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与学林】张厚粲教育考试与测评思想及贡献

谢小庆 中国学派
2024-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P21—P22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摘自《中国考试》2024年3期


张厚粲先生(1927—2022)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科学家与社会活动家,为中国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她曾任国务院参事、国家教委(现教育部)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会副主任、国际测验委员会(ITC)理事。她与叶佩华先生等共同创建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并担任首任理事长。她主持成立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任主任委员。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牵头了有关我国高考的一系列测量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教育考试改革作出了贡献。1994年,她与张春兴教授、吴武典教授共同促成了“首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之后,该学术会议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行,推动了两岸测量学界的交流合作。此外,她还在公务员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企业管理人员测评等方面开展研究,有力地扩大了测量学的社会影响和应用范围。张厚粲先生为我国教育测量与考试工作的科学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测评之母”。

中国是考试大国。高利害考试,特别是高考,不仅是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检验,更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针对考试成为功利化工具这一问题,基础教育界曾开展过一次有关学校里要不要考试的讨论。张厚粲先生说:“考试不能取消,但是绝不能这样考!”她强调考试的目的是为教育服务,并在20世纪80年代为我国教育考试改革提出了许多颇具前瞻性的建议。

1979年,张先生邀请林安玲老师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专业78级开设了《心理测验》课程。1980年,在时任教育部学生司招生处处长杨学为同志的支持下,她带领78级心理专业的学生组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测验研究小组”,通过当时在北京市招生办公室工作的毛金柱同志(后调入教育部考试中心担任处长),借出了一批1979年和1980年的高考试卷。以这些试卷作为研究样本,小组对高考试卷进行了最早的统计分析,计算了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参数和试卷的信度指标。通过学校教务处,小组又取得了北师大数学、物理、化学等系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和在校成绩,并据此计算了高考的效度参数。各项研究成果最终汇总成了一篇题为《对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的文章,并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这篇文章开启了中国传统高考标准化的改革进程。

张厚粲先生推动并参与了1984年广东省的高考改革试点工作。1988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标准化分数,高考的科学化逐渐立足于现代测量技术之上。她与教育部考试中心紧密合作,参加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计划有关教育考试的多个重大课题,不断攻坚克难,进一步推动国家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此之外,张先生特别重视考试涉及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她亲自为全国各地各级考试机构的人员作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提高考试科学化的运用水平,推动考试全过程科学一体化。她积极支持考试领域的学术期刊,《中国考试》创刊以来一直担任编委,始终关心杂志发展并为杂志撰文,普及考试科学知识。她回应社会各界和普通老百姓对考试的关切,做客《科学人生》等电视节目谈高考改革。张先生一直践行着“我要让高考更加标准化,让年轻人能够在公平的条件下走进大学”的信念。她始终强调,考试不仅是选拔,更要发挥其诊断与反馈功能;不仅要考知识,更要考能力,以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育考试评价以及考试科学化的理念现在深入全国人心,惠及每年参与高考的1000多万考生,以及6000多万直接关系人。

除高考、研究生考试、成人高考、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全国性大型考试以外,多种人才评价领域的考试测评关系到广大专职人员的晋升与发展、关系到年轻人的事业前程、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进步。每年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持的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超过2000万人次,每年参加国家公务员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主持的公务员、经济师、会计师、建筑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考试的考生超过1000万人次。此外,还有数以十万计的考生参加医师考试、护士考试、司法考试等多种专业技术考试。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这些考试都是张厚粲先生关切和研究的对象。

张先生的研究团队一直活跃在我国各类人才评价领域,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要项目与工作,如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与培训、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劳动部职业劳动技能鉴定、空军飞行员选拔测试与人员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录用和晋升考试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任用考试与面试官培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考试等。

在人力资源领域测评中,张先生对以下两项的贡献尤为突出,其影响力延续至今。例如,作为自学考试全国考试研究委员会的副主任,自1981年开始,张先生组织师资编制教材、指导题库建立,推动了自学考试的科学化,也为提高我国劳动力队伍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如,自1988年国家人事部开始研发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开始,张先生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研究的重要顾问,致力于选拔出符合岗位要求和人民期待的人才,为提升我国政府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保驾护航。她一直努力提升我国各种考试的公平性与科学化水平,帮助普通百姓子弟有平等机会通过公平的考试改变自己的人生,在助力国家人才制度改革、提升人才选拔公正性、提高各岗位人员职业素质和推动社会公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除针对专业知识和通用能力的考试外,认知和人格测验是人力资源测评领域的重要工具,张先生对这些领域的发展也有突出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起,张先生领导组织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国版的修订工作,为这两项国际著名认知能力测验建立了中国常模。国内十几个师范院校、几十个单位的研究者参加了这两项测验的中国版修订工作。从1980年至2022年,历经42年,先后将《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第2版、第4版和第5版修订为中国版本。这两项国际著名测验的中国版均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心理健康和人力资源领域。

此外,张先生还参与了《镶嵌图形测验》成人版与儿童版、《机械能力成套测验》、《中国幼儿认知能力量表》、《阅读测验》、《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中国学术动机量表》、《斯-欧氏非言语智力测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等一系列测验的研发工作,推动了一系列人格测试和人力资源管理测验的开发。这些测验经过众多中小学、高校、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使用,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张先生不仅聚焦于各类测评工具的开发,更注重其在相关领域的科学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张先生率领的团队就开始参与空军招收飞行员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测评。在张先生团队的支持下,空军招飞局逐渐完善了一套用于飞行员选拔的心理素质测评系统,明显提高了飞行员培训的成功率。与此同时,张先生为从事招飞工作的人员开设了研究生班,为招飞工作培养了一批测量方面的专业人才。

开展科学研究,理论要先行,技术作保障。无论从事任何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都必须有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张厚粲先生及其团队有关高考的重要发现就是基于测验信效度的理论与技术提出的。在理论方面,张先生最早将概化理论引进中国,她引导学生和访问学者开展各项研究,将成果应用于考试和人事选拔等多个领域中,开创了该理论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在技术方面,张先生主张借助计算机实施适应性测验,以根据考生的反应情况对其能力进行灵活、全面、精确的评估,而且更加经济方便。她还对测验等值、评分一致性、信效度、差异分数、及格线等测量学构念的技术和方法开展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学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