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丨举国同悲好总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京逝世,享年78岁。周总理一生没有子女、没有房产、没有墓地 ,两袖清风鞠躬尽瘁!他的伟大人格令人敬仰。
今天,是周总理逝世42周年,让我们跟着“周办”主任童小鹏一起,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举国同悲好总理
童小鹏
1976年1月7日晚,周恩来弥留之际,突然醒过来,睁开双眼,对着吴阶平大夫说:“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们管理全局,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周恩来又昏迷过去。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和痛苦。我们的周总理啊,永远是舍己为人,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就是他留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后一句话。
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在与病魔的搏斗中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精力,怀着许许多多造福人民的美好设想,怀着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深的关切,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离开了人世。
周恩来的逝世,举国同悲、千山肃穆、万水呜咽。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自己的总理,以各种形式追悼总理,回忆起那悼念活动的日日夜夜,那动人心弦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令我永不忘怀。
当晚10时,我按中组部通知赶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当时问开什么会?谁都不讲,我心里就有些嘀咕,想到一定是关于周恩来病情的。到大会堂河北厅时,一位同志告知我“总理已于上午逝世”。果然不出所料,因为我们对他的病情早就有所了解,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老人家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
……
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就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广播。6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出了令人惊恐的哀乐声,广播员用低沉的音调一字一句地念着讣告。我叫醒紫非一起听着,两个人悲痛的泪水抑制不住,只有任其流淌。起床后,我和紫非一起给邓大姐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悲痛心情,并劝慰大姐保重身体。
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每隔半小时,电台伴着哀乐,播发着讣告,人民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统战部的同志,一见面就噙着眼泪为敬爱的周总理逝世而叹息!
1月9日上午,在部里研究向遗体告别的爱国人士名单,我们提了190多名,但后来报上只发表了88人。下午便到东交民巷14号宾馆治丧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大家都以极其沉重的心情紧张地工作着。治丧委员会办公室已收到全国各地群众的许许多多来函来电,要求中央保留周恩来的遗体,要求进京参加吊唁,等等。当然,内心里我们多么希望能够如此,但我们要按中央的指示办,要做好解释工作。晚上11时30分,治丧办公室的同志都到北京医院太平间瞻仰周恩来的遗体,但还未布置好。在旁边的一个房间里,我看到北京饭店的朱师傅正给周恩来刮最后一次胡子。朱师傅边刮边哭,刮在脸上,痛在心里。朱师傅元旦前,就多次要求为周恩来理个发、修修面,让周恩来光光彩彩过个新年。但是周恩来怕朱师傅看到自己的样子而难过,没有同意。想到这,朱师傅嘀咕着,哭得更厉害……
后来,我才清楚地了解到周恩来逝世时,邓大姐当即向中央报告周恩来生前提出有关身后事的几点意见:一、火葬;二、把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里和大地上;三、葬仪从简,追悼会的规模不能高于在他之前去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四、外地的同志、朋友、亲戚,不能放下工作来北京参加追悼会,如有人一定要来,那么旅费应由私人负担;五、邓颖超同志只能以普通战友的身份参加追悼会;六、邓颖超今后的生活不能超出她本身应得到的普通中央委员的水平,不要特殊化。
……
1月10日,向周恩来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作为工作人员,我们第一批向周恩来遗体告别,眼望安卧在鲜花丛中的周恩来的遗容,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滚滚热泪流不尽我们心中的无限悲痛,千言万语说不完我们心中的无限哀思。
1976年1月11日,作者和李金德(右)向周恩来作最后的告别。
党和国家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和各界群众共1万多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向周恩来总理遗体告别。其情景,至今想来阵阵揪心。世界上再没有这样深挚的哀痛。有多少人哭肿了眼,甚至哭得晕倒,群众的泪水把走过的地毯洒湿了1米多宽的一圈。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例!
邓大姐带着坚定刚毅、从容镇静的神情,为周恩来守灵。她穿着已经褪了色的黑服和一双家制的布棉鞋,站在周恩来身旁。看得出,她忍着内心的极大悲痛。中央负责同志分别由治丧委员会的同志陪同,在遗体两旁轮流守灵。
1976年1月14日晚,周恩来骨灰盒暂放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
……
(1月)14日下午5时30分,群众吊唁活动结束。约7时,邓颖超慢步走进灵堂,手捧周恩来的骨灰盒向大家深情地说:“我现在手里捧着恩来同志的骨灰,向在场所有同志表示感谢。”语音未落,全场悲声恸天,泪水如雨如潮。接着,邓大姐捧着骨灰盒,在张树迎、高振普的搀扶下,走下了台阶,登上周恩来生前乘坐的红旗车,在我们的陪同下,将骨灰盒送到人民大会堂台湾厅暂放,准备第二天移到追悼大会上。这一安排,也是邓大姐对周恩来关心台湾工作的一点安慰。
周恩来卓越的历史贡献和伟大的人格,使他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声誉。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无限悲痛。从12日至14日,首都群众8万多人,在北京的外国朋友2000多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参加了吊唁仪式。40多个国家、政党送了花圈,130 多个国家、政党发来了唁电和唁函。到追悼活动结束时,共收到唁函、唁电1.3万多封,花圈数千个,花圈款1万余元。
……
(1月15日)20点15分,飞机起飞后,胥从焕根据随机领导的要求,在飞机经密云水库上空,高度500米时,第一次拉了播撒把手,将一部分骨灰撒在湖泊中。在飞经天津市塘沽上空时,第二次拉了播撒把手,又将一部分骨灰撒在周恩来青年时代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黄河边的北镇,第三次将骨灰播撒在代表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摇篮的黄河沃土上。飞机越过高山峻岭、平原大地,飞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6日零时45分,飞机安全返航,整整飞行了四个半小时。
周恩来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那伟大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志不忘。
敬爱的恩来同志万古不朽!
本文节选自《在周恩来身边四十年》(下)
推荐阅读
《在周恩来身边四十年》(上下)ISBN:9787507542912 16开
童小鹏 著 78元 2015年2月版
来自“周办”主任的亲历亲闻!百幅历史照片首次公布。陈云题名,杨尚昆作序;本书已入选“中版好书榜”及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
这是一部长期跟随周恩来的"身边人员"撰写的回忆录,记载了从1936到1976四十年的历史点滴,时间跨度之大难得一见;作者亲历、亲闻周恩来自西安事变至逝世过程中的所有重大事件,观察视角之近令人开眼;作为中南海里的“工作管家”,作者记载的与陈云、江青等诸多高层人物的交往细节,更是为人揭开了历史深处的帷帐……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在周恩来身边四十年》(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