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文丨南宋:现实一种

2017-03-17 南宋 莆田作家



编者按:“美文”是《莆田作家》微信公众号(ptzj2014)特别推出的一个散文专栏。美文者,艺术的,文化的,思想的,趣味的,宽容的,或乡土叙事,或构建心灵史。 



现实一种

文丨南宋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微信号:ptzj2014



我又回到了老家。这一天午饭过后,天空阴沉沉的,欲雨未雨。我步行到大姑家玩。老房子空旷而寂静,我轻车熟路地找到厨房。大姑丈坐在灶前忙碌着,锅里在炖着什么,发出怪好闻的香气。他抬头看见是我,冲我笑笑:“你来了。”接着掀开锅盖,用筷子夹起一块带鱼说:“带鱼炖腌菜,你尝尝。”


我摆摆手说:“谢谢,我吃过饭了,肚子很饱。”


他又坐了下来,往灶里塞了一把稻草,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那花白的头发和脸上刀刻般的皱纹。他朝我微微一笑:“你好多年没回来了,这次准备住几天?”


我说:“三天,要上班。”


这时,大姑也走了进来,笑盈盈地对我说:“你来了,你姑丈爱新鲜,好好的带鱼不煎着吃,偏要炖腌菜汤。”


我说:“厦门也有餐馆这样做,很受欢迎呢。”


在我的印象里,这幢老房子住满了人,大姑生了四男一女,四男一女又生了不少小孩,应该欢声笑语才对。我好奇地问:“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


大姑说:“出工的出工,上学的上学,就剩我们两个老人了。你姑丈只顾自己炖汤,也不请你坐一下。对了,我去后院砍一根甘蔗给你吃。”


我连忙说:“不用麻烦了,我刚吃过饭。”


大姑说:“甘蔗正好帮助消化。”


很快,切得整整齐齐、洗得干干净净的紫皮甘蔗摆在我面前的小木桌上,我们三人快乐地啃着甘蔗,这一带的水土比较特别,养出的甘蔗水分多、甜、松、脆,我已经好多年没吃到这么好吃的甘蔗了。


我一边吃着甘蔗,一边抬眼望着大姑丈,这张熟悉的面孔突然之间让我觉得有些陌生,我的后背升起一阵凉意,我意识到什么似的,忽然停止咬嚼:不对啊,我的大姑丈两三年前就过世了,怎么可能和我坐在一起面对面啃甘蔗呢?这么一想,我就醒了过来。


这是发生在4月22日凌晨五点的真实的事。梦境如此逼真,以致在醒来之后的十来分钟里,我还一直品味着笑容的亲切、灶火的温暖和甘蔗的清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带鱼炖腌菜”是我今年在楼下一家餐厅吃到的一道鲜美的新菜,因此想推荐给大姑大姑丈;去年12月下旬,伯父在莆田老家办酒席过七十大寿,我回了一趟老家,期间陪伯父去拜访大姑一家,大姑在老房子里请我们吃甘蔗,我想起了小时候来这里和大姑家的儿女们玩乐的情形,十分激动,为他们拍了很多照片;今年3月的一天,大姑远在天津工作的三儿子小飞给我打来电话,说一直在看我的博客,我很感动,这大概是老家惟一阅读我博客的人。


多种因缘让我做了这样一个温暖的梦。我对大姑丈一向很有好感,他有一副老家人不多见的古道热肠,为人正直,乐于为乡亲主持公道,排忧解难,乡里谁家遇到什么难事,都爱找他。具体到我个人,印象较深的有两次。10岁那年,我闹蛔虫,肚子痛得不行。我们渠桥乡东郊村与大姑家所在的善乡村有四公里的路,公社医院离善乡有两公里。我痛了一夜,天刚蒙蒙亮,祖母只身一人到大姑家请求“支援”,大姑丈借来一辆三轮车,来东郊把我和祖母载到公社医院,因为治疗及时,我拉出蛔虫,腹痛消除。我在小说《相濡以沫》的开头写过这段腹痛的经历,为了增加一些戏剧效果,我把骑三轮车的人改为我的祖父(其实,他在家为我们煮吃的,然后步行送到医院)。2001年,我妹妹在邵武举行婚礼,父亲把老家的不少亲戚都请来,其中就有大姑丈,他翻了翻《相濡以沫》,笑着说:“这里写得不对,骑三轮车的人应该是我。”我当时惭愧地笑笑,心想有机会一定要更正一下。在《慢跑回老家》里,我如愿以偿地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善乡村靠近公路,经济比我们村好一点,放电影、演戏的机会比我们村多。大姑喜欢热闹,遇到放电影和做戏总是热情地邀请我们参加。印象最深的是那时男女老少围在客厅啃甘蔗,气氛非常热烈。有时天太晚了,大姑留我们过夜,那也很好玩,睡前,我们一班小孩围着一个大木盆洗脚,把水溅得到处都是,团结友爱,其乐融融。9岁那年,有一次看完电影很晚了,我又不知为何特别想念祖母,怎么劝也不肯留在大姑家过夜。最后是大姑丈把我背回东郊的,因为那时我已经困极了。模糊中记得那天晚上有极好的月光,犹如水银泄地。大姑丈敲响我家老屋的木门时,我才微微睁开眼睛,看到我家的木门被月光染得银白银白的。现在想来,大姑丈一定是一路打着哈欠回家的。我家的老屋风吹雨淋朽坏不堪,五六年前就推倒了,那扇门早已不知去向;大姑丈两三年前因病离开人世。月下敲门的一景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


前年11月,父亲带我们去给过世的亲人扫墓,先祭曾祖父曾祖母,再祭祖父祖母,接着祭叔公(祖父之弟),最后祭大姑丈,我在《慢跑回老家》里写过这次感人至深的祭拜,慎终追远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以及生活于其上的亲人。大姑丈的坟前开满了金黄的菊花,显得生机勃勃。坟前正对着一片桔子林,果子自结自落,染黄了一地。我心想:大姑丈真幸福,有花可赏,有果可吃。


我在坟前郑重地三鞠躬,心里默念:苦了一辈子,你在天上就啥活也不用做了,每天打打牌,听听戏,轻轻松松享福吧。


2007年4月24日


-END-


△作者简介:南宋,本名宋智明,1972年生于福建莆田,199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所,获考古学硕士。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厦门某媒体。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文艺争鸣》、《南方周末》、《厦门文学》、《萌芽》、《广州文艺》和《福建文学》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2002年出版小说集《雕刻时光》,2008年出版小说集《有人跟踪我》,2010年出版随笔集《随遇而安——一个作家的城市体验》,2012年出版随笔集《鼎沸集》和长篇小说《1992,爱情来了又走了》(台湾版),2013年出版随笔集《流动的书斋》。



本期责编:林落木丨排版:慕白

《莆田作家》系莆田本土纯文学公众平台,每天推送原创精彩文章,欢迎莆仙作家、文学爱好者赐稿。作品体裁不限,原创首发优先。投稿请附个人简介及照片。投稿邮箱:ptzj2014@163.com。

(欲知更多详情,请回复:投稿或合作)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