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爱的纠结癌病友,你人生遇到的纠结事,这4个方法都有解

2016-07-27 古典 古典古少侠



纠结


这个词看着就挺难受的。


纠是个象形字,描绘的两根绳子缠绕在一起,编辫子一样。辫子的顶端,看上去走哪边都随时可行——两个选择同属一类,又各自不同。




就如两个你都喜欢口味的雪糕、几个听上去都不错的方向、看上去各有各好的衣服、一个温暖一个酷坏的追求者、大家都喜欢和你独自中意却又要一起出发的行程。


如果你完全够不着,也就不纠结。正是2个都貌似触手可得,所以你才纠结得要死——没有人会嫉妒国王,除了他的弟弟。


问题是还有结——纠的东西在某一个地方各自缠绕,你心急起来还猛拽一把,成了一坨,这就是结。




试试看左手拉右手,10指紧扣,两边用力,拉扯个10秒,感觉一下两臂酸累的感觉。


有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提议大家体验下这个游戏(你也试试看)。


累不累?

累不累?

我说——有些人在心里已经拉扯10年了,你说累不累?


有人坐在角落,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她纠结的是让不让父亲做化疗,


——你们每天说的什么不知道吃哪家盒饭早上起来不想上班真的都不是事。

这才是真纠结的。


那,纠结怎么破?


纠结是怎么回事?


人人都有贪婪,追求完美;偏偏还有恐惧,不想损失;你给选择这么高标准,结果没法理想。


果然没达到预期,你又想 “早知道当初选那个就好了,我真蠢”。


这句话就是纠结之源。

下次选择时,更要求完美(不能再输啊),但又更没信心(上次失败证明我的确蠢啊)。


恶性循环之下,你成了一个对自己判断力毫无信心的纠结癌患者。



不怪你,怪社会


做不好选择,然后纠结——这不是你的病,主要怪社会。


先看一个社会学实验。在超市门口分别陈列了AB两组果酱的试吃推广平台,所不同的是数量——A组有6种,B组有24种,选择更多。结果一天下来,B组的试吃人数比A组多20%,但是A组尝后购买的人数达到30% ,是B组的6倍。


不管你做营销,管理还是要活得更好,要记得这个实验背后的洞察——人们认为自己喜欢更多选择,但是其实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太多。我们的人类老祖宗从来没有面对过24种果酱,他们只选择吃还是不吃。选择过多,我们会害怕选错而不选。


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选择本身就是个负担,能少选少选。


日本银座的一家书店洞悉这个原则——“小事简单最好”,他们每周只卖一本——你走入一家有5000本书的书店,可能翻翻看看,这个好这个也不好,然后离开。而你走入这家书店,从地板到墙头,就只有一本书,大部分人如果觉得还可以,就买一本回家。



每周只卖1本书的森冈书店


当宝洁公司把海飞丝的品种从26种减低到15种,销量提升了10%。回想下——当你打开优酷看到无数视频随时可以选择的时候,你的乐趣也许并不比盯着一个选择有限的电视机高,因为这不用你选。


就在四十年前,大部分中国人还穿着类似的衣服、看着同样的报纸和同一个频道,用着同一个牌子的牙膏。但四十年后的今天,有近十万种服装品牌、几十万媒体和自媒体以及无数的频道可以给你选——是社会信息量爆炸,也炸瘫痪我们糟糕的选择功能——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纠结。


那么,该怎么办?


还是有药的

(严肃脸)



首先,模式化小事


什么是小事——那些选错了也不会影响你生活的事,都是小事。


比如中午吃饭还是吃面,衣服买沉稳紫还是亮骚橙,躺在床上才想起来没有卸妆要不要起来,早上铃响要不要按掉再睡10分钟。你仔细想——其实都是小事,随便选错都不会死。


在小事上求完美是最耗费精力的,因为大部分时候,你花的时间成本和浪费的好心情都比选择带来的好处多。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自动化,或者随机化


比如对我这种味蕾瘫的人来说,吃饭是小事,很少纠结——在我熟悉的楼下餐厅,我就点自己吃习惯的套餐——小炒肉、土豆丝;

而对于不确定的小事,比如说在外地开车旅行,我就用彩票法——从这家开始第三个餐厅,走进去从他们家主菜单上第三个开始。这样吃的好中了大奖,吃不好就当彩票没中。


模式化,或者随机化。


所以乔布斯永远穿黑色高领毛衣;顶级商务人士总用最稳定的电脑最大众的手机;效率人士定期去同一个品牌选衬衣和鞋子。去楼下小饭馆点一个鱼香肉丝、选择固定的品牌、唯一的剪发师……凡是自己不在意、但是能控制的小事,最好的方式是找到一个模式,然后迅速习惯化、大众化、标配化——你的独特性,在你在意的领域展现就好。


而看什么电影,去哪里逛一圈,突然想起要干点什么,给哥们打个电话——这都是小事而且也不可预测结果,适合用彩票模式——不管你是摸奖,抛硬币、丢飞镖还是扔骰子,让随机帮你决定。


选择本来就是个负担,生活的小事能不选,尽量少选。把精力留给大事。


那么大事呢?


 

初级纠结做调查


大事是真正能改变你命运的选择——要不要去一个城市,选择张还是李结婚,去这个或那个公司。


大事中,你遇到的第一步纠结,一般都是客观问题——比如哪个技术会更发展得更快、哪一个房子会更值钱、什么方案更有效率? 这些问题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答案,世界上肯定有人知道,有正确答案,只不过你要去找。


人丑都要多百度,人笨就要多知乎——只要你事前多做调查,多问人,你能消除很多选择。


比如说健身爱好者常问的:

“我该如何才能避免跑步把小腿练得很粗?”


其实你没有每周跑30公里,还负重深蹲,基本很难变粗。这问题类似一个小学生问:

“如果我认真学习了不小心去了清华不喜欢的系怎么办?”


某日站在大街上,你突然决定要在这个深爱的城市奋斗扎根,你于是问自己——我该卖哪里的房?中关村还是CBD ,好纠结?经过地产中介看了看人家小牌子,消停了。


所以遇到纠结的大事,你该尽快开始做调查。很多时候,你会删除一些明显不靠谱的选项,意识到,其实你没有什么选择。

但是更多时候,你会变得……


更。加。纠。结。



高级纠结做实验


恭喜你,进入高级纠结了。


因为一个人真正面对重大的选择,也做了足够思考调查的人,最后都能得到这么几条结论:


“我知道所有的选择都是有好有坏的”


“我知道有些人适合这个,而有些人适合那个”


 “我知道再给我一个月,我也不会获得新的信息量”


“我知道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当机立断的勇气,选一个”



问题是,我他妈的还是不知道怎么选。


恐惧来自对未来迷茫、对失去恐惧、对别人讨好、对自己不确定。而后面的三个,完全是关于“我”的不确定——


我能搞定吗?我受得了这个损失吗?我确定要这个吗?别人会怎么看我?


所以纠结了。



比如说:有人来问我,我产假休完了,该不该继续在家带孩子?


不上班吧,觉得天天窝在家里,人生实在是太痛苦,和老公越来越没话说,人傻得鄙视自己;上班吧,总有忙的时候,一看到什么《妈妈能给孩子最好的就是陪伴》《宝宝,妈妈一直陪着你》这样的文章就内疚——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我这么拼会不会未来后悔?觉得人家妈怎么那么妈,我这个妈就非这么矫情不可吗?


你上网去调查一下标准说法——家庭教育贵圈真是百花齐放,众说纷纭,两派都有名人高手一伙。

纠结死了。


我们受着同一种教育,刷同一个潮剧,转同一个爆点……但是当我们需要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们却惊恐的发现,我们完全没有关于自我的标准和原始数据。这种缺乏在没有选择、随大流的事情上还能混过去,但当你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你并无标准,事事纠结。


我建议她做些“人生小实验”。和真正的试验一样——先连续三天出门试试看,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也连续三天在家里陪陪孩子,记录下感受。目标是了解,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到底能有多少时间,多么愿意陪孩子?孩子的反应怎么样?平衡点是什么?


人生当然要找平衡点,但如果你没有在跷跷板上走一遍,鬼才知道哪是中点。


她最后决定还是要出来上班,但要选择一个半天的工作。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希望接触更多人——否则即使在孩子身边,状态也不好;对于孩子来说,高质量的陪伴比长时间的陪伴更有效。她慢慢找到了一个让自己平衡的上班时间和长度,不再纠结。


所以,听完这个故事,看完这篇文章,这也丝毫没法缓解你的纠结——除非你也做些人生小实验。


要不要去创业?其实你跟创业团队义务混几天,体验下变化的刺激和。要不要去那个城市?背个包请个假去找同学呆上4天,感受下大城市的魅力与压力,你就懂了。


罗素说:


“整个社会的知识和单独个人知识相比起来,一方面可以说多,一方面也可以说少。就整个社会所搜集的知识总量来说,社会的知识包括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和学术团队的所有文献。但是关于构成生活特殊的色调和纹理的那些温暖而亲切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我们能用维基百科上找到任何一个术语,能在网上找到火星表面每一公里的地貌,却对于自己眼睛正下方三十厘米处的内心——我们开心、满意、平衡的标准知之甚少,我们没有注意过那些罗素所说的“构成生活特殊的色调和纹理的那些温暖而亲切的事”,我们缺乏对于自己的真理,所以信息越多,越难做决定。


做实验,就是让你成为自己生活的科学家

 




下面说一种最难治的纠结癌——

从纠结中获益的人


1

 

有一次,一个朋友来公司拿出2个50页的商业计划书,和我探讨这两个2个商业模式到底哪个能做成上市。我几分钟翻完,草草给了点建议就应付过去。


同事问我,你平时对别人这么耐心,为什么刚才却不认真看完呢?


我告诉他,这已经是他第三年和我谈这个问题了——他一直纠结于他的计划和战略是不是真的合适,但是毫无行动。


以他这个墨迹劲头,哪个也做不出来。


2


一个大四的学生开展了关于金融和市场哪个方向更好的研究,在刷完各种帖子、咨询了很多师兄师姐之后,他甚至准备通读《国富论》和《影响力》以后再做决定


其实吧,我觉得他应该尽快写个简历。。


3


你要学习英语,却总在寻找最适合的方法、教材……其实什么方法都挺好的,就是你怕努力。


其实吧,什么方法都需要你努力。




纠结成癌的人,其实是纠结成瘾。


在这种反复的纠结中,他们在强化一个暗示——只要做好了这个选择,生活从此一帆风顺,重大改观。激烈的纸上谈兵,消解你真刀真枪面对生活的焦虑。


其实他们真正的焦虑不是选择,而是能力……

→ 我是不是能在创业的剧烈变化中活下来?

→ 从大学这个温室走出去,我是不是其实很差?

→ 我是不是根本没有学下来的毅力?


越是这么想,他们就越需要一个完美的、不犯错、不太累的选择。

但是找呀找呀找不到,好纠结啊。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在痛苦,我总有一种我在改变自己命运的感觉呢!


你看,虽然痛苦,但是他们需要纠结。

这是最难治的一种病。



选择是个麻烦事,我们的大脑不习惯处理太多选择,我们的前人也没有留下太多面对选择的经验——我们选择瘫痪,所以选择变成纠结,纠结日久成癌。


你有四种攻略;




很多纠结根本影响不了你,不妨让生活简单一点;


有些纠结是因为你懒,人懒就要多读书,多问人,多知乎;


有些纠结你现在根本选不来,因为你缺标准,你需要做一些人生实验;


还有很多纠结,是因为你觉得纠结比行动舒服,行动,或者享受吧。



我创办的橙子学院的会员开始第三期会员招募了,每年12门酷炫的软实力训练营,5000最上进的小伙伴。


点击阅读原文,感受下:)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