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冯友梅校长:在大学,夯实人生发展的基础
在大学,夯实人生发展基础
下面,我想对 2023 届的同学们说一说我对你们的建议和祝福。
01追求全面发展,学会自主学习
我的第一条建议是:追求全面发展,学会自主学习。
昆山杜克大学的通识博雅教育体系,鼓励你们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专业进行研修,以期成为知识、能力、素质既广博又相对专深的人才。
通识博雅教育培养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态度。学习人文将为你打开了解历史和社会的窗口,赋予你对自己和他人的洞察力;学习科学将展示你一个奇妙的宏观和微观世界,培养你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通过文理兼修的学习,你的内心世界和人生体验将变得更加丰富和辽阔。
大学教育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一是要有热爱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韧劲,乐于攻坚克难、抽丝剥茧;三是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成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
在 DKU,人才培养真正体现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特点,无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国内国际,各种人和事都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意义是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个人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一隅之地,因此他狭小的存在被万物注入了新的生气。”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尽可能地提供平台、条件和支撑;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团队倾情投入,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更是昭示了不凡的品格和追求;而学生们的主体、主动、甚至主导作用显示了强大的驱动力。
学生们热爱学习,教授们热爱教学,整个学校以学生和教授为中心、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这就是大学该有的样子。
包括莱夫科维茨教授在内,杜克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至今共出了 10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遍布物理、化学、医学和生物等领域。我相信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是冲着诺贝尔奖而选择走上学术道路的,因为获奖的概率毕竟实在微乎其微。但他们有发现知识、追求真理、服务人类社会的远大志向,同时他们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实验、每一篇论文,最终,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得到了诺贝尔奖的承认。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说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处和睦。
你们这一届 325 名同学,来自 28 个国家。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和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同学相遇、相识、相知,是重要的人生功课,更是难得的人生际遇。你们的学长、2022 届一位来自中美洲的同学表示,他感觉自己在短短一年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变得更加尊重别的同学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也更有同理心。他还总结出了跨文化交流的体会——和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时,要保持尊重和开放,不要让无知演变为偏见。
另一方面,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思想和智慧,我希望你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和而不同”就是说既要和谐,又不要随便附和。比如,所谓的热门专业,或者别人都在做的事情,不一定是你的兴趣和天赋所在。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会无比坚定,才能激发出最大潜力。因此,学校竭尽所能,希望你们能保持对自己的真诚,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当然,真正杰出的人,会保持自己独特的的思想和智慧,但同时也能和大家和睦共处,做到和而不同。同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如果能够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就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中国古代《旧唐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同学,就像一面面镜子,为你打开全新的世界,也反照你能够多角度审视自己。望同学们珍惜昆山杜克多元文化环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兼具全球视野、自省精神和换位思考能力的未来领袖人才。
推 荐 阅 读
昆山杜克大学的中国之路
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向上滑动
昆山杜克大学
杜克教育 中美经历 国际视野
dukekunshan
昆山杜克大学
Duke_Kunshan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