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比】新版《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与旧版有何不同?

GIS菌 GIS圈 2021-04-28

作者/编辑:GIS菌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

| 本文约32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

2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以下简称“技术大纲”)的通知(指路→“技术大纲”通知及原文,另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查看技术大纲原文,电脑端点开还可直接下载哦)。

据GIS菌了解,上一版的“技术大纲”为2017年9月发布的《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7年版),刚刚发布的2019年版的“技术大纲”即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与完善诞生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最新发布的“技术大纲”较上一版到底有何异同呢?

  一  标 题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在上文中就能留意到,2017年版的“技术大纲”与2019年版对比,在标题上就作了修改,由《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技术大纲》变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在上上版2015年版中的标题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技术大纲》)

标题的修改体现了最新版“技术大纲”的重点——时空大数据平台。同时,自然资源部在通知中也强调“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基础支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二  目 录  

首先我们看目录部分,相比2017年版与2015年版的对比,2019年版的“技术大纲”在目录上改动较小,整体结构无变化,但对部分章节进行了明显修改。

第四章“时空大数据”中,第四点由上一版的“管理分析”变为“分布式管理系统开发”。

目录中另一明显修改为第五章,该章节为云平台部分,章节整体进行了大幅度改动,值得引起高度注意。

第六章“运行服务及支撑环境”内的小节标题也作了修改。“时空大数据”一节变更为“时空大数据运行服务”、“时空信息云平台”一节变为“云平台运行服务”、“支撑云环境”一节变更为“支撑环境”。

那么,在目录部分发生变更的部分,其内容是否也产生了变化呢?

其余在目录中没有变化的部分,在内容上又有什么异同?我们按着“技术大纲”的内文顺序往下看。

三  具体内容  

1 背 景

“技术大纲”背景描述中,最新版与上一版有较明显的内容变更,主要体现为:

1 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讲话;

2 强调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重要性;

3 与上一版相比,关于测绘工作重要性的阐述篇幅大大增加

其中,关于测绘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 

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测绘工作成为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工作的组成部分,其服务目标和对象更具针对性,工作重心更加突出,由原来面向全社会的普适性服务,转化为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履行这个中心,做好技术保障与支持的同时,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继续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测绘保障。

随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发展,社会各界各部门对测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测绘技术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合发展,无尺度地理要素数据(NSF)、空地一体测绘、网络信息抓取等测绘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测绘体系和新型基础测绘体系逐步形成

因此,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面向国家智慧城市、大数据发展战略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求以及当前测绘新技术发展要求,基于前期试点工作经验,修改完善2017版技术大纲,形成《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

2  任 务

与上一版相比,由于自然资源部组建,测绘工作成为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任务分工中,原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任务(指导各地区开展智慧时空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现成为自然资源部重要任务之一,即指导各地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

另在本章节中,对“时空大数据平台”这一概念的阐释亦为新增内容(上一版中相应内容为关于“时空基础设施”的概念阐释),具体内容如下:

时空大数据平台是基础时空数据、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涉及专题信息的“最大公约数(简称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根据本地特色扩展数据,及其获取、感知、存储、处理、共享、集成、挖掘分析、泛在服务的技术系统。连同云计算环境、政策、标准、机制等撑环境,以及时空基准共同组成时空基础设施

时空大数据平台构成 图源“技术大纲”

3  时空大数据涵盖内容变更

内容上有明显变更的还有第四章中对于“时空大数据”的阐述,在“时空大数据”所包括的数据内容中,智能感知数据变更为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具体阐述无明显变化),管理分析系统变为多节点分布式大数据管理系统。删去了空间规划数据,新增了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以及根据本地特色扩展数据

以下为重点变更/新增内容:

2017年版:

时空大数据应包括历史的、现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专题数据,智能感知数据以及空间规划数据,和这四类数据的数据引擎及管理分析系统等六部分;

依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全空间信息模型形成全空间,并时空化公共专题数据、智能感知 数据和空间规划数据,通过管理分析系统经数据引擎实现一体化管理。

应在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专题数据的基础上,优先开展专业化平台和示范应用所必需的空间规划数据和智能感知数据的建设,其范围和数量应根据本地的信息化基础、应用需求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逐步丰富。

最新版:

时空大数据应包括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及其驱动的数据引擎和多节点分布式大数据管理系统

依托基础时空数据,采用全空间信息模型形成全空间的时空化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通过管理系统经数据引擎实现一体化管理。

在完成四类数据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各地可扩展示范应用建设所需要的其他专题数据,其范围和数量应根据本地的信息化基础、应用需求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逐步丰富。

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

根据不同任务需要,采用网络爬虫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在线抓取完成任务所缺失的数据

汇聚方式:对于互联网在线抓取的数据,面向任务需求实时动态抓取,确有必要时,经时空序化后动态追加至时空大数据。

因此,前文提及到在第四章目录中发生变化的部分即是由时空大数据的内容变化所造成的,具体变更内容如下:

2017年版:

动态数据获取 

(1)接收

物联网智能感知设备采集的流式数据,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应该分层次管理,源数据存放在专业部门,而生成的多层次摘要数据主动推送相应节点,这些节点不仅能够接收,而且可动态积累。

(2)调取 

在数据挖掘与分析过程中,及时利用动态积累的物联网智能感知设备推送的摘要数据,确有必要,透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调取相应的原始流式数据。

最新版:

动态数据获取 

(1)接收

通过物联网实时感知、互联网在线抓取根据本地智慧城市建设对时空大数据的要求实时立体感知城市各种运行体征数据,在线抓取城市各种运行状态数据,并在原有时空大数据基础上进行动态积累。

(2)调取

在数据挖掘与分析过程中,及时利用动态积累的物联网实时感知和互联网在线抓取的数据,确有必要,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调取相应的城市运行状态或运行体征源数据。

4 云平台章节变化最大

前文提到,“技术纲要”的目录中,第五章“云平台”为变动最大的部分。

首先,在章节标题上,由“时空信息云平台”变为“云平台”,章节内容中也再无“时空信息云平台”这一说法。

在云平台的分类上,由上一版的“通用化平台”、“专业化平台”、“个性化平台”三类(根据应用对象的分类)变更为“桌面平台”“移动平台”两类(根据应用场景的分类)。两类平台均以云中心为基础,分别根据运行网络和硬件环境,开发构建相应的桌面端和移动端服务系统及功能。

云中心构成 图源“技术大纲”

而上一版中“通用化平台”所包括的服务资源池、服务引擎、 云服务系统,以及地名地址引擎、业务流引擎、和知识引擎等六部分,在最新版中则囊括至“云中心”,其中云服务系统变更为云端管理系统(云中心构成如上图)

以下为该章节内重点变更内容:

云端管理系统:

至少应包括系统设置用户管理资源发布服务管理系统监控等功能。

(1)系统设置。包括基本配置信息设置、数据库信息设置、服务器信息设置、服务备份和集群部署等。

(2)用户管理。包含用户列表、用户组管理、角色管理和审核审批。

(3)资源发布。将时空大数据以服务的形式在系统中发布并注册,进入服务资源池。

(4)服务管理。实现发布的服务资源查询、运行状态更改、详细信息浏览和服务删除等。

(5)系统监控。包含用户监控、系统监控、服务监控和日志查看与分析。

桌面平台:

桌面平台是依托云中心提供的各类服务和引擎,面向笔记本、台式机等桌面终端设备,运行在内部网、政务网或互联网上的服务平台

除包括原有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桌面服务系统的基础功能外,新增扩展任务解析模块、物联网实时感知模块、互联网在线抓取模块可共享接口聚合模块等,以体现系统开放性和自学习能力。(新增模块功能可查看“技术大纲”第五章第二节“桌面平台” )

移动平台:

移动平台是依托云中心提供的服务,以移动应用程序软件形式部署在移动终端设备,运行在移动网或无线网上的服务平台

具体功能包括:1.移动端服务系统;2.扩展移动功能。

5 典型应用新增

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系统


在“技术大纲”最后的典型应用中,最新版将“智慧国土”领域的应用部分变更为“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系统”

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融合自然资源管理相关数据,扩充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自然资源要素地理分布统计、空间开发格局分析、资源优化配置等专业模型和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提供服务支撑。



-

除以上内容,最新版“技术大纲”的其余部分无明显变更或新增内容,在目录中发生变化的第六章小节标题,其内容亦无明显变化。

ps. 由于“技术大纲”中其余部分的措辞变化是伴随上述内容变化而发生的,因此不纳入重点变更内容整理中;

pps.根据自然资源部通知,2019版技术大纲官方解读将由技术指导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进行并组织培训,届时可留意官方信息哦。


- END -



GIS圈

呈送未必知晓的行业资讯

另一视角解读产业新闻

深度挖掘地信精英故事

欢迎长按关注我们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