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啦啦”杯征文丨刘青华:一神一庙一座城

刘青华 莆田作家 2020-09-08


一神一庙一座城

文丨刘青华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微信号:ptzj2014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一屿如眉,嵌于万倾碧波之中,被大海与阳光拥抱的神奇岛屿,即是湄洲岛。湄洲岛融碧海、金沙、绿林、海岩、奇石、庙宇于一体的南国风光旅游岛;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海天一色、浑然天成的生态岛;湄洲岛既是妈祖林默的诞生地,又是闻名遐迩海上和平女神的朝圣岛。

  妈祖庙宇尊称为湄洲祖庙,始建于宋代雍熙四年。初仅为“落落数椽”,后几经扩建,终成现在“廊庑更加巍峨”之规模。元代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中写道:“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佐证了妈祖庙建筑雏型。明代洪武七年(1274年)泉州街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两次奉旨遣官修整祠庙。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后又获妈祖保佑屡建奇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等职,故民间也称正殿为太子殿;次年,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等。后人又不断增建观音殿、中殿、土地庙等。几经增建终成正殿、偏殿等五组建筑群之规模:16座殿堂楼阁,99间斋舍客房,画梁雕栋,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宛如海上龙宫。因世事变迁,庙宇几经折损,年久失修、日趋破败,特别是经历“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祖庙受到严重毁坏,几乎夷为平地。80年代以来,祖庙陆陆续续开始重建,随着妈祖信徒进香与日俱增,纷纷捐资捐物,进行大规模兴修复建。如今,祖庙不但重现光彩熠熠,而且建筑规模远超历史上任何时候。目前,祖庙建筑群以南轴线为总体规划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纵深三百多米,高差四十余米的主庙道,从庄严的山门、高大的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侧各组建筑,气势非凡。在祖庙山顶,伫立着一尊14.35米高的巨型妈祖石雕神像,手持如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

  走出候船大厅,沿着湄洲大道随着旅客流按导向牌标示前行,不到10分钟就来到妈祖祖庙前小广场。站在广场前向祖庙群仰望,目力所极尽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东向大海,依山而建,整个建筑群采用中国古典的庙宇式建筑结构,龙盘石柱,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气势非凡。

  受启发于祖庙建筑以屹立于湄屿峰上妈祖石像为中心,将西、南、东分三条轴线向山脚延伸的灵感,故按西轴线、南轴线和东轴线(东轴线正在规划设计中)来介绍。

  祖庙西轴线,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保持传统的历史文化风格,集中体现朝圣功能。从大牌坊起到山门、圣旨门、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佛殿、观音殿等大小建筑多达36处,其中山门至升天楼、升天楼至妈祖石像的石阶分别是323阶和99阶,分别象征妈祖诞辰日和升天日。

  眼前是一座三间大牌坊,牌坊额书写着“湄洲妈祖祖庙”六个大字。牌坊前立着一只背上驮着石碑的石鼋,其上“天下妈祖,祖在湄洲”说明世界各地的妈祖均是从这里分灵出去的。接着又是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城门式的大门,底部为须弥座,长20米、宽15米、高3米,此为祖庙第一道门——山门。因妈祖被褒封为至高无上“天上圣母”,故山门也被制作成皇家城阙式。山门正门上画着两幅门神像,两侧供奉着两尊大家耳熟能详的神将千里眼和顺风耳。走过山门,要经过一条长70米、宽15米的石阶,上下落差30米,宛似“天梯”的庙道,中间立着一个硕大香炉,炉内插满焚香,烟雾缭绕。庙道尽头又是一座牌坊式大门——仪门,通称圣旨门,全部由花岗石砌成,高6米、宽18米,顶部正檐斗拱,凌空而架,寓意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30多次褒封,其爵位从“夫人”、“妃”、直至“天妃”,终被后人尊称为“天上圣母”。同时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编入国家祀典。牌坊正反柱上镌刻着三幅对联:“历代褒封崇懿德,环球利涉赖慈航”、“寰中慈母女中圣,海上福星天上神”、“圣迹昭灵五洲香火,航程安稳四海讴歌”。仪门内是一个广场,这里曾经是大型祭奠乐舞表演的场所。广场两侧是两座对称、三层楼阁式的钟楼和鼓楼,红墙绿瓦,华丽壮观,每逢节日,钟鼓齐鸣,声震四方。广场正中是正殿“太子殿”,占地面积201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殿中为八卦顶,四根石柱,高大宏伟,大殿门额上书着“泽施四海”四字。据说,此殿乃当年福建总督姚启圣所建,他原本想用此殿作为正殿,使正殿按一般寺庙建筑风格位于中轴线,但民间习惯仍愿意沿用古制,只认定旁边这座才是正殿。

  正殿旁边是妈祖的寝殿,又称天后宫,占地面积238平方米。殿内供奉着妈祖原神像,满殿的烟雾就足已说明信众的虔诚。此殿分前殿、后殿,中有天井。正梁悬挂清雍正皇帝御赐“神昭海表”匾额。眼前这尊端座的妈祖神像,神态安详,雍容华贵,两侧伴有司花、司香两个侍女,湄洲人称其为“出巡妈祖”。因其四肢可以活动,故又称为“软身妈祖”,97年赴台巡游的妈祖就是此尊神像。在其身后还有一尊妈祖神像,此尊神像因其四肢不能活动,故称为“硬身妈祖”,当软身妈祖出巡时,硬身妈祖便留在殿中接受信众朝拜,故又称其为“镇殿妈祖”。殿内两侧神龛内陪祀着四大部将和“十八水阙仙班”。殿中还装饰着“郑和下西洋化险为夷”、“施琅平海候风赐泉”等妈祖故事壁画。廊柱联书:“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门柱上有一对奇联:“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戒,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因“齐”通“斋”、“朝”通“潮”,故此联有多种读法,终意为“一齐斋戒”和“朝朝潮音”。上联寓意民众对妈祖的虔敬,下联点明祖庙所在地的自然特征。因这里香火特别旺,凡前来拜谒的香客必到此殿,自然就成了亿万信众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宫)2500多座,其中台湾地区800多座、香港和澳门地区57座、国外135座,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菲律宾、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17个国家。不经意间,我发见一位妇女正跪在神像前久久磕头膜拜,口中念念有词。从拜谒者的虔诚之心,我真切体会到妈祖在民众心目中的分量,妈祖已然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是信众心目中最灵验的女神。

  梳妆楼位于寝殿下方,单檐、回廊式二层楼房,结构独特。原为妈祖起居室,现楼内供奉一尊衣着朴实大方、地地道道湄洲女扮相的妈祖像。其发型的后脑勺发辫寓船舵,发丝寓缆绳,发髻寓桅杆,银钗寓船栓,寓意为渔民出海时一帆风顺。蓝色上衣代表大海,裤子由红和黑组成,红色表示吉祥,黑色喻为思念,至今湄洲渔民仍流行一句话:“帆船头、海蓝衫,红黑裤子保平安。”

  梳妆楼再往下一排就是圣父母祠,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单层祠堂,此祠为纪念妈祖父母而建,祠内供奉妈祖父母像。还有清代建的中军殿,内供奉中军神像;观音阁,内供奉观音大士等神像;五帝庙,内供奉“红白黑黄兰”五帝神像。

  返回寝殿并沿着寝殿后侧登上一个“人”字型台阶上坡,我们就到一座结构奇特、三层八角形、宝塔顶、楼阁式的建筑,这就是朝天阁,位于寝殿与升天楼之间,这里是中轴线最高点。传说,妈祖就是从这里羽化升天——升天古迹,这里是最早立庙奉祀妈祖的地方。阁内供奉一尊重4吨、身高3.23米、底座0.99米的红木妈祖像,分别寓意妈祖诞生日和羽化日。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此处供奉的妈祖面像是黑的。这是何故呢?据说当年台湾信众请妈祖分灵回去的途中,因当时航海条件限制,船在海上航行数月,信徒们日夜焚香膜拜,虔诚的香火熏黑了妈祖的脸,于是台湾妈祖庙(宫)里供奉的妈祖全是“黑脸妈祖”。又因朝天阁系台湾鹿港朝天宫捐建,故阁内供奉的妈祖也只能是“黑面妈祖”了。登上朝天阁,自上而下看祖庙中轴线上的圣旨门、正殿、天后宫和附近的民居,掩映在绿树成荫、红檐翘角之中。再往前走,眼又是一座三层六角攒尖顶塔型建筑,此为升天楼。一楼供奉着站姿式妈祖如意神像,可供游客祈求妈祖赐予吉祥如意;二楼供奉铜铸立式妈祖像,可供游客感受“摸摸妈祖手,平安跟我走”的心理体验。

  我们登上依山而筑的崎岖山路,便来到妈祖石雕神像。此像系厦门大学艺术系教授李维杞于1990年设计的,像高 14.35米,由365块花岗岩雕砌而成,寓意妈祖一年365天,天天保佑过往船只平安航行。妈祖头戴冕旒,身披霞帔,手执如意,雍容慈祥,顶天立地,翘首遥望台湾,慈祥的面容满含期盼。据说,台湾鹿港朝天宫也有一尊一模一样的妈祖神像与之隔海相望,共同期盼着祖国早日统一。

  从妈祖神像前的石阶往下至半时,向东拐进一条曲折小径,沿着小径按照导向牌继续前行就到妈祖文化园。文化园由妈祖碑林、妈祖故事群雕、妈祖文化展览馆三大部分组成。妈祖碑林位于妈祖文化园东部山坡,占地15亩。碑林含碑楼、碑廊、碑亭和碑石四部份,主体部份为碑石。碑石由主碑一座和辅碑九十九方组成,碑石选型各异,赴朴初、林散之、刘炳森、启功等海内外著名书法艺术家,用不同书体,把历史上与妈祖相关的名碑和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妈祖古功峻德的诗、词镌刻其上。如:《感大士赐丸得孕》、《窥古井喜得灵符》、《正织机神救父兄》、《遇风涛乘搓挂席》、《祷苍穹雨济万民》、《演神咒法降二将》等。

  参观过了妈祖原庙西轴线,游览了妈祖文化园,现又返回到妈祖神像这个轴中心点,继续参观妈祖祖庙南轴线这条新建、宏伟的新庙风光。为扩大妈祖信众之需求,妈祖新庙自1996年起至2002年建成,新殿为五进宋代风格建筑群,长323米、宽99米,座北朝南,有灵慈殿、天后殿、顺济殿、宫门、大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以及两侧的妈祖文化展览馆、祈福殿、祈福宾馆等,依次排列,组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突出妈祖文化元素。祖庙新殿凌空的牌楼,巍峨的殿阁,飞檐流丹,辉煌华丽,蔚为壮观。

  眼前这座灵慈殿,门额名“灵慈”,系元代文宗帝所赐,现用以彰显妈祖灵应慈济之懿德。殿高15米、宽24米、进深15米,为天后殿之后殿,系妈祖“休息室”。殿内主祀一尊用汉白玉雕成、石质洁白、雕艺精湛、容貌秀丽、仪表端庄的便装妈祖,两侧二位侍女手持红灯及黄雀,系妈祖救海导航之主要象征物。据《陔余丛考》记载:“徜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不少游客还在三个“福”、“禄”、“寿”大字前合影留念,希望把妈祖祈保平安的好运带回家。

  再向南一座大殿是天后殿,是妈祖正殿。正殿题额曰“敕封天后宫”,系清代康熙帝晋封。殿高19米、宽50米、进深30米,面积986平方米,可供千人同时朝拜,规模雄伟,气势磅礴。殿内主祀一尊高8米妈祖金身,两侧陪祀着顺懿夫人——陈靖姑和惠烈夫人——钱四娘。殿内两侧配祀八位对弘扬妈祖功迹有独特建树的历史人物,即:宋代的路允迪、李富,元代的蒲师文、宋本,明代的郑和、林尧俞,清代的姚启圣、施琅。殿前有一个广场,广场左侧有一枚清代道光皇帝御赐给妈祖的“天下第一印”,许多游客纷纷与它合影留念。

  顺济殿系天后殿之前殿。据传,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路允迪出使高丽,途遇震风,得神救助,回朝奏报,诏赐“顺济”庙额。遂以宋徽宗御书摹勒本殿额名。殿内主祀一尊用323公斤纯金打造,身高3.23米,头戴冕旒,身着霞帔,手执如意的金身妈祖,目前是全球最大最重的黄金妈祖神像。中间还置摆“妈祖巡海图”巨型插屏,殿内两侧配祀四海龙王。

  继续南行就到宫门,“弘仁普济天妃之宫”为御书赐额。明永乐七年(1409年)天妃庙升格为天妃宫,遂以此为宫之门额。殿内主祀一尊高1.33米、重1.6吨,通体翠绿、晶莹剔透的翡翠妈祖神像,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妈祖神像。两侧分祀千里眼、顺风耳二位神将。

  从宫门往下走过一串长长石阶,就来到新祖庙大牌坊。牌坊高19米、宽33米,为五开间,是我国目前少见的雄伟牌坊之一,也是进入南轴线的第一幢建筑物。

  最后进入天后广场,广场长120米、宽88米,祭坛和戏台面积达10000平方米。天后广场东西两侧是看台,南边是天后戏台。天后广场是祖庙举行盛大节庆和大型祭典的场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之日均举行隆重的妈祖祭典。

  湄洲一女子化就了一尊神,一尊女神造就了一座庙,一神一庙成就了一座城,“立德、行善、大爱”的情怀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妈祖文化、妈祖信仰正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紧密联系着“一带一路”沿线的信众,“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正是从美丽莆田扬帆起航,走向亚洲、走向世界。


-END-


△作者简介:刘青华,男,涵江人,现供职于市直某单位。酷爱文学,偶有随性写些有感而发的文字,作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延伸阅读

权威发布丨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

“花啦啦”杯征文丨许子和:逐梦

“花啦啦”杯征文丨黎崖:木兰溪畔的故乡



本期责编:踏浪排版:慕白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