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月西风夜冷,请茶

当代艺术是真正属于我们的艺术,也是我们自身的反映。谴责当代艺术,便是谴责我们自身。我们常说当代没有艺术——这该归咎于谁?尽管我们狂热追崇古代艺术,却几乎从不关注自身的可能性,这确实令人羞愧。

这一段话,出自冈仓天心所著的《茶之书》。此书完成于公元1906年,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全面追求西化的狂奔年代。时任职于波士顿美术馆的冈仓天心,却是以英文写下这本以茶为经,思想、美感为纬,被视为足以与新渡户稻《武士道》相提并论的经典之作。

冈仓天心(おかくら てんしん)

The Book of Tea是原书名,虽然以茶为题,但是《茶之书》绝非一本纯粹的茶道入门,更不是通俗的品茗大全。在这本书中,茶道不仅是茶道,更是日本近代美术之父冈仓天心阐述编织东洋文明全貌时,那只穿梭于生活、宗教、思想、美感奥义间的梭子。煎茶、抹茶及淹茶所反映的日本茶道发展历程,只是天心带领读者进入东方传统文化殿堂的起点,以人情之饮、茶道诸流、道禅源流、茶室清幽、品鉴艺术、侍弄芳华、不朽茶人共七大主题所展开的东洋文明论述,才是《茶之书》的终极奥义。在天心热情细腻的叙写笔法下,东洋文明中感性的审美意识及理性的思辨思想获得了全面的调和,再以日本的住屋、习惯、衣食、瓷器、绘画及茶道之间的关系为例,归结出茶道是日本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种文化样式。如此论点正是《茶之书》之所以问世至今达百年,依旧广泛流传于世的关键。

初版《茶之书》(New York:Putnam`s,1906)

《茶之书》在二十世纪初叶于美国纽约首度问世,立即成为当时西方世界理解日本的重要窗口,或说是造就日本茶道跃上世界舞台的快捷方式也不为过。相较于近代西洋社会呈现的世俗化、物质主义,思想启蒙家冈仓天心,希望透过《茶之书》来向世界阐述东方世界的传统精神内涵。据说1906年5月,就在天心启程返回日本的同时,这本厚160页,重310克,以绿色布装书封,烫有The Book of Tea金色印刷字样的书籍,在纽约当地的出版社Fox Duffield&Company的推出下,立即引起西方世界对日本文化的瞩目。也因此,除了原书的英文版本之外,德文、法文、瑞典文、西班牙文等语言的《茶之书》,很快地被翻译出版,不久后在欧美各国间被 泛阅读流通。近年来,在世界上的汉语地区,冈仓天心的《茶之书》的重要性也开始被瞩目,目前于市面上可见分别译自英、日原书的译本,反映出《茶之书》的不朽性。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成为西方理解东方文化的指南读本,对日本以及亚洲各国而言,《茶之书》以茶道出发,论衡东西文明的视野,即使原书出版至今已达百年,已被视为人类史上留名必读的经典。事实上,当年《茶之书》在美国出版之际,日本读者不仅无法即时取得,也尚未有日文版本的《茶の本》存在。直到天心死后又过十余年,才在天心弟子村冈博的翻译下,岩波文库正式于公元1929年出版《茶の本》。换言之,在冈仓天心有生之年,《茶之书》仅以英文版本流传于世,这本由岩波文库所出版的《茶の本》,至今已超过百刷,显示这本原专为西方人所写的书籍,其内容所发挥的价 值可能早已超越天心撰写The Book of Tea的想象。

当你翻开《茶之书》一书,《人情之饮》篇章就像通往天心东洋文明论的架桥:他意识到茶作为饮品,在西方已获得了相当的认可,但是对于茶所代表的东方精神——它崇尚纯净和谐,教人以互爱之精妙,秩序之情怀——并未被深刻认识。他说自己愿做文化的使者,促进东西方世界的真正理解。茶、茶道是本书的标题,美则是天心终其一生探索的母题,就如同天心所说“茶道教人在污浊的日常中寻觅潜在的美”。茶道,即是美的实践,一种仪式性的文化行为,存在于再平凡不过的日常。如此对美的关怀,让《茶之书》不仅可被视为一本将东洋文明、茶道介绍给西方世界的读本,是结构完整的日本文化论,更可将其视为理解日本美学的教科书。特别是我们回到前面引用的那一段话,是否已激起各位心头的阵阵涟漪。

天心眼中的美,不该是脱离现实一味地赞颂往昔的美好,却忘了现实生活周遭所存在的当下,宛如你我今日身处社会的缩影。为何会出现令人感到不堪的美感,从现象的反省到当代局限的超克,相信都是《茶之书》想要解决的问题。天心所诠释的美并非崇高不可攀的抽象概念。

对于天心而言,生活中所存在的美感,美的营造应该出自于生活的各个片段,这点是国人生活中经常因便宜行事及贪求方便而忽略的。

从和服剪裁用色,到体型步态,都要体现出自身的艺术人格。这些细节皆不可轻视,因为一个人只有把自身引向美,才能拥有接近美的资格。

冈仓天心于《茶之书》中论美谈艺,强调艺术、美感不仅不可脱离现实生活。从衣着的样式、色彩,到行为仪态展现的氛围,在天心眼中都是一种艺术之于人的重要表现。并且他认为当人自身达到美化的阶段,才更能接近美、理解美、拥抱美。如此之说,美学、艺术,不再只是通过那些令人感到高深莫测的语汇所辩证阐述的一些观念,或是一股神秘难以捉摸掌握的意象。收录于《茶之书》第五、六章的“品鉴艺术”“侍弄芳华” 两大主题,系统性呈现冈仓天心独到的美学视野及艺术之眼。

天心认为艺术鉴赏需要心灵的沟通,这一沟通必须以彼此包容为基础;在有能力共鸣的人面前,艺术品会成为鲜活真实的存在,它会将你引入美的海洋,与艺术家一同徜徉。伟大的艺术家从不遗忘在作品中植入暗示与引导,若我们拥有无限理解力,那艺术便是一种无限的话语。他也指出,现代人对美术表面狂热,却缺乏真 正的感情基础。将考古与艺术混淆,是艺术鉴赏中常见的错误。我们过度热衷于分类,却失落了欣赏之趣。这些都是天心在百年前就写下的艺术鉴赏独门心法。如果你只见书名,就以为《茶之书》单是一本谈茶论道的小书,那将错失认识天心美学的大好机会。

今昔美感的优劣差异,如何在尊重、推崇传世而来的艺术结晶下,也能持相同的审美基准来面对当世所见的艺术创作,这项问题相信在今日仍无法完全克服,这是传统与现代之间那道无形的鸿沟。另一方面,当我们面对各种事物,如何保有纯粹的审美鉴赏能力,避免受 各种外在因素左右。关于这点,天心写道:“将考古与艺术混淆,是艺术鉴赏中另一个常见的错误。崇古是人性中最优秀的特质,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古代大师开拓了启迪后世之路,自然应该受到尊崇。他们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批判涤荡,依旧能毫发无损地流传至今,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光辉,单是这点便足以让我们表达敬意。但若仅以作品年代作为价值衡量标准,就是一种愚昧行径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让历史情感凌驾于审美之上。只要艺术家长眠在墓穴中,我们便会献上赞叹的鲜花。

天心推崇的审美鉴赏应保有其自主性,正与柳宗悦论及民艺屡屡提及的无名工匠所作,物件上不加落款的民艺特质之说异曲同工。柳宗悦认为有铭落款的器物,将让人容易随着落款掌握对象的年代、产地、制作者等讯息,而产生对于该对象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进而在面对对象时,虽然仍可进行审美判断,但往往容易忽略直观的审美力。天心所论及的美术的确与民艺的概念不尽相同,我们应避免仅流于怀古趣味,也应避免在受其他因素干扰下丧失掌握美感本质的能力。冈仓天心、柳宗悦这两位分别于明治、大正到昭和年间独领日本美学风潮的先驱者,透过不同取径观点而相互辉映。冈仓天心的《茶之书》,这本从茶谈到美的经典之作,一本追本溯源的日本美学原典,值得推荐给关心日本艺术、民艺运动、设计文化的各位。


文丨大阪大学博士、台北艺术大学教授 林承纬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上期的幸运小伙伴 

请在后台留下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

我们将送您一本好书作为礼物


 今日话题 

 来玩飞花令吧

每个人说一句带茶字的古诗词句


我们将随机抽取一位小伙伴

赠送一本神秘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