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该刺激的是收入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1.13 分钟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说,不理解为什么都嚷嚷着经济不好,明明看到身边不少人买车的买车,旅游的旅游,甚至演唱会场场爆满的。如果这样都不好,那什么才叫好?
这问题有点意思,乍一看你会觉得好像确实有道理,感觉大家过得都挺滋润的嘛。但实际上,你看到的只是局部,局部就代表全部么?我以前常说你以为的常识,在中国有绝大部分人依然是不知道的。
都知道咱是人口大国,十几亿人口摆在那。所以你看到的那些人买车、旅游、看演唱会,放在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里,压根就是九牛一毛。你在夜空中看到几颗星星,不代表整个天空都亮如白昼。就好比你别看网上人均 985、谢邀刚下飞机,实际社会上更多的是低学历的普通打工人,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凡且辛苦的。眼见的繁华,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写照。
再说了,就算有人在买车、旅游,你得看看他们买的是什么车,怎么个旅游法。是保时捷还是米时捷?出门旅游是住的五星级酒店还是快捷酒店?之前提到的消费降级真不是盖的,现在很多人的消费都讲究性价比了。
以前买车大多人倾向于选 BBA ,现在随便买个电车都觉得动力杠杠的,20 来万左右的电车跑出出百来万油车的感觉,性价比拉满,谁看了不说句真香?这种花小钱享受高体验的方式,某种程度上还让人觉得好像是「消费升级」了。
另外,所谓的演唱会场场爆满,且不说爆满的主要是那几位头部歌手的场子,很多普通歌手,上座率都没多少。退一步讲,就算场场爆满,就算一天开一场,一年也不过 365 场,每场万人算的话,那也不过 365 万人次消费。听上去挺多,但这数字在十几亿人面前,连湖里的一颗小石子都不算,波纹是有,但湖面依旧如初。
所以说,演唱会爆满、车照买不误,等等这些确实存在,但这些只是少部分人的生活,不代表全局,真正花大钱的人始终是少数。经济一般不意味着所有人都穷得喝西北风,但也不意味着人人还能潇洒过日子。
再有,其实你多留意下就会发现,在经济一般的情况下,很多人看似还在消费,但那些花销都是小打小闹。换个电车、去个周边游,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手笔。那啥才算是大头支出呢?是住房、教育这些,这些才是家庭的大头开支,相对于几百万的房贷,孩子后期教育啥的,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人对此会更有感触。
也难怪会有人说,这年头只要你你不乱买房、别乱买房、别冲动投资炒股、别心血来潮创业,那甭管环境怎么样,甭管消费降不降级,其实没太大所谓。诸如看个演唱会、旅游这些花销,压根撼动不了房价那些硬成本。其实这类话仔细想想,也不完全没道理,对吧。
这不前段时间还看到看到所谓的「促消费」政策,诸如什么电商、游戏、教培又开始重视了。很多人看了百感交集,说到底就是饿得没多少东西了,才想着要促进消费了,可问题是,现在大家兜里都没多少钱呢,你光靠鼓励消费,消费从哪来?真正该刺激的难道不是收入么?口袋里有钱了,谁还需要你教怎么花?收入涨了,消费自然跟上,哪还用得着各种「促消费」的操心?
概言之,你看到的不代表就都是这样的,而所谓的消费降级,看似大家还能凑合过日子,也并不意味着经济回春,兜里有多少钱,直接决定了你能过什么样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有了对未来稳定的预期,才敢放心花钱。
最后,很多人昨天还在赏月过中秋,今天就回工位争当打工人,无非都是在忙着为生活奔波,职场就业环境摆在那,很多都担心明天饭碗会不会不保呢,哪还有心思听你说促消费然后就都消费呢?
所以说到底,消费的背后,是对收入的信任,也是对未来的信心。与其费劲心思促消费,不如先想办法让收入稳步上涨,毕竟钱袋子鼓了,消费这事不就是水到渠成了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