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600年 | 听听学者们口中的“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 ”,何其精彩!


11月3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至12月10日结束。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张晴


开幕当天下午,“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七楼报告厅举行。会议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专家汇聚一堂。


嘉宾按现场发言顺序排列



薛永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这个展览贯穿了六百年,是从吴门四家开始一直到当下,所以这个展览既是创作成绩的检阅,又是历史的梳理。通过这个展览,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的学习研究的机会。


看历史的作品一直到当下,中国画是很典雅、很清丽、很婉约、很耐看也很有笔墨意境的。当然版画也很有特色,传统和现代的生活结合起来,与时俱进。由于20世纪苏州美专的办学,西画开始发展起来了。所以我想,第一是它的文脉,一直是它怎么与时俱进,这都是有历史记录的。


除了满足大众精神的需要之外,还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需要,可以给我们画家和理论家有启发,让我们去思考问题。像苏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这样的城市怎么发展美术,怎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术的需求,都给我们提供的宝贵的经验。苏州发展比较全面,有传统形态的中国画,有移植过来的油画、粉画等。



牛克诚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这个展览是“回眸六百年”,这样的一个标题我想是不是能用在所有的城市上,答案可能是不可以的。我们在苏州这个地域向后看六百年,看到这么多伟大的画家,这是一个城市的一个文化骄傲,其实不只是六百年,刚刚薛先生已经上溯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代的张璪。从那时候下来,有这么多书写中国绘画史都绕不开的画家包括理论家,这是这个地区的文化的积淀,这种丰厚是在“回眸六百年”这样一个标题中就能感受到的。


这个展览的设计就很好,把最重要的圆厅给了古代,给了吴门四家,整个圆厅和我们以前进去以后,那样一个敞开的光感的环境不一样,整个的灯光调得很暗,作品也不大,左手一进来就是整体地看过来,使我们一下子就能够俯下身来形成对古典的一个敬意,一点点打开,在右边是油画,左边是中国画,一点点就把这个时光从古代一直延伸到今天,从作品的题材上也一点点打开,是这样一个展览的高度,设计得非常好。



徐惠泉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中国美术馆每天都有展览,而且有很多高质量的展览,我们怎么呈现“苏州美术到北京”这样一个展览呢?我们可能要把这个时间往前推,把600年的精华放在一起,让全国的美术家对苏州这样一个中小城市的个案进行研究。尽管这是苏州的个案,但这个个案可以看出中国美术发展的大致的脉络。这样对于梳理中国五百年、六百年美术发展的思路非常有意义。


看历史上很多的画派和地区,在辉煌的时候可能能够像苏州这样绵延六百年不断地一种现象,我想还是不多的。这种继承和保留和地方的生活方式一定是有关联的。


苏州人对中国美术、近代美术的教育我认为也是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颜文樑解放以后到了浙江美院做院长,吴作人先生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庞薰琹那时候就担任了中央工艺美院的副院长,三个苏州人为中国当代的美术教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王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总编辑

像是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我们再像明四家的文人,表现当代人的思想生活,需要新的笔墨和新的题材。而且现在当代苏州画家的作品,确实在题材上大大地拓展了,在形式上我觉得近代的可能还是更多地传承传统的吴门画派的理论技法和类型。苏州画家和全国其他画家的作品相比,又更多了吴门画派的清雅和温润,和别的地方相比更多地传承了吴门画派的文脉。


我以前把吴门画派的传统精神简单地概括成“崇尚文雅、注重人品、追求意趣,讲究笔墨” 。我们当代的苏州画家应该主要从吴门画家的身上汲取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或者是传承什么样的文脉,这一点我觉得好象要更明确一些。再一个,这是当代的苏州画家,传承了吴门画派的文脉的同时,还应该更加大胆、革新,深化艺术领域的改革开放。



尚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主编

虽然是以苏州为展示的窗口展开了六百年历史的长度,在某种意义上它并不仅是苏州,而是通过苏州这个窗口看这六百年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这六百年实际上还可以分为前五百年和后一百年,也就是说前五百年中国绘画的历史的传承非常有序,后一百年甚至是这后七十年中国绘画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也是展览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中国绘画的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观是以传承创新为主。


仅仅以苏州这样一个地区能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或者说今天当代苏州画坛在国画、油画、版画这几个方面都能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的话,那它的基础是雄厚的,它的审美的起点是高的,特别是在中国绘画这种笔意墨韵的理解上是远远超过其他方面的。


这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展览,也是一个远远超过对苏州当代美术和苏州历史、绘画史的一次展示的一种艺术,它给予我们当代中国美术如何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以借鉴的思考。



李一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主编

这个展览非常有特点,实际上跨越六百年是一个文脉传承的精品展示的展览,最重要是古今一体,前贤和后贤合一,古今精品合一,文脉清晰,传承有序。


吴门的这些画家做事求细致、求完美,包括这个展览的这种精致,包括原来前几年每年都做的“新吴门六月风”,我还有幸做过主持,领略过吴门的艺术家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应该说相比来讲,苏州的艺术家们在追求这种艺术语言方面,我感觉是比较深入的。比较起来在全国到处都比较浮躁的情况下,苏州的画家们的状态相对来讲是比较安静的,还能静下心来探讨艺术本体的风格、语言。还有探讨风格语言这些东西能比较沉下心来做,这一点也是苏州画家非常可贵的地方。



吕晓

北京画院院长助理、理论研究部主任

把这个古今作品进行并置的时候,的确可以让我们追根溯源,发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遗产。到苏州这个城市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一种典雅和精致化,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作品中体现苏州本地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有的老师画园林,有很多可以开掘的题材;还有比如说苏州的刺绣,我有一次去参观了苏绣博物馆,其中很多的艺术语言其实也是可以引入到国画创作中的。当时苏州博物馆有一个创作室就在一个园林里,这种文化的滋养是其他地域的艺术家没法儿比拟的,这种创作的心态是很沉静的,他也会专注在这个研究中迸发出自己的灵感。还有版画里面的创作,这次也有,其实桃花坞的版画是绵延了很多年的,它不仅是一种题材,还有很多的技法的传承。



裔萼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

一个600年时间跨度的对苏州艺术的整体展示,我想对苏州而言是空前的;对中国美术馆也是空前的,展明清古画展这么多件也是很少见的。苏州和故宫博物院的关系也是令人嫉妒的,他们能一下子借出这么多幅重量级作品,所以这个展览特别棒。


我想明清的绘画这个艺术重镇或者是标杆性的地域就是在苏州,今天苏州的艺术家,曾经有如此辉煌的传统和历史在,这种辉煌对今人而言是一种骄傲,也有可能是一种焦虑,传统顶在头上是包袱,踩在脚下才是沃土。



王平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

我们经常讲送文化下基层,今天我感觉苏州是送文化到京城反过来了。这个展览我觉得是把雅文化,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的正脉送到了北京来。我觉得展览做得很有特色,走进展厅人也很多。我们讲自信,这就是苏州的自信,底蕴在这儿,这就是苏州传统文化的自信,那么多的观众那么受欢迎,这是苏州送给北京的文化。


所以我们以前讲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苏州有这样的文化,有今天这样繁盛的美术与此是相关的,不是偶然的现象。我觉得苏州有今天这样的现状,将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这是它的底气。



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

“回眸六百年”,它具有一个兼具造化与心源的特点,从中国绘画史六百年来看吴门,从明四家到四王有这样一个角度,这是这个展览非常有意义的提法。


苏州古代文化的笔墨传统,美术传统是立体的。文人园林、文人生活是一整套立体的生活传统,甚至连假山石、太湖石都要跟笔墨皴法结合,这是完备的系统,体现了文化的深度和重要性。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只有吴门文人能把笔墨和生活真正地勾连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气脉的连接。



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吴门画派对两个时期的主流画派产生了主流的影响,第一是在明清之际,很多地区的绘画几乎都是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吴门绘画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明代和清代的广东地区的绘画是很明显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文徵明有一个弟子是广东人,他回到广东以后对广东绘画的影响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的浙派等也都受到了吴门画派的影响。


还有一个时期是晚清时期对海派绘画的影响,比说吴昌硕的老师就是苏州人,还有一些画家也都是在苏州地区一直呆着,到民国时期到上海,对海派绘画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


还有一点,吴门地区同时又是晚清民国时期,中西绘画的交融之地,催生了像庞薰琹、颜文樑非常有名的西画家;同时也是西画、美术、社团和刊物非常繁盛的地方,可以说对整个20世纪上半期中国绘画的影响是非常之大。



邵晓峰

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教授

今天的苏州画派,苏州地区的画家在很多方面已经趋于多元化了,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大到国家的层面小到市场的层面已经开始了一种异化和解构,当然也彰显了一些特色。但这些特色在总体里看已经没有昔日的统一性的内容了,这种内容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梳理。我特别关注一个人,这个人物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但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画家。



王雪峰

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副主任、研究馆员

明四家的绘画已经进入历史了,明代中国的绘画史,明四家的画,苏州的绘画成了中国绘画史的代表,可是在当下的吴门绘画是不是能进入到绘画史,其实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徐沛君

中国美术馆公教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执行副主编

虽然现在画家把视角延伸得很广,可是吴门画派基本的脉络继承起来了,比如说追求精致、精巧、清新、秀美等等基本的关健词还是延续下来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吴门画派的文脉没有断,现在发展共性的特色会更强烈一点,但是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内容呢还有待于观察,也有待于我进一步的思考。



邓锋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苏州画派或者是吴门四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传说,而且这种传说其实是一层层在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叠加而成的。


我们说吴门画家是雅俗共赏,展览呈现的形态上包括呈现的内容上都有这样的特点。雅俗之间的关系是在苏州整体的绘画尤其是当下,我觉得它呈现出一个比较融合,相互穿插的一种感觉。



朱剑

扬州大学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

我们现在的画家一方面是骄傲,因为他们有这么深厚的底蕴,有这么好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会焦虑。我觉得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焦虑,可以使他们始终在绘画创造中保持一种清醒和反省。我觉得这种焦虑与骄傲并存的心态是吴门绘画永远前进的动力。


文中讲话内容均整理节选自研讨会会议记录,未经本人确认,如有错误,请联系艺术志。



*

*



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

绘画特展


展览时间

11月30日-12月10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1、8、9号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苏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

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苏州市美术家协会

苏州市博物馆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

*



十一月内容精选


治玉 | 青玉中流淌的苏州雅韵

艺邻里 | 家门口的幸福:退休后的精彩生活

重磅︱“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11月30日开幕!

大家 | 姚新峰:一往情深驻江南

艺邻里 | 家门口的幸福:一家人的温馨生活

十二花月令 | 菊月:此花开尽更无花

重磅 | 拍到手机没电,为“苏艺杯”“子冈杯”疯狂打Call!

艺邻里 | 家门口的幸福: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

回眸600年 | 管中一窥明清苏州画坛之光彩~

刷遍朋友圈的“奇迹”文艺复兴特展竟然和苏州有“毛线”关系

治玉 | 陈冠军:韬晦不露,安静玄默

回眸600年 | 青山遮不住——近现代苏州美术与美术家影响刍议

回眸600年 | 熔铸吴门精神,彰显姑苏气派

6分钟,穿越600年,“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开幕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