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诺贝尔文学奖”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0月5日傍晚,瑞典文学院公布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出生的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获奖。对,这是一个日本名字,但他是英国人!文学院的颁奖理由为:“石黑一雄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与以往几年一样,人们关注的不是谁得奖了,而是(你懂得)……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子”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几年被视是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但均没能获奖。(村上又双叒一次“陪跑”啦……)
但是,真心喜欢村上春树的人,大概不介意自己一个人呆着,能自己给自己找乐子;吐槽他人的话,会留七分不说;对大多数事情,可以做到”好吧,这事不太让人高兴,不过就这样吧“的态度。
毕竟人家村上本人也说了,“至今为止,我阅读石黑的作品时,从来不曾失望过,也从未感到不以为然。”
注意!注意!注意!前方高能预警!!!由于接下来所叙述内容可能较为学术、较为深奥,但满满的都是干货,还希望大家耐着性子读下去~ 大家可以就着下面这首轻音乐愉快地进入阅读的世界中……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村上因“群像”新人奖而引起世人关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与被称为纯文学的类型结成了共生关系,但他却与所谓的文坛保持着距离。事实上,村上的流行与所谓纯文学的崩塌轨迹应该是一致的。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不仅是日本当代文学的旗手,更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为此,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研究者,对村上文学的研究多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其作为世界文学的特质。
不过,我们对石黑一雄的认识也很关键。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出生在日本长崎。一雄五岁时,全家因父亲的工作调动移居英国东南部的吉尔福德市。
当时所谓的后殖民文学作家相继出现在英国文坛,作者的民族身份认同对其作品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背景下石黑一雄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创作的是以日本为舞台的小说,但他认为所谓的日本性和自己的种族身份认同与他的作品无关。石黑一雄要表达的不是准确的日本性,对他而言有用的是作为符号的日本,那是科耶夫所看到的,或者说是自科耶夫 45 33174 45 14989 0 0 1729 0 0:00:19 0:00:08 0:00:11 2860以来沿用至今的作为后现代主义符号的日本。
1989年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荣获英国布克奖。石黑一雄因此确立了一流作家的地位和独特的写作风格。“不可靠的叙述人”手法是石黑一雄基本的、常用的手法。在这种手法的形成过程中,战后被人回忆起的、奇异的战争缺失的日本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回忆是对科耶夫所想象的后现代日本的精准重复。
人们往往通过某种过往的经历建立起身份认同,此时,它便把历史转换成了记忆。实际上,身份认同就是把历史转换成记忆的装置。
石黑一雄似乎对“旧日时光”以及“记忆”这些主题非常着迷。记忆是身份认同的函数,作为确切描述这种记忆的作家,石黑一雄做得非常出色。他的小说中不存在历史,只存在记忆。更确切地说,石黑一雄的讲述是把历史替换成记忆,这是一种装置,他让读者认可历史向记忆的转换是必然而且丰富的。
说实话,在中国,村上春树的知名度比较高。石黑一雄,名字听上去陌生,但其实他的小说已经译成中文,在中国市场出版。
文学本身应该是一件不断冲突边界、冲击既有认知的事情。“对于一个奖项的过分关注甚至陷入赌博,始终是一件错乱的极其不符合文学精神的书,任何对此事投入过度热情的作者与读者,都应该面壁。”
幸运的是这里有一本书,能够让你我他有机会好好认识石黑和村上老师,好好认识后现代日本。
推荐阅读
《村上春树与后现代日本》
《村上春树与后现代日本》主要评述了后现代日本的诸多流行文化现象,如村上春树与雷蒙德·卡佛;“灵魂来去之路”和《1Q84》的世界;石黑一雄、《风之谷》和《阿基拉》中的核心;奈良美智的后女权主义;《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成年之礼》中的扭曲;《魔女宅急便》成为名作的理由等等。
P.S.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小编送出的福利,可以置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哦!戳官微主页面右上方小人,点击置顶公众号的小按钮即可。
福利
进行中
邀请20位好友关注,我们将送上年度畅销书一本,以此类推。
回复"赠书",可了解活动详情。
你可能错过了下面这些
内涵丰富的文章
▼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得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