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有涯随无涯,胜已——评长洱《天才基本法》

薛静 中国学派 2021-11-26

作者

薛静,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4)。

E=mc2、巴什博弈、贝叶斯定理、洛伦茨方程、柯尼斯堡问题、图论与几何拓扑……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网络文学的读者,多为“小白”,一本“数学”题材的小说,对于文科居多的女频妹子,已经等同于“赶客”,如果再出现这些专有名词,那基本属于“自杀”。

但是,《天才基本法》却以此开篇,在深邃如海的数学世界中,作者长洱一边用深沉的爱意,讲述主人公林朝夕为了拯救患病的父亲、追寻暗恋的男神,三次穿越时空、奋力拼搏,在披荆斩棘的数学之路上重塑自我的过程;一边以平易的视角,将一个个令人费解的公式和定理,编织进生动的情境之中,还原它们在演算中破土而出的瞬间,揭示它们在科学天梯中隐秘而伟大的意义。奥数竞赛里,天才之间的剑拔弩张紧张刺激;知识海洋中,数学本身的精巧微妙舒展致美。小说爽点密集,张弛交替,令人手不释卷,许多读者高呼“为什么我高考前没有看到”“想重新开始好好学习”,只差没有直接说“奥数真香”。

“知识密集”的特质从“赶客”到“真香”,是网文发展二十年来,逐渐类型细化、读者分层的标志之一。精英读者不愿停留在单纯的荷尔蒙刺激,而希望在阅读休闲中同时获得新的知识、了解别的行业,让网文的“白日梦”也能在现实中残留些“经验值”。“知识密集”这个爽点,很多作品曾经尝试,但往往虎头蛇尾,前几章堆砌完查阅的资料,后文就开始讲人情世故、写男女之情,好点的还能保持些职业文的风范,不好的就直接沦为“玛丽苏”和“后宫”文。

长洱则在这一点上扎扎实实地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前作《犯罪心理》就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对专业问题的解说深入浅出。《天才基本法》文末的参考文献,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这类原典,到永野裕之《数学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这类科普作品,注释清晰、格式规范,甚至超过一些学术论文。不少读者在纪念小说完结时发的微博,配图不是小说封面或者精彩段落,而是这些参考文献的截图。虽然这不是一份数学引路书单,在解说情节关键的图论、拓扑等专业问题时也免不了外行式的露怯,但是足以让大家认可长洱为写好“知识之爽”所付出的努力。特别是在网络文学正向其他文艺形式输出内容的IP改编时代,精彩又硬核的作品也将成为职业剧、行业剧等其他文艺形式类型化的地基。

近年来,随着《生活大爆炸》《神探夏洛克》等美剧英剧走红,“Smart is the new sexy”成为新的时尚。国内《最强大脑》《挑战不可能》等综艺节目,也热衷将各种民间天才挖掘包装、悉数推出。当“天才”成为新的人设,人们对这一类型的偏爱,固然带有对知识的尊重与向往,但更多的,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智力资源所拥有的高转化性与高继承性,天才不再是过去苦心孤诣、将自己奉献给科学的清贫者,而成为可以用体面的方式获得社会地位、赚取经济回报的“知本家”。因此,将他们视为新的理想伴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群体成为了时代中的“新财富偶像”。

网络文学中的“学霸文”看似热闹、时见红文,但细读起来,“学”上浮光掠影,“霸”倒是似曾相识:学渣女主仰望学霸男主的姿态,与灰姑娘仰望霸道总裁的姿态,并无太大区别。而《天才基本法》身为学霸文、又突破学霸文之处在于,在这部小说中,知识并不关乎金钱、地位,而是关乎情感、救赎。坦白而言,《天才基本法》写情不如写人好,亲情线中父亲老林的人格魅力打动读者,爱情线里裴之的多层次性格与两人的渐进式关系并不同步。但好在情味浓过钱味,林朝夕和父亲老林之间的亲情,促使她钻研算法,找到既能改变车祸又不扰动时空的瞬间。她对裴之的爱慕,促使她投身奥赛,解出裴之十年后写在黑板上的那道习题。如果说同时期同类型的网文,讲述的是智力带来的阶层,与想象中的跨越阶层的故事;那么在《天才基本法》中,则是人因共同的热爱而相知,情感激发的奋进与坚定,引导人们不断弥合阶层、携手向前的过程。

这部作品虽然以“天才”为名,讲述的却是天才、地才与庸才三个群体的故事。天才如裴之,不是他选择了数学,而是数学选择了他,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与自己超越常人的才智共处,驾驭它们而不被它们驾驭。地才如林朝夕,两个平行世界、三次穿越经历,足以让她发现和裴之在智力上的差距,但是相对于无限的未知,这些差距又能算什么?真正的数学没有捷径,能够耐住枯燥乏味的练习与计算,抓住倏忽闪过的灵感与机会,跬步千里,地才也能与天才并肩。庸才如包小萌,她困惑于知识的价值,但最终发现,哪怕是最随波逐流的生活,也需要学习基本技能。哪怕是不聪明的学渣废柴,知识也能让她的人生有更多选择。

多元人物打开了广阔的视野,让这部名为“天才”的作品,充满了对精英观念的审视、对教育制度的思考,以及对“人”的尊重。年轻的老林,曾是天才新星,但年迈之后,却罹患老年痴呆。天才与白痴,智者与愚人,其中的界限本就是模糊的,又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精英群体与庸常大众?面对苍茫的宇宙、未知的世界,人类都是渺小的。

庄子曾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东西去追寻无限的东西,不是很傻很危险吗。《天才基本法》回答说,其实,世界上的大部分事,都没有太大意义。

但真理和热爱除外。



〔责任编辑:陈凌霄〕

来源:《中国文学批评》2020年第1期 P130—P13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