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kN
4
九边
5
@福州大学
6
@i商周
7
@调研纪要
8
@风息了山谷
9
@志云说
10
@宾曰语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kN
4
九边
5
@福州大学
6
@i商周
7
@调研纪要
8
@风息了山谷
9
@志云说
10
@宾曰语云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十万名中国弃婴长大了
看个病要排队两年,癌症都被拖成晚期
不仅要看已抓谁,还须一直抓到没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2024的最后一天,给大家的跨年推荐!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用 1 年时间,成为一个有「作品」的人
Original
古典古少侠
古典古少侠
2022-08-03
你好,我是古典。
最近我在做《个人发展共读会》,希望用一年时间带大家——读透12本经典书,实现善思会写,创造出自己的作品——真正实现个人发展。
从上个月到昨天,我们刚刚结束了第1本书《跃迁》的共读,1700多名共创会员们,围绕《跃迁》输出了8306张卡片,共计415W+字,分享了来自各行业大量一手的案例、方法、模型……通过优中选优,组成了跃迁实践版。
这个成绩让我很为大家骄傲。
今天是第2本书《动机心理学》导读开启的时间,我把“启航大会”以文字的形式再分享一次,希望新、老同学,一起再出发。
(这是一次内部分享,但如果你也对个人发展有兴趣或有困惑,读完同样会有帮助。)
为什么想做这件事?
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成为知识型社会。
我从07年开始创办新精英,进入个人发展赛道,做了包括职业规划、生涯教练、教师培训、知识服务。写了《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加上翻译的2本书、编写的2本生涯教材,在得到App的《超级个体》专栏,大概在个人发展领域积累了300多万字作品。
从这里获得的收入不仅可以养活我自己,而且很大程度也撬动了新精英这家公司。很少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仅仅有把知识服务别人的手艺,就会有这么大的收益。
对知识创作者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时代。
在知识型社会,未来人人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知识工作者,每个人都需要创造出自己的知识作品。
如果没有,你一定就是知识的消费者或者知识的生产者。
消费者就是你不断买书、买课,但没什么变化。
生产者就是公司给了一个流程,也不知道为什么,你就只是照做,你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源。有一天你从公司离开,什么都带不走。
但如果你有自己的知识作品,即使公司不要你,行业不要你,你也可以很轻松的去任何地方重新工作,因为生产成本在你的大脑里。
所以,接下来我会讲讲我对于个人发展这件事的思考,以及对大家未来一年的建议。
1.
希望每个期待实现个人发展的人,都能够真真正正打开眼睛看世界
可能你会说,今天太多资讯了。我不是开眼看世界的问题,而是看到眼花了都看不完的问题。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是。
虽然你看到了这个世界,但你看到的这个世界,很大程度是自我限制的。
比如,之前有一个作家朋友跟我说,有段时间全世界人都在讲咪蒙,大家觉得咪蒙已经“炸”了。但你知道吗?咪蒙不少文章有三百多万阅读量,在公众号圈子这相当高了。但当时整个微信大概有8亿人,也就是说,不到0.5%的人知道。
为什么你会觉得全世界人都知道呢?那是你的圈子、眼界有限。你朋友圈的人来回刷,你就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刷她。
所以,所谓的全世界其实并不是全世界。
对于一件事的理解,很有可能你自己觉得看得很透,觉得抓住了一切的潮流,理解了一切的话题,但其实你仅仅只是在一个“大盘”中看到了很少的东西。
因此我在给共读会选书的时候,刻意选了很多你平时根本不会读的书。
比如《动机心理学》,除非你要考中科院的心理学硕士,否则你绝不会翻到它。但其实在心理学的圈子里,动机心理学非常具有影响力。
当然,我们也不会读那些离你很远的书。
有些经典比如《红顶商人胡雪岩》,应用场景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那个时代环境和今天差太远了。想要应用,需要大量的迁移。
而共读会则会选《心若菩提》这样的书,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自传。当你真的去读,你会发现他对于商业环境、真实市场以及人际关系的理解,非常深刻。我们要读的就是这些离我们很近的书。
共读会书单里的很多书,你过去可能不一定会看,或者跟你过去的品味不是那么符合。
这是我希望你可以打开眼睛看到更大的世界,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常看的内容。
2.
希望你开眼看世界,但是还要戴着自己的眼镜
很多人可能买过听书产品,比如像樊登读书、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我非常推荐你去买,而且我自己也在用。因为这的确可以快速刷到一些以前不想读或者读不到的东西。
但如果你要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单方面输入是不够的。
你不仅要开眼看世界,还要戴着自己的眼镜去看。否则就只是过眼云烟而已。
比如每次面试都会有人说我很喜欢读书,我说你读了什么?他会回答读了这个读了那个,我接着问,那你能不能简单说说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大部分的答案是,好多都忘了我把记得的给你说一说,然后说了一两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说这个人其实跟没读过差不多。
我们在内测的时候也有一个同学感叹说,《跃迁》这本书,看到了当年画的线,才知道自己读过。
怎么办呢?写是唯一的方式。
当然,费曼读书法说,最好的方式是跟别人讲一遍。但人家费曼是大学老师,他讲有人听,你讲给谁听呢?
有人说,写不就是复述一遍,不就是练写作吗?
其实不是的,我专门给你设计了模板。
第一段是复述。
用自己的话重新讲一遍内容,写清楚核心概念;
第二段是个人体验。
你要重新跟你过去的经验做勾连,因为人的记忆方式是连接而不是创新;
最后要落到一个行动指引上。
“当……的时候,我可以用……的方法”——作为一个心锚,遇到问题可以触发。
也许你会问,大家看同样的书,拿同样的模板写东西,不会重复吗?
你放心,知识是公共的,但复述就带着你自己的风格,每个人的体验更是不同。你的人生体验不同,你能够打动的人群就不同。最后每个人都可能带着同样的知识回去自己的小世界,感动一群跟自己有生命体验共振的人,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美妙。
值得强调的是,在写个人体验的时候,一定要勾连自己的情绪。
一个知识只有引起了你足够的情绪体验,你才会真正的记得它。
比如,你会在教师节的时候,回想起最好的老师是谁,你不记得他教给你的知识,但你就是记得那些带给你某种情绪的人。
总之你一定要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按照我给你那个模板写下来。你会成为一个能把知识搬回自己家的人。
3.
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品,但不要以变现为目标
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好作品。
当我说做出作品的时候,可能你会说,出本书离我太远了。其实作品不一定要那么大,就像当年毕加索的第一个作品就是手画的素描。我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就是一封信,慢慢写个博文,再后来写小专栏,最后才写书。
每个人都是这样出来的。
作品也包括你交给企业的一个提案,你发的一个朋友圈,你录的一个短视频,你办的一场很好的晚会,或者你做的一个很好的读书会。你写了出来,它就成为了你的作品。
当别人看到你能干这个事情,就会给你很多的机会。所以在这个时代有自己的小小作品,你就会变得很自由,很值钱。
你可能会说,这是不是知识变现?
不好意思,可能市面上有大量的知识变现社群,但在我们《个人发展共读会》,我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谈这个词。
我并不是反对知识变现,而是这个提法本身会把人带到坑里。
首先,变现不是指导好作品的指标
,做出一个好作品的目标和变现的目标往往是相反的。
我见过所有好作品的生产者,没有一个人是以变现为目标来工作的。
比如我特别喜欢的吴军老师,人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赚了多少钱,不知道订阅有多少。我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写一本50万销量的书。如果真这样想,你相信我,绝对写不出来。
钱是没有方向的,赚钱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变一轮,今天这个火,明天那个火。但是你要知道,
做出一个好作品需要时间,需要持续的积累,需要长久的知识复利。
所以,一个天天以变现为核心指标,以变现为目的的知识工作者,一定做不出好作品。
再者,我认为变现也是一个较低层次的目标。
当一个人的作品真的足够好,他最先应该获取的是公众的影响力,如果不是,再低一点点,也应该是在一小范围人群里面的话语权。
影响力和话语权,都远远比短期变现重要。
举个例子,之前一段时间我跟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合作,做一个MBA职业发展的论坛,5天连麦15个嘉宾。
从知识变现的角度看是挺蠢的,我既没带来什么流量,也没有带货。但真相是,我的主持赢得了嘉宾的认同,其中有两位结束以后就问我,古典你需要融资吗?这就是我的影响力,更不用说还有潜在影响的十个学校的MBA们。
所以,变现是知识工作者一个特别初级或者是不那么好的指标,你不妨把指标重新定义一下。
4.
我们怎么样做到这个事情呢?
在共读会我们有三个大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自驱。
请注意,在共读会,没有人逼你打卡。不会让你先交100块钱,打不完就出去,也不会每天互相监督。
创作和思考这两件事,不可能通过外部驱动达成。
我逼你看10页书,这是可以外部驱动的,我逼你写1000字,这个也是可以外部驱动的。但是没有人能通过被迫的方式来思考,思考和写作都是一个极其内需的事情。
所以,请你为自己的体验负责,请你为自己的进步负责。
第二个原则叫内容相见。
内容即实力。
我们共读会是一个知识创造的社群,不管你过去多厉害,是教授、专家,包括我本人,都要写下来,接受大家的检验。
这就像马东最近做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导师和观众每个人都是100分,导师占500分,而满分是8000多分。
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喜剧这个事情,不管多符合理论、流派,最终还是要大家喜欢。
我们社群也是一样,只有这样才能诞生出真正有力量的,有影响力的作品。
第三个原则叫一起学习一起玩。
我是一个玩心很重的人,我也希望在这个社群里大家可以酷一些,好玩一些,有趣一些。因为还是那句话,思考和创作都是需要灵感激发的。
我指的一起玩,还有一个意思。
我承诺会把自己这些年在出版领域、知识服务领域、教育培训领域的很多资源尽量对接给大家。把整个知识生产的商业链条打通。
有人可能会问,你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我真不担心。
在这个时代,灯塔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希望我们中间会产生足够多好的创作者、作者、读书人,以知识内容连到一起的人,我们一起去分享这些资源。
让灯塔越来越多,连成一条航线。
5.
最后说一个关于创作理念的冲击。
西方人认为林语堂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们反而对李白没什么感觉。
为什么?
他们说,
在知识型社会中看一个作者,更加看重他的能量,而不是才华。
林语堂自己写了二、三十本著作,翻译过很多书,一辈子有几百万字的积累,像这样有体量的作家才是真正好的作家。
这也很像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想象。
过去,谁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机会,找到一个好趋势就火了。但今天不会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开放的时代,你真的要做的,不是依赖一时的才气,也不是依赖一时的激情,更不是依赖立个flag、咬牙血拼。
你要的是在一个安全的、支持的环境里,踏踏实实往前走。
所以,我希望这一年时间,
你可以搭建起一套好的体系,
你可以打开一些眼界,
你可以获得跟自己一起长大的信心。
我也希望不仅是这一年,而是未来好几年,都可以一直陪你走下去。
下周一,我们就要一起正式开始读第2本书《动机心理学》,为什么推荐读这本书?可以看看
《古典:这本书能让你不卷、躺平、持续走起(深度长文)》
还没加入的伙伴,如果你想现在加入我们,一点儿都不晚。
如果你也,
是个人发展爱好者或是以助人发展为业的人,
是希望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人,
是热爱独立思考的人,
是希望创造出自己作品的人。
欢迎你现在就加入我们。
👇扫码加入共读会👇
此次招募依然采取审核制
具体审核流程报名后,运营官会给详细说明
注:未通过审核,会全额退款
另外,为你准备了1节体验课
👇扫码通过,即可领取👇
已经在共读会的同学,留言区写个“1”,当做我们对个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