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起源 解读 龚
4
公 管 荐
5
秦晖
6
比亚迪
7
冬川豆
8
1'"
9
@六镇
10
▂ ⊙ 女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起源 解读 龚
4
公 管 荐
5
秦晖
6
比亚迪
7
冬川豆
8
1'"
9
@六镇
10
▂ ⊙ 女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紧急呼救!上海报恩寺普渡众生身陷困境,恳请大家伸出援手共渡难关!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桐城一派|倒在“跨年夜”的龚书记,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
13岁!史上最严重霸凌案宣判,如何亡羊补牢?
比佟丽娅还恋爱脑,怀孕7次流产4次,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系统治疗讲稿丨自组织的好与不好
Original
李松蔚
李松蔚
2024-10-15
本文较长,阅读大约需要
20
分钟
我们已经讲了太多跟原理有关的知识了。很多同学已经等不及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多理论?要学理论的话哲学老师讲得更好。我们想学到方法,想知道这些理论怎么用在心理治疗当中」。很抱歉,我们还要再对前面的理论部分做一点阐发,然后再讲实践。
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讲过的控制论吧。先是从工程学的角度,然后回到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当中,探讨元素之间是怎么通过互动,把可能性空间锁死的——我明明可以有各种选择,但就会在一段关系或者一个稳定运转的系统作用下,按照我的某种规则,采取特定的行动。
每个人都在系统中采取行动,反过来也维持了稳定的系统。这种运作方式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
自组织
。自组织的意思就是没有人统一协调指挥,不是被一个自上而下的命令发配这么做的,而是每个人自发这样做的。至于这样做对整个系统意味着什么,我处在一个怎样的宏观图景中,我看不到,也不关心。
但是把每个人的行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系统,而且是稳定的系统。每个人不是冲着「我要构成一个稳定系统」的目标去的,他只是按自己的规则做反应,副产品是这些反应联结起来构成了系统。这就叫做自组织。
典型的例子比如说蚂蚁。单个蚂蚁没什么力量,但是蚂蚁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就非常强大。但是蚁群里并没有一个负责发号施令的个体——有人说是蚁后?不是的,蚁后不负责管理,主要负责生殖——每个蚂蚁的行动逻辑都很简单。只是成千上万只蚂蚁的行动叠加起来,涌现出某种类似于秩序的东西,可以有条不紊地大规模地迁徙、搬运,或者战斗。
了解经济学的,都知道「
看不见的手
」。这也是一个帮助我们理解自组织的例子。
讲的是在一个自由市场中,生产和交易不是靠某一个决策者的发号施令来组织的。那种叫做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自组织。在自由市场里,人们的买卖活动不需要宏观调控。你就按自己的想法自由买卖,没关系,加起来就构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市场。
有人可能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学短文,叫做《
铅笔的故事
》。它从一个铅笔的视角,说要生产小小的一支铅笔需要调动多少人,多少个工程。从伐木工人开始,到运输、生产、装配、质检,到具体怎么在超市里上架,最后进入到你的购物袋里,你的书桌上,整个过程调用的都不只是一千人一万人,可能是一个更大的规模。而如此巨大且精密的体系,居然可以用这么简单,每个人都只用做眼前小小的一点事情,这样的方式就组织起来了。那个伐木工人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在参与铅笔的生产,他只知道每天要砍多少木头,拿多少工钱,但是他构成了庞大系统中的一环。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体,也是一个系统。里面的细胞、器官,无时无刻不在采取着一些活动,活动停下来,人就失去了生命。
但是你看这些活动,很多都不是我们通过主观意志去调控的,比如新陈代谢,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都不需要你去发号施令。细胞不断地复制自己,每一个DNA分子都在不断地寻找跟它适配的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合到一起再组成一个细胞,把细胞内的东西和外面的东西分开,进行特定物质和能量的转运,新的东西不断产生,旧的东西被代谢,同时有机体又基本保持不变的形态……这是每天都在我们身体里上演的伟大奇迹:每个元素都在一刻不停地运动,发展,增殖,死去,
加在一起又构成了一套稳定的有功能的系统
。
这是我们讲过的,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自组织起来的系统,具有
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
出现了偏差或波动,这个系统是可以自己化解的,不需要主观调控就可以自动回到稳定状态。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伐木工辞职了,或者再大一点,一家做铅笔的厂商倒闭了,铅笔的市场会乱套吗?不至于,可能局部会有波动,比如某段时间出现货品短缺,价格上涨一点点。但只要价格上涨,需求就减少了,供给就会增加。其他厂商多生产一点,或者出一批存货,然后价格又平稳下来。这个调节非常迅速,以至于你可能根本察觉不到。
或者也可以想象一群蚂蚁,失去了其中几个个体,整个系统的运转几乎就不受影响。
相比之下,一个中心化的系统,什么都要中枢发号施令,一有变化就很麻烦。刚才讲的自由市场,还有蚁群的例子,如果说在这些系统里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其他人怎么调整,谁多干点谁少干点,都眼巴巴地等着一个中心做出决策,才知道怎么反应。大家想想决策的负担有多重?调节能力肯定跟不上。
再用昨天讲过的
神经网络的组织
作为例子。我们先复习一下,神经网络为什么可以形成对事物的稳定认识?是通过递归过程形成的内稳态。输入的信号通过加工得出一个结果,对吧?这个结果又重新作为输入的值来加工,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直到达成稳定不变。在这个稳态下边,不管是结构本身还是结果的功能,都会都会在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并且在很大范围内是具有抗干扰能力的。
(引自:金观涛《系统的哲学》)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系统自组织的过程。
绝大多数的稳定系统,都是像神经系统这样,通过自组织找到一个可以在变化中保持稳定的点。我们复习一下,这里最重要的机制就是负反馈:出现变化,就有一个相应的结果来抵消这个变化。前面讲的,假设稳态在
S
0
,而现在的状态是
S1
,比
S
0
小一些,那么它就会开始迭代,每一轮都比之前更靠近
S
0
一些,直到最后变成
S
0
。这是本征态方程的解,所以再怎么迭代还是它自己,就不会变了。
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理解很多人体的「神秘」现象,比如说自愈。我们身上有很多小病小痛小伤,只要不是太严重,我们其实什么都不用做,就会一点一点地愈合。说起来很神奇,但我们知道,这个就是生命力。
生命力是一种什么力?
就是变化的能力
。它不是统一调控的变化,而是无数个局部的自发变化,一直变,直到变成稳定状态。有人担心:它有没有可能往其他方向变化,变得更糟糕呢?你有了前面的知识,就可以回答这个担心:当然有可能!它可以往各种方向变化,但是其他状态不稳定,它就还会继续变,最后可以稳定下来的状态,大概率就是我们熟悉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正常」状态。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纠结于「要保持绝对的健康」。做不到,并不存在绝对的健康。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处在自组织的变化中,它是一个不断波动的过程。可能高一点可能低一点。而不管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它都会一次次地回归稳态。
特别你们年轻人更有这方面的经验,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想到要去医院排队,有人就说好麻烦,不如不去,也不吃药,就硬扛。反正硬扛也能好。确实是有可能的。问题不太严重的时候,或者我们身体素质足够好,很多疾病的疗愈其实是依靠身体的自组织。比如说感冒,它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正常情况下一个星期左右,什么都不用做,就会好。
过去我在大学心理中心,学生预约咨询是一阵一阵的,有时候同一周有好多学生预约,咨询师安排不过来就只能优先处理那些紧急的,情况不太急的就往后排。经常有这种事,我们过两个星期再打给他,他说老师我不去了,我预约时的那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笑)。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自恋,不要觉得离开了心理学,全世界那么多受苦受伤的人怎么办?(笑)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时间解决问题。有人失恋了,刚开始几天生不如死,但是过两个月,又如火如荼地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笑)。如果我们把恋爱看成一种发烧,最多几个月就退烧了,从热恋状态回到一种日常的生活状态。时间永远是最好的治疗者。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启示:
人体有自动回归稳态的能力
。有人说这不是一种消极的治疗态度吗?不是的,它很有用,因为是一个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会少走弯路。就像如果我感冒了,我不会慌,我知道它是会好的。接下来我做什么呢?只要保证未来一个星期能活下去就好(笑)。给自己放个假,少做点工作,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好好休养,然后就会发现这个症状——尽管在最严重的时候真的很难受——差不多一周就好了。就是这么神奇,人体有这样一种自愈的机制。
甚至新冠肺炎的治疗也是这样。
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治好那些患者靠的是什么呢?
也是靠自愈。
过了一定时间病就好了。
但是在这个时间内,必须先让病人活下去,要保证他摄入氧气,维持身体机能,处理并发症。
这些就是对症治疗,维持他的生命,而不是直接治疗那个病。
但我们心里是有数的,我们知道只要生命保住了,那个病过一段时间就会好。
这很符合我们中医的治疗理念,叫做
三分治,七分养
。很多时候中医就是靠自组织起作用的,有一些西医不太好治的病,中医用这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去使用或者去依靠人的身体这种自愈的能力,自组织的过程,而不是说必须从外部去做点什么,去把那个病因给找出来消灭掉。人体就是这样一个「你不需要做什么,它自己也会做点什么」的系统。
靠着时间,靠着这个系统的自我纠偏,就会有很多无心插柳的神奇变化发生。
其实到现在为止,据说生物学也没有办法完全解释人体是怎么通过自组织来消除偏差,回归稳态的。这个过程太精细,太巧妙了,但是我们就算搞不懂,至少我们可以去利用它,依赖它。这也是中医的一部分理念。
最近流行的
正念减压
,运用冥想的方式进行身心健康的管理,原理其实也差不多。你们有人可能上过刘兴华教授的课,或者跟他学过正念。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做正念的学习和推广。在麻省医学院推出的八周减压项目,也就是MBSR的框架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觉察,如实接纳自己身体的反应,情绪的变化,
别的什么都不用做
,看着它变化就好。
卡巴金打过一个比方,说把你的大脑和身体看成一个火车站,症状就像火车,来来去去,来了停一会儿它就走了,不用管。习惯了这种冥想,很多病人的躯体主诉就会有显著好转。一个痛苦来了,你就是坐在那里保持呼吸,保持如实觉察的状态,数据表明就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好转。所以MBSR是作为一个被实证有效的医学疗养项目火起来的。在西方人看来太神奇了,怎么就好了呢?其实对于东方人并不是一个很违反认知的事情,因为东方的哲学本身就很看重系统的力量。我们知道人什么都不用做,系统也是会变化的。只不过我们不用系统论的术语,而是叫什么天人合一之类的。
但是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说,以后生了病不用去医院,你只要坐下来呼吸就好了,时间会治愈一切(笑)。这个说法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尽管我们说一个系统是有办法回到稳态的,但这个稳态只是系统论意义上的,放在健康角度来看,
它也可能是有风险的
。
有哪些风险呢?比如存在这样一种可能,系统的某个稳态包含着一种长期的,慢性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个稳态不同于「健康」的稳态,
它的稳定是建立在「症状」基础上的
。
比如一个人每天的工作压力很大,从早到晚没有休息。他的身体状况可能就会出现偏离,会有一系列应激反应、身心反应。如果他这时候崩溃了,抑郁了,拿到一个抑郁症的诊断,身边的人就会说你太拼了,不要那么拼,你多休息。那么他就会好一点。相当于这个系统找到了一个办法,平衡他过去一段积累的压力。那么他就回到了稳定的状态,直到下次他又出现症状。这样一次一次,他维持稳定就离不开抑郁的症状,或者是抑郁症的诊断了。
这时候不要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种病,也要看到它是系统的一种用来纠偏的机制,我们管这个叫做「
症状的功能
」。它是让人难受,同时它也帮这个人保持住了更大的平衡。
那么遇到这一类的症状,我们说「不用管,反正系统是要回到稳态的,问题就解决了」,那就不对了。系统是可以回到稳态,但就是因为系统回到了稳态,才会保持这个问题。
我讲清楚了吗?就是我们说的稳态、纠偏、抗干扰,这些概念是中性的。
稳态既有可能符合大多数人定义的健康,也可能是一种「病态」的稳定
。不是说只要稳定就是好,取决于你怎么看。也有一些被常规定义为症状的东西,换个角度看,恰恰是用来保持稳定的。
但是也有可能,这些解决方案成为了另一种问题,甚至是更大的问题。自组织保持了稳定。而稳定既可以是稳定的好,也可以是稳定的不好,甚至可以是稳定地保持问题。
比如说,有一些人在经历重大创伤的时候会出现解离反应——或者不说解离,就说大家比较熟悉的PTSD吧——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那些应激反应本质上也是一种应对方案。创伤发生的一刻,强烈的痛苦以知觉碎片形式涌入大脑,大脑自动运行一个保护机制,切断对这些刺激的概念性编码,这就是为什么出现闪回。它也是系统在纠偏。在一个月之内,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它稳定下来,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按照诊断标准就有可能被诊断为PTSD,它会损害正常的生活功能。
这件事很有意思,你看它是同样的一个反应,我们的评价是可以截然相反的。时间短的话我们就说它是好的,是有功能的;但如果时间一长它还是原来那样,我们就把它本身作为一个问题。因为
它造成的代价超过了收益
。
一个上过战场的军人,每天高度警觉,一听到爆破的声音就卧倒,去任何地方都小心翼翼,疑神疑鬼,这是他在战场上发展出来的求生本领。但他已经离开了越战场的很多年,现在他走到街上听到一声响,比如公园里有老头抽鞭子(笑),「啪」这么一下,这个人就吓得跳起来,一下进入到闪回的反应里,趴在地上,极度痛苦,分不清回忆与现实,这时候的应激反应对他来说就是弊大于利了。
这样的人可能一生都在回忆的阴影里,不敢出门,不愿意跟人社交,不愿意回想当时的经历,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差,甚至可能会从PTSD合并抑郁,最后发展成抑郁障碍等等。
那么这种状态虽然可以长期保持,但它是稳定地难受,稳定的没有功能。
系统为了保持稳定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比不稳定更可怕。
作为治疗师,对「稳态」这个词真的是又爱又恨。因为系统有自组织的本领,有时候什么都不用做,病就会好,人可以回到稳态,这是好的状态。另一些时候呢,也是拜系统的自组织所赐,我们费了很大的努力去干预,想改变一些不好的状态,结果没用,一松手系统又变回去了。就像是在推一个不倒翁。
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个人的情况。一个人可以看成一个系统,之前说过两个人也可以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也可能保持一种稳态,那就是关系的稳态。比如说一个人稳定地指责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在稳定地逃避。
在这个稳态里边,你也会看到自组织的过程。比如一个人试着做了点不一样的事,但是他的变化在另外一个人那里视而不见,或者看到了但是被曲解了,按照以前的方式去理解说,「你还是在逃避」,就还是继续指责他。这样两个人又回到了稳定状态。可是这个稳定反而成了治疗中最棘手的障碍。
所以不能说只要是系统的自组织,只要可以恢复稳态,那就万事大吉,有些时候这是好的,另一些时候反而是麻烦。
说到多个人的系统,还有一个风险,系统治疗的术语叫做三角化,也就是通过牺牲某一个人的方式,维持系统的稳态。
设想一下几个人遇到压力或者有矛盾,系统开始振荡,接下来通过自组织的过程选出一个共同的敌人,一个讨厌鬼,大家一起排斥他,一起在对付共同敌人的过程中形成团结的,同仇敌忾的盟友关系。有的中小学就是这样——这是儿童霸凌的一个成因——孩子们通过共同把某一个人标记为敌人,来保证让自己处在一个稳定的同盟关系中。这个稳定是以一个人为牺牲品为代价的。所以千万不能说,因为它是一个稳定状态,就一定是好的。它也有可能是稳定的不好。如果是群体的稳定,可能有一些个体是稳定的被害,稳定的牺牲。
最后我想说,
不要太
过度地
迷信自组织。
因为我知道,每次讲到自组织,讲到系统有自己的智慧,身体知道答案,就会有很多人,通常是一些东方哲学的拥护者,听到了就会很high,好像觉得这就是终极奥秘。不要high,这只是一个中性的结论,系统是有智慧,自组织的智慧,但这个智慧里面并不必然包含你想要的那个方向。它也有可能会变成其他的情况,甚至是我们不想要的情况。
自组织的目标不是健康。有的初学者会把「自组织」当成万能药,什么困难都能交给「自组织」来解决。那样的话我们就不用上课了,直接考试就好了,交给大家自组织解决,答案就出来了,知识就学到了。怎么可能呢?自组织这个词是一个中性词,它不好也不坏,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它既可能会形成好的东西,也可能会形成不好的东西。
好与不好,取决于观察者的定义,这是我们在认识论里讲过的。
系统负责形成稳态,不同的观察者负责给稳态赋予不同的价值。
所以不要过分迷信说:
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要放弃治疗,要相信时间,相信宇宙的智慧,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问题确实是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但也有些问题不能任其自然。
不管怎么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获得了一个视角,要随时考虑一个系统自动发展,变化,形成稳定的那些作用。这是我们学到的。但是记住,稳定未必是我们希望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李松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