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积极成效
↑点击上方“北京发布”,订阅权威信息!
▲7月13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石景山区、通州区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测算结果显示,2020―2021年,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指数分别为91.3和98.4,受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总指数均低于100,但2021年较2020年明显好转,总指数提升7.1,表明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总体取得积极成效,五个分指数与2020年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具体看,商业活跃度指数提升幅度最大,比2020年提升9.7,表明消费供给更加丰富,商业氛围更加活跃。其中国际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首店、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增长较多,相应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39.6、23.6和17.5,对该维度指数上升贡献突出。
消费繁荣度指数比2020年提升8.7,提升幅度居第二位,主要受新消费相关领域发展较好带动,新消费领域平台交易额、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相应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24.6和7.2。
到达便利度指数比2020年提升6.6,提升幅度位列第三,其中高铁动车到达次数、地铁运营总里程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29.7和8.0,是该维度指数上升的主要带动力量。
国际知名度指数比上年提升3.5,其中,大型外资商业企业数量、跨国公司在京地区总部数量和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量3项指标发挥上拉作用,相应指数分别比上年提升15.3、8.4和3.6。
消费舒适度指数比2020年提升1.7,其中,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比上年提升5.0,拉动该维度指数有所上升。
综合分析主要监测指标数据表现,可以看出,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国际交往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国内外优质资源集聚力不断提升
受疫情影响,北京入境游客人数、国际体育赛事数量及接待国际会展数量下降,但国内外优质资源集聚力不断增强。2021年,在京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7家,较上年增加2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大型外资商业企业180家,较上年增加25家。随着北京首店政策的推进,全年新落户首店(含旗舰店)901家,是上年的近5倍,其中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7家、中国首店59家。
二、消费市场保持恢复态势,消费创新力不断增强
二是消费创新力提升,“新”消费发展势头较好。在传统实体零售业态经营总体趋缓背景下,网上零售近年来发展迅速。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5392.7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社零总额的比重为36.3%,较2019年提高13个百分点。此外,服务性“新”消费边界持续拓展,全市在线娱乐、在线体育、在线游戏和互联网出行等新消费领域实现平台交易额6150.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在线体育和在线娱乐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
三、商圈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消费供给不断改善
二是消费供给更加丰富。2021年末,全市商业综合体(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标准认定的)达到84个,分别较2019年末和2020年末增加21个和8个,实现销售额(营业额)首次超千亿元,同比增长33.6%。北京免税店和离境退税商店数量由2020年的553个大幅增加到726个。其中离境退税商店数量为717个,增加173个,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已实现52个重点商圈全覆盖,共设有6个“即买即退”试点商店,数量较2020年增加1倍。
四、消费者满意度和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二是消费便利性进一步提高。2021年,全市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12个,年末达到9.1万个;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10个,比上年增加28个,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实现全覆盖。
总的来看,2021年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积极成效,受疫情影响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要在统筹疫情防控与消费促进工作、落实落细各项纾困帮扶政策和提升供给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北京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加快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发布视频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