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的“飞天”梦
「飞行汽车」蓄势待飞。
在无人驾驶未实现前,「飞行汽车」成了另一块投资热土。
知名的航空公司波音、空客已宣布参与其中;车企巨头如戴姆勒、丰田、阿斯顿·马丁、奥迪、吉利纷纷下注;还有英特尔、腾讯、Uber 等科技公司也在布局;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不但自己投钱给飞行汽车项目 Opener,还出资鼓动「谷歌无人车之父」塞巴斯蒂安·特龙创建了飞行汽车公司 Kitty Hawk。
中国第一梯队的自主汽车品牌吉利,扛起了国内飞行汽车研发的大旗。
2017 年 11 月,吉利完成了对美国飞行汽车领域元老级公司 Terrafugia 的收购,Terrafugia 拉丁语义为「逃离地面」,中文名叫「太力飞行汽车」;2019 年 9 月 9 日,联手戴姆勒领投了德国空中出租车研发公司 Volocopter 5000 万欧元 C 轮融资,吉利拿下该公司 10% 的股份并进入董事会。
按计划,吉利和 Volocopter 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将空中出行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负责 Volocopter 的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市场推广。
一收一投,吉利的「飞天」梦逐渐变得清晰。而在这个梦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收购美国 Terrafugia 公司
1、Terrafugia 逃离地面,被吉利捕获
实际上,在买下 Terrafugia 之前,吉利一直有发展飞行汽车的规划。
2016 年初,李书福在集团内部成立了飞行汽车相关研发部门并在全球遴选这方面的工程师。
吉利是如何与 Terrafugia 结缘的?解答这个问题前,需先了解一下 Terrafugia 的发展史。
创业前,Terrafugia 创始人 Carl Dietrich 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航天系拿到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校期间,他多次参加航天器的设计竞赛并获奖,还成立了开发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的学生小组。
他从 17 岁起就成为了一名私人飞行员和飞机设计师,是制定轻型飞机认证标准委员会 ASTM 的成员,同时也是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简化车辆操作委员会的主席。
2006 年,Carl 获得莱梅森-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发明奖(Lemelson-MIT Student Prize for Invention),当时的获奖作品就是 Terrafugia 首款飞行汽车产品 Transition(意为「变形」)的前身,Carl 还拿到了 3 万美元的奖金。
MIT 官网关于 Carl Dietrich 的获奖信息
用这笔钱,他联合另外 4 位校友在 2006 年春天共同创立了 Terrafugia,此后陪伴这家公司走过了 13 年的时光。4 位合伙人中有他的妻子 Anna Mracek Dietrich,Anna 后来在 2014 年离职。
经过几年的研发,Terrafugia 的第一代飞行汽车 Transition 在 2009 年成功试飞,2012 年演进至第二代。
Transition 采用折叠翼的设计,这仍属固定翼的范畴,配备了两个座椅,油电混合动力驱动,能在 1 分钟内完成飞机模式和汽车模式的切换。
除飞机的基本配置以及整机降落伞外,它还有一系列汽车的安全配置,如安全气囊、预缩式安全带、碰撞溃缩区等。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Terrafugia 团队都在对 Transition 进行改进、迭代与测试,同时与相关当局进行沟通对接,以获得在地面行驶和在空中飞行的许可。
由于飞行汽车是一个特殊的物种,要想真正上路和上天需要过很多技术与政策关。
Terrafugia 在 2014 年就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简称 FAA)递交了申请合法飞行豁免权的请愿书,最终在 2016 年 6 月正式被批准。FAA 认定 Transition 为轻型运动飞机(Light Sport Aircraft)。
有了团队,有了产品样机,同时在申请法规的准许,要想进一步发展,Terrafugia 需要更多的钱。
从 2006 年创立到 2015 年 2 月,公开的信息显示 Terrafugia 一共完成了 7 轮融资,总融资额仅为 680 万美元,最近的一次是 2015 年 2 月的 C 轮 100 万美元融资。但这些钱并不足以帮助 Terrafugia 的飞行汽车产品落地商用。
2015 年时,华资赴美投资成为热潮。
因为机缘巧合,当时正在美国寻找前沿科技项目的海银资本找到了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在经过几番考察之后,决定投资这家公司,具体数额并未披露。
王煜全在谈及这笔投资时,一方面是被 Terrafugia 全球首款飞行汽车产品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气质打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拥有飞行许可和上路许可的飞行汽车公司」。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谈投资 Terrafugia
2015 年 5 月,海银资本带着旗下被投的美国新创公司的代表来到中国,希望将这些项目介绍给中国市场,这其中就有 Terrafugia CEO Carl Dietrich。他们计划开启 10 天的访问之旅,其中包括北京、广州以及杭州。
杭州正好是吉利集团的总部之一,Terrafugia 与吉利的缘分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浙江日报》的报道也显示双方的接触始于 2015 年。
当时,Terrafugia 正在寻求增加 3000 万到 5000 万美元的资金。然而,面对飞行汽车这一新物种,吉利的野心并不仅仅是投资,而想要将其收为己有。
2016 年,吉利与缺钱的 Terrafugia 就收购问题展开协商。谈判的结果是决定吉利掌控 Terrafugia 的绝大部分股份,并由中方主导管理企业和未来发展。
由于 Terrafugia 涉及尖端技术,经过一年等待,美国相关政府部门终于通过审查,同意吉利收购 Terrafugia。
李书福对这笔收购很是满意:「美国专家研究了十几年,因为缺少资金来源研究不下去了,吉利花了大量精力、金钱买下这家公司。」
2、吉利太力飞行汽车
2017 年 11 月,吉利控股集团完成了对 Terrafugia 的收购,并重新确立了董事会架构: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高级顾问余宁担任董事长,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杨健、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李轶梵、吉利控股集团副 CFO 张毅以及前贝尔直升机中国区常务总经理 Chris Jaran、Terrafugia 创始人 Carl Dietrich 和 Terrafugia 原董事会成员 Koen Bouwer 担任董事会成员。
董事会任命 Chris Jaran 担任 CEO,创始人 Carl Dietrich 担任 CTO。
如今,在吉利控股集团的业务架构中,Terrafugia 被归入到吉利科技集团,与曹操出行、国铁吉讯位于同一序列,成为了吉利集团出行服务战略体系的一部分。
2018 年 9 月 14 日,吉利在湖北武汉注册成立了「湖北吉利太力飞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就是 Terrafugia 现任 CEO Chao Jing,目前团队已经有 90 多人的规模。
这家公司主要从事飞行汽车(零部件)的复材零件制造、部件装配、零部件总装集成、车身喷漆等,计划于 2020 年 11 月正式投产。
2018 年 10 月,Terrafugia 首款飞行汽车产品 Transition 开启预定,预售价为 28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200 万元,首批用户针对美国市场。
在相应的参数上,Transition 设计起飞重量约 850 公斤,起飞距离 427 米,最高速度 161 公里/小时,巡航高度超 2743 米,航程达 644 公里。
3、创始人出走
被吉利收购,可以说是 Terrafugia 不错的选择之一,对 Carl Dietrich 来说,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创业成功。但生意终归是生意,风云总是变幻。
2019 年 3 月,Carl Dietrich 突然在领英上发布了一则动态,宣布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飞行汽车公司,结束了 13 年的 Terrafugia 创业之旅。
这条动态底下是很多曾与他共事的朋友送上的祝福。现在,他成为了 Carl C Dietrich 咨询公司的负责人。
就在这条动态发布后不久,2019 年 4 月份,外媒 FlightGlobal 的一篇报道称,2019 年年初,吉利控股方面决定替换掉 Terrafugia 的核心管理层,在国内的中方高层将进驻。
其中就包括 CEO 被替换为 Chao Jing,他曾在 Honeywell Aerospace 工作 11 年,并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工作 6 年;公司的 CFO 也被替换成了 Huaibing Wang。这些信息在 Terrafugia 官网上有所体现。
此外,Terrafugia 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部门裁撤和裁员。其被撤掉的部门,包括后勤部门,设在美国加州的认证和业务发展部;公司还将位于波士顿总部的员工裁掉了三分之二,目前保留了约 60 人。
管理层变动、部门裁撤、裁员等一系列动作,必然对 Terrafugia 的研发进度不利。很难确定,Carl Dietrich 的最终离开是否与 Terrafugia 在 2019 年初的大动荡有关。
精简后的 Terrafugia 美国团队仍在进行飞行汽车的测试工作,今年 8 月,有人拍到 Terrafugia 的飞行汽车正在美国波士顿某机场进行测试,机身上清晰可见 Geely 的字样。
在 Terrafugia 的官网上,其第二款产品 TF-2 仍然处在概念阶段,这款飞行器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地面用车、搭载舱、飞行器三部分组成。无需跑道,支持垂直起降,概念非常前卫。
TF-2 的飞行器可连接一个客/货舱,在垂直起降点附近会有对接客/货舱的地面车辆等候。飞行器将客/货舱放置在车上后,地面车辆会将乘客或者货物送到指定地点,飞行器则可以在该起降点接上另一个客/货舱去下一个目的地。
TF-2 售价预计约为 100 万美元,未来主要用于大公司的出行服务或货物运输。
看上去,TF-2 的商业化落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也不难看出吉利对于立体交通布局的野心。
投资德国 Volocopter 公司
将 Terrafugia 收入囊中,吉利还没有满足。
从目前的产品来看,Transition 飞行汽车依然是混合动力,而且不支持主流的飞行汽车设计方案:垂直起降 VTOL(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虽然 Terrafugia 的下一代产品有了改进,但是技术革新的速度并没那么快,所以吉利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再投资一家变革更为彻底的公司。
德国「飞的(Airtaxi)」公司 Volocopter 就很符合这样的要求,他们的「飞的」产品 Volocity 采用的是纯电动力,可支持有人/无人驾驶,而且是非常纯正的 VTOL 飞行器,专为城市立体出行所打造。
Volocopter 最新空中出租车产品 Volocity
2019 年 9 月 9 日,吉利控股和戴姆勒共同出资 5000 万欧元,领投 Volocopter C 轮融资。吉利控股拿到 Volocopter 10% 股份,进入公司董事会。
同时,吉利控股和 Volocopter 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会将空中出行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负责 Volocopter 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市场推广。
这次融资后,Volocopter 融资总额达 8500 万欧元,此前的投资者还包括英特尔、戴姆勒等公司。这也是戴姆勒第二次押注 Volocopter,可见这家车企巨头对其的青睐程度。
本轮融资将帮助 Volocopter 旗下 Volocity 机型在未来三年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业认证,助推商业化进程。
Volocopter 创立于 2011 年,目前旗下有三大产品:载人「飞的」Volocity、小型的航空港 Voloport 以及大型无人机 Volodrone。
多年的研发历史帮助 Volocopter 积累了丰富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
Volocopter 的初代产品于 2011 年首次执行载人飞行;2017 年,Volocopter 与迪拜道路运输管理局合作,实现双座无人空中出租车的成功试飞。
2018 年美国 CES 上,Volocity 亮相北美,吸引了众多眼球;今年 10 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Volocopter 完成首次载人试飞,还展示了其配套的起降基础设施 Voloport。
Volocopter 未来空中出行图景
Volocity 主要用于城市里的短途出行,续航航程在 30 公里左右,巡航速度 80-100 公里/小时。
他们的期待是在未来 2-3 年内实现商用,但谁也不敢为这样的愿景打包票。
现在有了吉利和戴姆勒的支持,他们的底气会更足。
吉利「飞天」梦的背后
通过收购 Terrafugia,投资 Volocopter,吉利在空中出行领域已经有比较全面的布局。
即便这两家公司的产品还未进入中国,但吉利已经在为它们的到来铺路。
2018 年 5 月,吉利在成都简州新城投资打造铭泰方程时空港项目,未来拟在相应赛道推出飞行汽车体验;2018 年 6 月,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利用当地的海洋旅游资源优势,探索飞行汽车开发远、近海海岛旅游项目,建设个性化的高端旅游平台。
当然,要在中国实现」飞行汽车「的应用,航空管制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我国任何一台飞行器要合法必须要通过民航局审查并颁证,要飞行还要申请空域。
好在政府层面正在「松绑」。
此前,民航局印发的《通用航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低空空域从真高 1000 米的垂直范围提高到真高 3000 米以下的发展目标;在 2014 年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上,民航局表示 2015 年在全国有序放开真高 1000 米以下空域,广东等地区已成为试点地区。这让飞行汽车在中国的天空飞翔并非「天方夜谭」。
近些年,面对交通行业的变革,汽车制造商吉利也在谋求转型。
依托着旗下的科技集团,吉利先是推出了曹操出行;2019 年 5 月 9 日又与戴姆勒共同组建了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蔚星科技。吉利还和腾讯、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中国电信战略合作,共同探索铁路出行服务、高速列车、工业互联网、5G 和 V2X 等前沿技术。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汽车之心」知识星球,第一时间获取智能汽车的万象与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