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纸质收藏,一个男人的“疯魔史”

林乔 苏州艺术志 2022-12-14

在互联网新时代,人们还能从哪里窥见历史?那一点微光,或许来自纸媒。



那些真正拥有纸媒情结的人,一直以来都在纸质媒介中努力触摸历史与文化的实体感,收藏着这些不可再生的出版物。八零后的林枫便是其中之一。纸媒从业者出身的他,从小喜欢看书,钟情于人才辈出的民国时期以及旧纸张的质感。

1957年《人民画报》


2005年,林枫在书友群看到几张发行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民画报》,便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是新中国第一份以16种语言、面向全世界出版的综合性摄影画报,是举全国之力做出来的,在他看来,无论编辑、设计、装帧都不比现在顶级的时尚杂志差。


1961年《人民画报》悼念梅兰芳专版

从那以后,林枫开始接触纸质收藏,至今已有15年。《人民画报》是他直到现在从未间断并仍在持续收藏的一份期刊,上面刊登过齐白石、丰子恺、李可染、梅兰芳、沈从文、杨宪益、戴乃迭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文艺大家的作品及影像,如今翻来,已然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50-70年代《人民画报》


作为张爱玲的粉丝,林枫还收了《杂志》和《天地》。2012年,他远到香港观摩了从美国回流的张爱玲《第一炉香》手稿,大概有二三十页。老迷弟当即表示“心情非常激动,觉得与作者的距离又近了”,唯一阻止他收下来的就是财力不允许(委屈脸.JPG)。


张爱玲发表过文章、为其提高知名度的《天地》杂志(收藏的其中一册)

《万有文库》部分收藏

此后他在旧书店邂逅了一套出版于三十年代的民国旧书《万有文库》,由李四光、胡适、梁启超、梁思成等为中国近代知识体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师参与编写,总共6000多本,他收了3000多本,是迄今为止收藏数量最多的一个系列。

《良友》画报部分收藏

此外,他还收藏了数册诞生于清末或民国时期的《东方杂志》、《良友》画报等,还有1933年良友图书公司集全国摄影力量拍摄并面向世界的摄影画册《中华景象》。林枫戏称,画报就是他的“疯魔史”,是他的“鸦片大坑”,“画报在民国最为风靡,是民国时代社会的缩影。”他解释道。

《东方杂志》

文学插图是林枫的又一个“大坑”。插图的历史和书籍历史一样悠久,名画家的插图与文豪的经典完美结合,常常成为传世的佳作。目前他的文学插图收藏有十种左右不同版本的《阿Q正传》、十种《长生殿》,以及不同版本的《红楼梦》……

顾炳鑫所作《阿Q正传》插图


1978年戴敦邦为英文版红楼梦所画插图(部分)


人民文学1985年印本《红楼梦》刘旦宅插图(部分)


林枫的收藏还远不止于此,“我的收藏可以说是杂七杂八,曾经花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苏加诺画册,七十年代的年历卡、宣传画,八十年的木版年画、刺绣样稿我都有……”

部分画册收藏

对他而言,收藏是要看缘分的,有时逛逛旧书店就能产生某种际遇;其次还要有眼力,比如七八十年代那些画家的出品,可能是最好的,因为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期间,画家们有机会赚外快,将出名未出名之际,那可不就用心画了嘛。当然,首要的其实还是财力,“真迹我可玩不起,’文创产品’还是可以的。”林枫笑道。

七八十年代年历卡部分收藏

收藏旧书的过程中,林枫不断汲取着纸制品的文化与审美,不断查阅资料、挖掘着它们背后的人与事,而这些,又反过来促使他进行更多的收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电子阅读不断替代纸质阅读的年代,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生命就在旧书里,就像童话中鬼怪把自己真正的生命藏在某块石头中。”

如果说互联网的记忆是短暂的,那么他相信,纸媒一定能留下些什么。

林枫(右)与杭鸣时老先生合影
苏州人,纸质收藏爱好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