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光之巨人”被神秘力量打败了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652篇文章
很好听。
有人能看到光和爱,有人只看到暴力。
“最狭隘的人,决定了时代的尺度”。
(一)
昨天,我家小朋友的精神世界残缺了一部分。
因为,这个4岁小男孩再也无法在“正常渠道”里,看到他心中神武闪耀的光之巨人迪迦奥特曼了。
是的,“他们”终于还是对奥特曼下手了。
昨天,迪迦奥特曼的名字冲上了热搜榜的第一名,这个无数90后、00后朋友心中战无不胜的光之巨人,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突然之间,在中文互联网平台上,消失了。
迪迦上映已逾20载,甚至在很多电视台都播放过,说它是“暴力犯罪”,从审核程序上,显得非常之奇怪。
当然不会有具体的文件出现,现在的命令都堪比“密折”,恐怕发出命令的部门也知道,一旦自己身份曝光,定会在互联网上迎来群嘲——你瞧,多年过去了,“有关部门”依然是最神秘的部门。
我确实觉得难以理解。
和众多的小男孩一样,我儿子在3岁的时候,疯狂迷恋上了奥特曼。是啊,哪个小男孩能够无视光之巨人所散发的耀眼光芒呢?
奥特曼永远坚强,无比勇敢,保护人类和地球免遭黑暗力量的侵害。
他相信光,相信爱,相信正义,捍卫真理与和平,面对怪兽永不退缩,永不言败,这些永恒而宏大的人类主题,配上形状各异、巨大可怕的怪兽,共同构成了男孩们对超级英雄的具象憧憬。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cos奥特曼的时候,全身上下都会发散着自信的光芒。
我经常和小朋友在家里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我扮作怪兽,而他则是掌握着光之力量的奥特曼。我一发出吼叫,孩他妈就装作害怕的样子喊“救命”。
这个时候,勇敢的小奥特曼就会毫无畏惧地站出来,大喊:
“怪兽来啦,怪兽来啦,妈妈你不要害怕,我马上打败它!”
有时候,小孩生病需要打针,我们就会用奥特曼的精神鼓励他,“要勇敢一些噢,否则你就当不了奥特曼啦!”
真的管用。
类似的故事,也经常出现在温暖人心的公益新闻中。
孩子们崇拜和沉迷于扮演超级英雄,希望拥有拯救世界的力量和勇气,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智和心理渴求了。
这是孩子们在脑海中参与世界、理解世界的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因为人在孩童时,最脆弱,力量最孱弱。
当一个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荧幕中的超级英雄,他对这个宏大的世界就产生了一种具象的参与感,甚至支配感。
从孩子心智发育的角度来看,沉迷扮演超级英雄,是利大于弊的,这是一种游戏,也是孩子们对真善美,对正义和邪恶最初的认知。
“下架当然是为了小孩子好。小孩看多了容易学坏。”
在任何封禁下架决定之下,你都能看见乌泱乌泱地这种言论,似乎他们的脑子除了鼓掌叫好之外,不会有任何其他负面情绪产生。
他们情绪永远高亢,宛如机器人一般。
我觉得,那些担忧奥特曼里的暴力画面会教坏小孩的家长,更应该担心,在自己全方位的呵护和“关爱”之下,自己的孩子以后会不会长成一个“巨婴”。
(二)
前不久大家还把papi酱的这条视频当成讽刺笑话看,如今再看一遍,这哪里是讽刺笑话,这分明就是精准的预言短片。
影视文艺作品分级制度,已经被70后、80后和90后三代人呼吁了20多年,但是如今看起来,这件事似乎仍然要被无限期地呼吁和讨论下去。
如果以下架奥特曼的思维去审查文艺作品,那么多经典,多深刻,多伟大的文艺作品也是不堪一击的。
《红楼梦》淫荡色情,《西游记》群魔乱舞封建迷信,《水浒传》洗白山贼反动嗜血,《三国演义》血腥残忍崇拜暴力,什么狗屁四大名著?统统应该下架封禁。
不仅如此,鲁迅就是典型的慕洋犬恨国党,满脑子都在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人哪有他说的那么不堪”?
唐代网红李白则是典型的愤青键盘侠,还是个知名谣棍,什么“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你他妈用尺子量过吗,上来就写?
杜甫白居易之流,则可以打成典型的“恨国党”,诗作中充斥着大量抹黑大唐的内容,诸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杜甫、白居易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这不就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吗?
相对于建立一整套规则明确,惩处有度可量,删减有法可依的“影视作品分级制度”,当遭遇群众中的不同声音时,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全网下架,当然是最简单,最快速,最立竿见影的做法。
“既然有人对迪迦奥特曼有意见,那干脆就所有人都别看了。”
但在另一个维度,这何尝不是一种乱作为?
我想,对于任何公共表达和文艺作品,当一个人心里事先预设了“反骨”,那么显然,他就能轻易地在任意一枚“鸡蛋”里面挑出骨头。
这件事并不需要多少智力,只需要足够狭隘即可胜任。
(三)
管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概念:木桶效应。说的是一只木桶最终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几乎所有的管理者,在“木桶效应”这个概念里,学习领悟到的都是:警惕、审视和发现短板,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补足短板。
但显然,在影视内容审查领域,我们正在遭遇“木桶效应”下的另一种尴尬:
发现短板。然后,一只无形之手拿着代表力量的电锯,将这只木桶的所有长板,都锯成最短那块木板的高度。
这就像几个见不得女孩穿短裙的人,最终左右了时代对于女士穿着的审美标准,并成功让短裙在所有女孩的衣柜里消失不见。
或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过于荒诞的类比,但事实是,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证了太多的荒诞。
人群中最保守、最狭隘、最极端、单一价值观和单线条思维的人,反过来最终左右了我们能够在网络和电视上,看到怎样尺度和审美水平的文艺作品。
(四)
如今的孩子已然都成长在“温室”里。一些成年人天真地认为,只要隔绝掉网络和屏幕上的不良内容,我们的孩子就能够顺利地成长为一个个敏而好学的谦谦君子。
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比奥特曼会教坏小孩子的想法更天真,更可笑吗?
而当下的趋势是,“温室”里看似健康的植物和花朵也正面临被移除的命运,因为一些家长担忧,自己的孩子会花粉过敏,不如索性,将温室里所有的植物和鲜花,都替换成塑料的吧。
你们就不担心心智如此幼稚,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的孩子,未来的某一天,脱离父母的羽翼,接触到真实而残酷的世界,会因为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而心智崩溃,三观轰然倒塌,走向疯魔甚至自戕之路吗?
一些十七八岁的青年人,心智仍像七八岁时天真、幼稚、禁不起现实打击和任何幻灭,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动辄自残乃至自杀的新闻,这些年,你我并不陌生吧?
恰如网络上那句流传甚广的讽刺:
“我们小心呵护每个可能受伤的心灵,直到每个心灵都容易受创。”
我希望他能够拥有开放的视野和多元的视角,我希望他未来的人生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够足够开放、包容、多元、自由和独立。
我同样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真诚的希冀。
但一个过于简单明了的事实是:
只有开放的视野和包容多元的价值观,才能成就和塑造一个真正自由独立的人格。
但一些人却亮出钳制、删减、封禁这样狭隘阴损的招数,然后竟天真地希望,下一代的孩子能够在单向度的审美品味和价值取向下,成长为开放包容多元自由独立自信的一代?
我横竖想不明白,完全相悖的两套逻辑,为什么在一些人的脑子里,经历神奇的发酵后,竟能做到在如此混沌的逻辑下实现自洽。
我希望小朋友能够明白,这个世界之所以迷人,恰恰在于它的多元、丰富和无限可能性。
我希望他明白,没有人是尽善尽美的,任何人都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同时,你也一定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遭遇自己理解和欣赏不了的事物、文艺作品和个人追求。
但你不喜欢的东西,应该允许它存在,也应该允许有的人喜欢它,你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一件东西,就觉得它应该在地球上消失,甚至为它的消失鼓掌欢呼。
但现在我的苦恼是,我教给孩子的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当下这个现实世界所表现的具体事实,似乎是相悖的。
而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解释这一切。
我遗憾的是某个维度的世界,正在变得单调、荒芜,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觉得此间充满了危险。
你知道,我说的并不是迪迦奥特曼的消失,我说的是一种日渐汹涌的趋势,和愈加狭隘的“民意”。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PS.「超慧选」小店今日上新,可点击下面文字链接购买。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思维补丁】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