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书,我买单!影评家倾心为你写八卦,只为让你读懂电影史
华文丨传记丨历史丨统战丨宗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2018年初夏的一个晚上,我外出跑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档名为《葛颖点电影》的节目。我还记得当时听到的那一集是讲科恩兄弟的。葛颖老师的讲述生动、形象,科恩兄弟电影的特点、艺术性在我脑海中瞬间生动起来……我当时觉得,这位讲述人太有料儿了,既专业又通俗。如果将这50位影人的传奇故事做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后来与葛颖老师深入接触后我才知道,原来葛老师不仅是一位影评人,也是一名电影编剧,同时他还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教授,影迷戏称他称为“行走的电影百科全书”。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了解到的,当时只是凭感觉觉得《葛颖点电影》这档节目的主讲人(葛颖老师)能将自己的情感与理解加入到对电影的讲述中,这很不一般!
经过一年的努力,就有了我们这本《葛颖点电影之世界影史50名人传奇》。
一、影评家倾心为你写八卦,只为让你读懂电影史
本书作者葛颖教授曾供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创作二部,现任教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专家评审,上海电影专项资金专家评审。对这些头衔,葛老师似乎不以为然,他一直自谦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位“超级迷影”。葛颖老师一再强调,是“迷影”不是影迷,他是期待国内出现更多“迷影”的。
葛老师说他本人从剧本创作到教授电影课程,钻研电影几十年,但电影史这门课即使他讲得再有趣,也会显得很枯燥。所以,葛老师考虑的是,怎么能让电影史这一门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更生动,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世界影史50名人传奇》正式这么一档节目,也是这样一本书——通过述说电影人的奇闻趣事,来介绍他们在影史上的独特贡献。
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葛老师在介绍电影知识的同时,常常发生剧情反转。据他自己介绍说,他就是想要告诉大家,那些美妙电影的创作者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小津安二郎镜头下的电影,既干净又纯净,电影中的人物既体面又彬彬有礼,可谁能想到小津安二郎作为“鬼子兵”参加过南京大屠杀,而他的私生活又是异常混乱的呢?
詹姆斯•卡梅隆,那位拍出《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大导演,他是一个地道的工作狂,他对工作到底狂热到什么地步?葛老师在书中是这么描述的:
卡梅隆就是这样一架高速运转的工作机器,他长期保持每天工作14 个小时的习惯。有一次他对自己的制片人发火,因为制片人的皮肤晒黑了。卡梅隆指着他说:“我们每天在这里工作14个小时,只有在开车上班的路上和第二天的早晨才能见到阳光,你怎么能晒黑呢?”他的意思是,如果你14 个小时都在棚里认真工作,是不可能晒黑的。
——《世界影史50名人传奇》 274-275
同时,卡梅隆也是一位资深探险家,他用自己在《泰坦尼克号》中赚到的钱,邀请了来自顶尖大学的科学家组成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深海挑战者号”,孤身一人下潜到了全球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还有一条线是葛老师没有直接写,但我们可从书中了解到的:卡梅隆在美国获得最多的奖项是“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奖”,很多我们知道的大导演像诺兰、乔治·卢卡斯都获得过土星奖,言外之意是美国的科幻电影的发展和创作都是有着肥沃土壤的,而且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的事儿。
当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葛老师在书中特别写到了自己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时的老同事——李天济(《小城之春》《今天我休息》的编剧),通过对李天济的讲述,我们又了解到了影星上官云珠对表演的执着与纯真。当然,书中更有意思的是讲到了享誉国际影坛的昆汀、安东尼奥尼、马克•穆勒等电影大咖与中国电影的难解情缘……特别值得一读!
上官云珠
二、7天时间,33万字,10页修改意见,葛颖教授为这本书付出了200%的心血
2019年6月初,端午节前夕,我将三校后的电子稿交给葛老师审阅,葛老师当时说一定会好好再看看,但至少需要5天时间。我当时说因为这本书要赶6.18年中大促活动,时间很紧,最多3天。葛老师回复说:好,我努力!
结果葛老师整整看了7天,他字斟句酌,一字一句地重新审阅了一遍!
这些都是葛老师通过微信手敲给我的。在之前的两三天,葛颖师只审了100页,(全书500多页),那两天我心里很焦急,觉得这书肯定是完美错过年中大促了!售卖时机对一本书太重要了!但事已至此,急也没用,只能等!
但最后,我还是被葛老师字斟句酌的认真精神感动了,对于一本可以卖很多年的长销书,这7天的精益才精,真是太值了!只有较了这份真儿,这书才能是好书!电子稿修改好后,我又花了30多个小时重新查看,文字方面又找出10几处小问题,紧急修改。之后我还是不放心,发给当时远在国外出差的余佐赞总编辑审阅,余总当时看后指出,书稿中个别图片的版心和图题有问题,让我再好好看看。我连忙仔细看,真是惊出一身冷汗!一些图片的版心位置不对,导致图题的位置不规整,我当即检查逐一标出,交由排版修改。之后,在6.18日当天,下厂印刷。
当然,因为这本书是裸线精装书,所以印刷周期比较长,记得是大概是陆陆续续用了三四周的时间,虽然最后错过了6.18年中大促,但这本书的品质,我们是保证得了的,也是可以拍着胸脯向大家推荐的!
三、书中图片取自150多部中外名片
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反基督者》《破浪》
李天济:《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爱情,你姓什么》
马龙•白兰度:《欲望号街车》《教父》
小津安二郎:《秋刀鱼之味》《晚春》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中国》
昆汀•塔伦蒂诺:《低俗小说》《杀死比尔1》《杀死比尔2》
让娜•莫罗:《朱尔与吉姆》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石榴的颜色》
科恩兄弟:《老无所依》《巴顿•芬克》卢贝兹基:《人类之子》《地心引力》
……
这些电影,无论我们是否对电影有所了解,都大概知道这些电影是世界影史上的名片的。我们知道葛颖老师的文字是相当NICE的,图书做了一年时间,为什么?首先是葛颖老师作为“行走的电影百科全书”,他对电影知识的了解真是相当惊人。比如:
但凡我们对拉斯· 冯· 提尔有所了解,就一定会知道他是一个标准的戛纳系导演,九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四部影片摘得奖项,而且还问鼎过金棕榈奖,可以说是戛纳发现并栽培了他。
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编辑在核对时着实要花很大工夫的。
其次就是图片的整理、编辑工作,大概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第一轮:根据书稿内容截取相应的图片;第二轮:从300多幅图片中挑选最合适的150多幅进行修图、调整;第三轮:将图片放至相应的页面位置,进行版式调整。
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可能知道,葛老师是编剧出身,他的文字既精致、凝练,又生动、形象,画面感很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大精力来专门做图片呢?
答案是,我们想给读者最好的阅读体验,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购买者的一种小确幸。
四、既想了解电影知识,又不想费劲学习?
是的,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开口谈电影时显得很有水准
第一个问题: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为什么在电影史上的地位那么高?
葛颖教授在书中这么说:
第一,它为传记影片提供了新的叙事高度。《公民凯恩》是一部传记片,但并没有采用直线式的生平介绍的方法,而是选用了六个支离破碎的不同视角来拼贴凯恩的一生。有意思的是,这六个视角还是相互矛盾的,不过这反而使主人公具有了人的复杂性。
第二是摄影上的贡献。年轻的威尔斯和摄影师格雷格· 托兰德在影片中实现了很多深焦摄影,这种绝妙的前后景设计直到今天都堪称教科书。影片还系统尝试了多次曝光的技术,运用了带天花板的背景。要知道棚内景一般都是不装天花板的,这样可以方便利用棚内灯架上的照明,可威尔斯却要求他的置景师必须搭出天花板,而且对天花板的图案有明确的要求。原来当仰拍前景中的人物时,后景中的天花板图案可以成为人物处境的隐喻。可惜当年的观众离这种电影语汇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威尔斯是22 世纪的导演,可他的观众却是20 世纪的。
——《世界影史50名人传奇》 193-194
第二个问题: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酷在哪里?
探长
杀手
猎人
葛颖教授在书中这么说:
《老无所依》是我最喜欢的科恩兄弟的作品,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影片会愈发显现它的价值。我喜欢《老无所依》,很重要的一是因为全片充斥着男性荷尔蒙。影片主要展现的三个男人都极其厉害,汤米· 里· 琼斯这个老戏骨演了经验老到的警长,贾维尔· 巴登演了变态杀手,这又是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乔什· 布洛林演了贪财的猎人。原本片子完全可以做成一部两个男人相互追杀的电影,事实上影片的前三分之二确实做到了,杀手和猎人的相互追杀扣人心弦、高潮迭起。但猎人突然死了,退出了博弈的舞台。老警长的戏份随之凸显、越来越重要。这种不规整的结构,就是科恩兄弟的标签,但影片中到处弥漫着好莱坞类型片的气息。
某种程度来讲,他们的电影从来就不排斥好莱坞的类型元素,他们追求的是为好莱坞的经典叙事增加更多的可能性,让已经为观众所熟识的元素重新产生陌生感。据说,变态杀手的发型来自科恩兄弟看到的一张老照片,上面有一个妓院的老鸨,她的发型被直接用到了贾维尔· 巴登的形象创作当中。巴登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从孔武有力的猛男到文弱的风流艺术家,可就是从来没演过变态杀手,科恩兄弟不啻是送了一份大礼,巴登凭此角色拿到了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奖。除了发型,杀手的武器也特别重要,如果枪只是枪,就不能给观众带来惊喜,只有换成不是枪的枪,才会饶有新意。
变态杀手这个人物最有趣的设计是科恩兄弟赋予他的行事逻辑,也就是变态之处,他不光对生命没有起码的尊重,更反常的是他没有正常人的情感,因为没有情感,所以刀枪不入。相形之下,无论老警长还是猎人都存在正常人的情感,因而无法战胜杀手,这是影片揭晓的一个残酷法则。杀手畅行无阻,最后却被一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汽车撞成了重伤,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至此达到顶峰。变态杀手从来不遵循人世间的规则,唯有一次便立刻沦为了受害者,影片完全是一部末世箴言。
——《世界影史50名人传奇》 351-353
问题三:当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摄影师——卢贝兹基绝在哪里?
《人类之子》剧照
葛颖教授在书中是这么说的:
《人类之子》中有不少了不起的调度设计,这部片子是当年阿方索和卢贝兹基发神经做出来的炫技之作,在拍摄期间他们天天像嗑药一样兴奋于那些镜头的设计创意。
给你介绍一个貌似平常实则玄机深藏的镜头。这个镜头共四分钟左右,是在一辆行驶的车中。车本身不大,大概也就是Polo级别,可车里却塞了五个成年人,而且都比较胖,尤其后座中间位置上的中年妇女一定是要很胖的那种,让他们在狭小的车厢内部没有可供盘桓的余地。你会发现镜头不是来自五个座位上某一个人的手持拍摄,而是居中。有人会说:这不稀奇,把摄影机粘在汽车前盖上不就行了吗?可问题是摄影机能在车厢内部进行移动拍摄,最关键的是摄影机还可以180 度调转拍摄方向,它到底放在什么地方?由谁来控制?有朋友说:把前挡玻璃拆掉,让摄影机伸进车内。但你发现在镜头中,前座那些演员的头发没有被风吹起来。
或许有人干脆提出一个方案,说整场戏可以在棚内拍,车顶都可以不要,车窗玻璃完全是绿幕,合成时把窗外景扣像贴上去。估计当年卢贝兹基他们就料到有人会这么猜,所以设计了车外戏,让它和车内戏产生非常严密的互动关系,那些在车外追打他们的人以及摩托车,都说明这辆车是在公路上实拍的。而且在镜头的尾声,摄影机还从车内移出,让我们看到那是一辆正常的小汽车渐渐驶离。当初我看到这个镜头时被惊得无语,百思不得其解。卢贝兹基和阿方索天天在琢磨观众的心理,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老是想要破解这些镜头的奥秘,他们就想玩死像我这样的人啊。
——《世界影史50名人传奇》 379-381
怎么样,没看过瘾吧!
来吧,我们邀请您来读一读这本书《世界影史50名人传奇》!
你读书,我买单!
活动:在朋友圈晒书晒评论,获取点赞数量最多的前6位读者,出版社返还红包!
规则:扫码入群,请在9月22日前将点赞截图发送至该群,工作人员会在后台联系6位中奖读者。
活动时间:9月16日至9月22日(须在指定时间购买,返红包时烦请配合出示购物链接或小票)
走近光影人生,寻得光影魅力!
【大唐有嘻哈】嘻哈哪家强?中国古代找大唐!
引进版权史诗级作品——《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与征服世界
中秋快乐!丨《晚清变革密码》独家签名本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