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品?废品?或许只在一瞬间转换

曼小拗 苏州艺术志 2023-12-07




何谓重生?是凤凰涅槃,还是破茧化蝶?


我们借由一个展览,结合当下的环保主题,通过不同艺术家的表达,再次将这个问题抛向的大众,思考有关“垃圾”的重生。其实所谓“垃圾”很多时候只是放错了位置,久而久之失去了价值,成为废弃物,即便它曾经是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


重构雕塑系列-91.7 米

作品材料:一个中国篮子的竹丝


重构雕塑系列-12 立方厘米

作品材料:一个中国篮子的竹丝,胶水


那些我们曾经惊艳过的艺术品,尤其是一些极具观念性的当代艺术创作,背后无不投入了艺术家大量的创作时间和精力,却往往只能惊鸿一瞥,最后沦为库存,甚至“垃圾”。陈苏翔时常看着这些花费自己大量心血的作品感到心痛和惋惜……



“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作品材料:一对升高的 Thonet咖啡桌椅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让艺术品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某一展览上形式主义的空盒?一场艺术品创作方式的改革似乎势在必行。


55×4×4cm 售价:300元


在普罗大众的观念中,艺术总是高高在上的,是价格不菲的,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但事实上,没有一件作品是以昂贵来定义艺术性的,“艺术是思想性的”,陈苏翔如是说。


然而材质的稀缺、精湛的技艺,以及艺术家经年累月的投入等等都注定了作品的难以复制和昂贵。如何在材料、技艺、人工上达到最简,同时可以大量复制生产?


23×9×10cm 售价:400元


通过 3D打印的技术,陈苏翔将所有人工的部分交给了机械操作,艺术家只需要提出一个概念,一个想法,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成本。机械化的生产也让艺术品的量产成为可能,更进一步分化了艺术家的创意成本,也让艺术家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思考的方向。


60×30×30cm 售价:3000元




垃圾作为城市生产和消费过程的代谢物,其中不可利用部分被焚烧和填埋,剩余的部分被重新投入生产消费的链条。作品《忒修斯之船-重生》被分成两个部分,物件雕塑商品被贴上价格标签,将在展览现场(位于商业区)售卖,希望以此行为扩大艺术品的销售渠道,降低艺术品的成本和价格,使更多的艺术作品流通到市场,加速艺术市场的血液循环。作为被售卖的五件(3D打印的可量产)的雕塑,分别雕刻的是物质(工业材料)和文化(太湖石)被不断消耗(蚕食)和再创造的城市景观。


作品《忒修斯之船-重生》的艺术性不仅仅在于实物本身,从它的创作过程到展出、售卖,以及应用,都是完成这件作品的不同环节。观众的欣赏、购买环节也是在参与艺术品创作的一环,让艺术品成为更接近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件“供起来”的奢侈品。



陈苏翔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改变让艺术市场的新陈代谢变得更为健康,“重生”音同“虫生”,就像作品中的“蚕”,我们每个人既是艺术品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良性的市场和消费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而不是生产大众眼里无病呻吟的“垃圾”。



展览过程中,每一件作品都明码标价,现场即可定制售卖,传达了艺术市场去中心化的趋势,艺术家不再需要依赖少数的画廊或艺术馆销售作品,拓宽了销售渠道也让艺术品的流通更为便捷。陈苏翔在提醒我们去正视艺术品的市场环节,这并非一种不健康的营销,而是让艺术品活起来的思考和尝试。


55×4×4cm 售价:300元


让每一件艺术品在市场中找到正确的位置,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不再产生艺术“废品”。


关于售卖,我们是认真的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连线艺术家购买

备注:忒修斯之船—重生


陈苏翔

1983 年3 月1 日出生于浙江省长兴县,现居住和工作于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开始就读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城市雕塑专业,2006 年获得学士学位。2008 年开始就读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跟随意大利贫穷艺术家GiuseppePenone、法国多媒体装置艺术家Jean-Luc

Vilmouth 学习。主要研究雕塑和装置艺术方向。2010 年获得巴黎美院学士学位,2012 年

11 月获得硕士学位。2013年至今就职苏州工艺美院。



·  上  ·  月  ·  回  ·  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