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一特辑 | 坚守,只为放飞大山的孩子


我们的微信号:hunanpic


编者按


  一个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更是国家的孩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有一些人因为对土地、大山爱的深沉,而深耕于此,他们选择照亮别人,渐渐暗淡自己。他们是乡村教师,一个人,一所学校,一辈子。

  六一前夕,我们特选取这样坚守的故事,以表敬意。节日,不仅仅是欢愉,还不应忘却那些为快乐赋能的人。


农家院子是张胜文独特的写作课堂,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难题。


  保靖县大妥乡张家村是一个“与天相接”的地方。因地势高、百姓穷,被当地人称为“二郎山”。

  现龄69岁的张胜文,是这个穷山头上教育园地里唯一的“老耙手”。早已“超期服役”的他,为了山里的孩子,一直不忍心从讲台上退下。

  老式的讲桌、斑驳的课桌,残缺的教具,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缝补补留下的。15平米的木板教室,挤着12颗“小脑袋”,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如山涧溪水,清澈透明。教室前面,“为走出大山而读书”8个大字格外醒目。

  白天,“叽叽喳喳”的学堂,像过节一样热闹。放学后,孩子们魔法般的突然“蒸发”掉了,留下的只有最难忍的孤独和寂寞,但张胜文早已习惯,独守清灯,伏案备课,批改作业,乐此不疲,他用一种“永不停歇”的姿态,苦苦耕耘在“二郎山”希望的“责任田”里。 


图、文 | 田亚君


艰难而充满希望的乡村教育,全写在张胜文的脸上。


大山深处,条件简陋的张家小学。


课堂上,69岁高龄的张胜文依旧神采飞扬。


课堂知识课堂消化,当天知识当天掌握,张胜文总喜欢这样“拨”学生。


小地球,大世界。张胜文让山里孩子的眼界走出大山。


孩子清澈的眸子里写满了对山外世界的好奇。


最简单的孩子,最快乐的课间。


教书几十年,张胜文就用这个小小的铃铛召唤贪玩的山里孩子。


生活中的很多数学问题,张胜文就地取材解决,课堂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数鸡群,看竹林,大自然成了张胜文习作课的“活教材”。


土家人劳作的农具背笼成了张胜文体育课堂上孩子们接力游戏的教具。


陪伴孩子走上一段山路,张胜文总是这样自觉上路。


披着朝霞出,带着晚霞归。家访劝学、上门送教,张胜文的足迹踏遍了大妥的山山水水。


放学了,孩子们离去,热闹的学堂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张胜文关好门窗,准备回家。这时,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大黄狗。


简朴而庄严地升旗仪式,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影像背后的故事


“二郎山”上“老耙手”


  1977年春天,保靖县大妥乡张家村小学的一个老教师突然甩手不干了。高中辍学到生产队搞了13年“劳动锻炼”的张胜文,被村书记第一时间找去代课。就这样,张胜文放下犁耙、教书去了。一晃眼,已教得两三代人。

  孩子头上,张胜文花了“大心思”。“直接上”的山里娃课堂“摸不到风”。为走出困境,张胜文向书本学习,向同事请教,进课堂观摩。晚上,还把课本和作业带到屋里,煤油灯下解决教学上的“凝难杂症”。凭着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劲,他能牵着课堂的“牛鼻子”走路了。

  张胜文的课堂是“自由”的:“放手时间多,讲解时间少,在‘操作’中,学生不知不觉间就掌握知识了。”面对后进学生,张胜文用“天天拨”的老办法,过关当天学习内容,不让学生有半点“欠账”。

  “张胜文教书狠!”这是张家老百姓众口一词的评价。以前的“账”,不提了。光上个学期,手上两个年级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就拿了四个全乡第一。

  “这里出去的学生,到大妥都是数一数二的。”村里到他手上“过路”的孩子,有30多个吃上了国家“财政饭”。

  在“通讯全靠吼,交通全靠走”的年代,张胜文不怕山高路远,一身泥水、一身汗水,下到学生家里,搞入学发动,做家长工作,家访足迹踏遍了大妥的山山岭岭。靠这份真心,张胜文走过了“普九”那段激情岁月,成了大妥一张“活地图”。

  张胜文人生的坐标在大妥山里头。从教40多个年头,头上走了八、九个校长。到张家、白家、斑鸠等学堂先后工作过的他,像一只飞上飞下的“鸟儿”,却始终没有飞出“二郎山”这座山。

  年近七十的张胜文是湘西教育战线上名副其实的“老黄牛”。

  云端上的张家小学是大妥乡规模最小的教学点,因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条件差得外面人根本“不愿来”。2009年,张胜文退休后,学区拿好条件、好待遇、高价钱,都没有人“上”。

  面对即将“消失”的张家小学,老百姓慌了,学区急了。家乡的贫穷,山里教育的落后,让搞了一辈子教育的张胜文心痛了。

  危难之时,张胜文请求“出山”。

  其实,“老黄牛”再“出山”,困难重重:自己膝下三个孙子都在县城里,爱人也在城里负责接送孙子上学。为了村里的孩子,和家人“闹翻天”的张胜文,只能打乱原定退休计划,把家里一摊子甩给爱人,把爱人和孙子甩到一边。 

  在张家村,这样一个“爷爷奶奶的村庄”。孩子的生活要管,学习要管,习惯要管,教育要管,张胜文要管的事,很多很多……

   “天高皇帝远”的村小教育全靠自觉。再上讲台,张胜文像往常样“满天转”:每天早上8:00进学堂,9:00开始连上四节正课,2:10又开始下午的课程。中间,还要和学生搞个“大锅饭”。要是碰上雨雪天气,他还得生一堆旺火,等学生烤暖身子,再上课。课堂都是“分头上”:一年级15分钟,二年级15分钟,学前班10分,一个年级上课,其他两个年级看书或作业。这种“一心三用”的教学模式,张胜文一年接一年的“复制”下来。

  2014年,张胜文请求香港郭氏基金会再次伸出援手,修建学堂食堂、厕所、操场。建校期间,他主动挑起“后勤部长”的担子,把工程队吃喝拉撒都放在自家解决。

  学校离医院太远,为了方便学生,张胜文有个“爱心药房”。办公桌里满满一抽屉常用药:感冒的、消炎的、摔伤的、拉肚子的……这些,全是他下城拿医保卡刷的,免费提供给学生的。

  2015年9月,“张胜文故事”已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走上了湘西电视荧屏,荣获“最美湘西人”的他展现出了一个老教师的“精神海拔”,让所有在场人“涨了姿势”。

  如今,“超期服役”一直站着的张胜文,为了山里的孩子,不忍心从张家讲台的“火线”上退下来了……



...  The End  ...


推荐阅读

寻找摄影师丨吴武飞:每一刻,都是“蓄谋已久”的等待

当代工匠 | 一针一线见真章

城市之巅,你可见过这么震撼的长沙城



微信编辑 ▎马俊达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主办

微信公众号:hunanpic

邮箱:4329536@163.com

QQ群:66283659

QQ微博:湖南图片网

网址:http://pic.voc.com.cn

业务联系:0731-8432634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