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在,因“崇洋媚外”而改名,并不会让中国小区失去价值坐标

慧超 思维补丁 2019-08-26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465篇文章

很好听的一首歌,推荐听听。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在蓝调沙龙中醒来,穿过瑞都国际北区,在罗斯福广场吃午餐。


有那么一段时间,超超的周末生活轨迹就是这样的。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蓝调沙龙是一个小区名,我至今仍然搞不明白,这个小区和所谓的“蓝调”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耦合?如果仅仅只是指建筑的外墙刷上一层蓝漆的话,那我多少觉得这名字起的有些胡搅蛮缠。


话虽是这样说,但从蓝调沙龙到罗斯福广场,超超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心理上不会产生任何不适和恍惚。因为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在随便一座城市的街头,迎面撞上“爱琴海”、“普罗旺斯”和“罗马小镇”。


除了大门口的古希腊风格的雕塑,它们几乎和这些西方的标志性地名没有丝毫关系,只是一座又一座普通的中国小区罢了。


中国式小区的命名范式,在商品房出现之后,逐渐走出了一条几乎所有外国人都看不懂的“国际化路线”:


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可以堂而皇之地盖起“环球广场”;一个距海岸线几千公里的小区可以叫爱琴海;一栋中规中矩的高层莫名其妙地竖起了林肯公寓的标牌……


这样的小区命名方式,是那样的奇异、怪诞,令人匪夷所思,仿佛房企们正在进行一场“理解不了才牛逼”的命名大赛一般。


当然,有一种房企和业主们的心照不宣是:


这样不伦不类的“洋名字”,代表着高级,代表着某种西式的,甚至贵族式的生活方式。


超超对此表示怀疑,如果贵族范式这么容易竖立的话,它大概率会成为人们嫌恶的对象。


这让我想起了我妈家小区附近的一所“国际幼儿园”。谓之“国际”,实际上这个幼儿园别说外籍小朋友了,连外教都没一个。但人家仍然“国际”着,而且从某种社会心理较量上,它似乎必须“国际”。


这事儿就好像,你都“国际”了,我也一定得“国际”才行,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所处的是个什么地儿,但没办法,谁让咱都是社会人儿呢?


要面儿!


前几天,西安公布了一批被指为“大、洋、怪、重”小区,这些小区被要求改名。



我看了一眼那个改名名单,怎么说呢,莫名地有一种熟悉感,什么卡地亚、皇家园林、欧罗巴小镇还有每个城市都一定会有的“某某公馆”,接下来,它们的名字将因为“崇洋媚外”等原因,被修改。


随后,海南也加入整治违规小区名称的队伍中,并因为“维也纳酒店”的一份“硬刚”式的官方声明,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总而言之,一场浩大的“小区改名”运动正在迅速铺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到这场“崇洋媚外”、“怪异难懂”的判定之中。


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恍惚感,似乎我们又回到了某一个特殊的时代气氛下。


从个人审美出发,我向来是厌恶这类不伦不类的命名方式的——尤其厌恶其背后透露的那种明晃晃的价值观。


有时这会莫名地让我觉得中国人有些可怜,因为我们难道真的彷徨到如此地步,必须要依靠拙劣的山寨和模仿,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么?


我们的确是自卑的,我们必须承认这种自卑。


在我做公关的时候,看到的几乎每一家大企业的宣传片(城市宣传片),无一例外都要强硬地塞进去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哪怕这家公司从未服务过外国客户,也是一堆的空镜头都怼在老外脸上。


很多时候这让我觉得尴尬。


然而我又想起圆明园,它被英法联军洗劫焚毁,文明的瑰宝成为一片废墟——网络上可以轻易找到圆明园3D复原图,每一幅都美的令人心痛。


因而即便是废墟,在任何时候提起圆明园,中国人在铭记民族苦难的同时,都会承认那座园子也是我们的民族骄傲。


但其实圆明园一直都有一个公认的美誉:万国之园。


园子里那些风格各异,富丽堂皇的欧式建筑,为何就能成为我们的骄傲呢?仅仅是因为,它曾是一座皇族行宫吗?


“崇洋媚外”是一个法律之外的“罪名”,长久以来,它一直与国人脆弱的自尊心紧密相连。但自始至终的问题在于,在漫长的道德审判过程中,“崇洋媚外”并没有一个法律层面的评判标准——所以这个标准的实质就是:


我说你是崇洋媚外,你就是崇洋媚外。


说到崇洋媚外,要我说,我们得承认自己的社会里有这样的氛围。毕竟,连丢自行车,大学宿舍分配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我们都能够轻易感受到这种差异。


所以其实你也知道,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崇洋媚外”并不单单表现在“维多利亚”、“香榭丽舍”这样的小区名字上。


不过,除了因为改名需要更新房产证,而必须付出额外的时间成本之外,我想并没有多少业主,会真正纠结在意自家的小区到底叫什么名字。


大家更在意的是房价嘛,这个价值坐标一直都在。


我就不说浪费公共资源,增加行政负担一类“消极态度”的话了,文化自信当然是好的,也应该成为被鼓励的态度。


但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明白,有些事不是利用行政手段,改个名就能建立的。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你还可以读】


10亿人没坐过飞机的另一面:0.14%的人拥有三分之一的社会财富

普通人家的孩子,没资格说“高考不重要”

送给任正非先生一个Respect

没有一个幸运儿能一直被命运眷顾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