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就是这么发生的,和生活一样

蒋荔 苏州艺术志 2023-12-07



每个人对“垃圾”的定义都不一样,

起码我没有浪费它们。


近两年,朱亮的艺术装置充分实验了“旧物利用”的概念——电线头、小玩具、旧灯泡、一次性叉子、洗洁精瓶子被拆解再组合;丙烯颜料一遍遍覆盖在木板上,遮住老照片和旧杂志……朱亮以日常碎片组织起一个乌托邦,充满了朴拙、丰实的生活意像。


小钟 46x12x16.5cm 2020年 装置


更早以前,朱亮用油彩一遍遍覆盖画布。就在一次等待油彩晾干的过程中,他动起手来,通过一个打动了自己的远洋故事,创作了《等待季风》系列装置。从此,他开始“动手做些东西”,创作能够表达的作品,然后聆听它们在讲述什么。于是老照片、女儿闲置的玩具、废旧的一切,成为他保存过往、捕捉当下的一种方式。


等待季风 2017年


2000年,法国的收藏家毫不犹豫地买下朱亮的油画作品;前些日子,90 后的学生去他的工作室,把玩起那些稀奇古怪的小装置,津津有味。不同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什么是宝贝、什么是垃圾,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七星虫  28.5x20x24.7cm 2019年  装置


朱亮有时会守在小区里,等待商贩把“收烟酒”的手写广告贴在墙上,再悄悄跟上去撕下带回工作室,“有段时间的质量很好,字写得很漂亮,最近的不行。”他利用垃圾处理站捡回来的材料布置工作室空间,“利用破烂把空间处理的完美是门学问,直接转换到创作中更需要自己努力思考,不同材料的特性在组合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节拍,像谱曲。

 

它们可能还是垃圾,但我没有浪费它们。”在朱亮看来,创作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作品,即是价值。


绿胡子  34x12.5x21cm


不要试图去理解那些奇奇怪怪的名字,

艺术就是这么发生的,和生活一样。


艺术志:作品和作品名之间存在什么特别的解读吗?

朱亮:其实,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朱亮自有一套语言体系,用来给装置作品命名,灵感大多与生活并行,但他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寻求未来的路途中……

 

当他在工作室听广播,一首欧美流行乐的谐音中文歌词被他记下后,正在创作的这件作品就被叫作《书包忘了拉链》。


书包忘了拉链1   2018年


女儿总在家里说一个他听不明白的词,于是他问:什么是“水帮掌”?孩子用苏州方言解释给爸爸听,那些长着又细又长的足、在水面上滑行的昆虫水黾就叫“水帮掌”。


水帮掌 52.5x19.7x85.7cm 2019年


疫情期间,朱亮在家读《三体》。入迷之后,他决定以此为这阶段赋闲在家的作品命名。而 ++ 则是那位 90 后学生的名字,她在工作室里和70后的朱亮谈话,年轻又自由。


《++ 母体》2020 年装置部分作品,即将于《重生》展出。

天天收 71x34x15cm 2020年


《++ 母体》2020 年 部分


所以,不要再去猜测作品和名字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艺术本身就意味着颠覆、不确定、联想和随机应变,朱亮用“与时俱进”的观察作为一种创作动力,它们都是当下生活的截面,也是重构艺术语言的尝试。


朱亮

199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1998年工作于上海Ubisoft游戏软件公司,2005年成为职业艺术家,2005年至2011年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各家画廊及美术馆机构举办个展及参加群展,2012年参与北京上苑艺术驻留项目,2015年“物派”欧洲驻留项目,2017年至2019年先后策划参与酒店民宿及公共空间,自然村落等各个艺术项目。




·  上  ·  月  ·  回  ·  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