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到底什么才算爱 | 友心人读《爱的艺术》

2017-02-24 Yosum Team 友心人

小友说:上周,友心人发起人 Keledoll 在朋友圈发了两张她和她老公秀恩爱的对话图,引起了团队里一众单身人士的哀嚎:为什么情人节都过了还要虐狗?!作为一个以帮助员工/朋友脱单为己任的老板,她默默翻出了压箱多年的“少少人读书会心理学推荐书目”,随手一挥,钦点了我们本周内部读书会的阅读书目:《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作者:Erich Fromm

译者:李健鸣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本书的作者艾瑞克·弗洛姆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史上的重要人物,《爱的艺术》是他流传最广,声名最著的作品,被翻译成 32 种文字出版,豆瓣评分 8.8。我们阅读时,选取的是李健鸣先生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年 7 月 1 日出版的版本。


本书其实并不只是一本讨论两性之间爱情的书籍,作者讨论的是广泛意义上爱,包括了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爱,情人之间的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人对自己的爱,以及人对神的爱种种。


在我们看来,全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在第一章中剖析了人们对爱的理解的三个误区,一是认为爱是被爱的问题而非爱人及自己有无爱人的能力的问题,二是认为爱是容易的而找爱的对象才是难的,三是混淆了爱上一个人的瞬间经验,和爱一个人的长久状态。


对此友心人的一位同事有一个精准的描述,叫“没有上的爱是不健康的,没有爱的上也是不健康的”。


让人觉得精妙却又唏嘘的地方在于,对这三个误区的论述,到如今看来也依旧有很大启发。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对两性之爱和婚姻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很多人看到多年的模范夫妻离婚了,就嚷嚷着自己不相信爱情了,过几天看到喜欢的明星在一起了,就瞬间又相信爱情了,单身的人每天自诩自己是狗,每逢佳节吃三斤狗粮,但谈了恋爱的人,对亲密关系也充满了担忧,真正处在一段健康而又具有安全感的关系中的情侣寥寥无几。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依旧如弗洛姆在几十年前写的那样,沉沦在三个误区中,从未认真思考过爱到底是什么,要如何去爱。说实话,看过《爱的艺术》之后,大家都开始正视和讨论这些问题。


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对爱的阐述,也不乏准确而精妙的观点。比如他提出的爱的四个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以及对四个要素的解释,是非常准确而有启发性的,又比如,作者在第三章当中,提出了很多基于他观点的“假爱情”,对现如今的很多现象也有思考价值,比如偶像式的爱(脑残粉对偶像的无条件崇拜),充满了投射的爱(父母望子成龙)等等,再比如,作者认为人们现在衡量爱情是用商品化的标准去衡量的,而非真正从思考什么是爱的角度出发。


但在讨论本书内容时,友心人小伙伴也发现了书中同样有不少雷区值得谨慎注(tu) 意(cao) 。


一是,作者所秉持的很多观点,其实在现如今看来,已经是一些早已过时或者太过绝对的观点和论断,比如作者认为人们爱的对象其实很多还是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又比如认为母爱就其本质而言是无条件的 ,父爱是有条件的,这些观点不能说是错的,只是太绝对了。因此我们建议,需要带着批判性思维来阅读本书。(重点重点啊!同学们。)


二是,《爱的艺术》这本书,很多观点承袭自弗洛姆之前的著作《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很多乍一看没什么道理的观点,其实在之前的两本书里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因此想要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中的观点,还需要阅读更多的弗洛姆的著作,全面了解他的立场和观点才行。


三是,作者的论述的当中,有很多论点提出时并无论据支撑,感觉有点像偶然所得,有很多论证过程,在逻辑上还是经不起推敲。另外,作者到后期越来越偏向哲学上的论述,故此语言也会显得比较艰涩难懂,需要有耐心地反复推敲。


另外,作者在本书中,并未给出太多针对爱的实质性建议或者操作性步骤,想要通过阅读这本书 get 到爱情圣经的读者们(最初我们也抱着这样的期待),恭喜大家,这个泡沫破了。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个雷区,本来爱就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反倒如果哪个作者跳出来说他有万用的爱情模板,才会比较雷吧。


以上是我们对《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一些亮点和雷区的提炼,接下来看看友心人的小伙伴们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吧:

这本半个世纪之前的书,有些概念依然能让人茅塞顿开,第一次在失恋时服用有奇效。但是再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边界,在清醒平静的时候也看得出很多时代的枷锁。有趣的是,无论科技怎样带动和改变家庭生活状态,在爱情降临和离开的时刻,现在的人依旧和过去的人一样,难以自拔。不由想问:爱,到底是早已进化到顶级的艺术呢?还是固步自封的艺术呢?

——西如

 

我们一直在谈论爱,并且渴望得到它,但仔细一想,我们却不知道什么叫做-爱。因为我们从未意识到这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的艺术:我们需要习得爱他人的能力而不只是关注如何被爱,需要体味爱是一种持续的状态而不是一瞬间的体验,需要区分爱的问题而不是爱的对象的问题。特别对,但当然,书中是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的,因为人家说了,实践就是要少说。以上,希望你妈逼你找对象的时候,你仍能心如止水地摆出艺术家的姿态来。: )

——马


在老板的强势强力强权安利下,读了这本书。原本以为是非常全面讲述“爱”这个话题的科普书,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读完之后,感觉作者并没有用很整体的理论去解释爱情或者怎样去爱的话题,并且他的论述都建立在同一个前提下,就是所有的人都是孤独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爱来解决这个孤独感。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比较片面。但他也有写的很好的部分,比如把爱进行了分类,然后其中的一些信息,对我们是有启发的,但不好的就是解释比较片面。全书看下来的话,对第一章的三个误区,和第三章讲很多人把爱情商品化的观点印象比较深刻。

——婉君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很多观点上,对我们认识和思考爱,都有启发性的意义,还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但是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当时心理学发展研究的局限性,导致作者的很多观点存在缺陷,因此大家要记得不要照本宣科去要求身边的人,也不要想着按图索骥找到爱情啦。


最后,给出一个我们对这本书的评分:

值得阅读、思考和讨论,但有时代和立论上的局限性,不应奉为圭臬。

 

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或者对“爱的艺术”有任何见解,猛戳下方“写留言”哦


-end-

我猜,你可能会喜欢


整理 | Noah

审核 | 婉君

排版配图 | 东移


「一日一小变」


“分享有趣的书”


你有遇到过忍不住分享或忍不住吐槽的书吗?

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picture from Pixabay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如需加入白名单,请提供微信公众号I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