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日记 | 漫漫实践路,皎皎赤子心
寒意渐退,春意融融。在过去的寒假时光中,山大学子回到家乡,积极探索,躬身实践。他们当中有人为家乡抗击疫情事业奉献力量,有人走访调研关注民生实事,还有人心系身处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为他们带去线上课程……下面就来跟随小招的步伐,从他们的日记中去了解山大学子精彩而充实的寒假生活吧。
抗疫有我
01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高心航
2月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石家庄解封的第8天,也是我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的第30天。自寒假起,我全程经历了石家庄封城、封小区、三次全员核酸检测,也全程参与了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第一次组织核酸检测录入居民信息,第一次担任网格员帮助居民及时获得疫情通知……在这次志愿活动中我经历了太多第一次。
回想封城的这23天,我们不安,因为我们从未经历;但我们自信,因为白衣天使和众多“红袖标”“红马甲”从未远去。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与病毒战斗,以前我一直都是所有人身后的孩子。而这些日子的志愿服务,让我彻底感受到了以往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那些白衣执甲的战士、那些累得瘫坐在地上的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易。他们是真正值得所有人尊敬的英雄,他们让我发自内心敬佩。
亲眼见证何为众志成城后,我坚信疫情必将远去,我们一定能在春暖花开时,再次沉浸于原先习以为常的人间烟火气,畅享这喧嚣热闹城。
民生有我
01
外国语学院 张子鹤
2月8日 星期一 晴
“非常感谢您能参加我们这次采访,请问您愿意留一下联系方式吗?”……结束了今天最后一个采访,我整理好采访记录,合上了电脑。“春风不远”调查活动的进度已经过半,我向来有记录的习惯,因此便顺势回忆起从项目创立开始的细节。
在实践开始之前,鉴于今年国家政策倡导就地过年,我与伙伴们协商改变了实践的主题,将主题确定在就地过年的这一庞大人群上,之后活动的开展也证明了我们这一次主题的更换是明智的选择,更加确定的目标让时间开展、问卷以及问题设置的难度有了明显下降,在分析时我们也更容易找到有效信息。
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非凡,因此“过年到底去哪儿”这个问题是每年都会问的问题,今年特殊的情况让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漂泊的务工者、求学者那里有了一些变化。在今天的采访中,我也意识到不同时代的人对于春节这一节日的内涵理解是不同的,老一代人可能认为春节就是要回家团圆的节日,但是对年轻人来说,春节可能只是一个较长的假期,是紧张工作学习后的放松,他们不是不渴望回家看看,只是逆峰出行对于他们来说是更好的选择,选一个更加合适的时间回家或许有更好的体验……
天涯行客,春风不远,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思乡的人们得以与亲友团圆。
02
外国语学院 郭佳音
2月26日 星期五 晴
早上八点,我作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脱贫攻坚,筑梦有我”主题宣讲队的成员,坐上了去往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田庄的车,确山县作为山东大学定点帮扶的对象,来这里进行走访有着特殊的意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脱贫攻坚在基层实践中的措施和不同群体的认识与感受,我首先走访了一位原扶贫干部,现养老院院长胡伯伯。他眉飞色舞地谈起村里的扶贫成果,还鼓励我到村里走走,去看看那些变化。当他得知我是山东大学的学生时,伯伯特别提起了山大创新的“梦想导师”计划,讲到学校立足于确山县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山东大学优质资源,通过山大学生与确山县中小学生结对子的帮助形式,开展“大梦想家”“梦想团支部”及“‘追梦’社团”等活动,关爱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
随后,我采访了退役军人刘爷爷和曾经的贫困户李奶奶。刘爷爷在更高层面上分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打赢脱贫攻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李奶奶对扶贫政策的理解更多的是来源于她的生活。
社会实践的意义,或许就是让我们走进社会,去感受那些鲜活的人、那些有温度的事,那些自然流露的真情,然后去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去理解生活并拥抱生活。
03
法学院 李嘉璐
2月27日 星期六 晴
为了贯彻落实防疫要求,我们本次调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针对“摇号入学”的相关问题,对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学生等人群分主体展开调研。
在队友们四省五地的分散调研完成之后,大家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归纳,而我主要负责的是文案撰写和资料整理。看着一张张设计独特的访谈提纲、调查问卷,一份份充满真情实感的总结文稿,一段段生动真实的录音录像,我感受到了大家在本次调研中付出的真情与汗水。同时,透过调研反馈,我也从更深层面认识到了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各方的态度与希冀。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正是“摇号入学”制度需要改进的方向,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教育历来为兴国命脉之一,而中小学教育更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如何更好地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合的教育、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是党和国家的大势所向,也是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期望。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寒假虽然结束,但我们的脚步并未停下。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希望能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支教有我
01
管理学院 陈伟涵
2月7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予宁支教队线上支教的最后一天。当最后一节课结束,我说出熟悉的“下课”并结束会议的时候,心里突然意识到,这段跨越数千公里、持续了十天的线上支教之旅,真的结束了。
老师一直是我心中神圣的职业,三尺讲台系国运,教书育人会对一个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我也一直希望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递下去,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怀揣着热情,我加入了山东大学春晖社予宁支教队。在培训中,我们竭尽所能提升自己,聆听各位学长学姐的建议。随着寒假的开始,大家明确分工,开始进行各项前期准备,不断召开会议进行细节的商讨,并与支教地进行对接,相继完成了分班、排课等工作,终于在1月27日成功举办了开营仪式。
正式上课之后,虽然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支教队同学们团结一心,最终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十天时间里,每天充实的生活总是让我觉得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如今,最后一堂课已经结束,在每个班的最后一节课上,我都真诚祝福同学们,不仅是即将到来的中考,还有高中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可以一帆风顺。
希望这次云端的相遇在今后还有重逢,希望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人生过得越来越好!
02
法学院 公政
2月2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为期一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告一段落。我们举行了结束仪式,共同观看了团队实践活动的纪录片。即使片子只有几分钟,即使讲述的是团队中每个人的亲身经历,即使那些场景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但我们仍然禁不住热泪盈眶。
此前,我常常想,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负韶华”;我常常想,“00后”的我们应该如何体现青春的担当;我常常想,新时代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在学业之外实现价值。直到,我遇见了他们。有一群孩子,在本应是最难忘、最幸福的童年,或是留守家中,或是失去父母,或是双亲病重……他们小小的身躯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当看到这群孩子的眼神,我突然明白,原来大学生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回想这一个多月,我了解了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和心路历程,看到了他们乖巧懂事的笑容,也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会拿起毛笔,专注地练习一个“福”字;他们会拿着小剪刀,细心地剪窗花,剪好之后不好意思地展示成果,也会在我剪错的时候提醒甚至打趣;他们会在轮到自己表演节目时大大方方地背出一首古诗;他们很清楚自己学习中的盲点,在经验分享环节细致地问我们英语单词的背诵方法、怎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些孩子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可也绝不是屈居在大树影子里靠着碎光生长的小草;他们是雪山上盛放的雪莲,是身在石缝却向往碧空的竹子。
一次次爱心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坚强乐观,让我们在这个寒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创造美好生活,是当代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仍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活动,始于寒假,但绝不止于寒假。“00后”担当,我们一直在路上。
小招寄语
高心航同学用真挚的笔触记录下她当志愿者的每一天,再现了抗疫过程的艰辛与感动;张子鹤和郭佳音同学在实践中记录民生实况,留下了他们的思考;陈伟涵和公政同学用暖心的文字描绘支教过程中的爱与温情,传递着希望的火把,踽踽前行。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不真正去做,就不会那么深入地了解抗疫工作是如何复杂,也不能如此深刻明白为何人们有前赴后继的动力;我们不真正去实践,就不会较为全面地知道当代人对过年和脱贫到底如何看待,不知道偏远地区的孩子如何汲汲求学。
寒假不仅仅是放松,更是有时间接触了解社会生活的好机会。山大学子用赤诚之心书写着一篇篇精彩的社会实践,新学期伊始,期待每一位SDUer都能学有所获!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山东大学本科招办
来源 / 山大日记
封面 / 童佳欣
编辑 / 孙新超 金雨菲 梁桥
责编 / 宋沁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