细胞就会出现慢性轻度炎症,这样一来,一旦他们孩子经受创伤,高同理心的父母的免疫系统会受到重击。这让我想到,当孩子不小心摔了跤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高同理心的父母们会表示感同身受,觉得就像是自己割了手似的,严重的甚至会自责。
这个研究团队对247对父母及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了调查,以察这些父母有多懂他们的孩子,并且看看父母的反应能否戳中孩子的“泪点”。这个研究团队也对他们抽取了血液样本。结果显示,高同理心的父母及他们的孩子都精神上更健康。与此同时,拥有高同理心父母的孩子出现了更轻度的炎症特征(inflammatory markers),但他们的父母却恰恰相反。在后续的那个研究中,西北大学这个研究团队对143对父母及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了调查,不过这次的研究内容变成了父母的同理心水平及孩子的抑郁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当他们孩子抑郁症状呈阳性的时候,高同理心的父母的炎症特征也随之增多。这个发现与前一个研究一同揭示了一个现象:慢性病患者的看护者也会患上慢性病炎症,久而久之,应激激素也随之增加。
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理心需要我们把搁置自己的感受来关注他人,并且,也与高压及高激动性有关。高情商父母也有可能更愿意去牺牲他们自己的健康来照顾孩子,遂放弃能够缓解看护者压力的事情,比如睡眠、锻炼以及其他活动等。
主导这两个研究的西北大学心理学研究生Erika M. Manczak说,为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治疗常常建议父母要多一点同情心。但是如果那种结果需要把身体作为代价,那教会父母们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睡饱,动足,减压都跟这类免疫过程有关”Manczak告诉Q君,“父母挤出时间来做那些事情并不意味着自私——恰恰相反,这实际上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年轻人总在倡导“爱自己多一点”,在母亲节这天,我们也需要告诉高同理心的、为我们绷紧神经的父母们要爱自己多一点,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吃一餐大餐、跳一场广场舞、去一趟旅行,好好照顾自己,别为我们徒增担心!
把注意力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就是爱自己的最好、最简单的方法。
-End-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阅读友心人(微信号:yosumn)《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如需加入白名单,请提供微信公众号ID。
作者|Corinne Purtill
译者|林毓子,混媒体的心理学汪
原文链接:http://qz.com/625044/being-a-good-parent-will-physiologically-destroy-you-new-research-says/
同理心是什么
戳戳下图,了解更多
回复这些关键词,可看文章:| 职场 | 职场压力 | 决策 |
| 性取向 | 失恋 | 婚姻 | 假性亲密关系 | 母亲 | 亲子 | 欺凌 | 出轨 |
| 友心影院 | 友问 | 小变 | 友分享 | 电影 | 友一推 |
| 精神 | 失眠 | 正念 | 情绪调整 | 强迫症 | 精神病院 | 抑郁症 | 催眠 | 自闭症 |
| 倾诉 | 幸福 | 活在当下 |
| 脸盲 | 游戏 | 视觉设计 | 犯罪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